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情随事迁 ...

  •   ……
      “陛下,该上朝了。”
      地上醒的迟启伸了伸懒腰道:传旨,召小三,小五,小九儿一起上朝听政。
      “奴才遵旨”
      迟启自己理了理胡须与鬓角。今天说不定就是自己的最后一天了,必须得体面点,帝王要有帝王的样子,即使是死。
      榻上的柒和王钰儿也醒了,帮迟启穿上朝会的龙袍冠冕。迟启对王钰儿道:钰儿师妹,吾师亦吾父,若过了这关你与长青师妹留在天京,封公主,这样的身份嫁给燕王免得木嫣师妹欺负你们。
      又把手上的红缕重新缠回小柒的手腕上声音低沉道:若事不可为,带我两位师妹逃出天京城,去找木嫣,若陌峥师弟未死,你扶持他携我遗诏夺权登位,他能担起责任。大秦可以换了皇室,但子民不能由一个无能的傀儡带领,他会将百姓和帝国带入深渊。若师弟已死,就一起去老师故去之地隐居,莫意气之争为我报仇,好好活着。
      “我不能逃,帝王可以输,可以死,但不能逃。大秦不能有逃跑的君王,从前没有,以后也不能有。”
      ……
      “今日只议太子!”迟启说完就斜倚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百官如闻惊雷!看了看站在秦帝两侧的三位皇子,一时之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御史大夫突然道陛下:陛下春秋鼎盛,为何突然要议太子?微臣求陛下三思,过早议太子,恐怕朝堂不稳,多生是非。
      “爱卿,朕继位二十年,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称得上一句勤恳否?”
      “陛下一向勤政。”
      “朕外拒北莽,内除盗寇,杀贪于官,扫恶于民。可算卫国利民?”
      “陛下知国之害,知民之苦。”
      “北莽之外可兴徭役?水利之外可兴土木?朕可称得上爱惜民力?”
      “陛下不修陵寝,不建宫室,不充后宫,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朕朝冕穿的是先王的,饮食只求饱腹,外无一处行宫,未有一次远游。亦称不上奢靡吧。”
      “陛下节俭,朝中百官多有不如。”
      “所以朕累了,朕今日想问问众爱卿,你们帮朕看看这三个儿子哪个能担大任。朕继位二十年未建寸功,只循了本分。朕想看看朕的儿子能不能做的比朕好些,众卿尽管畅所欲言。”
      御史大夫退下后,迟启见还是无人应答便问丞相:黄老爱卿以为呢?
      “陛下,老臣已六十许,哪位殿下也不敢得罪。陛下若说哪位殿下可以继承大统,老臣觉的三位殿下都是龙章凤姿。”
      迟启微微错愕道:你个老滑头,女儿都嫁了吾子,问你算是白问。
      有丞相带头开起了玩笑,陛下却不恼怒。众臣也觉的气氛松快了些,纷纷附和道三位殿下都无可挑剔……
      可是慢慢众臣就发现三殿下的脸慢慢的阴了起来。也难怪,秦帝并未立后,三位殿下并无嫡庶之分,三殿下是长子,本以为这场朝会是确定自己太子名分的,却不想是这幅模样。可是陛下的心思我们猜不透啊,只能和稀泥了,得罪一个总比得罪两个要好。
      迟启也在观察众臣的反应,都是一群老油条,不见兔子不撒鹰。于是他又道:既然众爱卿觉的都不错,那我就考考你们,就从小九儿开始吧。
      “陛下,不妥当,九殿下尚年幼。若答不上来,恐伤了殿下的进取之心。”丞相此时接话道
      迟幽却露出不满神色心道:这老东西今日怎么回事?父皇让我先答便不会问太难的问题,是我在众臣面前表现的好机会,等之后事成也能少些阻碍……
      “无妨,朕相信自己的儿子。”
      “父皇请问,儿臣若答的不好,请父皇和众大臣指正。”
      迟启露出赞许之色道:不卑不亢,不错,你且听好。
      “一县之地大旱,颗粒无收,你为县令,该如何?”
      “可……可借邻县之粮解燃眉之急,再上书州府派粮赈灾……”迟幽越说声音越小,因为他看父皇的脸慢慢阴了下来。
      此时丞相出来圆场道:九殿下知生民不易,应对之策中正平和……
      迟启不听他啰嗦直接问道:厉儿,你说。
      “儿臣应该会带着县里的富商游山玩水。让他们修桥铺路,挖井凿渠,大兴土木。”
      迟启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道:“且不说你此举于灾情有何用,他们凭什么听你的大兴土木?”
      “儿臣可允他们井路桥渠冠名之权,再由官府通报所修利民之事迹,商人好名,欲广而告之而不可,此举正中下怀。若还不为所动,可酌情将十税一的商税调整为此县一年之内十五税一。”
      朝堂之下议论纷纷,有说荒唐的,有笑而不语的,亦有低头不语若有所思的。
      “说说你的理由。”迟启鼓励道
      “儿臣遵命”
      “一县百姓无粮由临县与州府虽可救济,可若有大旱,哪里只旱一县之地?莫说邻县,哪怕是是州府之库亦无粮可用。再说赈灾,若赈一县之地,需多少粮?用什么运?一路人吃马嚼消耗甚巨,一万精兵赴北莽卫国而战便需五万之众运送军粮器械,日夜不停。那一县之地需运多少粮?如果灾情有一府之地又当如何?”
      “纵然倾州之力,倾国之力可赈。受灾之地日久若有生民入山为寇,做打家劫舍之勾当,若有贪赃枉法,贪赈之国贼该如何?百姓不能如何,他们只得饥馑而死。”
      “有大人会说,运粮不可,就运金银!以金银于富商处购粮?丰年与灾年的粮价十倍之巨可有?”
      “故,有灾必自赈!何为自赈?灾区无粮吗?有,富商与豪强粮食多的可以烂在粮仓里,怎么让他们的粮交给百姓?靠抢吗?那这天下便乱了。故他们图名就投其所好,修些路造些桥,谁来修?富商出钱粮雇灾民来修,井路桥渠于他们自己也方便还可博个好名声,于灾民却可以救命。他们图利就减些商税,足够他们恢复元气,而且可以以较低的商税吸引外商来此,帮助灾区休养生息。”
      群臣鸦雀无声,迟幽,迟衷双目无神。
      迟启再问道:若富商巨贾还是不管不顾只愿售天价之粮呢?
      迟厉面不改色道:作为商人,我们给他名利,不要名利,他们也莫做商人了,便家财充公。若还有人敢图国难之财,那是国贼,该处死!
      “好!众卿以为如何?”
      御史大夫道:五殿下救民之策振聋发聩,还请殿下将细节述清,利害讲明,或可列入国策,意义深远。
      众臣附和道:五殿下看来还熟知军务,颇通民生啊……
      “衷儿,你怎么看?”
      “儿臣与五弟想的一样!”
      百官暗暗撇嘴,迟启也颇觉尴尬,这脸皮厚的快比上自己了。
      “众爱卿扭捏的紧,若不愿现在说,回去各拟一份奏章呈上来,说说支持哪位皇子。丞相你来御书房,朕和你明年就是亲家了,商量一下厉儿的婚事。退朝”
      ……
      迟启没有让王钰儿和柒回避,直接问道:打算今晚动手?
      黄治瞳孔骤缩摸了摸手中还未递出的奏章道:是
      “小九儿还是王间”
      “九殿下和王间”
      “为什么廷议劝小九儿不要对策,你犹豫了?看出来我拿厉儿刺激他,小九受激动手,不是正中你们下怀吗?”
      “陛下,我是间;但也是大秦的丞相;还是五殿下的岳丈。间没做好,但另外两个身份,我得做好。”仿佛黄治知道自己将死,脊背又佝偻了些。
      “陛下,速速从南宫门带着五殿下和囡囡走吧。有人护送陛下出天京城,陛下需星夜赴天京城外大营,风旷将军会保护陛下率大军攻入天京城扫平乱党。”
      “你不给朕一个解释吗?”
      “陛下,您问老臣是八面玲珑好还是从一而终好,老臣答不上来。但老臣也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想问陛下:老臣是在赵国出生,但在大秦活了快五十年,您说我是秦人还是赵人?”
      “身不由己?”
      “从坐视牙行和神游散时,我的手就已经脏了。幸好出了个陌峥这个杀胚,不然我自己下定决心动手还得计划好多年。您问我是不是身不由己,有了囡囡之后算吧,囡囡从小就一直说她喜欢大秦冬天的时候,我就想给她一个干干净净的大秦。”
      迟启突然一叹:你还真是复杂啊。
      黄治直了直腰道:老臣希望陛下能赢,陛下是好皇帝,你做这个皇帝,百姓会越来越好。五殿下仁善有才学,会好好对待囡囡的。老臣已经活够了,陛下是千刀万剐还是五马分尸,全凭陛下心意。
      “今晚所有的乱党都会跳出来,陛下出天京城,带大军过来碾碎就是,会有人告诉陛下今晚百官与各世家大族的动静,陛下事后一一翦除就是。我为祸久矣,还陛下一个干干净净的大秦,求陛下与五殿下好好对待囡囡。”黄治此时递出奏章,迟启打开看了看,上面详细记载了自己的出逃天京再到平乱之后的所有细节。除此之外,还有一处地址,藏了黄治通过商人经几十年绘的北莽和赵所有的山川河流堪舆图。
      迟启看完奏章突然道:不是陌峥把你侄子的腿打断了,我真以为现在的情形是你们联手设计的。
      “我没有侄子,假身份罢了,陌峥不动手,我哪天也得让他出意外。不过燕王比我高明多了,见微知著,我的身份就是她发现的吧。”黄治边说边看向王钰儿。
      迟启道:王间十五年冒功的三个江洋大盗是陌峥救两个女孩时误杀的牙子。这姑娘就是其中之一,她从你的印信发现的端倪。
      黄治思索了片刻叹息道:后生可畏。
      小柒此时插嘴道:你们怎么都这么聪明?多少心眼儿啊,他说两句话你就什么都明白了。怎么我听了两天了,现在还迷迷糊糊的。
      迟启心疼的看了看小柒道:别难过,我和丞相都觉得武功才是最难练的,你已经很棒了。
      王钰儿怔怔道:主上若早早知情,便不必死了……
      黄治却摇摇头唏嘘道:燕王即使知情也不敢完全相信我这个间,他还是会做出一样的决定。况且我不觉的燕王死了。
      “所以你让我带着小五和你女儿黄洛出天京城,免得疑你是不是请君入瓮?”
      “陛下圣明,就算天京城尽是逆党,陛下继位以来平民百姓生活的越来越好是事实,每个从军的士卒都会誓死忠于陛下。”
      “朕不会走,不是不信你。朕不能逃,厉儿也不能,皇室的骄傲不是傲慢的不知变通,而是责任。朕这次抛妻弃子逃了,下次便有可能不顾黎民百姓。朕若开了先河,以后的皇帝底线会越来越低。所以,朕不能逃,朕以身为饵,要亲眼看看是哪些乱臣贼子欲反朕!况且,你也明白,这场戏没有我,很难唱下去。”
      黄治还欲再劝,们在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
      “陛下,三殿下求见。”
      屋里的人面面相觑,都没想到他会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