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村头杨家院子里,杨正阳在修整着农具,夏菊花一进门看到他埋头干活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过去往他身边一站就埋怨起来:“你就知道种地,还会做什么?你弟弟不声不响的买了地,你知道吗?”杨正阳一愣,正明买地了?夏菊花见他发愣,更生气了,“就你这榆木脑袋,整天还说我给他粮少了,说我给他娶媳妇不上心!人家本事大着呢!都能出得起银子买地了!”

      杨正阳见她胡搅蛮缠起来,皱了皱眉头没有理她,继续修农具。夏菊花见他又摆出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气的狠狠的拧了他一把,杨正阳吃疼皱了皱眉,但还是没有理她。夏菊花气的七窍生烟,“当初真是瞎了眼才嫁给你!我娘劝我我不听,真是报应!”转身进屋里去了。

      杨正阳默默的叹了口气,这样的话听的耳朵都生茧了,当初在镇上酒家里遇上的那个俏生生的卖酒姑娘真是眼前这刻薄妇人吗?他不觉有些茫然。继而想到她刚才说的正明买地的事,正明哪来的那么多银子?只怕又是大伯他们贴补的,大伯和大伯母一向偏疼正明。正阳心里有些不舒服,都是亲侄儿,自己还是老大,可大伯他们只向着正明,心里从没有自己。上次正明成婚,自己并不知道详情,大伯跑过来就是一顿训斥,根本不听自己解释。唉,算了,自己好好的,没有他们帮不也过的好好的?说起来菊花就是有千般不是,但她一心向着自己,到底还是自己的媳妇。

      夏菊花坐在屋里灌了几口水,还是气的不行,转念一想,去了灶间。灶间里秦氏正在做饭,六儿坐在旁边的小凳上吃着麻花,还是上次夏菊花回娘家时带回来的。见到夏菊花进来,六儿高兴的叫了声“娘!”。夏菊花摸了摸六儿的头,“六儿,麻花好吃吗?”“好吃!”六儿回答,“娘,奶奶说这是最后一根了,您再给我买。”夏菊花一听不由怨气上冲,“就你爹那样,还麻花呢!我们娘俩连饭都要吃不上了!”

      秦氏刚才就听到她在院里又和正阳闹上了,菊花脾气大,不和她吵,过一会儿也就好了,不过现在她有了身子,秦氏就怕伤到小孙子。“菊花,怀着身子别生气啊!正阳不好,你慢慢跟他说。”夏菊花马上回道:“娘,我看着正阳木头木脑的样子真是生气!”秦氏听她说正阳木头木脑自然不高兴,但又不敢和她吵,只能低头烧菜不说话了。

      夏菊花一见秦氏这样,刚想发火,忽然想到正事还没说呢。“娘,您知道正明买地了吗?”秦氏一愣,正明买地了?怎么也没告诉自己?夏菊花凑到秦氏身边,“娘,您说正明是不是搭上了大户人家,挣了好多钱?”秦氏却道:“他那竹器的价钱你又不是不知道,一个背篓编一天也就六七铜钱,能够他自己生活就不错了,哪可能挣大钱?十有八九是你大伯他们出的钱。”

      秦氏想到这里又有些生气,大哥大嫂老是偏着正明,不就是自己没儿子,想正明给他们送终。盛夏在世的时候还和自己提过把正明过继给大哥的事,自己死不松口才没成的。现在他们处处帮着正明,无非是想把正明的心拉过去。唉,正明确实也是和他们走的近,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到底不是自己养起来的,就是和自己不亲!

      夏菊花听秦氏这么说,想想确实也是如此,那几个竹筐能卖几个钱都是明面上的,估计又是大伯家贴补了。“大伯他们可真偏心!对我们正阳和六儿可没见他们这么上心!”夏菊花不由有些愤愤然,站的久了肚子有些沉,转身回屋歇着去了。

      秦氏心中却不能平复,越想越觉得委屈,自己的儿子现在反而和人家走的近,算怎么回事?以前没分家大嫂就一直压着自己,公婆也向着她。分了家好不容易过了两年舒坦日子,正明出生了,是个盲的,自己伤心的没有奶,婆婆就把正明抱给大嫂养了,过了一年才回来,孩子根本就不认自己这个娘了!盛夏不仅不体谅自己,还要把正明过给大哥大嫂!秦氏想起过往,泪水啪啪的往下流,现在他们又拿地来买正明的心,秦氏咬牙,死也不会让正明跟了你们!

      刘氏背上背篓要去浣纱溪洗衣裳了,“阿萝,给我带三个菜包子。”刘氏对灶间里的阿萝吩咐道。阿萝递上荷叶包好的包子,奇怪的问:“您吃的了吗?”刘氏白了她一眼,“我有用。”把荷叶包放入背篓就走了。

      到了浣纱溪边,果然看到萧义已经在岩石上坐着,拿着竹竿钓上鱼了,腰间仍插着那把佩剑。见到刘氏来,萧义对她微微点了点头,望着远处的青山不知想些什么。刘氏轻叹了一口气,过去把荷叶包递给他,“公子,先吃几个包子再钓鱼吧。”

      萧义接过荷叶包,道了声“多谢!”就打开荷叶包吃起包子来,吃的很快但一点也不急。刘氏下到浣纱溪边洗起衣来,等她洗完站起来身来已经是一个多时辰后了,萧义仍在钓鱼,刘氏见他似乎在想什么,也没和他打招呼,背起背篓就回去了。萧义望了望刘氏的背影,转过头仍旧一动不动的钓鱼。

      六月初大集,正明挑着凉席带着阿昭,阿萝和暄儿去了集市,刘氏要洗衣,家里的鸡蛋还有些新鲜的瓜菜就交给阿萝来卖。正明编的凉席方正规整,毛刺也都磨平了,价钱也不贵,买的人自然多,很快带去的十几张凉席都卖了。阿萝带着暄儿四处逛去了,正明就陪阿昭坐着,鸡蛋和蔬菜还没卖完。一辆马车停到了他们身后,木管事的声音响起,“杨兄弟,借一步说话?”

      阿昭回头一看,木管事坐在马车厢里拉开厢门看着他们,阿昭扶正明上了马车,回来守着摊子,心中却挂念,不知道木管事和正明说什么。过了一会儿,木管事和正明一起下了马车,来到他们摊位前,“剩下的蛋和蔬菜卖给我吧。”算了银钱,数给阿昭,阿昭道了谢接过来收好。木管事与他们告了别回去了。

      阿昭好奇的问正明:“木管事找你做什么?”正明却说:“回去和你说。”搞的阿昭纳闷了,什么事这么神秘?不管那么多了,回去就知道了,眼下还要买些家用的东西呢。阿昭和正明慢慢在集市上走着,阿昭又见到那卖布的人家,这次不光有土布,还有几匹细麻布,“天热了,细麻衣裳凉快呢。三十文一匹,妹妹买一匹吧?”卖布的大嫂对阿昭说。阿昭却看到还有两匹灰灰的布,不似麻布也不是土布。那大嫂说:“这是粗葛布。虽然粗但很结实,也透气,妹妹要吗?二十五文一匹。”阿昭想了想,自己常要做农活,很费衣裳,结实点比较好。便买了一匹细麻,一匹粗葛,又添了些针头线脑。

      隔壁摊上是一位铁匠,卖些农具和刀具,家里只有一把锄头,上回开地还是借的大伯家的,阿昭想添把锄头,一问价钱却乍舌,最小的锄头都要七百铜钱,还是以后再说吧。镰刀却是不能不买,收庄稼只靠一把镰刀可不行,阿昭还是花了一百铜钱买了把镰刀,暗暗感叹要置齐家当也不容易啊,只能慢慢来了。

      阿萝挽着菜篮带着暄儿找到他们,“二嫂,这么快都卖完了?”阿萝惊喜的问。暄儿高兴的说:“那我们赶快回去,阿萝姐要给我们熬肉酱吃。”阿萝笑嘻嘻的说:“回去就给你做,保证你爱吃!”阿昭见阿萝菜篮里装了一块五花肉,还有几根骨头,问道:“阿萝,你还买了骨头?”阿萝还没回答,暄儿笑着说:“屠户大叔认得阿萝姐,给添的骨头。”阿萝脸红了,解释道:“每年我家的猪都是卖给他家的,所以认得。”

      阿昭一听明白了,笑着说:“是钱屠夫吧?阿萝你脸红什么?”又问暄儿,“他家的儿子也在吗?”阿萝又羞又恼,“二嫂,不理你了!”转身跑了。阿昭呵呵笑了,正明第一次见阿昭作弄阿萝,原来阿昭也有这么淘气的一面,正明也笑了。暄儿有些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笑,阿萝姐为什么生气了,拉拉正明的衣袖,“姐夫,阿萝姐怎么生气了?”正明摸摸他的头,“没事。阿萝一会儿就好了,她害羞了。”暄儿更不明白了,一根骨头而已,阿萝姐害什么羞啊?

      回去的路上,阿昭向阿萝陪了不是,阿萝才又有说有笑起来。回到大伯家,大伯母正在晒霉豆子,前阵子已经把蒸好的豆子捂出了霉,要晒干了才好做酱。阿昭把卖菜钱交给大伯母,又说了阿萝碰到钱屠夫的事,“大伯母,可订了日子?”大伯母笑着说:“你大伯说要多留阿萝几年,再说他家儿子也才刚过十五,过个三年正好。”阿昭笑着点点头,“阿萝要嫁出去了,我也舍不得呢,就不容易见到了。”说完见大伯母收了笑容有些忧伤,轻叹了一口气。阿昭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言多必失啊。

      阿萝熬好了肉酱,盛了一小罐给暄儿拎着,“你要拎好哦,打了就没的吃了。”说着又用馒头夹了一点肉酱递给他,“你尝尝,好不好吃?”暄儿接过馒头,咬了一口,又香又辣!真好吃!暄儿一边吸着气一边把馒头吃了。“阿萝姐,比螺蛳还要好吃!”阿萝笑眯眯的说:“算你识货!”哼着小曲把剩下的肉酱盛到陶罐里封好,能吃一阵呢。

      阿昭切好了番薯藤,帮着刘氏抬到猪舍里倒入食盆中,两头黑猪立刻跑过来大嚼起来,阿昭见它们吃的欢快也高兴,“大伯母,这两头猪到过年能长多大?”刘氏回答说:“毛重差不多得有两百斤吧。除去自家留的肉和下水,也能卖上二两银子。你想养吗?”

      “我们山上没地方养,也采不了这么多猪草呢。”阿昭说。“这倒是。你大伯和我商量,明年要多养一头猪,说是地里要肥多。到时候多留些肉,给你们腌些咸肉,平时也能吃上点肉。”刘氏打算着。阿昭暗暗盘算着自己和暄儿往后也要多留心采猪草送过来,这几头猪太能吃了,光靠阿萝采猪草和地里的番薯藤只怕不够。

      刘氏又说:“今年攒了些银钱,正好你堂叔家要卖了地买田,我和你大伯商量过了,买下来,正好和我们的地都在一块儿,料理起来也方便。”阿昭听了自然高兴,“那太好了。”刘氏笑着说:“我们再拼几年,也给阿萝攒份好嫁妆,嫁过去有底气。”

      阿昭直点头,“我看这苞谷要养成了不差呢,那棒子现在就有巴掌长了。”说到地里的苞谷,刘氏很是高兴,“看来是养成了。也不怎么费事,比水稻省事多了。你大伯种那六亩水稻可是费劲,要不是你堂叔和正德哥常常帮一把,到了农忙还请了帮工,他哪里做的过来?每年交了税,刨去七七八八的开销,卖粮也不过得个三两银子,还不如养猪呢。只是我们庄户人家总是不舍得这土地,不到万不得已哪有不种的?还是种着吧,横竖我们也还干的动。”阿昭想着自家却怕是种不了田的,照顾一亩地就吃紧了,听大伯母一算帐,正明的大哥给自家一百斤稻也算不错了,毕竟自家一点力都不出的。

      临出门前,大伯把剁开的骨头包在荷叶里让正明他们带上山去,暄儿小心翼翼的拎着肉酱罐子跟着他们回了家,直到把罐子放入灶间壁橱里才放了心。“姐夫姐夫,得空给我编大竹笼了吗?”他还记着呢,“我都抓了七只石蛙了,小竹笼放不下了。”正明笑着应下了,问了他大小就坐下给他编起竹笼来,一直编到夜里,完工了才睡。阿昭一直陪着他,一边裁缝衣衫,见他收了工,给他端来洗脚水。

      两人一起泡着脚,阿昭忽然想起还不知道白日里木管事和正明说了什么事呢。正明神色有些严肃,“木管事让我隔几日就送些竹筐,竹篓过去。”阿昭想这是好事呀,可是正明为什么像有心事的样子?“送竹筐的时候也带筐山上的岩石过去。”正明又说,“他明天会给我们送头驴子来。”

      阿昭愣了,想了想问道:“山上的岩石?是那天吕伯看的石头?”正明点点头,“他说那坡上的石块和砂子都可以。”阿昭实在想不出那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就问:“那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吗?”正明想了想还是不能瞒着阿昭,“那是铁矿石。”

      阿昭惊呆了,“那是铁矿石?可是铁矿不是都是朝廷管着的吗?私采铁矿行吗?”铁器那么贵,不就是因为不让百姓自己采铁矿吗?

      木管事在马车上说的话,正明不能都告诉阿昭,只能说:“朝廷没有在这里开矿,只是少量的用,应该没有问题,不过也不好让人家知道。这件事只能我们两人知道,暄儿都不能说。你也只当不知道,他们要这石头,我们就送这石头就是了。”

      阿昭还是很不安,正明只能说:“阿昭,木管事他们是好人,你放心吧。我不会糊里糊涂的帮人的。”阿昭听了他这话,安心下来,是啊,正明是个有主意的人,木管事他们确实是心善的人,否则也不会一直这样帮衬自家。不多想了,就像正明说的,他们要石头,我们就给他们石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 9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