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阿昭带着暄儿牵着驴一到镇上就先去了收石蛙的那家酒家,掌柜见他们带了这么一条大蛇来吃了一惊,听说了经过,倒是想出了一道好菜,蛇肚里有石蛙,龙中藏宝,好彩头!只可惜断成两截破了相,不过这么大一条蛇,本来就不可能一道菜都做了。当即大方的给了两百铜钱,还嘱咐他们下回打到蛇再拿过来,最好是整条的。阿昭见暄儿居然还很认真的点头应下了,忙跟掌柜道了谢,拉着暄儿走了。

      上次正德嫂带阿昭去的那家杂货铺里也有卖棉花被褥的,正德嫂说过这家铺子老板娘实在,卖的货好,价钱也不贵,阿昭就带着暄儿还往这家铺子来了。早知道棉花被褥贵,一算账还是吓了一跳,一床被褥,加上做两件棉衣的棉花就花了二两多银子。那老板娘见到她的神情劝道:“这位娘子,你莫要觉的贵,等入了冬只有更贵的。”阿昭知道她说的不虚,又添了些油盐和碗勺盆罐,老板娘抹了零头统共收了她三两银子。

      阿昭和暄儿赶着驴子回去,出镇子的路上,前面走着两个汉子,一个说:“你听说了吗?今年冬天又要派徭役了。”另一个叹了口气,“唉,原以为换了个皇帝能过几年太平日子,哪知道还不如从前那位呢,税重不说还要征徭役。冬天去修水渠,人不冻死也要冻伤。”先头说话那人紧张的说:“说这话不要命了?”左右看了看,见到阿昭和暄儿走在后面,忙扯了扯另外那人的衣袖,示意他别说了。可是那人却似憋了一肚子怨气,不发出来便难受,“还惜什么命?去年给了二两银子才免的徭役,今年不知又要给多少?要我说,就是变着法子从我们百姓手里捞钱!听说往西一百里有个村子的人就索性上留山做了盗匪了,逼急了,我也上山去!”先头那人禁不住说他:“你这脾气上来真是什么话都敢说!那盗匪是好当的吗?你老婆孩子呢?也跟着你做盗匪去?再说,你抡的了刀枪吗?敢杀人越货吗?”他这么一说,另外那人顿时泄了气,牢骚几句就算了,凑合着过吧。

      阿昭听他们说起来,才知道又要征徭役了,只是不知自家是否也需要服徭役?得记着问问正明。回到家中,暄儿一进院子就兴奋的和正明讲了卖蛇的经过,正明又夸奖了他,暄儿高兴的去溪里看他的石蛙去了。阿昭暗暗点头,教暄儿还是正明在行。

      进到灶间,发现多了一袋稻米,阿昭出来问正明:“正明,谁送了稻米来?”正明说:“早上娘上来让我去背回来的。”阿昭有些吃不准,这是今年大哥他们给的稻米吗?看上去可没有一百斤啊。正明顿了顿又说:“娘说今年大哥他们困难,多了顺儿,只能给我们七十斤粮。”阿昭愣了一愣,比起粮少了,阿昭更在意正明的感受,但正明脸上却看不出什么不平之气。

      “阿昭,让你和暄儿跟着我受委屈了。”娘和大哥怎么对自己,正明其实已经看开,但牵连到阿昭和暄儿,正明有些内疚。阿昭听他这么说,连忙说道:“正明,再别说这样的话!我和暄儿一点也不委屈!”阿昭不知该怎么说,只能上前握住正明的手,他的手上布满了大大小小被竹篾划出的疤痕,但在阿昭心里,却是世上最温暖最可靠的双手。正明反手握住了她,两人静静相偎,听着山风吹过。

      十月大集,天已经有些冷了,秋风吹来透着阵阵凉意。阿昭背着旧被褥和正明的旧棉衣去集上,大伯母说天凉了,大集上会有弹棉花的来,家里的旧被褥和正明的旧棉衣都邦邦硬了,不弹松了到了冬天很难御寒。正明挑着这阵子编的竹篓和竹箱笼,编竹箱笼还是阿昭的主意,毕竟打个木箱费劲,编个竹箱笼倒也轻便。正明编了一个给阿昭,用着挺好,就又编了两个去集上卖着试试。

      正明守摊,阿昭去找弹棉花的,果然真有弹棉花的人摆了个摊子,已经弹上了。就看那弓弦弹的嗡嗡做响,结块的旧棉一点点被弹开,松软起来。阿昭去的不算迟,前面只排着两家人。只是这棉花弹起来也是个细致活,做不快,一家都要弹上半个时辰的。阿昭只能耐心的等着。但愿正明那边不要等的着急。

      等阿昭的棉花弹好回到自家摊位上时,却见正明正扶着一位枯瘦的老人坐着,听到她的脚步声,正明抬头唤她:“阿昭,集上是否有卖粥面的?”阿昭放下棉花包,“有的,我这就去买。”说着匆匆去了,不一会儿端了一碗粥回来,递给正明。

      正明扶那老人坐好,“老人家,喝点稀饭吧!”老人摸索着端起碗,咕噜咕噜的喝起粥来,看来饿了许久了。阿昭看清了,才发现这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见他喝完粥,阿昭接过碗,拿去还与店家。回来时正明已经收拾好,扶着老人等着她,“阿昭,这位老人家流落到我们这里,无家可归,去我们家暂住可好?”阿昭哪可能说不,她也受过这颠沛流离之苦,更何况他还是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

      回去的路上,阿昭想起带到集上的竹箱笼和竹篓,听正明说好卖,阿昭很是高兴。她又想到一些家具也可以用竹编的,比如竹凳,竹椅,可以让正明试试看。那老人一路走一路咳嗽,阿昭问:“老人家,可要去请大夫看看?”老人摇摇头,“我没事。你们有心了!”正明扶着老人上山,让他在西厢安顿下来,又让暄儿来东厢和他们暂时挤挤。哪知暄儿和老人聊了一会儿就非要留在西厢和老人做伴了,“蒲伯讲故事可好听了,我要和他作伴。”阿昭才知道老人姓蒲。

      正明告诉阿昭经过,阿昭说:“蒲伯倒在我们摊前也是有缘,他孤苦伶仃,要是愿意在我们家住下,我没有不愿意的。我听他咳嗽的厉害,是否要去请大夫来看看?”正明点头称是,“明日带他去镇上找大夫看看吧。要不天寒了只怕咳的更难受。”可是第二日阿昭要带蒲伯去看病,他却不肯去,“我的病我知道,寿数到了,治不好的。”蒲伯说道,“只可惜我还有一件心事未了。”

      暄儿好奇的问:“蒲伯,您有什么心事啊?”

      蒲伯却转向正明,“你可愿传承我摸骨一门?”

      正明愣了一愣,阿昭和暄儿更是疑惑,摸骨?蒲伯又道:“摸骨神相 ,历来是在盲人中传承。我已知我的寿数将尽,可是一直却找不到能传承我们这一门的人。你心地良善,眼盲心明,能过来让我摸一摸骨吗?”

      正明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前去,蒲伯让他坐下,站在他的身后,抬起手从正明的后脑勺一路摸了上去,又从额骨下来,蒲伯的手热乎乎的,似乎有一股热流在正明的头皮下流动,非常舒服。阿昭和暄儿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们,蒲伯抬起手摸骨的瞬间,仿佛一下子变了个人似的,从一个病怏怏的老人一下子变成了胸有成竹的大宗师!

      “你可愿入我门中,成为摸骨神相第三十九代传人?”蒲伯放下手问正明。阿昭暗道看来正明真的有继承蒲伯这门技艺的根骨!

      正明原本不知何为摸骨,但刚才那热流通过的感觉却让他感觉熟悉又陌生。略一沉吟就对蒲伯说:“我愿意。请师父教导!”说着就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蒲伯不由老泪纵横,自己在弥留之际终于找到了能把本门传承下去的人,感谢上天成全!蒲伯将他扶起,“好!你根骨极佳,将来成就一定在我之上。你跟我来。”蒲伯带正明回了西厢,正式传授他摸骨神相之术。

      暄儿问阿昭:“姐姐,什么是摸骨神相?姐夫是要做他们的传人了吗?”阿昭也不清楚,只能说:“我也不知道,你姐夫多学些本事总是好的。暄儿,蒲伯教姐夫时,你可别去打扰他们。”暄儿嘟着嘴说:“我哪会打扰他们?我等蒲伯教完姐夫再请他给我讲故事。”说着跑去溪边看石蛙了。

      不去镇上了,阿昭背上前几日泡好的橡子仁,去村里磨坊磨汁。上回做了橡子豆腐,家里人都爱吃,阿萝吃了也说好,阿昭准备多做一些,给阿萝拿一些去,再给木管事他们送些去。阿萝带她去的那个山谷,阿昭后来赶着驴又去了一次,拉回许多橡子和柿子,橡子足够做上十好几顿橡子豆腐了。柿子还没捂熟,还得过一阵才能吃。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 12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