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故人重逢 ...

  •   深夜,楚裳正睡得迷迷糊糊之际,被一声声微弱的呻吟声惊醒,她腾地坐起身朝隔壁屋内跑去,楚母正躺在床上身子蜷缩在一处,手捂住腹部,不时有痛呼声溢出喉间。
      “娘,你怎么了?娘。”楚裳上前想把她扶起来,可方一碰她,她的呻吟声便更大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苍白瘦削的脸庞流下来,鬓边花白的头发转眼便被汗水浸湿。
      楚裳正急得不知所措之时,猛地想起睡在东厢房的弟弟,急忙跑出去喊醒楚铮,让他将娘抱出屋,自己则推出板车,抱了一床被铺上,姐弟二人轻手轻脚的将娘放在上面,连夜赶去了应天府。
      楚裳姐弟好不容易敲响应天府吉祥医馆的大门,却被告知楚母早已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楚裳如遭雷殛,一时竟没了主意。
      “姐,不如我们去京城碰碰运气吧,那里名医多。”楚铮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去京城?”楚裳双眼失了神,低声呢喃道。
      “姐,别想了,娘的病不能耽误,快走吧。”楚铮将板车的缰绳套在腰间,催促楚裳。
      楚裳甩甩头,快步跟上了楚铮。
      楚家姐弟不眠不休的赶了一夜的路,终于在第二日天亮时到了京城。
      进得城门,入目皆是京城的喧嚣繁华,楚裳一时有些恍惚:五年了,原以为今生今世再不会来,可谁知……如今这情形容不得她胡思乱想,先想办法治好娘的病要紧。
      姐弟二人开始一家家敲响医馆的大门,得到的回复大多一样,娘的身体已然油尽灯枯撑不了多久了。
      楚裳依旧不死心,和弟弟一路打听着来到京城最有名的杏林堂医馆。一大清早,看病的人便已排到了大门外,楚裳看向板车上昏迷不醒的母亲,心中一阵绞痛,她俯下身子替娘擦了擦脸上的汗,转身对弟弟说道:“楚铮,你陪娘在这排队,我去买些吃的来。”
      楚铮懂事的点点头,脱下身上的外衫,替母亲挡住渐毒的日头,楚裳的眼前瞬间湿润,她转过身强忍住涌上眼眶的泪水,但愿上天垂怜能让娘逃过这一劫。
      楚裳在附近买了几个包子要了一壶茶便急匆匆赶了回来,这个时节喝的不能少,她先和楚铮小心翼翼的喂母亲喝了些,才放心的吃起包子来。
      直至正午时分才轮到他们,姐弟二人一脸紧张的看着大夫为母亲号脉,那大夫微眯了眼捋着山羊胡子,摇头晃脑半晌方扫了楚家姐弟一眼,道:“令堂长期郁结于心,导致阴阳失调,气虚体弱,长此以往身体虚耗亏空,又无良药进补,自然落得今日这般模样。”
      “您的意思是我娘还有救?”楚裳双眼重新燃起希冀,话音竟有些微颤。
      “法子自然是有,只是……”那大夫顿住语声又上下看了看楚家姐弟,语带不屑的说道:“就怕你们没有那么多银子。”
      楚裳抬眼直直盯向那大夫,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只要您能治好我娘,多少银子我们都拿。”
      那大夫微微一诧,眼前的女子荆钗布裙相貌平平,一双眼睛却散发出异样的神采,令他不觉间竟信了她的话:“一月十两银子,半年后保证令堂痊愈。”
      “好,一言为定。”楚裳掏出些碎银递给那大夫:“我们姐弟来的匆忙只带了这些,就当做订金先付上,劳烦大夫先给我娘抓药治病,其余的我会尽快想办法筹齐的。”
      那大夫见她说的如此斩钉截铁便应了下来,开了药方吩咐伙计抓了药去煎。
      楚铮趁人不注意扯了楚裳的袖子出了门,一脸焦急的问道:“姐,我们到哪去弄那么多钱?”
      楚裳甩脱他的手,像以往一样回瞪他:“你别管,你去等药熬好后给娘服下,银子的事我来想办法。”
      楚铮张了张嘴终不敢忤逆姐姐的意思,乖乖转身进了医馆大门。
      楚裳在路旁的树荫中蹲下身子,双臂环膝,开始琢磨如何想办法筹钱,这么多年来,她早已习惯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可是这一次着实有些棘手。六十两银子,要她短时间内如何去筹集?家里的几间茅草屋加上菜地就算都卖了也值不了几两银子,她究竟该如何是好?
      树梢上的蝉鸣吵得楚裳心间愈发烦躁,她索性起身沿着大路漫无目的的走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楚裳惊觉自己来到了相国寺附近,古松垂柳掩映下的巍峨建筑和自己儿时一般无二,变得却只有自己的心境。
      “裳儿,你要记得,楚家的孩子无论在任何逆境下都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才会有希望。”父亲带她上香时说的话言犹在耳,谁知一月后,父亲便因贪墨官银入狱,一家人还未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缓过神来,又传出父亲自尽于狱中的消息,这一晴天霹雳彻底击垮了母亲,弟弟楚铮只有十岁,一切都落在了年方及笄的楚裳身上,从那时起,楚裳的生命中便没有了自己,只有母亲和弟弟。
      “爹,裳儿一直记得您说的话,活着才有希望。可是为什么您那么狠心离开我们?您知不知道娘病的很严重,裳儿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楚裳的眼前模糊起来,她死死咬住下唇,拼命不让眼泪流出来,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老爷,您慢点。”一名小厮扶着一位体态臃肿的中年人慢悠悠下了相国寺前的台阶,一顶灰布小轿早已等在了那里。
      立在不远处的楚裳不经意间望过去,与那老爷打了个照面,楚裳隐隐觉得他有些面熟,却又一时想不起是谁,等那轿子走出不远,她猛然记起此人乃是父亲的朋友杜守仁,也许他会念在当年与父亲的交情帮自己解眼前的燃眉之急,想到此处,楚裳加快脚步跟了上去。
      轿子在一座府邸前停了下来,楚裳远远看到牌匾上的“尚书府”三个漆金大字,不由顿住脚步,怎么短短五年时间他便做上了尚书之位吗?如今的他还会顾念旧情借给自己银子吗?出于对官府中人的芥蒂,楚裳有些迟疑,眼看着杜守仁就要跨进府门,机会稍纵即逝,为了娘,总归要试一试。楚裳咬咬牙,快走几步大喊道:“杜伯伯。”
      见杜守仁毫无反应,楚裳又叫了一声:“杜伯伯,我是楚裳啊。”她脚下不停来到台阶前,正欲抬步,被几名守门侍卫拦下,杜守仁这时方转过身来,居高临下的看向楚裳,不确定的问道:“你说你是谁?”
      “我是楚裳啊,我爹是楚怀安,您不记得了吗?”楚裳急于告知他自己的身份,嗓门又抬高了许多。
      杜守仁惊得脚下一个趔趄差点从台阶上跌下,他的面色顷刻间变了几变,脸上的肥肉竟有些僵硬,他深吸口气,下意识的左右看了看,而后步下台阶,来到楚裳面前,压低声音道:“你当真是楚怀安的女儿?”
      楚裳见他神色如此戒备,心顿时凉了半截,可又不肯就此死心,还是轻轻点了点头。
      杜守仁见她承认,眼珠转了转,语声更低了:“你们当年不是离开了京城吗?怎么又回来了?”
      “我娘病的厉害,我和弟弟带她到京城求医。”楚裳说到这儿顿了顿,看了看杜守仁的脸色,斟酌着说道:“看病的银子不太够,不知杜伯伯能不能施以援手?”楚裳有些窘迫,她不是没有开口借过钱,但是向当官的开口却是头一次,面上一阵发热,一丝屈辱感涌上心头。
      “哦,原来是这样啊。”杜守仁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转身吩咐方才那位小厮:“天福,拿二十两银子来。”
      小厮应声自袖间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递了过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