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 39 章 ...

  •   三人在第七峰上游历了三日就回去了,当天傍晚回到家中,暄儿见他们回来,高兴极了,把顺儿的头摸了又摸,脸捏了又捏,倒让顺儿不自在了,体会了一把阿昭当时无奈的心情,忙让阿昭把那大蚌壳拿出来给暄儿看,免的他还要来捏自己。暄儿见到几乎和木屋一般大小的蚌壳,惊喜不已,果然不再纠缠顺儿,琢磨起蚌壳来了。阿昭见顺儿舒了口气的样子,不由偷偷笑了。

      堂屋里堆了许多竹筒,阿昭问了才知道他们进山后一个月,尤稷来过了,带来这些鬼藤汁和一些红色的树痂,暄儿听阿昭他们说过和他的约定,就给他换了一些农具回去。尤稷没见到阿昭很是不甘,练剑时遇到一些问题还想问问她呢,可是他也不能久留,路上都要大半个月呢。只能和暄儿约好两个月后再来,带着农具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阿昭吃了一惊,她以为他们在山中不过呆了一周,暄儿却说他们离家已经一个多月了!正明说:“有个说法: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那日在峭壁上的仙山中,我们感觉只待了两刻钟,可是世间可能已经过了十几日了。”想来是这样了,阿昭想到田地里的庄稼,大呼一声糟糕,“正明,那我们田地里岂不长满杂草了!”正明安慰她,“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明日我们就去瞧瞧。”

      第二日到田地里一看,却没有多少杂草,阿昭看到了锄草上肥的痕迹,想来是大伯大伯母帮着除了草,阿昭真是过意不去,今年两家这么多田地,大伯大伯母自家都忙不过来了,还要帮着照顾他们的田地!正明和阿昭给自家和大伯家的苞谷地都除了草,才去了大伯家。

      阿萝正在院子里喂鸡,见他们来了,高兴的迎了过来,“哥,嫂子!你们回来了,这次进山这么久!”阿昭看她气色还不错,也很高兴,拿出桃脂和菌子,“这是这次进山采的桃脂和菌子。”又拿出那颗蚌珠,“这颗珍珠正明说对你有益,你收好,挂在床前。”这么大的珍珠,阿萝听都没听说过,接了过来左右看。刘氏在灶间听到阿昭他们来了,出来看到这珍珠也吃了一惊,听阿昭说对阿萝有益,便接了过来,套上用红线织的网挂到了阿萝的床头。

      正明听说大伯到去年开的荒地那里除草浇地了,就拿上锄头去找大伯了,阿昭帮刘氏喂了猪,才回家里去了。回到家里,暄儿正在用鬼藤编藤盾,鬼藤坚硬无比,做成的藤盾不比铁盾差,暄儿已经编了十好几套藤甲和藤盾了,等吕伯送铁器去军里的时候,要他带去给杨家的堂兄弟们,他们好多人到现在都没有一身护甲呢。暄儿跟尤稷说了,让他下次把鬼藤条也背过来,尤稷有些为难,那么大堆的藤条怎么背呀?暄儿一转念,就让他把鬼藤条都留着,等阿昭过一阵去拿。阿昭见他把她的活都安排好了,倒是想的很周全。

      暄儿把鸡照料的很好,这一段时间下来,攒了不下两百只蛋,阿昭煮了盐卤水,把它们都腌了起来。菜园里的杂草长了许多,阿昭除了草,施了肥,有些菜已经长老了,采下来汆水晒成菜干,留着冬日里吃。坡上的南瓜和冬瓜藤已经拉的很长,开了许多花,也结了几个小瓜,阿昭也给它们上了肥,有了肥,瓜才能长大,不会落果。忙完菜园,趁着天还早,阿昭又去了果园,果园里枣树,梨树都已经结了果,栗树上也开了几团花,看来今年能结一些栗子了!果园里那一亩地里的豆子已经结了荚,下个月应该就能收了,收完应该还能再种一茬。阿昭给豆子除了草,浇了水,明日再来上肥。

      回家阿昭做好晚饭,把采来的草药分类收拾好。吃过晚饭,就开始熬煮鬼藤汁和红树痂,等把两种药材熬成浓浆,倒在竹席上晾好,天都快亮了。阿昭索性也不睡了,打坐修炼易心经,等到天明时,一点也不觉的疲累,反而精神奕奕,看来自己并不需要睡觉,打坐修炼比睡觉更能养足精神。正明昨夜也打坐了一晚,这时也起了身,两人相对一笑,又开始各自忙碌起来。

      吕伯从军里送兵器回来了,给阿萝带了萧义捎来的一箱子东西,还带了他给阿萝的一封信,阿昭很奇怪,阿萝不识字,怎么看信呢,但看阿萝甜甜蜜蜜看信的样子,好像能懂信里的内容。阿昭不由笑了,这小俩口!

      吕伯也给暄儿带来一包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是族里的堂兄弟们感谢他做的藤甲藤盾和草鞋给他捎来的,有的是讲机械阵法的古书,有的是一个奇怪的兵器,或者是没见过的金石什么的,暄儿笑嘻嘻的都收到他的竹箱笼里,只拿了那些兵器和金石把玩琢磨,闲了就看那些古书。萧家军已经占领了附近的三个郡,听吕伯说,接下来萧义暂时不打算再推进军队了,要先整军,把这三个郡治理巩固好。而朝廷那边,目前多线做战,主力在北方作战,东边和西北也发生了叛乱,都要派兵平叛,暂时不像是有余力对萧家军发起攻击的样子,唯一一支能派过来的关州军已经被萧家军打的七零八落了。吕伯也给正明带来了萧义的一封信,为了方便他读,信是刻在竹简上的,正明看过信,对吕伯说:“下回您去军中时,请帮我带一封信给萧公子。”吕伯哪有不应的。

      终于空下来了,阿昭去镇上送了一次货,暄儿的两笼石蛙,自己和大伯母腌的咸蛋,大伯母酿的酱油,炮制好的草药,正明做的几件竹器 ,不光驴背上堆的满满的,阿昭自己也背了满满一背篓东西。驴子不满的哼哼,阿昭安抚他,喂它吃了把豆子和燕麦,它才迈动了脚步,那不乐意的模样,把阿昭都逗乐了。酒店掌柜见她送石蛙和咸蛋来说:“杨家娘子,今年没怎么见你们来呀!”阿昭笑道:“今年事忙,照料田地走不开。”掌柜点头道:“是啊,我们郡里的壮汉走了一大半,田地都要妇人老人耕种了。别说你们庄户人家了,连钱屠夫都从军去了,他儿子的手艺可是比不了他老子。”阿昭才听说钱屠夫也加入萧家军了,他确是个人物。

      到杂货铺,阿昭惊讶的发现杂货铺扩大了一倍的地方,老板娘笑吟吟的说:“隔壁的搬到郡里去了,我就把这店面盘了下来。”阿昭笑着恭喜了老板娘。老板娘道了谢,“最近有人问有没有竹马和孩子玩的弓箭卖,下个月能不能请杨兄弟做几架竹马和弓箭来?”阿昭应了下来,又买了些油盐醋和杂货,老板娘十分客气,还给她包了一小包红糖。

      药店里坐堂大夫见到阿昭来了也很高兴,等他收了药,阿昭给他看这次山里采来的几味药材,告诉他正明猜测的药效。大夫很是惊喜,留下药材,准备亲自验证药效,若真有其效,那可是多了好几味救人的良药呀!

      从药店出来,阿昭去了粮店,家里的米吃完了,早稻还得过几周才能收,这时是粮价最贵的时候。阿昭看到米价还是吃了一惊,比去年的价还要贵许多。粮店伙计说:“今年我们这里风调雨顺,可听说江淮又遭了旱灾,而且到处打仗,这米价一两年都下不来了。”阿昭买了五十斤米,换着苞谷面和麦面吃,勉强能撑到早稻下来了。

      六月中,骄阳似火,稻子成熟了,收稻子时大伯,大伯母,正明,阿昭和暄儿都下田了,阿萝带着顺儿在家煮饭,喂猪,料理家事。八亩地的稻子收上来,又帮夏氏收了六亩地的稻,大家都黑瘦了一圈,阿萝每日精心给他们准备茶饭也没有用。看着堆满晒场的稻谷,村里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这日大堂伯又带来了消息,少微村从今往后免税免徭役,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赶上过年那么热闹了。

      大堂伯把族人聚到了祠堂里,拜过祖先,对大家说:“我杨氏与萧氏唇齿相依,今日大将军免了少微村的赋税徭役,可是我们的子弟还在军中做战,岂能不顾?我希望各家都能拿一些粮出来,充作军粮给军中送去,以全我们的心意。”族人纷纷点头,当下议定明日各家将粮送到祠堂,后日交给吕阳夏送去军营。

      阿昭听暄儿说他要与吕伯一起押送军粮去军营,才发现不知不觉弟弟已经长大了,“你去吧,多些历练自然是好的。”虽然是这么说了,阿昭还是给暄儿准备起行装来,各种伤药都备了一份,衣裳,干粮什么的,居然准备了大大的一个包袱,看的暄儿笑了起来 ,“姐姐,我是去押送军粮。你给我准备这么多东西,人家还以为我去投奔亲戚呢!”

      正明对阿昭说:“阿昭,放心吧,暄儿能照顾好自己。”阿昭知道自己确实得放下心来了,对暄儿说:“那你自己看看,需要什么就带着。伤药还是带着,你不用留在军营里也好。”暄儿笑嘻嘻的理了理,拿出一堆不需要的东西,最后利索的打了个不大的包袱。阿昭几次想说让他多带些东西在路上,有备无患,但还是忍了下来,什么话都没有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第 39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