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稚嫩的驳辩 ...

  •   男孩看着合掌的大和尚,往前探了探头,圆眼透亮:“那要如何才能往生呢?”
      大和尚松开合十的双手,拿过男孩的茶盏,往里倾注一些热茶后又放回男孩面前,看着男孩被茶烟袅袅模糊的小脸,回答道:“放下虚妄,不造恶业,证悟佛法,即可往生。”
      张阳听闻这句,却又觉得有点可笑, “放下虚妄”他理解为不要执着于不切实际的事,但在张阳认知中的“往生西方”本就是“虚妄”。这不是让他自相矛盾吗?
      男孩貌似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之意,原本求知的眼色微淡,轻皱着眉问大和尚:“那我要是往生了,我妈妈该怎么办?”
      大和尚并没有立刻回答男孩的问题,而是不动声色地反问他:“小施主可知众生平等?”
      男孩握着茶盏的小手顿了顿,似乎在思考着大和尚的问题:“是老师说的人道主义,让人们不要欺负弱者?不要虐待动物?可这些和我妈妈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和尚闻言,笑着往茶壶中添上半瓢水,看着窗边那只紧盯枝头鸟雀不放的野猫,回答道:“佛说众生平等,是因因果轮回。世间所遇众生,皆因果报而生;过往轮回中的亲友、爱人、仇敌、君臣,均受各自业报转世为人、为牲畜。因此众生皆平等,也正因如此出家人不杀生。”

      张阳只听闻出家人不杀生是因为清规戒律,再不然就说是我佛慈悲,一直也是认为就是动物保护主义思想,再大点或许是坏境保护人文关怀,但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
      张阳由于生前的职业,遇事都会站在双方的角度看问题,虽然这么做是为了找出对方的破绽和审视自身纰漏,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个习惯却总是能使他趋利避害。
      按照他之前的逻辑继续推论,如果说“佛”是指从低纬度升为高纬度的存在,那假设“佛”能看到时间空间以外的东西,那“佛”所看到的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吗?那大和尚口中的“业”又该如何解释呢?
      张阳生前偶然听过一个词叫“业力感召”,这样的话,也就是说把“业”比作是一种“作用力”?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张阳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各国各大教派的宗旨基本都是“导人向善”,就如刚才大和尚所说的“不造恶业”。
      “因”如果比作是作用力的话,那么“果”就是它的反作用力。若是真有轮回,那么“累世业报”也不难理解,就是说肉身的消失并不影响“作用力”的施放。所以才有老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男孩顺着大和尚的视线看着那只灰扑扑的野猫,撇着嘴问大和尚:“可是您又没成佛,又怎么知道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学校里大家都说这些是封建迷信。”
      大和尚终于忍不住轻笑出声,收回目光,认真地回答男孩的问题:“我等生而为人,皆是肉眼凡胎,眼耳鼻舌身意所及有限,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如失明赏画,可否艳丽?失聪闻曲,可否动听?鼻塞嗅花,可有幽香?是以我佛有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经虽然晦涩难懂,但张阳却有些许理解大和尚所表达的意思,人以自我认知为行事标准,认定眼见为实,但却也有许多肉眼不可见却实际存在的东西,比如说电磁波,比如空气,比如细菌。还有一点是说事物的多样性。每个人的标准不同,理解的事物也就不一样。
      这让张阳想起了生前小学语文课本上,一篇名叫《画杨桃》的课文,所处的角度、格局和境地不同,所看到的、所理解的和所表达的也就不同。每当他看到那些网上一言不合就撕逼大战三天三夜的喷子,真是觉得没必要。
      活着的资源这么宝贵,还请捐给需要的人吧。

      大和尚让男孩再喝一口那苦茶,男孩不情愿的皱起眉头喝了一口,发现竟不是刚才那般苦涩,反而茶香清甜。
      男孩看着大和尚,想起了自己来之前吃了年轻居士给的糖果,所以喝第一口茶时觉得苦涩难咽,而和大和尚交谈了这么久,口中早已没有了甜味,再饮茶便不再有浓重苦味,反而回甘清香。
      大和尚见男孩一口饮下,便又给他续上,问道:“小施主觉得这茶是苦是甜?”
      男孩双手捧着茶盏,似乎意犹未尽的又抿了一口,说到:“之前喝觉得很苦不好喝,现在虽然不是很甜但一点都不苦了。妈妈爱吃糖,如果她喝的话会觉得很苦,我爸爸很爱喝茶就不会觉得苦。”
      大和尚笑着点了点头说:“是苦非苦,是甜非甜。茶为何物?是水是药是毒,皆因为人所用,它还是它。如同佛法,自体性空;世人信与不信,说它是好是坏与佛法存在本身并无关系。”

      张阳听到大和尚这么说,却陷入沉思。“自体性空”吗?是否可以解释为“事物本身不存在绝对性的定义”?
      就好比菜刀于厨师手中就是工具,于劫匪手中就是凶器?就如同法律,像他生前那样的无良律师不在少数,为了赢不择手段,为了反败为胜的颠倒黑白更是稀松平常。
      他也见过许多败诉者痛斥判决的不公;但现在想想,法律不过是手中的工具,他们利用其锋利大杀四方,但被它刺中时又斥责它的锋利。
      有多少人用它征战沙场,就有多少人用它建起城墙。
      杀人的不是刀,而是持刀行凶之人;同样,害人的也不是法律,而是那些持法作恶之人!就像男孩的能力,如果能好好使用的话…

      男孩越发纠结地问大和尚:“所以不管看见或者没看见都与我无关?可是我看见了妈妈死掉的场景,虽然没有告诉她,可是我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和尚看着男孩纠结的小脸,轻叹:“事出有因,因而生果。小施主只是窥得其果,并未知其因,自然毫无办法。但自业自得,佛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放下便自在清净。”

      张阳听见大和尚这么说,突然明白!“因而生果”,“果”是无法改变的,但若能改变产生“果”的“因”,那么“果”自然会随着“因”的改变而改变!男孩能透过“因”看见“果”大和尚是知道的,所以才劝男孩不要纠结于看见的“果”,因为“自业自得”。可是如果能改变“因”的话…

      男孩至此不知听明白了多少,他仍是没有放开紧皱的眉头,低声问大和尚:“所以要等我往生成佛了才能不再有这些痛苦吗?”
      大和尚看着男孩,神色如常,不否定也不肯定,语调平缓如涓涓细流:“成佛后即可随心所欲,无欲无求;无有所欲,无所可求。
      但佛不会像扔掷石头般把小施主推至成佛,也不会像清洗脏布般清净你,更不会像医师开药给消极被动的病患来治愈你的无明。佛已经获致全然的证悟,已为小施主显示了那条道路,遵循这条道路与否,则取决于小施主。”
      男孩听大和尚这么说,纠结片刻还是将心中疑惑向大和尚道出:“我还是想不通,这辈子我只有那一个妈妈,如果我放下不管,事情真的像我看见那样发生,那又什么要让我看见呢?既然您说‘事出有因’,那使我能看见这些的‘因’又是什么呢?”
      大和尚看着男孩还未长开的稚嫩小脸上,承满了与这个年纪不符的纠结与痛苦,便不再回答男孩的问题,只是起身走到窗前将手中素馅茶点掰开,一半喂鸟雀另一半喂了野猫:“阿弥陀佛,小施主尘缘未了,不宜出家。这几日便有劳小施主打扫前殿石阶,积累福报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