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福云客栈 ...

  •   两人在雁门郡各处逛了几圈,又回到主城道上。

      “韵仪,我们去哪?”此时,太阳已有西沉的趋势,天边的云彩化作丝丝缕缕的粉红绸带,寒鸦一队一队地飞过,显出几分寂寥。

      听到杨暮绯这迟疑的一问,杨韵仪知道该要回家了,她看了看浑圆的落日,眉头皱了皱,说道:“难得出来一回,不如,我们去找家客栈吃完晚饭再回去吧。”

      两人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一家名为福云酒楼的客栈,于一处方桌下落座,点了几盘菜,便开始吃了起来。

      突然,杨韵仪夺过杨暮绯手中的碗筷,推到一边,然后捂着嘴急忙走出门,找到一处僻静的角落弯腰干呕了一会儿,杨暮绯连忙跟出来,送来一杯水,拍拍她的背道:“韵仪,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杨韵仪缓了缓,轻喘着气说:“没事,吃到点不干净的东西。”边说眼睛边瞟向客栈,杨暮绯惊讶地张了张嘴,回忆起刚才所食用的晚餐。

      “走,我们去讨个说法。”杨韵仪踏步走进客栈,重新落座,微微提高了嗓音:“小二,叫你们掌柜来。”语气中却并不见怒态。

      客栈的小二连忙走了过来,有些战战兢兢地说:“客官,您有什么吩咐?”

      杨韵仪并未多言,只说了一句:“我有事想向你们掌柜的请教。”

      小二见她没有同自己继续说下去的意思,便去寻了掌柜的来。

      不多时,一位约莫五十出头的中老年男子一脸苦笑地过来,他微微弯着腰,朝杨韵仪和杨暮绯拱了拱手,十分客气地说道:“见两位贵客有些面生,想必是远道而来,对福来客栈不甚了解,如有什么需要,尽管向张某吩咐。”

      杨韵仪看向掌柜的,徐徐说道:“我们的确不是本地人,竟不知你们客栈,将鸭子认作老鼠!”说着,脸上呈现出一分怒色。

      掌柜的眼珠一转,连忙说道:“这话,这话从何说起呀?”

      杨韵仪将那盘红烧鸭子反手一推,说道:“还请张掌柜尝一尝,这到底是红烧鸭头,还是红烧鼠头?!”

      那张掌柜看了看被推到面前的红烧鸭子,闭了闭眼,叹了口气,一脸抱歉地说道:“客官,是小店招待不周,许是食材处理出了问题,这顿饭我们就不收您们银两了,您看如何?”

      杨暮绯朝杨韵仪看了一眼,等待她的决策。

      杨韵仪似是早已做了决定,说道:“不行,必须同我去见官府!鸭头都能换成鼠头,还敢说不是有意为之?!你可知道,民以食为天,若是有个万一,传染了鼠疫,于国于民,都是滔天之祸!”

      那掌柜的听到此处,慌了大神,双腿发软,连连拱手求饶:“娘子火眼金睛,小店瞒不过您,只是,只是小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杨韵仪一听,露出一丝疑惑,问道:“有什么不得已的?”

      掌柜无奈地说道:“这些天,许多高门贵客来到雁门,到了我这小店,就点些葱爆羊肉、蟹粉狮子头、红烧鹅掌、酱香牛肉......,今年饥荒,物产匮乏,哪里做得出这些佳肴啊?再加上这几年赋税劳役尤其繁重,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少,交完赋税后也不剩多少了。原想着天子幸临,老百姓的处境能改善不少,也没想到,反而变本加厉了!”

      听到这里,杨韵仪拍案而起:“住口!你竟敢藐视皇威,罪加一等!”说着,两处秀眉皱到了一起。

      此时,在二楼栏杆处看了半天的红衣少年沿着台阶缓步走了下来,边走边说:“娘子莫急,不妨听他把话说完。”一旁的长孙无忌也跟着他下了楼。

      杨韵仪听到这声音有些耳熟,抬头向楼梯望去,脸上浮起一股疑云,心里暗暗道:“他怎么会在这里?”然后眼神撇了撇红衣少年腰间别着的玉佩,心下更加疑惑。

      红衣少年见她望了过来,朝她笑了笑,抱了抱拳。

      这掌柜的看到有给他撑腰的,腰板便直了起来:“我们这小地方物产匮乏,做的东西不周到,也是没有办法,您要是要拿我去见官府,如今刑罚严苛,小的实在是承受不起啊。”

      “既然承受不起,就不要再行不义之事,方才你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我看,怕不是还是为了钱财,我就住在这客栈,以后再被我碰上,定要拿你到官府。”李世民捷足先登,抢在杨韵仪发话之前说道。

      “小的以后再也不敢了!我以后定诚心经营,再不行如此苟且之事!”掌柜急忙保证。

      红衣少年看向杨韵仪,脸上又漾起微笑:“娘子意下如何?”

      杨韵仪被他看的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浮起一抹红晕,眼神飘向了别处,对着掌柜的说道:“既然如此,你可记好你说的话,下不为例。”

      掌柜一听,松了一口气,忙不迭地说道:“多谢郎君和娘子宽恕,我马上安排本客栈最好的菜品,略表歉意,还请四位一起享用。”

      掌柜的去安排后,李世民向杨韵仪拱手道:“在下唐国公之子李世民,多有冒犯,请娘子见谅。”

      长孙无忌拱手道:“左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长孙无忌。”

      后面的李道玄急忙赶了过来看热闹,也像模像样地拱手道:“李贽之子,这位是我堂兄。”说着,指了指李世民。

      杨韵仪心下了然,别了一下额头的碎发到耳后,稍一思忖,抬眼回敬到:“兰陵萧氏萧韵仪,这位是家妹。”

      李世民等人这才看清楚杨韵仪的容貌,只见她一对远山眉,眉头一点玫红色美人痣,似有还无;一双桃花眼,眼尾弯而上翘,笑起来似醉非醉;额头饱满而圆润,面型流畅而自然,真真是倾国美人。

      几人在心底都暗暗欣赏这美貌,面上依然不动声色。

      一旁的杨暮绯正盯着李世民看,有些失神,听到杨韵仪介绍自己,连忙回敬:“萧慕绯。”

      五人一同坐下,李世民拿起茶壶斟了四杯茶,说道:“请。”

      他继续问道:“两位娘子想必是随父陪同皇上来雁门郡北巡?”

      杨韵仪两手顺了一下搭在胸前的一缕长发,回到:“正是。”

      李世民有些惊喜,自我介绍道:“我与家父来雁门郡向皇上述职,与无忌和道玄一起,在这客栈留宿。今日与二位相遇,真是赶巧。”

      长孙无忌接话道:“雁门苦寒,两位娘子长居南方,可还适应?”

      杨暮绯说到:“雁门虽苦寒,但时值春日,尚为凉爽。”

      长孙无忌有些讪讪,说道:“也是也是,我竟忘了,现在是春天了。”

      李道玄在一旁捂着嘴偷笑,模样十分滑稽。

      李世民神色变了变,有些不忿地说道:“若不是春天温暖,想必皇上也不会来这苦寒之地,如今天子长居江都,安逸于江南的温香软语,西都长安、早已是一座空壳。”说着握了握拳头,下巴因为用力而收紧。

      杨韵仪惊讶地看着他,一时间忘了说话,但她很快反应过来,眉头微皱,深吸了一口气,似是有些不高兴。

      长孙无忌急忙踩了李世民一脚,示意他不要乱说话,又笑呵呵地打圆场:“他就是这个德性,你们不要理他。这季节南方草长莺飞,春烟最浓,我们家世居洛阳,一到春夏,那是万物复苏,姹紫嫣红呐!”

      杨韵仪抿了一口茶,笑意盈盈地看向长孙无忌:“天南海北,洛阳实属吾之所爱,我最喜欢曹植的《洛阳女儿行》,‘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洛阳都是那么美。”

      李世民见她对着长孙无忌笑地如此开心,说的话又似是在有意无意地反驳他刚才所言的“温香软语”,有些吃瘪,闷闷地仰头喝了一杯茶。

      杨暮绯见状,为几人又斟满茶,对着李世民说道:“郎君随父远行,想必也是去过不少地方?”

      李世民回道:“洛阳确实是好地方,物阜民丰,温暖宜人。自古北方盛于南方,不过魏晋之后,士族南迁,南方渐渐兴盛起来,也逐渐发现南方的好处,若论居住环境,却是南方更胜北方一筹。”边说边用眼角的余光看向杨韵仪。

      杨韵仪来了兴致,眉眼弯弯地问道:“不知郎君可曾去过哪些地方?”

      李世民看着她那桃花般的眉眼,耳根微不可见的一红,脸上却面不改色,又给自己添了一杯茶,轻快地说道:“李氏祖籍长安,长安城气势浩然、庄重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后来,我先后随父亲到过亳州、凤翔、陇县、荥阳、辽中、弘化等地赴任。江南的参天古树、茂林修竹,可谓清幽;西北的大漠黄沙,烈日狂风,可谓壮阔;辽东的鹅毛大雪、千里冰雕,可谓绝美。”说着说着,他眼神飘远,似是回忆起那些走过的大好河山。

      杨韵仪静静地看着他,听着他的那些描述,脑海中闪现出一幅一幅大隋南北的画卷,有些痴醉,她突然问道:“嗳?那长安的鲙醴鱼,江南的糖蟹、东北的冻梨,扬州的炒饭,你也都吃过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福云客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