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五个成就 ...

  •   李懋获得冬奥会金牌的消息上了第二天人民日报的头版,晚上的新闻联播更是放出了对李懋的一个简短采访。

      冬奥会金牌放在十年后可能算不上什么,但这是1998年,中国的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并且是亚洲的第一枚冬奥会花样滑冰金牌啊。

      整个九十年代都是中国人民郁闷的年代,曾经解放全人类的壮志豪情像燃尽的篝火,只留下一缕青烟;克里姆林宫落下的红旗,是一代信仰的衰落,而更直接带来的则是中美之间的直接对立。接踵而来的便是在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的全面不自信。

      中国人渴望别人赞美,这个年代的他们内心是虚弱的、是不自信的的,因此便需要塑造出榜样来支撑起他们软弱的内心。

      世界最高的领奖台,所有外国观众的欢呼,外国裁判的认可,中国甚至是亚洲的零的突破,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冬奥会冠军,国外媒体的追捧。

      当把这些光环放到一个人的身上时,一个全民偶像便诞生了。

      人民需要这样的偶像,而国家也需要塑造出这样的偶像。

      时局塑造英雄,而李懋恰逢其会。

      对于这样热烈的追捧,李懋表现的十分从容。举止落落大方,说话有条有理,这倒是更让很多人对高看一眼。

      顺应这股潮流,不少国家、省、市的电视台都约着要给李懋做专访。李懋的妈妈王丽萍倒是颇为心动,不过也知道征求女儿意见。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李懋浸在温泉中,只留下口鼻在外。

      王丽萍坐在李懋的旁边,因为离奥运会闭幕式还有几天时间,李懋就和妈妈到日本各处逛逛,现在他们正在伊豆。

      “现在他们需要塑造榜样,我便被赶鸭子上架。我虽然自信做的还不错,但远远担当不起他们这样的赞美。看他们写的文章和评论,若非知道说的是我,还真瞧不出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差不多说的就是我。”

      也许是温泉中缭绕的水汽的阻隔,李懋的声音像是从远处传来的回响。

      “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哎,说的也是。”王丽萍是那种比较爱显摆的女人,但并不代表她脑袋笨。稍微想了一下后,也就明白了女儿的意思。

      虽然心中有点遗憾,但是王丽萍还是婉拒了几个电视台的邀请,只说李懋功课忙没时间。不过像是中央电视台这样代表国家的电视台,还是答应了,不过也就中央一套和五套的两个访谈节目。

      这些都计划是回国后参加的,不过在此之前,她需要先参加日本NHK电视台一个访谈节目。

      说到这儿,就必须要提一下,李懋现在在日本有多受欢迎了。

      花样滑冰本身就属于观赏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在日本属于比较受欢迎的项目,日本的花样滑冰爱好者中喜欢李懋的不算少,这次的冬奥会更是让很多日本观众喜欢上了她。

      而赛后李懋接受采访时,秀的一口日语,更是萌的一堆日本观众不要不要的。

      国际性的体育运动是一国对外宣传的窗口。虽然花样滑冰项目不像乒乓球、体操等项目经常有机会代表国家到国外进行友好交流,但那只是因为过去冬季项目上没有突出的成绩。

      现在冒出了一个李懋,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脑子就难免活动了起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懋本人的意愿倒是无足轻重了。

      来通知李懋参加NHK访谈的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文化处的参赞陈家强,典型的政治人物,看起来和蔼可亲,说起话来和和气气。

      这是政治任务,还是涉外的政治任务,只要李懋还想再代表中国参加比赛,就不能拒绝。

      加强中日文化交流嘛,但是要交流总得有桥梁吧,李懋现在做的就是那桥梁。

      在此之前,李懋已经接受过英国BBC、美国NBC、德国电视一台的采访,流利的外语和良好的谈吐多少给中国带来了点正面的形象。

      上一世,李懋出国的时候是2005年。2005年的中国虽然还不敢称是强国,但总比1998年的软弱可欺要强得多。

      当年的李懋只对“银河号事件”、“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南海撞机事件”有些模糊的印象,在她记忆中更清楚的是后来在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中国的模样。

      因此,当她重生后切身感受过这个年代后,她多少有点明白为什么周总理当初会喊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了。

      当穿着印有五星红旗的运动服站在赛场上时,李懋第一次感受到她所代表的不仅是她自己,更是中国。

      当看着五星红旗升起时,李懋的内心是感动的,一种强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她心中回荡。但是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国家、民族完全是虚无的,就像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她完全不介意把钱投给会做空港币的对冲基金,资本只追求回报。

      两种情感在李懋的心中撕扯着,一面是让她感到崇高的,另一面则是让她感到舒服的。

      这强烈的冲突让她感到不适,李懋更愿意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情,而不是被那种伟大的情感所束缚。

      李懋的心中回荡着一种强烈的厌烦感,因此在参加完NHK的节目后,她便一个人偷溜出去了。没有官员、没有媒体、甚至连妈妈也不要,她只想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呆一会儿。

      ————————————————————

      1998年的东京市区和2006年的东京市区差距并不大,因此李懋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地方——那是她当年做交流生时经常去的一家蛋糕店

      买了一大杯抹茶冰淇淋和一大块长崎蛋糕,吃了两口后又觉得没什么胃口。

      正当李懋百无聊赖的看着窗外时,一个走进蛋糕店的小男孩吸引了李懋的注意力。

      那是一个十分漂亮可爱的男孩子,看上去乖巧可人,完全是现在的李懋喜欢的类型。

      至于说年龄差,这完全不是问题,曾经李懋最小的男朋友比她小十岁;或者说,正是由于李懋现在10岁的年龄,才会让她对这个十一二岁的小男生产生好感。

      李懋不喜欢那些看上去比她成熟,或者看上去比她大的,她讨厌那种不能掌控的感觉,她就是喜欢那些看上去乖巧懂事的小男生。

      同在其他事情上一样,李懋对于感情这种事儿,也属于主动出击的类型。她要是对谁有了好感,便会穷追不舍,直到她心中那种喜欢的情绪被消耗完了,她才会罢手。

      重新买了一杯冰淇淋后,李懋施施然的走到男孩儿面前,用羞涩并且带着点外国口音的日语向男孩儿搭话。

      托李懋这张漂亮脸蛋的福,她的第四十二次搭讪继续保持成功。

      李懋很快的把这个小男生的信息弄到手了,田中和仁,13岁,大阪人,初中二年级。

      之后,田中和仁带着“十分好奇的外国游客”李懋去了日本年轻人喜欢去的地方,到了晚上六点多,两人又一起吃了晚饭。

      必须说,田中和仁的性格和他的外貌给人的印象十分一致,非常的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其中最打动礼貌的地方,发生在吃饭的时候。

      李懋点菜喜欢点一堆,她自己吃不完,但又不喜欢浪费,便总是喜欢让旁边的人帮忙吃。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喜欢在李懋点菜的时候劝她不要点那么多,或者是在她吃不完的时候说些废话,而田中和仁不是,只是在李懋让他帮忙吃的时候,乖乖的把菜都吃了,在最后撑得连李懋都看不下去的时候让他别吃了的时候,他才停下筷子。

      而在每次付账的时候,只要李懋一说“你不要动,我来付。”,田中和仁就真的乖乖的站一边让李懋付钱了。

      真是,太让人喜欢了。

      这种愉快的心情即使回到宾馆后又看到王军和其他几位官员的脸也无法消失,果然约会会让人心情愉悦啊。

      在东京呆的最后两天,李懋又跑出去和田中和仁玩了,看电影,吃冰淇淋,照大头贴,坐摩天轮。

      等李懋准备回去参加冬奥会闭幕式的时候,她的心情已经完全调整好了。

      李懋挥舞着国旗,一马当先的走在中国代表团的最前面,她甚至有心情的哼起了《歌唱祖国》,伴随着飘扬的五星红旗,这首歌倒也应景。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五个成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