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0、第五章 绝 地(续27) ...


  •   第十节

      小寒,汕城终日阴雨绵绵,寒风伴随阴雨,将刺骨的阴冷带到了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

      市政府的顶楼,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原本有事汇报的小何秘书,刚一开门就瞥见正在沙发上打呼噜的郑伟民,他便轻轻地又匆匆地把办公室大门合上。回到走廊,有些无可奈何的小何秘书倚着走廊的窗台,自己给自己点了一根烟。

      他轻轻地推开了走廊的窗户,任由寒风直接拂面;寒风里夹在着阴冷的湿气,免不了让小何秘书的鼻子喷嚏连连。

      但小何秘书却不愿关上这户窗,而是迎风挺立——他正细细地品味汕城的每一处景色。或许,这是他最后一次站在这里从容不迫地欣赏这个城市的面容。

      郑伟民的调令已经下达。过了今天,郑伟民就将离开汕城,转而到省城北边的端城就任市长。按照上面的安排部署,在端城上任一年后,郑伟民应该接任端城市委书/记,成为真正权倾一方的地方大员。

      改开以后,端城的经济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跃/进时期;但随着改开的深入,交通不便、治安混乱、腐败懒政等社会经济矛盾愈发突出,导致经济发展势头受阻,各项社会经济指标甚至急转直下;原本被戏称为“小香港”的端城,终将因为自身的原因愈发落后、混乱。

      郑伟民此次赴任的目标也是救火。这似乎已经是他执政的强项,他或许无法彻底改变一个地方的所有面貌和走向,但能够在短时间内扭转下滑的势头,能够用一波强劲的基建投入和巨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给一个地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郑伟民就像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他不能治本,但能够治标。而且治标的效果极佳。

      小何秘书正细心地浏览着汕城的每一处。在汕城的短短两三年,小何秘书见证了这个城市蓄势待发的巨变。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大小马路都在翻新,园林路灯日臻完善,公园沙滩拔地而起;城市里到处都是工地,数百座塔吊、上千台泥头车以及成千上万的建设工人正努力地把汕城雕塑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这是上百年来,汕城最大的格局变迁。一旦变迁完成,汕城就将化蛹成蝶,成为省城东部的中心城市。

      只可惜,小何秘书见不到成蝶的那一刻,郑伟民亦然。

      烟,一根接着一根;小何秘书的思绪在烟雾缭乱中愈发清醒。自己的上司郑伟民,这几年实在是过得太抑郁和艰辛了。

      汕城的利益格局错综复杂,社会经济发展疲弱,地方势力树大根深,官场一片乌烟瘴气,都让郑伟民的每一次施政变得艰难困苦,仿佛是一场跃/进千里的远征。

      每一个大型基建,从立项、设计、融资再到征地和施工,都要郑伟民亲历亲为;那一个环节要是他稍微放松,整个项目都会搁置停顿。每一次大型招商,从政策运用、招商谈判再到用地征地,也是郑伟民必躬必亲;但凡郑伟民不小心疏忽,招商必然胎死腹中。

      为此,市府里头脑清醒的干部和基层,曾经打趣道:郑市长不是市长,而是我们汕城的保姆;汕城这一大家庭,缺了这个保姆连饭都吃不上。

      小何秘书曾经多次劝说郑伟民,没必要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但郑伟民却说小何秘书不懂本地的实际情况,还说自己希望为家乡多做一些,再苦再累以后也能问心无愧。

      “咳咳咳……”正当小何秘书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办公室里传来一阵激烈的咳嗽声。小何秘书立即丢下烟头,大步走向办公室——市长郑伟民应该睡醒了。

      小何秘书快速地打开办公室的大门,然后冲向茶水柜,拿起保温瓶给郑伟民的水杯里加了开水。

      “郑市长,先喝点开水吧。要不要找医务过来看看,你都咳嗽好几天了。”小何秘书担心郑伟民的健康。这几天,郑伟民都在加班工作,连续熬了几夜;甚至有一天在熬夜后不睡觉直接要司机和小何秘书陪他清晨就出发去工地现场。

      “不用麻烦他们了,我们中午吃完饭就走。你谁也别麻烦了,就是这几天天气比较冷,我喉咙有些不舒服而已,不用大惊小怪。”郑伟民摆了摆手,示意小何秘书有事说事。

      小何秘书看了看沙发前的茶几上摆着一瓶安眠药,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郑伟民刚刚是服药后才睡着的。小何秘书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上午九点未到,估计郑伟民也就睡了不足一小时——郑伟民昨晚就一直呆在办公室里加班,清晨零时他还吩咐小何秘书要饭堂给他准备稀饭和炒面当夜宵。

      “郑市长,这是平陇村的来信,上面写着要你亲启。还有,他们送来了一幅锦旗,我放在传达室里,要不要拿上来看看。”小何秘书给郑伟民汇报了一个喜讯。

      平陇村征地一事,因为郑伟民的强势介入,终于取得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村民们的合法补偿终于拿到手,征地拆迁如期顺利完成,对征地拆迁补偿上下其手的官员也是抓的抓、关的关;虽然很多基层的懒政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很多内部的既得/利益/团体也未曾受罚,但能够达成这样的结局,各方面也算是满意。

      包括郑伟民,他也觉得这个结果可以接受;虽然幕后的大鳄们并未受到任何的惩罚。

      “信留下给我,锦旗你就收到车里,我们带走就是了。”郑伟民回到办公桌旁的大班椅上,他从抽屉里拿出白花油抹了一些在额头和鼻头上,这样会感觉稍稍舒心一些。

      小何秘书立即把信件递上,郑伟民看到信封上面那苍劲有力的字,就猜到这是黄贵伦老人的亲笔信。郑伟民立即拆开信封,打开信件开始慢慢默读起来。

      信里的内容依然老式文人那套陈年叙事。黄贵伦老先生先是褒奖赞颂了郑伟民的功绩,又说十里八乡都对他在位时的政绩感到自豪骄傲,最后则是送上十里八乡对郑伟民和其家人的祝福。郑伟民花了两分钟看完这封信,露出了带着无奈而又欣慰的笑容。

      虽然,但是,起码事情圆过去。

      “小何,你给平陇村回一个电话吧。就说信件我收到了,谢谢大家的关心和厚爱。还有,要特别交代一下,以我的名义给黄贵伦老人和他的家人问好。就这样吧。”郑伟民说不出太多的感言,只好让小何秘书代为处理。

      “给平陇村委打电话?还是直接打到黄老先生的家里?”小何秘书生怕自己有所错漏。

      “给村委打招呼吧,让他们把话传开去。以后,就没有人敢欺负这些村民了。”郑伟民深谙做官为人之道。通过第三方传话,只会显得更加真实有力。

      “郑市长,还有一件事。”小何秘书持续汇报中。郑伟民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建设局那边刚刚请示,说是省市政勘探设计院的领导们今天到建设局里会晤洽谈汕湾大桥的设计方案定稿。建设局的领导请示,市领导这边对各个设计方案有没有明确指示。按照市委的预定计划,汕湾大桥的设计、征地和施工都应该赶在年前启动了。”小何秘书的口气万分谨慎。他知道,汕湾大桥在郑伟民心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是郑伟民内心的第一号工程。

      郑伟民没有直接回应。他内心有一股无助感突如其来。这汕湾大桥是他主持汕城工作以来就一直在推进的大型基建项目。汕城的城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东西城区之间是隔海相望的,东城区和西城区之间早年是靠着轮渡完成人车输送。改开之后,政府靠着华侨的捐赠和财政上的东拼西凑,在东城和西城之间距离靠近的内海间建了一座钢便桥,算是解决了交通需求日益剧增的燃眉之急。只不过,这座钢便桥离东、西两城路途较远,且仅为四车道,对于目前的交通流量而言已是杯水车薪。

      因此,每一个汕城人,都有一个大桥梦。

      现在,作为梦想实现家的郑伟民,正计划把这座桥带到了汕城人民的现实中来。郑伟民从一上任开始,就着手在汕城的外海选择桥址。经过前期的一系列勘探和试验,他最终拍板了大桥的选址。紧接着,他就开始对大桥项目进行立项,为了项目成功立项,他不止一次往返汕城和省城之间,不仅成功地说服了省府和发改委,还给大桥找到了银团贷款。就这样经过一番事先的精心准备,大桥项目已经可以正式落地。

      令人惋惜的是,项目落地之日,便是郑伟民离任之时。他一手促成的项目,或许只成为继任者到手的政绩。

      “我现在也不方便直接说话了。你就和他们说,我只是给一个建议,建议按照工期和预算最少的那个方案来实施吧。反正都是八车道的大马路,就是外观不一样而已,就要造价低一点的那个。”郑伟民把意见改成建议,至于意思嘛,让他们下面自己琢磨去。

      “好的,郑市长。我一定把建议转告给建设局。”小何秘书也听出这里面的道道。

      “对了,郑市长。这个进度表要撤走吗?”小何秘书突然看到挂在墙上的进度表。这个进度表是郑伟民一上任时就挂上去的,上面都是他需要大力主抓的各个项目或重点工程,密密麻麻的进度条和备注,写的都是郑伟民这几年的呕心沥血。

      “东部滨海大道、西城大道升级改造、环汕城快速路、汕湾大桥建设工程、省际东部高速二期、东部高速二期延伸段、高新区高新大道、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工程、汕城大学南校区工程、市区公园提升改造、县级公路升级改造、市区小马路改造升级……”小何秘书走近这个进度表,他口中喃喃自语,仔细数下来,郑伟民在任期间兴办的项目多达几十个。

      “小何,这个一定要撤。你给市府办说,中午就把办公室交出去了。”郑伟民指着进度表,要求小何秘书把它给撤走;这个表新任市长一旦看到,心里必定不舒服。

      小何秘书连忙点头,随即他就走到走廊另一边的市府办,吩咐里面的工作人员过来和自己一起收拾郑伟民的公私物品。不到几分钟,一帮工作人员就浩浩荡荡地来到郑伟民的办公室。他们情绪有些激动,甚至部分女工作人员已经抽抽泣泣;对于郑伟民的离开,他们内心是一百个的不愿意。

      这几年,郑伟民的朴素、勤政和务实,确实感动了周围不少的人。市府里很多人都私下赞叹不已,大家都说多少年来,郑伟民是大家接触到的,唯一一个真真切切关心汕城、热爱汕城的父母官。而且,郑伟民在任这些年,对于公家人的待遇也进行了逐步的提升和完善,并且能够基本做到工资按时发放,解决了一直困扰基层人员收入朝不保夕的老问题。

      “请各位同志帮个忙,把我的物品给打包,谢谢。”郑伟民笑着迎接大家的到来。

      大家伙也没多说一些感人的话语,但每个人的眼神里满是遗憾和不舍。听到市长的吩咐,大家只好低着头开始忙着收拾和整理。一时间,办公室里一片寂静无声,有的只是众人默默地低头做事。

      小何秘书在一边照看着大家,一边帮着郑伟民收拾一些私人物品——领导对自己是最放心的,私人物品一概由他跟踪打理。

      “郑市长,刚刚获知一个新消息,我向你汇报。”在屋里屋外忙乎的小何秘书突然把头靠近郑伟民,然后又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众人。

      “什么事?”郑伟民也懂得把头凑到小何秘书那边。

      “刚刚教委组织部下了人事任命通知,郑伟群同志准备拟任市第一华侨中学的校长。这个中学是五个市直属高中之一,校长应该是副处级。”小何秘书把新鲜热辣的人事任命悄声告诉郑伟民。

      郑伟群之前一直在县教委工作,在郑伟民到任后,市里就将郑伟群的关系和工作从县教委直接调到市教委。而这件事,郑伟民也是在事后才从家人的嘴里获知;自己作为一市之长,居然被周围蒙在鼓里。对此,郑伟民也只能哭笑不得。

      这一次,郑伟民依然是哭笑不得。

      郑伟民清楚,弟弟郑伟群算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干部;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可的。可现在某些人的做法,真叫人看不懂,总让大家觉得郑伟民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虽然实际上他可能什么都没说,也绝不会给下面打招呼。

      郑伟民想起之前族长上门找他的那件事。那件事后,郑伟民也并没有对村里做出什么特殊的照顾;但下面的人知道内情后还是开始忙乎起来。市里和县里联合,把村里村外的公路都修缮了一遍;顺便让在建的环城路打了一个小转,拉到了离村口不到五百米的国道附近;还给村里修了一座免费的公园,并翻新了村里的学校。

      “嘿,随他们吧。反正以后说什么闲话的都有,我不管了。”郑伟民稍稍地露出一丝微笑。对于一些潜规则,他不能推翻,那就只能默认。

      “郑市长,你好。请问你现在有时间吗?”正当郑伟民还在思索着自己这几年遇到的种种时,办公室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洪亮而清丽的女声。

      前来探问的不是别人,而是市委/常委之一的宣传部部长,方部长。

      “哦,方部长,稀客啊稀客。请坐,请坐。”见到同是常委的方部长,郑伟民显示出职业性的热情,他立即起身招呼方部长进来就坐。

      本来在办公室内帮忙的众人,见状立即退出回避;只有小何秘书机灵地来到茶水柜前,急匆匆地给方部长倒上一杯茶水。

      “郑市长,我是代表常委们来请你,我们大家都在会议室里等你,想和你一起合影留念。饭堂那边也提前准备好了饭菜,中午大家一起吃午饭,算是给你饯行。”方部长笑盈盈地给郑伟民道出来意。

      “哦,那谢谢大家了,谢谢各位常委了。”郑伟民知道盛情难却之下,推脱毫无意义。

      “郑市长,大家可是交代我,要我把你带过去哦。张书记现在应该已经到会议室了。”方部长的笑眼里满是欢喜,但口气却带着一丝裹挟。

      “哎,那我跟你走,现在就跟你走。”郑伟民起身,整理一下衣裳,然后挥挥手示意方部长带队出发。

      “哎呀,郑市长,应该是我跟你走。跟你走,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光辉大道。”方部长说完便立即贴到郑伟民的身边,右手顺势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小何,你把东西都整理好,搬上车;到传达室那边等我。”郑伟民给小何秘书下了指示,然后头也不回地领着方部长大步走出了办公室。

      “呵…”小何秘书叹了一口气。这口气,是离别的惆怅。当办公室只剩自己一人,小何秘书再次细细打量了整个房间一番,确认这里已经无所留念后便独自走出大门,回到走廊的窗户旁。

      他再一次远眺窗外。

      窗外,被云团遮盖的太阳并没有沉沦在阴郁的天空里,它依然努力地放射着光芒,光芒散射在群群的乌云中,又折返回到了大地。光芒照在汕城的每一寸土地上,给这个阴冷的城市带来了一股怜悯般的温暖。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