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太乙山上(一) ...

  •   到今年,即清平一十六年,中原的战火已熄了整十年。去岁冬倭寇败退,年初平定南诏,暮春时节,武德侯又大破西域兵,至此,四疆蛮夷无一敢犯大周边境,举国安宁。既逢太平盛世,当官人心中最要紧的自然要属仕途经济。因次年又是殿试年,圣上恩准取士开科,天下文人莫不跃跃欲试。秋试定于八月中,不到七月,京畿一带学子已陆续涌入国都,长安城中大小道上行的皆是才子,或吟风弄月,或泼墨挥毫,引得京城里的老百姓天天都有新鲜事儿好看。

      清平一十六年的七夕才过没几天,一连下过好几场大雨,将山涧水潭里的卵石冲刷得粒粒滚圆。这日天青气爽,恰是官民同乐的好时节。太乙山上人流过往,放眼望去大片怡红翠绿。路旁多是些浮浪子弟,一脸笑嘻嘻的,专盯那些年轻美貌的太太姑娘来看。可看又看不分明,人多是遮着面纱举着扇子的,也笑嘻嘻地挨着人打山路上过,一时间衣带轻飘,纨扇下若隐若现的面貌好似花春带雨,尚未来得及惊艳,只觉微一错愕,一停足,一回首,却再也寻不见香踪了。

      文心执一把玉骨扇,缓步拾级而上,山势越高,凉风愈加怡神,吹得人陶陶然。山腰处围满了定国公府发的兵,将山道两边都占满了,说是定国公在山尖设下酒席,宴请各方亲友至天池游冶,因不禁女眷,各府中免不了有太太小姐也跟来,是以只准受邀的大官小吏上山。此时牡丹月季尚未凋谢,紫薇朱槿也开得正盛,缤纷相映,万态千妍。文心一路走来一路点评,说花开得好倒是好,只可惜都不算名品,不免失些风雅;人也都算是长得好,只可惜都盖着脸儿,不免失些趣味。

      却听一旁妙瑜道:“站在那株绣球边的姑娘倒像是有些眼熟。”

      文心顺着他目光一瞥,却是个着水红短襦的姑娘,不过十三、四年纪,玉颜姣姣中尚带着三分稚气。文心向来偏爱那些成熟稳重的,不大看得上这种小女孩,见妙瑜对她有意,忙凑趣道:“瞧她一身侍女妆扮,想是随她家小姐一同出门的。丫鬟已是这样的人品,你何不上去问问,她跟的是哪家的姑娘?”

      妙瑜只管抿着嘴含笑,却不接话。文心哈哈一笑,招手唤那婢女过来。

      因是私下出宫,妙瑜乔装扮作一个普通士子的穿戴。文心却是锦衣玉饰,侧帽风流,两人并肩一站,更是长幼分明,倒显得妙瑜像是随他来的伴游小友。那婢女上前略作一顿,心中暗忖片刻,犹豫着向文心行过一礼,方才轻启朱唇,娇声问:“这位可是文三公子?”

      文心回:“正是。”

      婢女道:“我家公子在前头山上候着,说是方才在山脚下早见您来了,怕人多不好招呼。可左等右等又总不见您上来,只好派奴家来请。”

      两人相对一望,皆是不解之色,文心忙问:“可是八公子令你来的?”

      婢女满脸讶色:“八公子?公子您可是误会了?我家公子是四公子。”

      文心一听不是妙玫,又问:“哪位四公子?”

      婢女道:“要问哪个四公子,今日登山会上还能有别个四公子?”

      文心笑道:“那天底下四公子可多了去。孟尝春申平原信陵是四公子,周曾王玢姚憺韦清也是四公子,我若去了,却不认得你家那个四公子,这可如何是好?”

      他有心打趣,婢女却未难堪,不慌不忙道:“文三公子莫怪,且随奴家来,我家公子自有他的道理。”

      文心望一眼妙瑜,妙瑜颔首,示意跟去就是,文心便令那婢女先行:“烦请姑娘带路。”二人跟在婢女身后,见她体态轻盈,登峰时浑不闻分毫喘息之声,待行到山顶,连一丝鬓发都不见散乱。

      峰顶亦是人山人海,三五成群扎堆结伴,时不时有助威叫好声传来。文心四下张望,遍处寻不着哪位相熟的四公子,只得问她道:“你家公子现在何处?”

      未等那婢女开口,却听边上有一丛人轰笑如雷,不时有一青年公子半推半搡着从人群中挤出,文心一看,这人长眉入鬓,俊雅翩翩,正是皇帝新提拔的秘书省校书郎褚凡。文心拱手:“庸之贤弟也来登山会?我与二公子本想往天池去寻八公子,不想让这丫头引来这,说是要见甚么四公子。”

      褚凡早认出他身后那人是乔装出行的太子,妙瑜向他点一点头,微笑道:“庸之兄。”

      褚凡向他深深一揖:“不敢。”转而向文心道:“理存兄,你这路绕得不冤枉,八公子碰巧也要来此处,稍后即到。”文心就说那就好,褚凡引他去厮见其他青年官吏,妙瑜推说冒昧出宫不可多见外人,文心道还是罢了,褚凡会意,便再不提了。三人去一边挑了个僻静处立着,但见山上人群越拥越密,俯瞰山腰,底下还有一大群的人正预备往山上行进,文心咂舌道:“定国公府请了满长安城的同宗同族来赴会,不想他楚家竟有这般多的亲戚。”

      褚凡也伸长了脖颈,惊叹不已:“连阳山四老都来了。”

      四周登时轰动,有迎客的仆人赶着上前:“到了!到了!”

      阳山四老,松槐枫柏,都是楚氏一族的前辈。四人曾在前朝当过旧臣,个个通古博今、以擅清谈玄虚闻名。大周朝建国后,太祖也曾亲往阳山拜会四老,希望他们为朝廷效力,可这四人左推右辞,不是说年已老迈,就是说尚不到时机。

      平常连皇帝去请都轻易不得召见的山居隐客,如今居然让他们后辈小儿在太乙山上拜会到了。妙瑜也忙着打量,见那四顶小轿依次上山,一一排开,再由八个小童上去搀扶出来。人潮中的轰鸣再度响起,更有几个稍年长些的中年人扑上前,围着四个皓然白须的老头喊“师尊师祖”,甚至有人当场涕泪纵横,直呼:“三十年不见,想苦了我等子弟!”文心禁不住喷笑出声,只觉这群老朽实在迂腐得紧,想那四老皆已是百岁高龄,老眼昏花,恐怕连手上搀着脚下跪着的是哪代孙、哪门弟子都已经全不认得。四人又都是长白眉毛,皱纹满面,看上去甚为相像,也不知这些哭着喊着的人里头有没有不小心唤错的。

      含泪相见声中,又有远处渐近的一众人马前呼后拥而来,一队一列,秩序井然,文心认得其中大多是定国公家各分支旁支的宗亲。这定国公府的门第基业不限本朝,直可上溯到先汉时期,后代子孙繁衍,历代累世公卿。自开国已降,先代定公在长安城定居之后,这显赫华贵更是一派相承,源远流长。队伍中唯有一人端坐于马上,行到近处,下马弃鞭,簇拥他的众人尽皆屏气静声,唯有他毫不顾忌,放纵谈笑,先朝文心招一招手:“理存兄,你来了?我好心让凤音去接你,你倒是不领我的情,非说我要她来诓你。”

      文心这才记起眼前这年轻的定国公,楚望华,在家中正是排行第四。只是他幼年袭爵,从小就富贵无双,外人多是恭称他封号,只有亲近之人才能叫上一声“小公爷”,这“四公子”却是鲜少有人能叫得出口的。他与文心各自行过礼,又同另几家簪缨世族的宾客言谈两句,随后命人将四老请去老君庵吃茶。适才众星捧月一般的四老到了他跟前,不过是普通人家里的平常长辈一样,只见他丰神俊朗,谈吐自如,轻轻松松就哄得四老眉开眼笑。其余人中虽有年齿略长的叔伯,但大多也都随子侄一同四散,望华再三言两语打发走剩下几个,向褚凡等几个朝中官员稍稍致意后,就大笑着上前来一把挽住妙瑜,轻声戏谑道:“殿下果然好兴致!”

      妙瑜挑一挑眉,瞪着眼悄声道:“你再轻狂些,干脆嚷到全京城的人都晓得我出宫了,再叫两个今天来的御史在明日朝堂上参我一本。”

      望华嘿然笑道:“公子说甚么浑话呢?今日我做东,你算是我请的额外贵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里不认得你的人自然是不认得,那些认得的,只怕也得装作不认得。你府上跟我家也结了姻亲,我虽是你臣子,可也是你大舅子,你给我留点面子,我也让你占个便宜。且随我到后山,你们找的那位八公子托我好几回,说你心痒得厉害,非要见见我家七妹……”

      妙瑜吓得忙不迭要捂他嘴。

      望华却是放拓惯了的,只说不碍事,又扯着文心过来说笑:“我也是你小舅子!三姊也在,几位姊姊妹妹都在呢,你俩爱看哪个便看哪个,只是看过就得记我的情。”他向妙瑜假意恼道:“今日是四公子容殿下见一见七小姐,可不是甚么八公子,殿下可记得了?”

      妙瑜嗤地一笑:“记住了,回头记你一大功!”

      文心左右看一看,道:“先不忙见你那个甚么三姊七妹,我问你,福宪长公主的那桩事,你可替我想出应对之策了?”

      妙瑜忙附和道:“正是。趁我父皇还只是通了个音讯,尚未正式下过旨意,有甚么变通的法子赶紧替理存兄使出来。”

      望华倒像是存了心要卖个关子:“急甚么?先跟我上去吃一盅茶,我叫了几个班子专程排了两场戏,包管你俩谁也没见过。等会儿开了席,咱们几个边喝酒边聊,有甚么话不好说?就怕见了我家姊妹,你那比天塌还要紧的事儿就全忘光了,谁还管福宪那老婆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太乙山上(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