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第二日阿昭早起忙完家事就下山和大伯,大伯母去了地里,地在村外一个土坡上。刘氏说:“这里都是黄土地,土质也不算好,种的人家不多。多是种了些豆子,番薯之类的。唯一好的就是不用上税,有什么收成都是自家的。”刘氏给她指着看家里的地,“当初分家时,正明分了两亩水田和这五分地,正阳因为要赡养你婆婆,分了四亩水田。正明的两亩水田自己不能种,这些年也都是正阳种着。”

      地里长满了野草,一锄头下去,扎在草根里就动不了了,阿昭每一下都要用尽全力才能把锄头拔出来,眼见着大伯,大伯母翻了一大块地了,自己连一小片地都没整出来!阿昭又急又有些挫败,忽然想起以前爹爹教自己识药谱,自己背不下哭了,爹爹说: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阿昭默默的念着这句话,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坚持下去。手上的泡磨了又破了,破了又磨出来,最后阿昭已经没有知觉,只咬着牙,一锄一锄的翻着地,把草根扔到一边。三人忙了一整天,终于把这五分地整好了。阿昭累的都晕乎乎的了,自己是怎样上山回家的,她都不是很清楚了。

      回到家,正明已经做好了饭菜,虽然看不到,但听阿昭的呼吸声,脚步声和说话声就知道她今日累的狠了。正明忽然有些怨恨自己为何是个盲人?!这么多年,这个念头从来没有出现在正明的心里,他一直默默承受着,不让眼前的黑暗进入自己的心里。可是这一日,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对自己无能的怨恨。

      阿昭的样子也吓到了暄儿,姐姐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笑容也是强扯出来的,可是暄儿却不能出声,阿昭给他打眼色让他别问,暄儿知道姐姐怕姐夫担心,只能忍着。阿昭勉强吃了饭,明日要下种,不吃饭没有力气哪行啊?吃完饭,暄儿跑过来收拾了碗筷拿去洗了,阿昭正要站起身,正明端了一盆热水进来,“阿昭,泡泡脚,会舒服些。”阿昭心中涌过一阵暖流,“谢谢!”正明却有些黯然,“应该是我谢你才对,我一个男人不能撑起这个家,却要你来扛这个担子。是我拖累了你。”

      阿昭看着正明失去了平日的笑容,“正明,你给了我和暄儿一个家,这比什么都好!为了这个家,我做什么都是开心的。”阿昭心里有些发慌,她真怕见到这样的正明!自从见到正明,他一直是光明的,带着笑容的,虽然是个盲人,却比平常人都要淡定从容。

      正明听出了阿昭的惶恐,自己的样子吓到她了,他笑了一笑,“阿昭,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多一些。你今日累了,早点歇息吧。”阿昭看着正明出了屋,他的背影带着说不出的沉重。桌上的竹花瓶里已经换上了新的野花,依旧开的灿烂,阿昭仿佛看到了正明带着微笑认真的编花瓶的情形。

      第二日阿昭起身到灶间,却发现正明已经烧好了稀饭,还热了馒头,听见她进来的声音,正明笑着说:“阿昭,你去梳洗吧,饭已经好了。”正明的笑容又和平日一样了!阿昭又高兴又有些不安,过去接过正明手中的饭勺,“我来盛,你去歇会儿。还要编卫府定的竹器呢。”正明没有推让,“嗳”了一声就出去了,不一会儿院子里传来编织的声音。阿昭摇摇头,他也太实心眼了,还没吃饭呢!笑着把饭和馒头端到堂屋,轻声唤他,“正明,先吃饭吧。”两人有说有笑的吃了饭,阿昭才下山去了。

      杨盛春挑着一担粪早早的去地里了,阿昭和刘氏到地里时,他已经把粪肥下到了地里,那味道自然不好闻,可要长出好庄稼可离不了它。“阿昭,我和你大伯商量了,就照种豆子的法子试试,一个坑里种一粒种。”刘氏一边挖坑,一边说,“我挖坑,你把种子扔进去埋上,再浇一勺水。你大伯已经挑了两桶水在那儿,用完了去坡下河里挑。”

      阿昭点头跟着刘氏一坑一颗种子,忽然想起来,“大伯母,那人说苞谷能长到半条手臂长,那这苗杆得多高啊!”刘氏一想,对啊,“我们这坑得挖的开些,估计这苞谷杆长成了可不矮。说不定得有半个人这么高呢!”刘氏留了一步的距离做坑间距,两人一个挖一个埋,很快就把这五分地种好了,种子还留了一多半。两人又到了刘氏的豆子地里,在空档上把苞谷种子点上了,横竖这些豆子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收了,这么间着种应该可以。

      种完一亩豆子地,另一亩番薯地里却是没有地方种苞谷的,种子还剩了一些,刘氏收了起来,“留着吧,看要不要补种。”阿昭心念一转,“大伯母,给我几颗种子,我想在院子里种种看。”刘氏抓了一大把给她,“试试好,谁知道能不能成呢。”

      回去的路上,刘氏想起来小鸡的事,“阿昭,那些小鸡已经领回来了,家里母鸡带了几日应该养的住了,你要不要今日带回去?”

      阿昭高兴的说:“那太好了!”从前在家里阿昭也跟着娘养过鸡,黄绒绒的小鸡很招人喜欢。到了大伯母家里才发现小鸡都长了羽毛了,全不是那黄绒绒的样子。刘氏笑着说:“这么大的鸡仔才好养活,而且也能看出公母。等这些小鸡长大,自己抱了窝,你就有黄绒绒的小鸡了。”确实是这样,阿昭跟刘氏道了谢,拎着装着小鸡的竹篮回家去了。

      暄儿见阿昭这么早就回来了,很是惊讶。阿昭笑眯眯的对他招手,“暄儿,快来看,我带什么回来了?”暄儿跑过去一看,啊,六只小鸡仔!暄儿高兴的接过竹篮,拿给正明,“姐夫,你听到吗?是小鸡!”

      正明哪可能没听到小鸡的啾啾声,他的听觉本就比人灵敏,“嗯,听到了,好几只呢!”暄儿开玩笑道:“姐夫,你听的出几只吗?”正明笑了,认真的听了一听,“六只。”暄儿瞪大了眼睛,“姐夫你猜到的?”正明摇头,“我听到的,它们的叫声不一样。”暄儿怎么听也听不出小鸡叫的有什么不同,佩服的说:“姐夫,你的耳朵可真厉害!”

      正明笑了,心也随之一动,是啊,自己只是眼盲而已,何必自怨自艾?应该想的是如何用上自己所有的,而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的做无谓的自责。正明心中又亮堂起来。

      阿昭把几颗苞谷种子泡上水浸种。以前爹爹讲过,有些草药种子很难自然发芽,所以越来越稀少,有些采药人便收了种子,浸种,等它发了胚芽才埋回林子里去,这样才使草药采之不尽。阿昭准备试一试,看能不能把苞谷种子泡出芽来。

      泡好苞谷种,阿昭去溪里把前几日泡下的笋拎上来,锅里煮上浓盐水,把笋放进盐水煮,煮透了在锅里泡着。把炉里的炭火铲到院里搭好的炭火架下,把笋捞出锅摊在架上,用炭火慢慢烤炙。这可是费功夫的活,隔一会儿就要去看火候,还得不时的翻动,最后做出的笋干成色味道全看这烘烤的工夫到不到家了。阿昭自幼就跟着娘做笋干,自然是驾轻就熟。前几日烘好的笋干看着挺不错的,放几日等盐霜出来就能吃了。

      菜园里青菜已经冒了青,韭菜也长了寸把高了,豆角和瓜秧子也都出来了,阿昭细致的给菜苗洒上水,对暄儿说:“暄儿,有空给菜捉虫,正好能喂给小鸡吃。”暄儿听了立马要起身跑过来抓虫,阿昭笑他急性子,“哪有那么快就长虫了。你去溪边看看有没有小虫吧。”暄儿高兴的跑去溪边了。

      阿昭正浇着菜,听见阿萝唤她,“二嫂,我要去山上采石笋,你去不去?”石笋?阿昭有些好奇,“什么是石笋啊?”阿萝比划了一下,“大概就指头粗细,味道可好了。”阿昭应道:“我这就浇完水了,你等我一下。”说着快手快脚的浇完水,进屋背了背篓出来,阿萝正和正明说的开心,见她出来了,站起身,“二哥,我跟二嫂去采石笋了。”正明笑着点点头,低头继续编竹器。

      阿昭跟着阿萝沿着羊肠小道往山上爬,一直爬到了这座峰顶,地势才缓了下来,通往另一座山峰的山脊上开着一片片的野花,岩石间生长着一丛丛矮竹,细细一看,很多拇指粗细的笋子从竹子根部抽出来,阿萝指给她看,“这就是石笋了。也不是所有的都能吃,空心的可以吃,实心的就不行。”阿昭照着她的指点掰石笋,山脊上风很大,简直要把人吹着跑,两人尽量压低身子寻找着竹丛。

      不经意间,阿昭看到了岩石的缝隙间的石衣,“阿萝,这是石衣啊!”阿萝过来一看,阿昭高兴的拿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好奇的问:“二嫂,石衣是什么?”阿昭把石衣放入背篓,“这可是好东西,可以做食疗也可以入药,明目益精,药铺里也收的。”这黑乎乎的东西居然能入药?阿萝说:“这东西岩缝里常看到,没想到居然是药材!”

      阿昭笑道:“药食同源,石衣既是食材也是药材。石衣炖鸡味道也是很好的。”阿萝好奇的说:“二嫂你知道的真多!”阿昭眨眨眼,“你也知道很多啊!这石笋我就不知道了。”两人笑嘻嘻的继续找石笋和石衣。

      阿昭回到家时,日头已经偏西了。把石衣洗去了泥沙,摊在竹席上晾上,阿昭开始动手做晚饭。等到三人吃完饭收拾好,天已经暗了。堂屋里,正明编着竹器,阿昭带着暄儿照阿萝教的剥笋衣。从笋尖上撕开笋衣,用食指缠着一卷,笋衣顺势被卷了下来,石笋就剥好了。一开始手还有些生,做熟了几个呼吸间就剥好一支笋,不一会儿就剥好了一堆笋。阿萝把剥好的笋在竹席上摊开,明日再拿出去晒,留了两把明日烧了吃,阿萝说正明可喜欢吃石笋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 4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