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第二日一大早阿昭和正明在去往乡里的路边等,过不多久吕伯骑着一头驴到了他们跟前,“杨兄弟,弟妹!”吕伯把驴子牵给他们,驴身上还背着一个麻袋,“这驴子一次大概能驮百来斤,却是极擅长走山地爬坡。这是驴粮。”阿昭他们没想到吕伯这么细心,连驴子吃的粮食都带过来了。正明和吕伯定了三日后送货过去,便各自告别回去了。

      阿昭和正明牵着驴子上苞谷地里浇水,大伯见了驴子吃了一惊,正明解释说是卫府要自己隔几日送货托在他这里养的驴子,顺便也能帮大伯母送衣裳。大伯将信将疑,哪有花钱请人干活还贴头驴的?直到看到驴粮才相信了,不是托养应该不会给粮。这卫府的人行事有些奇怪,不过反正与自家无害便也是了。

      这驴子果然很能爬山,一点不费劲的就上山到了正明他们家里。暄儿见他们牵回来一头驴,好奇的摸了又摸,驴子一开始还耐着性子让他摸,后来不耐烦了就一蹶蹄子去一边吃草去了。正明叫暄儿打开驴粮袋,抓了把燕麦唤那驴子,它才过来吃着暄儿手里的燕麦,吃完了还“昂昂”叫了两声,把暄儿吓了一跳。那神情,把阿昭逗的笑的眼都看不见了。

      夏菊花听村里人说正明他们牵回一头驴子,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次再说大伯贴补也不可能了,大伯自家还没买上一头驴呢,这村里除了族长家有牛,族里公中有一头牛,还没人家买的起牲口呢。总不会是那个新来的媳妇带来的钱吧?应该不会,她和她弟弟分明是逃难来的穷鬼,身上肯定没钱,要不也不会被二百铜钱就卖了过来。正明他们一定是寻着了什么挣钱的法子!夏菊花琢磨了一番,回家找秦氏去了。

      正明在院里编着竹筐,笑着听着暄儿和驴子闹来闹去,忽然听到山路上传来的脚步声,是娘,虽然猜到她会来,但真的来了,正明还是在心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秦氏走进院子,看到正明抬起头微笑着喊他“娘,您来了。”

      正阳长的像盛夏,正明其实长的更像自己,秦氏看着正明的笑脸一时有些百感交集,但想到菊花的嘱托,还是回了回神,“嗳,正明,编筐呢。”秦氏说道,“啊呀,你们买了一头驴吗?挺壮实的!”秦氏走过去打量驴子,驴子却不买她的账,调转身子拿屁股对着她。暄儿直觉秦氏虽然笑眯眯的,但并不喜欢自己,也跑开了,去溪里看他养的石蛙了。

      秦氏回到正明跟前,“正明,你可是有了什么来钱的路子?这阵子又是买地又是买驴子的。”

      “娘,我认识了乡里新搬来的一户人家,他们要我隔几日就编些竹器送过去,把这驴子托养在我这儿,驴粮也是他们给的,要不我哪养的起驴子。”正明解释道。

      秦氏半信半疑,但正明应该不会骗自己,只能说:“正明,那人家要有什么活或要买什么东西,你也记得提提你大哥。你知道的,你大哥只知道种田,你嫂子天天都说他木头木脑,娘听了心里不好受啊!你大哥但凡有些来钱的路子,也不用被你嫂子这样说。”秦氏说着还真掉了几滴眼泪。

      正明安慰她说:“娘,我一定会想着大哥的。若是有什么挣钱的路子大哥能做的一定告诉他。”

      秦氏听他这么说了才放心,“正明,兄弟如手足,你们兄弟同心,我就放心了。娘还能看着你们多久呢?还得你们互相帮着才行啊。你大哥这几年帮你种着田,田税那么重,他还每年给你一百斤粮,自己忙活一整年也剩不下多少。你得念着他的好才行啊!”

      “娘,我知道。大哥帮我照看着田,我自然是感激的。您放心吧,有什么挣钱的路子我会告诉大哥的。”正明又出声安慰她。

      “你放在心上记着就好,娘就放心了。”秦氏看到院子里几棵奇怪的植物,“正明,这长的高高的几棵是什么?”

      正明回答说:“是大伯母买的苞谷种,阿昭种了几棵在院子里试一试。等长成了我给您带一些去尝尝。”秦氏一听是刘氏给的种子,张嘴想说什么,但还是没有说出口,和正明说了声就下山去了。正明听着她远去的脚步声轻轻叹了口气。

      到了约定送货的那日,阿昭早早赶着驴子上山,很快装好了石头在麻袋里,又放入驴子身上驼着的竹筐里,估摸着有百斤了就牵着驴子下了山,正明已经等在山脚,他上下山毕竟还是不那么方便,也慢,为了赶时间就没让他上山捡石头。昨日阿昭就从大伯母那里取了衣裳了,两人牵着驴就往卫府去了,天还没有全亮呢。

      到了卫府,天刚大亮,守门的见到他们,让他们径直进去在院子里等着,阿昭一边等着一边看着这院里的摆设,不象南方常见的庭院,这院子里不见花草,倒是有几棵老松和老梅,地上铺着一色的青石板。等了片刻,木管事和吕伯出来了,“杨兄弟,弟妹,你们来了!”吕伯看到他们很是高兴,和正明寒暄了几句才去卸下驴子驼着的竹筐,打开麻袋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木管事早已拿出准备好的一两银子,递给阿昭,“一月一结,不用次次结算那么麻烦。弟妹要有别的山货和药材,我们另算。”又掏出两串铜钱,“给杨家嫂子的月钱,麻烦你带回去给她。”阿昭道了谢接过来,贴身放好。

      吕伯又去搬出一袋豆子,“这驴挑嘴的很,又馋。这豆子和燕麦掺着喂,大概够吃一个月。”说着把豆子放到驴背上架好。阿昭听他说是驴粮,自然不能推辞,便接了下来。吕伯又拎出一条野猪腿,呵呵笑着说:“昨日有群野猪跑到庄子里捣乱,倒是给我们送肉来了。天热肉放不住,正好给你们也尝尝鲜。”

      阿昭看着正明,正明笑着谢过了吕伯和木管事,收好东西,又取了捎回去的衣裳,约好以后每三日送一次货就告了别。出了门阿昭兀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卫府处处都和别人不同,实在蹊跷。不过既然正明相信卫府,自己也没什么好怀疑的。阿昭这么一想就高兴了起来。

      回到村里,正明和阿昭先去了大伯家,卸了衣裳,把月钱给大伯母。正明用大伯的斧头把野猪腿剁成块,分了四堆,大伯,大哥,堂叔和自家一家一堆。先送了堂叔家,堂叔和正德哥都在田里忙,嫂子领着牛娃和大妞在院里摘豆角,见他们拿猪肉来,给他们装了一篮子豆角带回去。

      正明和阿昭又把肉给秦氏和大哥他们送去,夏菊花见到他们牵着驴进了门,不由一声冷哼,给别人养驴很了不起吗?还来我家显摆!皮笑肉不笑的说:“啊哟,正明和阿昭来了,难得呀!进来坐坐吧。”阿昭笑着说:“大嫂,不坐了,我们还要赶着回山上去。娘在吗?”

      秦氏听到动静出了屋来,“正明,阿昭,你们来了。有什么事吗?”

      正明说:“娘,人家给了些野猪肉,带来给您和大哥他们尝尝。”阿昭把竹篮递给秦氏。

      秦氏高兴的接了过来,“野猪肉啊?可是难得!”夏菊花眼珠一转,“正明,大伯他们给了吗?大伯大伯母一直为你们忙前忙后的,你可不能忘了他们呀。”

      正明笑着说:“给了。”夏菊花“哦”了一声,“原来已经给了呀!”转身走了。秦氏顿时觉得手里的肉拿着也不那么舒心了,冷冷的说了一句,“那你们快回去吧。”就去灶间了。

      阿昭替正明难过,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但正明却似并不在乎,笑了笑对她说:“阿昭,我们回去吧。”两人牵着驴慢慢上山去了。

      三伏天,山上还好,地里却是火烫,头上骄阳似火,地下热气蒸腾,苞谷的叶子都晒的卷了起来,豆子更是蔫巴的厉害,阿昭每日天不亮就去挑水浇地,天天如此,勉强保住了苞谷和豆子。这时看着大伯家的番薯地就有些羡慕,也不用浇很多水,看着还是绿油油的,明年还是应该种些番薯,又好吃又顶饿,种起来还省心。

      大伯母见到阿昭,“你大伯可中意你给他做的葛布衣了,说是经穿,夏天也不热。下次你赶集再看到,给我也带一匹回来。”阿昭上次买回的葛布给大伯,大伯母各做了件上衣,再给正明和暄儿做了褂子就用完了。他们穿了都说好,本就打算着下回碰到再买的,大伯母也要买,一起带回来就是了。

      “对了大伯母,家里的盐您都上哪儿买的?集上没见到。”阿昭想起家里的盐没有了,以前都是刘氏帮着带,但她从来不肯收钱,阿昭哪里好意思。果然刘氏说:“我那儿有,让阿萝给你拿过去就是了。”阿昭说:“我也想探探路呢,秋天腌菜,春天腌笋都要用很多。”刘氏听她这么说就说:“盐都是去镇上买的。你去问问正德媳妇,她前两天说要去镇上买盐的,让她带你一起去。”

      “大伯母,您说这苞谷什么时候可以收啊?看着棒子鼓鼓的,是不是已经成了?”阿昭有些吃不准,家里的那几棵苞谷每棵都长了两三个棒子,有两个巴掌长了。刘氏哪里知道,这东西谁也没有种过。不过稻子要黄了才收,想来这苞谷也应该是如此吧。阿昭想了想,打算回去先掰根苞谷尝一尝,反正就一根,不行就算了。

      阿昭把苞谷扒了外衣,露出一粒粒整整齐齐排着的苞谷粒,果然长的和苞谷种子一样,看来真的是种成了!阿昭把苞谷放在米饭上一起蒸了,打开饭桶时一股清香扑鼻,正明问:“你今天煮了什么?这味道没有闻过。”阿昭把苞谷切了三段,把一段递给正明,“尝一尝,是苞谷。”正明好奇的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很不错!暄儿好奇的也咬了一口,“姐姐,这个苞谷很好吃!”三两下把苞谷米啃完了。阿昭尝了一口,果然很清甜,原来苞谷这么好吃!正明说:“这苞谷还嫩,估计留种还不行,不过挺好吃。”阿昭也这么想,地里的苞谷就留到黄,院子里这二三十根苞谷就这样烧着吃,挺好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 10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