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折纸爱心 ...

  •   她在那里,对,活动室的最后面,坐着,在小小的一张天蓝色四脚凳上。
      那张凳子对她的体型来讲有些小,她并拢双腿时,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她的大腿上放着记录人栏写着“沈余爱”的新档案,每一张纸都没有褶皱和折角,右手上拿着一支黑色的签字笔。
      当然,她在活动室最后排的角落,有些大只,但不显眼,显眼的是她身上饱和度很高的橙色T恤。
      前面玩着折纸、画画、搭积木的孩子们偶尔回头看她一眼,又低下头去看活动器材。而后排离她很近的一个孩子,他看了一眼前面帮小女孩扯整齐衣服的灵灵姐姐,然后慢吞吞挪到她身前。
      他的同伴们依旧在原地,看着他,和她。
      现在,陆安彦正蹲在她面前,夸张地转着身子和头,看了一眼她放在腿上的档案——那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字,像一群蚂蚁——随即又看了看她。
      她一言不发地盯着他。
      扫描完成,陆安彦,在还没记忆时就走失的儿童,无人认领,后来在社会人士的帮助下做好了登记来到这里,由陆院起了新名字,现六岁零七个月,在陆院的档案中,写着他将会在今年九月初进入最近的小学上一年级。
      礼貌,沈余爱。
      “你好。”
      陆安彦眨了眨眼:“小余姐姐好。”
      她又不说话了,低头用签字笔在档案上写起来。笔尖和纸张之间摩擦出沙沙声,陆安彦凑近了又看,“姓名”那一栏的字尤为眼熟。
      那天的他们两两一桌,有些孩子才三岁,有些孩子已经快要五岁,在一个班,陆妈妈教他们每一个人写字,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名字。陆妈妈给每个孩子都发了她亲手写的他们的名字,说孩子们可以先照着写一遍。
      他写了,学着陆妈妈教的方式握笔,只是每一笔都轻飘飘,一横写出来像连绵的小山丘。于是他把右手握成拳,那支铅笔被他抓在拳头里,啪的一声,铅笔芯的尖尖断掉了。
      不过他写好了,很慢,有些歪,但是写出来了,只是“彦”下面的三撇写成了三个斜着的横。
      在教室里巡视的陆妈妈在他身旁停下,摸了摸他的脑袋,拿着他那支已经用得笔芯变粗的铅笔,在他面前演示他名字的写法。
      小余姐姐在写着他名字的纸上写了很多陆妈妈还没有教过的字,于是他张口:“小余姐姐,你在写什么?”
      “档案。”
      “档案是什么?”
      “个人信息、简要评价、教师改进方案及建议。”
      “噢——”他小声的却又长长地应着,等到她停下笔,又问,“小余姐姐,你从哪里来?”
      “北区西流街富桥路安和清24-16-2。”
      小男孩的嘴一下子长得老大,声音也大起来:“哇——安和清!在北区上高中的姐姐说过,她有同学是住在安和清的,可有钱啦!”
      这一声下去,小安彦的同伴们一齐凑了上来:“什么什么,是小钰姐说的那个安和清吗?那小余姐姐是不是很有钱?”
      接着,前排的孩子们也跟着看了过来。
      “没有钱。”
      孩子们撑直的身子垮了下去,但又重新直起:“但是小余姐姐好漂亮哦。”
      “嗯嗯嗯!”
      在大家的应和声中,她说了个“谢谢”。
      许灵在前面,往后方看了一眼,轻轻拍了拍一个小女孩儿的脑袋,那女孩儿就抓起刚刚的折纸作品往后面的沈余爱身前跑,双手捧在她面前。
      一颗红色折纸叠的爱心躺在手心。
      小女孩儿叠它的录像,现在还在她的云存储空间里。
      “小余姐姐,送给你!”
      她伸手,轻轻拿过这份小礼物,又说了一个“谢谢”,随后将折纸爱心放在了那一沓档案最上面。
      小女孩儿看着已然空无一物的掌心,惊异地瞪着自己的双眼:“小余姐姐好凉哦,但是今天很热的诶!”
      大家都睁大了眼睛。
      但大家都没有上前去触碰。
      教室上方的吊风扇每一个都开着,他们即使只穿着院里统一发放的白色T恤和运动短裤,脸颊也还是红扑扑的。
      “哇,小余姐姐不怕热!”
      大家开始笑起来,前面剩下的孩子们都聚集了过来。
      剩下的活动时间,不知是哪位孩子提议的,要小余姐姐给他们讲讲安和清的故事,于是在每个人手中都有活动器材后,她为大家讲述了妈妈在曾经的某个夜晚,她休眠的前半个小时为她讲的关于“安和清”的故事。
      有些老套的门当户对的爱情,当然,这是一句话能概括的内容,但没有什么故事是一句话就能完美概括的。
      少年时期就已经门当户对的青梅竹马,历经八年爱情长跑,期间磕磕绊绊,最终在长辈们的祝福之下,互相为对方的无名指套上同样一款戒指。
      这个“门当户对”,和大多数可以互相送一些家常菜的邻里不太一样,据说男方家里生意很大,女方家里权利很大,加在一起颇有些一加一大于二的意思。当然,最重要的是小两口自己喜欢。
      “安和清”这套楼盘开发完成时是十年前,那时恰逢小夫妻家的女儿百日,于是便从家中女儿的小名“安和”来命名楼盘,这末尾的“清”,是希望女儿纯洁不染尘埃,也希望她善良勇敢。
      当然,此故事无从考证,因为这位“安和”的原名她不曾搜索出结果,而查询过安和清楼盘的开发商,最大持股人的照片上,是一个圆润到已经秃头的中年男子,肚若孕时,面若弥勒。
      经过外貌分析和年龄层大数据比对,计算出他的女儿只有十岁的可能性为2.49%。
      讲完,手里一边摆弄活动器材,一边竖着耳朵听的孩子们此起彼伏地“哇”了起来,一个个的都在问“安和清是不是真的住着很多有钱人”,没有一个问题关于故事本身。
      在她的记忆芯片存储的空间里,妈妈用不停变换的语气和浪漫温和的语言讲完这个故事后,在她冰凉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然后和她轻声说晚安。
      她也回复妈妈晚安,脸上挂着微笑。
      那一瞬间,她的休眠倒计时刚好结束。
      “小余姐姐,你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吗?”那位刚才送来折纸爱心的小女孩儿问,她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长,双眼皮,“我的好朋友筝南就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了,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感觉?”
      陆婉月,四岁零三个月,因父母意外去世而被母亲的弟弟,即舅舅送来蓝天儿童福利院办理手续,入院后,无亲人带回。
      陆筝南,四岁零九个月,上个月已经由一对夫妻带着办理了领养手续。
      而沈余爱,面对陆婉月的问题,她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以前有,现在没有。”
      孩子们拖长的“啊——”,好像前一天听到有小蛋糕可以吃,但今天却通知他们小蛋糕没有了。
      陆婉月伸出小手,摸了摸她的发顶:“那小余姐姐不难过,我们也都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我们有好多院里的妈妈,我们都是家人。”
      这是代表善意和安慰的动作,要礼貌对待。
      “谢谢。”她回道。
      属于下午五点的钟声,她一言不发地向着出活动室的孩子们摆手再见。
      那个口头闹钟没有触发。
      这是妈妈给她设置的闹钟,有启动条件和自动关闭条件,当她五天以上没有见到启动人,即她的妈妈时,口头闹钟自动关闭。
      啊,今天已经是口头闹钟可以自动关闭的日子了。
      许灵对着外面的袁馨招了招手,向沈余爱的方向走来。
      “喂,姐们儿,咋样,还适应我们这儿不?”面前的许灵甩着高马尾,蹲下时马尾也就静静垂在背后,她没有留刘海儿的额头上冒了几颗小痘,在蜡黄的肤色下看着不太明显。
      正在检测,20%、61%、99%,检测到目前沈余爱自适应良好。
      “谢谢,目前我自适应良好。”她说“我”字时,似乎有小半秒的卡壳。
      许灵极小地“嗯?”了一声,随后拍了拍她的肩,用有些发白的嘴唇说:“姐们儿你别这么客气,老这么谢谢谢谢的,把这儿当自己家,陆妈妈对我们可好。”
      许灵,十九岁整,四岁零一个月时,父亲因酗酒后家暴母亲致其死亡而入狱,后被社会人士送入蓝天儿童福利院,高二辍学,现在院内担任后勤,但通过目标行为记录统合,其职能职能囊括了后勤、幼师、保姆等。
      许灵曾经也是院里的孩子,只是现在成了院里的“姐姐”。如果不是档案里清楚写着,沈余爱难以扫描出除了外部信息之外的其他。
      “好的。”她回复。
      许灵盯着她又看了会儿,摇着头叹气:“姐们儿啊,有啥事儿说出来了对自己身体好,别憋心里把人给憋坏了。”
      沈余爱的回复慢了一秒:“好的,我知道了。”
      “那我先去带孩子。”许灵起身,又看了她一眼,“有啥事儿跟我和陆妈妈说哈。”
      “好的。”
      灵动的姑娘高马尾左右甩起,穿着饱和度极高的橙色T恤,像一颗饱含甜味的橙子味水果硬糖。
      沈余爱依旧坐在那里,她盯着档案上面的折纸爱心。
      图片搜索,检索到相关内容,关键词:喜爱、怜悯、关怀、保护。
      她伸手摸了摸额头——那是妈妈为她搭载的情感学习模块所在的位置——那里的程序正透过皮肤,向她指尖位置的触觉系统传递热量。
      检测到情感学习模块区域过量计算,建议延缓计算时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