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关于选择和努力 ...

  •   在青你1的初评舞台后极度自卑的李振宁一方面意识到自己和很多经验丰富的选手有着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不服输的他又对节目的口号“越努力越优秀”深信不疑。所以,他选择清醒认知理性分析下,拼劲全力努力一搏,不给自己留遗憾。这像极了从一个县级市走到省会城市211大学里当初的我,但我只保留了李振宁自卑的那一面,另一面却是我很难仅靠自我激励达到的。从鸡头瞬间变成凤尾的我,意识到自己不仅高分低能,外型平庸,更致命的是与很多从经济发达地区过来的大城市同学相比,我的视野、能力和社交都差了太多。在选秀节目里,李振宁不用操心生活上的事情,有大厂包吃包住。我同样有父母供养着不用担心没有生活费,四人间的寝室虽然没有私密空间,但也比同期很多其他大学的六人乃至八人间亲切了太多。我甚至都没有基本生活的烦恼,也不必真的18岁后滚出家门完全靠自己。但李振宁在屏幕里只有大厂工作人员为他本就不平庸的外型格外悉心打造,而且他努力奋斗的尽头也没有超过四个月,之后或成团或滚回原经纪公司继续未来尚不可知的道路。我却有四年的时间要完成学业、考试和将来找工作、考研还是出国的抉择,太多的时间和不太感兴趣的课程让我有些迷茫。看着周围的同学要么尽情放纵在游戏里,在花前月下,在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各占山头,我的迷茫没有尽头,有时候反而是窒息。
      但李振宁没有内耗也没有想那么多,他按节目组计划一步步完成一个又一个高难度任务。因为自卑自己颜值不如同公司的伙伴,也深知舞技不如很多同等级选手,他就在角落里默默反复练习,甚至偷偷跑到楼道加练。多么务实的李振宁啊,因为清楚明白自己的不足,干脆豁出去了好好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情,不求结果不问前程,专心在当下。累了,歇一会儿,崩了,哭一鼻子,缓过来继续练习就好。我想起一个大学同学说的一句话:“很多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最后自己心累却是一场空。”这句话用来形容曾经的我是多么贴切啊,如果能用那些内耗的时间实际做一点事情,哪怕不能完全改变结局,是不是也会令这个过程和过程中的自己好受一些?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人生这场赛道按下开始键便注定没有重启。李振宁在采访中也坦言,当时的自己有无数次崩溃和怀疑,但短暂的释放后他便重新回到自己的轨道上,继续努力继续练习。他也担心自己随时会出局,也迷茫如果不能出道后路在何方?可他总是能及时拉回思绪挺重的自己,多做一些现在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做到的事情。比如,自己舞技差没有基础那就靠加练来形成肌肉记忆,表情呆滞那就对着镜子反复琢磨推敲形成条件反射等等。他还提到自己不敢多想,也没时间多想,因为他很了解自己是一个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联想到很多不好事情的人。这一点像极了从小小心翼翼的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公司,或者后来的单位里。这大约都很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吧,李振宁因为随父母转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因为地域造成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他甚至连课间十分钟都不愿意呆在教室而选择到外面独处。青春期的敏感和叛逆让他更加孤僻和寂寞,当地学生的排斥和恶作剧也让他愈发敏感,可这些恰好又是一个艺术家非常值得珍惜的特质。
      而我则是因为父母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便学会了在外忍让宽容谦和以及低调的作风,即使在大家庭里面对亲兄弟姐妹也是一副老好人的做派。这一切全部都潜移默化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在面对比自己大的堂姐表哥时,自动选择孔融让梨,在面对比我小的表弟以及其他弟弟妹妹时,又要表现出一副大姐姐什么都可以让什么亏都可以吃的姿态。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如果发生争执,我总要牺牲自己既得和应得的利益,承担平息矛盾的责任。在学校里,我更是要听老师的话不然就是一通好骂和请家长换来一顿好揍。在这些无形的桎梏中,我渐渐迷失自己。我忘记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记得自己真正想干什么,也很难获得内心真正的快乐。因为外界的评价和考试的分数是最重要的,我的情绪和热爱都要服从这种主流的考核体系,否则我就是坏孩子,前途将一片黑暗。我的自我意识和觉醒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掩埋在深处,我丢失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真正的自我。现在有很多家长选择给孩子报名兴趣班和培训班,我觉得从一个角度来讲很好。除了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是只有读书这件事以外,还可以在尝试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擅长与爱好。有时候,人很难在非特定的环境和经历中自主意识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就拿我小时候来说,家里没有太多的经济支撑让我去尝试文艺方面的爱好,这当然就主流选择而言并没有太大影响,可一定程度剥夺了生活本该给予我的快乐。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太多的兴趣班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压缩自由时间,可能带来负面效果。
      我相信李振宁的父母也没有太多时间来辅导他的学业,否则当初大学怎么会回到老家读了一个民办大学?不过专业倒是很接近他擅长的电竞,毕竟在国内文凭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敲门砖。在这点上,尚雯婕、张远和李振宁都有很清醒的认知。无非是后两者因为都来自一个小县城,又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业不精没考上211和985这样的学校。而尚雯婕本就是上海土著,又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从小受到的限制,助推了她心底的渴望和野心。国内有很多经纪公司签约的练习生只有初中文化,心智尚未成熟,而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中。所以,有不少偶像失格事件让人大跌眼镜,一时间引起舆论纷纷。不过,这本就是一个不易解开的困境啊。选择大学毕业的练习生吗?年龄普遍都23或24去了,作为偶像已经在毕业的边缘挣扎。选择高中生吗?既然都到正规高中读书了,那一定是奔着考大学去的,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接受唱跳训练?毕竟一个人的青春有限,高考制度异常残酷,没有家长愿意拿自己孩子的未来轻易打赌。看看当初的陆思恒,参加第一档选秀节目时候已经22岁,没有读过大学只是在舞蹈学校学习跳舞的他,说普通话都吃力,更别说专业的声乐训练了。所以,他除了跳舞其他的都根本拿不出手,只能一轮游。即便是几年后参加鹅厂的选秀,除了舞蹈和主动展示自己,也没发现他在其他方面有任何精进。反观尚雯婕和张远,都能在非专业出身的背景下,有意识的打磨自己的唱功,每隔一段时间出现在大众视野都能让人眼前一亮。李振宁和他们相比,唱功也有待提高,不过是因为青你的时运,让他搭上了24岁偶像之路的准末班车而已。
      当然,李振宁的成功自然不是因为他仅仅运气好而已。而且,在团体黯然解散后的他,现在也沦落为大家口中不红反糊的一个偶像。不过,好在国内的人口红利市场,就算是一个小偶像溅不起什么浪花,却依然有好几百万的粉丝流量,这不就是市场号召力的一个有力证据吗?要知道在欧美,某网红或明星拥有上百万粉丝,就是一个现象级的大事件了。也难怪郎朗的太太语言不通也在国内随夫笑口常开转战各个场合,因为市场效益够高啊。诚然,李振宁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将来,在尚未成团之前他就诚恳地说,自己是真的喜欢舞台,但以后能坚持多久自己也不知道。不过,在坚持的过程中一定会尽力让自己做到最好。他这话相当实在,和他之前一直强调的有始有终形成了呼应。在团体解散后的9人当中,他尝试过拍戏、综艺、电竞和真人秀节目,但他最终选择回归舞台,今年因为疫情市场艰难的情况下,他还开了几场巡演,粉丝依然支持并买单。要知道同期呼声不低的管栎,也选择了更多拍戏,这应该是市场号召力、疫情防控风险和经济效益多方考量后理智的应对方案。李振宁最初是因为学校拍摄一个网剧,被挑中成为其中一个角色而意外走上舞台,现在的他反而没有继续拍戏而是坚持舞台,这真的是一个很坚定遵从自己内心的27岁大男孩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