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到了与木管事约好的送货日,阿昭惊讶的发现正明挑了竹器要与她一道下山。“阿昭,我能行的。”正明微笑但坚定的说。阿昭一转念知晓了他为何如此,拿了根靠在墙上的木棍递给他,“正明,山路不好走,拿这根木棍探路,好吗?”

      正明接过木棍,笑道:“还是你想的周到!”两人一前一后慢慢往山下走去。阿昭跟在正明后面,提心吊胆的看着他用木棍探路,一步一步往山下走,到了险峻的地方,阿昭会及时提醒他,慢慢摸索着爬下去。平日里一刻钟的路今日走了半个时辰,到了山脚,阿昭才放下了心,“正明,你下来了!”

      正明也很高兴,三年了他第一次下山来,两人慢慢向卫府方向走去,一路上见到不少村里人,看到正明大家都很高兴,总要说上几句,这样等他们走出村子时已经又过了半个时辰了。时候不早了,从村里到卫府还要走上三四里路呢,幸亏路不难走,两人边走边聊着风光人情,午时前来到了卫府。

      这是一座新建的庄子,到了门口,正明向看门人说明缘由,不一会儿木管事出了门来。正明循声抱拳道:“木管事,您订的竹器和竹荪我们给您送来了。”阿昭取出竹篮里的六把竹荪,“木管事,还请您验验货。家里做了些笋干,不知府上要不要,我带了些,您要不要看看?”

      木管事也对正明抱了抱拳,看了看竹器和竹荪,又取了根笋干小小的嚼了一口,“这笋干做的不错,你那儿有多少?”

      阿昭欣喜的说:“有二十来斤。”

      木管事点头道:“你都拿过来吧。给你十个铜钱一斤可好?”

      阿昭高兴的应道:“好的,明日我就给您拿过来。”

      木管事取出四串铜钱递给正明,“杨兄弟,能不能再编五张圆竹席,半丈宽细?”

      正明自然高兴的应承下来,阿昭接过铜钱放入正明手中,“木管事,我眼不能视物,还请见谅!”正明对木管事解释道。

      木管事这才发现正明是个盲人,怔了一怔,“杨兄弟,这席子不赶,你什么时候做好了送过来就是了。”又对阿昭说:“笋干不用单独送,等杨兄弟编好席子一道送就好。”

      正明和阿昭谢过木管事,告了别回去了。木管事看着两人慢慢相持而去的身影,过了一会儿才转身回了门里。正明和阿昭满心欢喜,一路顺利的上了山回到家中。这是正明这么些年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自己也可以和平常人一样生活!这一天是正明的好日子。阿昭既因正明的变化欣喜,又高兴笋干和竹荪卖出去,家里能有些进帐。到了家先给正明端了盆热水烫脚,哼着小曲去灶间做晚饭了,昨日剥的石笋加些酱烧一定很香!正明烫着脚,听着阿昭哼小曲忙前忙后,不由笑了。

      这日阿昭到地里浇水时,终于见到苞谷苗出来了,大约有一半的种子出了苗,绿绿的叶子从黄土地里顽强的顶了出来,看的真喜人!阿昭仔细的浇好水,又跑到大伯他们的豆子地里看,果然那里的苞谷苗也出来了!

      阿昭回到家先去看了看种在篱笆边的苞谷米,虽然下种比地里的迟了两日,但苗长的一点不差,而且十颗种子出了八根苗,果然浸过种的种子更好长!阿昭开心的跟正明描述了一番苞谷苗,正明笑着说:“就等着尝这苞谷米的味道了。也不知多久能长成?”一切都是未知,阿昭想象着苞谷苗长大的样子,结着半胳膊长的苞谷,阿昭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它们的样子。

      午后,阿昭在溪边洗野菜,忽然听到正明叫“娘”,心里一咯噔,婆婆来了?阿昭把野菜装入簸箕,来到院中,正听到秦氏对正明说:“阿明,得了空做几个竹筐和簸箕,去年的都旧了不好用了。六儿见到人家小孩背的小背篓也想要,你给他做一个吧。”

      正明应了下来。秦氏又说:“阿明,听说你把竹器卖到乡里一个大户人家那里去了?”正明没回答,阿昭招呼秦氏道:“娘,您来了?!快请堂屋里坐。”

      秦氏没得到正明的答复,有些不满意,但还是跟着阿昭进了屋,阿昭给她倒了一竹筒水,“娘,请喝水。”秦氏接过竹筒,喝了一口水,看到阿昭放在桌上装着野菜的簸箕,“嗯,做媳妇要勤快。你们三张口,不能只靠正明编竹器养活你们,正明自己还靠大哥种粮给他呢。你弟弟也不小了,也该做些活了。过了农忙,村里会组队去山里采石,要不让你弟弟跟着去,干不了重活也能干些轻的,总能挣些铜钱。”

      阿昭呆了,采石哪是个容易的活?公公就是采石路上去世的,现在婆婆居然要暄儿去采石?!秦氏又絮叨了什么,阿昭都听不大清了,待她起身要回村里去时,阿昭紧咬着唇送她出去,只见她拿了正明新编的一张竹席下山去了,阿昭站在院里,望着山下的村子发呆。

      “阿昭,别担心,我不会让暄儿去采石的。”忽然正明的声音传入耳中,阿昭猛然清醒了过来,回头一看,正明正认真的看着自己,“相信我。”

      阿昭眼中一热,差点落泪,“嗯!”阿昭应道,“我信你!”

      隔日阿昭到苞谷地浇水时,碰上大伯和大伯母来施肥,阿昭问刘氏:“大伯母,我们这里谁家是木匠?”刘氏问:“家里缺什么吗?”阿昭不好说正明在西厢连张床都没有,只能说:“西厢缺张床。”刘氏一拍额头,“看我这脑子!暄儿还没床睡呢!家里的家具都是你大伯打的,比不了人家木匠,但也勉强能用。明日我让他给你们打张床去。”两人说定了时间,刘氏又教她如何施肥,既不能碰到根和茎叶,又不能离根太远,也有讲究呢。阿昭认真的记下步骤,刘氏见她很快就上了手,对这个侄媳妇更是满意,秦氏糊涂,但这个儿媳妇挑的不错!

      第二日阿昭早早做好家事,去苞谷地里浇了水,赶回来时大伯和大堂叔家的正德哥已经在院里架起木头锯上了。阿昭忙到灶间下了四个糖水蛋,鸡蛋是成婚第二日去走亲戚时他们给的,一共有十九个蛋,剩了四个正好今日给大伯和正德哥煮了。阿昭端着两碗糖水蛋出来,招呼道:“大伯,正德哥,歇会儿吧。”暄儿端过两把凳子,让大伯他们坐。

      “侄媳妇,再拿口碗来。”大伯接过碗说道。阿昭递过碗去,大伯舀出一只蛋,递给暄儿,“暄儿吃。”

      阿昭正要劝阻,那边正德哥也舀了一只蛋到那碗里,“早饭吃的饱,不饿。弟妹你别忙了。”说着三两口吃了蛋喝了糖水,又去忙上了。

      暄儿拿着碗,看了看阿昭,阿昭只能点点头,暄儿道了谢,拿着碗勺到正明那儿,说:“姐夫,张嘴。”正明却摇摇头,笑道:“暄儿自己吃吧。”暄儿哪肯,硬是把一只蛋塞到他嘴里。又跑到灶间,把另一只蛋塞给阿昭,自己把碗里的糖水喝了。

      杨盛春看到暄儿如此,暗暗点头,这孩子行!正德笑了,“正明,弟妹的弟弟和你一样知道疼人!”正明也笑了,暄儿是个好孩子,阿昭是个好媳妇!上天待自己不薄。

      暄儿坐在一边看大伯和正德哥剥树皮,开木头,渐渐的床板锯了出来,床架也截了出来,大伯拿凿子在木头柱子上凿了些大大小小的洞,又把木柱两端削窄到能插入洞里,试了试能合上了,才把木柱拎到西厢里,把床架搭了起来。正德哥把锯好的床板刨平,把木刺磨去,拎到屋里一块块合到床架上凿好的凹槽里,大伯再用木钉把木板固定在床架上留好的洞里,一张木床就做好了,带着松木的香味。日头也快落了,阿昭已经做好了饭,让大伯他们吃了再下山。

      大伯和正德吃饭都快,一会儿就扒完了饭,阿昭细心,看到他们都喜欢笋干野菜汤,就包了两包笋干给他们带回去。大伯和正德也不推辞,本就是一家人,没什么可客气的,谢过阿昭就要下山去了,天要全黑了路就不好走了。大伯临走前对阿昭说:“这木头还得过一阵才干,到时候木头可能会走形。我会再来看看,有些地方可能要改一改。等我有了空,再给西厢打张桌子,打个箱子。我看你菜园里瓜苗,豆苗都长起来了,明日我来搭架子。你不用在家等着,正明在家就行。”说完拎着木工家什和正德下山去了。

      阿昭回到西厢,在床板上铺上准备好的草席。夜里还是有些凉的,正明就盖棉衣还是少了,阿昭准备下回大集时去看看有没有卖棉胎的,这个季节只怕不容易碰到。阿昭在草席上又铺了上次集上买回的一匹土布,怎样也能挡一层寒。

      出到堂屋里,正明和暄儿还在编竹器。暄儿看她出来,兴奋的对阿昭说:“姐姐,看我这个簸箕,姐夫说我出师了!”阿昭过去一看,果然,整整齐齐,形状也是规规整整,“真是不错!”阿昭连声夸赞,暄儿更高兴了,缠着正明学下一样。阿昭笑吟吟的从屋里拿出针线篓缝衣裳,给暄儿的褂子,裤子已经做好,正明的这身也快收针了,剩下的土布给自己做一身绰绰有余,再有多可以裁几块帕子,洗脸布之类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