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转眼到了给卫府送货的日子,正明和阿昭仍先拐去给苞谷浇水,苞谷杆已经长的和阿昭一般高了,远远超过了大伯母预计的高度,一步的间距有些窄了,叶子都靠在了一起,阿昭有时得打掉一些叶子,大伯母说庄稼长的密不透风就容易得病,得留出通气的地方。苞谷杆上还是没有结穗的迹象,他们也确实不知道苞谷结穗什么样,只能是顺其自然。

      到了卫府,木管事收了货,结算了银钱,阿昭取出不死草问道:“木管事,我采到一株不死草,府上可用的上?”木管事一看,“这可是难得!”取出一块银子,递给阿昭,“五两银子,可以吗?”阿昭摇头道:“太多了,这些不死草药店里二两收就算多了。”木管事道:“药店收价怎么能和买药价一样?”阿昭却坚决不收这么多,木管事见她坚持,收回银子又摸了几块碎银子,“那就二两银。”阿昭才笑着谢过他收下了。

      木管事想了想问阿昭:“这石衣是附近山里采的吗?”阿昭点头,“是啊,就在我们住的山里。”木管事问:“可否请你带路去那山里看看?”阿昭有些诧异,但还是点头答应了。木管事当即叫了一个中年汉子出来,让他跟着阿昭他们去山里看看。阿昭心里有些疑惑,不过木管事不说自然是不能让他们知道的事,自己也只当不知就是了。正明轻轻捏了捏阿昭的手,让她放心,阿昭明白他的意思,不说什么,一路上只听正明和那叫吕伯的中年汉子交谈,到上山时两人已处的挺熟了。

      三人攀上峰顶,阿昭指给吕伯看自己采石衣的地方,吕伯过去蹲下身子捻了些土仔细看,又在岩石上刮了些粉末下来,看了看又闻了闻。接连看了几个地方,又下到山脊下的碎石坡上察看。过了一会儿走了回来,像是确定了什么,笑着对正明和阿昭说:“多谢带路!我们下山去吧。”

      阿昭和正明把他送到了山下,吕伯跟他们道了别回去了。阿昭和正明慢慢走回家中,阿昭心中疑惑:“吕伯看那些石头做什么?那些石头看起来很普通,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正明一思量,“我看卫府这些人不是普通人,吕伯看石头这件事你千万别与旁人说,也别多问。”正明不知为何总觉得卫府这些人和旁人不同,但他们对阿昭和自己并无恶意,相反还处处照顾。阿昭点点头,正明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自己就当不知道这些事就好,阿昭这么想着心里又轻松了起来。

      第二日一早,阿昭先下山把一两银子交给大伯母,刘氏见她能拿出一两银子很是诧异,“昨日卖了这么多钱?”阿昭把采到不死草卖了二两银子的事说了,刘氏听她居然敢下悬崖采药,又惊又后怕,“你这孩子真是胆大包天!下回千万不能干这样的事了!有什么值得拿命去拼的?!都和你说了,没钱我可以先垫上的。”阿昭见她生气,忙说:“正明说过我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我对天发誓!”

      刘氏见她如此说才放过了她,“你们这些孩子,一个一个不让人省心!今日我就让你大伯去办地契,办好了就给你们送过去。顺利的话,明日就可以开地了。”阿昭连声道谢,又哄的刘氏开了心,才去苞谷地里浇水除草去了。天气暖了,苞谷杆一天一个样,地里的野草也疯长起来,几天不除草就长的老高。

      回到家已经是午后了,暄儿见她回来,高兴的拿着一个竹篓给她看,“姐姐,你看姐夫给我做的鱼笼!”正明看着他们微笑,阿昭对暄儿说:“有了鱼笼就好了,别再缠着你姐夫了。他还有正事要做呢。”暄儿心不在焉的应了声栓了根草绳在鱼笼上就去下鱼笼了。

      阿昭对正明说:“有空就歇歇,前阵子赶活累了。”正明笑着说:“不累,我没事。”说着又编起凉席来,很快就要入夏,正是卖凉席的时候,他打算多编几张凉席去大集上卖。阿昭知道他闲不住,不经意中瞥到院里的几棵苞谷,从杆子上抽了几个小小的头出来,杆顶上也长出了些细穗,莫非这就是苞谷棒子?阿昭走过去细细的看,应该就是了!阿昭兴奋的向正明描述着苞谷的变化,正明笑着说:“你去看看暄儿种下的不死草,暄儿说好像活了。”阿昭到陡坡上一看,果然不死草抽出一片新叶来了,真的活了!真是心想事成!

      阿昭在菜园里摘豆角时,大伯上山来了,递给阿昭一张契纸,“那五分地的地契,你收好。”阿昭道了谢,擦干净手接过地契,放入木箱里的布袋中,和先前的两张地契放在一起。大伯去西厢看了看木床,还好,没怎么变形,稍稍敲打了几个地方就好了。“正明,木箱我已经打好了,明日拿上来。”大伯和正明交待了声就下山去了。

      这一夜三人早早入睡了,明日要去地里开地,可是个重活,得养足精神才行。第二日天刚亮三人就到了地里,暄儿拔草,正明和阿昭锄地,阿昭才发现正明农活干的一点不差,锄起地来比自己快多了。正明解释道:“以前也和我大哥一起种过地,搬到山上才没有做了。”大伯来到地里时,三人已经开了差不多一分地出来了。

      有了大伯帮忙,快了许多,四人干了近三个时辰,终于把这五分地开了出来。暄儿坐在地上说:“我终于知道那天姐姐为什么累成那样了!开地可真累啊!”正明拍拍他的头,“等你看到地里的庄稼长起来,就会觉得怎么累都是高兴的。”大伯点头道:“我们庄户人家可不就是靠着这土地养活的,这是我们的命根子。”说着扛着锄头去自家地里干活去了。

      阿昭忙跟过去帮忙,因为开这五分地耽误了大伯地里的活了,暄儿也牵着正明的手跟了过去。大伯却不让他们干重活,只让他们帮着掐些番薯藤,带回去喂猪。过了半个时辰,大伯挑着番薯藤领着他们回去了,路上大伯说:“正明,我看那五分地的土不大好,只怕种不出什么。还是要挑些肥土来掺一掺。”正明点头,“大伯,对面林子里还能挑肥土吗?”

      “嗯。那里离的不远,挑上二十担土,应该够了,到时候我再下些肥,还能种拨豆子,种菜今年只怕地不够肥。”大伯是种地的好手,他这么说了正明和阿昭就照着做。正明和阿昭商量着明日去林子里挑土。

      林子里近些的地方肥土不多了,树林深处还有些黑色的肥土,都是长年树叶腐烂堆积起来的。正明和阿昭挑了两天土,掺进地里,黄土地里总算显出了一点黑色,也松软了一些,虽然土仍算不上肥,比起原先却是好了很多。尽管肩膀上皮磨掉了一层,火辣辣的疼,身上也被林子里的蚊虫咬出无数的包,阿昭仍决定隔段时间就去林子里挑肥土,好好料理这一亩地,人勤地不懒,总会有收获。

      地里的苞谷也抽了穗,大伯又给它们上了一次肥,原本有些泛黄的叶子又返了绿精神起来。“这东西吃肥啊!明年得多给些肥才行。”大伯说道。家里院中的几棵苞谷阿昭常常拿粪水浇,确实长的比地里的好,杆壮实而且也长的快,看来真是要多给肥才行。阿昭问:“是不是还要隔的开些?现在都挤到一起了。那些缺苗的地方苞谷杆反而长的好呢。”大伯看了一看,“嗯,是得隔的远些,不用下这么多种,间距一步半差不多。”

      大伯母为他们备好了豆种,正明,阿昭和暄儿用了一个上午把五分地点上了豆子。接下来的活,阿昭就不要正明动手了,让他在家里专心编凉席,再过十日就是大集。暄儿常跟着阿昭到地里帮忙,除草,浇水,撒肥土,忙的不亦乐乎。

      暄儿下在溪坑里的鱼笼真的捞了不少石斑鱼,头天下饵,第二日去收,总有些收获。阿昭有时给他们煮鱼汤喝,有时煎着吃,有多的就用炭火烤了做成鱼干,留着冬天吃。这一日暄儿收了鱼笼,却在里面发现了两只黑乎乎的□□。正明说:“应该是石蛙,正德哥和我大哥以前抓过,抓它们很不容易,都是在夜里,打着灯笼。石蛙被光一照就呆住了,一动不动,这才能抓的住,平时躲在石缝里可找不到它们。但是有石蛙的地方往往有蛇出没,所以也不容易。”

      暄儿惊讶的问:“我们这山上有蛇吗?从来没见到过呀。”正明说:“自然是有的。你去溪里也要小心些,草深的地方不要随便踩进去。先用根棍子探探路。不过我们这里的蛇大多没毒,被咬了也不会有大危险,自己小心些就是了。”

      暄儿又问:“正德哥和你大哥抓石蛙做什么?黑乎乎的丑的很!”正明回想了一下,“好像是卖到镇上的酒家,有人爱吃这东西。”暄儿惊讶的问:“这东西好吃吗?”正明回答道:“应该吧,不过我们村里没什么人吃。”暄儿转念一想,“姐夫,那我多抓几只,是不是也能去镇上卖?”正明笑了,“以前他们一晚上抓上一麻袋才拿去卖的,你得抓多久才能攒够一麻袋呀?”

      暄儿却上了心,“我把它们养在溪里,攒够多了就拿去卖。”眼珠一转,“姐夫,你给我做个大大的竹笼,我把石蛙放在笼里浸到溪里,它们就跑不了了,也不会死。”正明答应了他,不过要等到赶完这次的大集才行,让他先用小竹笼盖上盖子装着这两只石蛙,“你还得抓些虫子什么的喂给它们,要不饿也饿死了。”暄儿一溜烟的跑去草丛里抓蚱蜢了,以前抓虫子只是喂鸡,现在又多了两只石蛙,这草丛里的虫子可遭了殃。正明听他跑来跑去的动静不由笑了,暄儿越来越活泼了,是件好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第 8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