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新春 ...

  •   十五 新春

      元徵三十年。

      新年的长安,文武百官可以说是各执一词。有的主张移驾东都,有的主张留在西都,有的要让魏王杨桢继续打下去,有的说应该再派其他亲王率几路兵去驰援。几个皇子上的折子,都是先说自己想要为国出征但是能力不足德行有亏,接着就开始举荐姐妹:吴王杨俦、越王杨偕举荐蜀王杨偲去,蜀王杨偲举荐太子杨伸去。太子那边也上折子,说若是移驾东都,西都也要有人镇守,不如由她守西都,蜀王杨偲去西北打仗。

      虽一时间没个定论,移驾的事却是已经定下来了。说是三月就去洛阳,在那之前,却还有几项安排。

      先是贤文馆里又外任了一批青年才俊,出去做官——其中有蜀王府主簿洛景仁的亲姐姐洛景宣,也有蜀王夫人吴氏的亲姐姐吴锦。洛景宣派去了浙江,吴锦派去了山东,临行前都来拜见杨偲,同杨偲、孟昭长谈一番。洛景宣和吴锦都是杨偲一手提拔的新秀,一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来自于杨偲的抬举,故而忠心耿耿。

      接着是安阳郡公入宫的事。

      安阳郡公是圣上三妹晋王的男儿。晋王早逝,只留下年幼的一子一男,由夫人拉扯大。长子封了郡王,如今十七岁,尚在读书;男儿为安阳郡公,十四岁,同他姐姐一样,住在京中。

      孤儿寡父,纵是有王爵厚禄,没有个大女人依靠,也到底是风雨飘摇。今年家宴时,皇上同诸子侄清谈作诗,看中了安阳郡主的一句“晚窗风走凝绿腊,闲棋偏落冷绯霜”,便将他唤入宫中。

      官方的说法是:皇上没有亲男儿,又喜爱这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不久就把他收为义男,封为公子。

      而杨偲的说法是:她这堂弟杨芍儿蠢得要死,没看其他男孩一个个都小心翼翼跟个鹌鹑似的,偏他大敌当前也敢在家宴上卖弄文采作几首破诗,这下子好了,被皇上看中了,皇上正愁没合适的男人派去和亲呢,杨芍儿就等着被卖了吧!

      据说杨芍儿的父亲晋王夫人一天天以泪洗面,痛苦万分。

      和亲的事倒也还没敲定,只是前两次和亲,战争很快就平息下来了。这一次要是也能用杨芍儿一男子之身换来和平,自然也不需要战士们血肉之躯战死沙场。

      现如今杨芍儿在宫里享福,名义上还是杨偲等人的弟弟,杨偲好歹表面上得表现得亲近,更是送了无数珍宝礼物。

      第三件事,就是去洛阳的一系列事情了。

      杨偲身为皇子兼重臣,是皇上移驾的先遣部队,年关刚过,就被派去洛阳,准备移驾的礼仪布置。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都是首都,皇帝无论在哪个都城都是一样的,东都的基础也不比长安差到哪去,只不过皇帝的规格必须小心谨慎,一再检查。

      杨偲接了旨,即刻动身前往洛阳。夫人孩子留在长安的王府,她带着近臣侍卫一干人出门,孟昭自然是跟着的。一行人到了洛阳宫,该修缮的修缮,该打扫的打扫,礼器全都一一检查,宫里伺候的人也要筛选几次。

      好不容易准备到了尾声,孟昭也能歇口气了。但她还有一件事要做——回老家。

      颍川临近洛阳,东都不少官员都姓孟,更多的是孟家的亲戚。这些人虽然不算是近亲,却到底沾亲带故。孟昭上次的全国旅游也经过了颍川,只是大名鼎鼎的化清元师孟怀在闭关,孟曜和朋友进山打猎,母亲妹妹都没见着,只见到了姨母孟忆、孟恬。二位姨母很好说话,因着长姐沉迷修炼,所以当妹妹的只能负起责任管家。说起孟昭,二位姨母便说,她从小喜欢参禅辩经、求仙问道,又说起当年孟昭降生还有异象出现:多年前一天晚上家人看到有星星落在家里,孟怀次日说她做了个梦,梦到她吃掉了一颗星星,当天医生来诊脉,就说孟怀已经有孕了。

      而对于母亲孟怀来说,梦中吞掉星星似乎并不代表这这孩子是什么天选之子,反而让她坚信自己能结成金丹。此前她还只是对修道感兴趣,从那之后就更加坚信了。

      这孟昭(原主)三岁能作诗写文,四岁通晓四书五经之义,五岁看了姚勾一派文章后与宾客清谈辩论,宾客自愧不如。后来出生的孟佛佑、孟曜也聪明灵秀,但是在长姐智商碾压下也不显得出色了。家里人都说,这昭儿一定是神仙托生的。

      孟昭(穿越版)听了这种迷信故事……倍感压力。

      她自觉禀赋不如,难以与原主媲美;殊不知命格天定,此世彼世,二人本就一莲托生,不分你我。

      这一次回原主的老家,母亲孟怀居然从她的“洞府”里出来了,妹妹孟曜也在家中。孟昭规规矩矩对母亲、姨母行了大礼,又特别对母亲行了道家的礼,孟怀跪坐在案后,挥手让孟曜扶她起来。孟曜又向姐姐行礼,各自落座后,孟怀道:“妙玄为何重入尘俗?当年你效仿姑羲,清高避世,人皆称贤,如今为何反其道而行?”

      孟昭无奈一笑。“多年隐逸,似有所顿悟。上古隐士大贤,譬如姑羲、时娇,乃避乱而隐,以全忠孝也。今中原已定,故而入世。”

      “妙玄谬矣。”孟怀不赞同地说,“人从天时,授以历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逐随饮食,不违天命。三代之后,礼教毁坏,上有雨雪河潢之天灾,下复苛政商贾之人祸,人心败涣,德行衰绥,乃至治世,亦有败德误道者也。弗如求三代之德,还避隐之心乎。”

      孟昭道:“人言:‘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者,为今之法也。化清元师求隐逸之法,而上古之人本生乡野林池,纷纷争食,不晓天命。本无礼法,遑论道行?撷果采粟,逐利追权,人皆如此,禽兽亦然。世人与禽兽异乎?不异乎?山野、市朝,异乎?不异乎?”

      “小大之辩、上下之德,此正论也。唯妙玄求圣人之传,所谓‘逐利追权’者,大不可取也。当求立身法,克己卫道也。”孟怀道。

      “遵元师教诲。”孟昭说。

      孟怀脸上这才有点笑容,命人看茶。孟昭接了茶,一旁姨母孟忆问:“我听闻昭儿取夫了?”

      “是。”孟昭说,“高氏温柔贤淑,谨遵夫德,只这次是为公事来洛阳,没能一起拜见长辈。”

      “昭儿见了佛佑了?”

      “是。”孟昭又说,“弟弟与弟媳和谐恩爱,举案齐眉。”

      “你弟媳上次还写了家书,问起曜儿的事。”姨母说。

      “曜儿读书如何了?”孟昭问。

      “正经书早都学完了,如今看些史书,去年对点校有了许多兴趣,又多看些金石、简牍的学问。”孟曜瞧了瞧孟昭,道。

      孟昭便说:“喜欢史书是很好。我带回来贤文馆修订的《齐史》十册,印得很漂亮,正好给你研究之用。”

      “多谢长姐。”孟曜笑着谢过了。

      “曜儿于修行无慧根,同你外出亦好。”孟怀突然开口说,“只不许让她去战场上。”

      孟昭询问地看向孟曜,孟曜听了母亲的话,眼睛唰地一下亮了,却还是正色地行礼:“多谢母亲!”

      孟昭笑了,这妹妹也是孩子心性。

      孟怀要回洞府修炼了,说是丹药还还要继续施法才能炼成,留下姨母们和两个小辈。

      “母亲炼丹,只怕会中毒。”孟昭无奈道,“还要医生常常诊脉才行。”

      “我们何尝不担心呢。”孟恬说,“自然是隔三差五叫医生,好在医生说她健康。”

      孟昭又和两位姨母家的孩子们聚会一番,吃了饭,才带着孟曜告辞。

      “总觉得长姐有点变了。”在马车上,孟曜说,“但是……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你说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孟昭问。

      “姐姐不修道了,这个自然是最大的变化。但当年姐姐修道,本是因为心中郁结,并不似母亲那样想要成仙。这事,我是知道的。”孟曜说,“如今见姐姐入世了,我就知道,姐姐是找到了解开自己心结的方法了。”

      “我没同家人说的是,两年前我的头受了伤,那之前的所有记忆都消失了。”孟昭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说,“我时常以为自己并非此世中人,或许是……另外一个人。如今听你说,才觉得我……或许还和过去一样。”

      “姐姐受伤了吗?如今好了吗?”

      “已经好了,只不过记忆不能恢复。”孟昭叹道。

      “虽然记忆丢了,姐姐说话做事还是和之前一样,没什么变化,怎么可能是另一个人呢?”孟曜笑道,“姐姐一定是寻得知音,找到了济世安民的妙法,才乐意出山的。”

      “你说得对。”孟昭笑了,“如今看来,蜀王可当知音二字。而如今,我的确也希望能够济世安民。”

      “你在蜀王那儿怎么样?”孟曜问。

      “什么都好。”孟昭说,“等回去了,我把你引荐给她。”

      “那么,姐夫怎么样?”孟曜又问。

      “你姐夫长得漂亮,人也温柔。”孟昭说,“不久后我们一同回成都,你姐夫管着内宅,你就帮我看着前院。”

      “哥哥和嫂子上次说,要给我看亲事。”孟曜说,“我如今却想要再读几年书。”

      “凭你喜欢就好。”孟昭说,“你这一路上看上谁家的男孩,便同我或姐夫提;或者先纳几房内侍也好。固然是高门大姓,也不必局限于门当户对。只要喜欢,哪怕乡野农户家的男孩也使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新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