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六个成就 ...

  •   1999年2月

      “威士忌不加冰,谢谢。”詹姆斯.怀特和空乘人员交代一声后,就从公文包里拿出昨天晚上公司的分析师连夜赶出来的行业研究报告。

      公司成立半年多了,今天总算要正式开张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虽然自己的老板才十二岁,但是詹姆斯可不会因为年龄就小瞧对方。

      恰恰相反,詹姆斯对自己的老板可谓是敬畏非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她既是詹姆斯的贵人,又是他的救命恩人。。

      詹姆斯的老板名叫李懋,两人于1993年夏天在香港认识。

      那时的詹姆斯刚进入高盛香港不久,还是这家世界顶尖投行的一名新兵。

      李懋给詹姆斯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普通的大陆小女孩儿——白衬衫、浅蓝色棉布裙子和白色球鞋,大陆气息十分明显。

      但是当这个小女孩儿走到自己的面前,向自己询问公司的业务时。透过那双聪慧的眼睛,詹姆斯就知道自己不能将她当作普通小孩子来看待了。

      虽然小女孩儿的身后还站着两个成年人,但只要是稍有眼色的人,就能判断出谁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这个小女孩儿就是李懋。

      詹姆斯虽然没有将李懋看成是11岁的巴菲特,但是他尊敬的态度无疑获得了李懋的好感。

      李懋第一次就在詹姆斯买了价值五十多万美元的汇率产品,之后更是陆陆续续买了总计几千万美元的产品。

      靠着这份业绩,詹姆斯也顺顺利利的升上了公司的副总裁。

      当然,投资公司的副总裁(vice president)没有非金融公司的副总裁那么牛。只不过是比经理高一级的第三级头衔,属于冲着办公区喊一声“副总”就能冒出一大片脑袋的那种。

      不过作为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人,能在入职三年后就当上高盛的副总裁也确实挺不错了。

      在副总裁的位置上干了不到一年,詹姆斯就和这个行业的很多前辈一样从高盛跳了出来,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开了一个主要做货币市场的基金公司。

      詹姆斯的行为在金融行业是十分普遍的。

      尤其是像高盛这样有着up or out (晋升或者出局)传统的顶级投行,除了少部分顺利升到合伙人级别的员工,大部分人都是干几年积攒下经验和人脉后,就跳槽出来另起炉灶单干;当然,如果干的不尽如人意,再跑到到其它机构干几年,挣点钱再出来的也不是没有。

      刚开始的时候,詹姆斯也曾打算找老客户李懋募点资,不过因为李懋对他们的投资策略不太满意,也就没谈成。

      那时正是1997年6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前不久。

      李懋并不看好东南亚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认为它们被严重高估,已经偏离了其实际价值,应当大幅度做空。而詹姆斯的计划却相反。

      后来知道她投了量子基金,詹姆斯也没生气,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次谈不拢,下次也还有机会。

      詹姆斯知道市场上有人在唱衰泰铢,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大佬。

      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市场繁荣的时候,总会有一两个人跳出来喊“过热”。就像经济低迷的时候,也会有人一直喊“复苏”一样。

      在崩盘发生之前,认为指数“冲破一万点不是梦想”的人,和认为“拐点在即,马上就要一泻千里”的人数量上其实差不了太多。

      多年的经验让詹姆斯从这些释放出来的唱衰信号中看到了一场大型活动的预兆。而Bloomberg交易终端聊天室里的各种“做空”信息也让他确认了风暴即将发生。

      但是,十分看好东南亚等国的经济形势詹姆斯决定逆潮流而动。他认为现在一些唱衰东南亚的经济学家其实错估了形势。

      搞金融的人,多少都有点赌性。金融领域没有确定性,回报率永远伴随着风险。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詹姆斯这次赌错了。逆潮流而动没有让他成为横空出世的大佬,反倒险些将他拉入破产的深渊。

      不过好在他后来及时调整了方向。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做空行动,挽救了接近破产的詹姆斯。

      之后,摩拳擦掌的詹姆斯打算在香港打捞一笔,避免自己在这场丰收节中颗粒无收的窘境。

      詹姆斯显然完全忘记了他在不久前还和朋友说的,他对香港有着十分深的感情,香港是他的第二故乡。

      正如同“不出卖武器打击祖国的军火商,不是好的国际军火商”,“一个有利可图时却不做空本国货币的投机客,不是好的投机客。”

      既然连本国货币都可以做空,更何况什么第二故乡呢。

      之前在马来和印尼的行动只能说是弥补了在泰国产生的亏空,金融市场上像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十年才有一次,一旦错过了,谁知道下一次还能不能赶得上。

      这场盛宴到此时已经进入高/潮。同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毫无疑问是最为肥美多汁的部分,所有的投机客们都已经垂涎欲滴。

      而更为美妙的是,香港还是一个完全不设防的城市。

      香港一直被视为自由市场的典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还特意就香港在自由市场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表彰了香港,香港人自己也以此为荣。

      一个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是国际资本的最爱,无论他们是想投资还是打算投机。

      詹姆斯信誓旦旦的打算在香港狠捞一笔,

      出于多年的情谊,李懋给詹姆斯打了个电话。

      李懋告诉詹姆斯,港元和港股的暴跌是港府不可能接受的。因此,对于这样的大规模做空港府不会无动于衷,最后一定会出面干预。另外,香港回归,大陆也不会允许香港发生这样大的动荡。即使港府自己犹犹豫豫,北京也很敦促港府进行干预,另外,也有可能要求在港的中资进行救市。

      “香港的外汇储备全球第三,大陆的外汇储备全球第二。我建议你还是不要贸然参与行动。”

      亚洲金融风暴不光让金融大鳄们享受了一场丰盛的饕餮大宴,同时也让一堆平时不知道猫在哪里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有了活干。

      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们不仅在报纸和杂志上慷慨文章激扬文字的发表着对金融风暴的分析;还要忙着出席各种电视和广播节目,财经频道,新闻频道,时政频道,甚至连播放娱乐八卦的节目有时也要参一脚。

      若非是这次的亚洲金融风暴,普通人简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隐藏着这样多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

      这些顶着专家帽子人当中,有真大牛也有假大牛。

      现在既然结果已经知道了,除了个别在之前信誓旦旦的说“东南亚经济没有过热,未来一片看好”的倒霉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各种表示自己很早之前就预料到这场灾难了,以及自己早就看出东南亚经济出了问题。

      虽然一夜之间好像大家都早就发现了东南亚经济的问题,不过有一个人却是学界公认的最早发现东南亚经济出现问题的。

      这个人就是李懋。

      早在1997年初,李懋就开始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一系列非常专业的分析东南亚国家经济和汇率的文章。

      最重要的是,李懋的论文中所得出的结论恰恰就是今天东南亚国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其实面对李懋的第一封稿件时,期刊的审稿员还是比较犹豫的。

      他犹豫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李懋是中国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出名的经济学家,怎么可能突然冒出一个很厉害的经济学家出来。至于张五常,那是Steven Cheung,审稿员们顶多认为那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国人。而且中国刚刚转型不久,自己都还没弄清楚市场经济,又怎么可能培养的出一个熟悉市场经济的学者呢。

      第二,第一作者的单位竟然是中国浙大物理学习。虽然的确有经济学家是从数学领域跨专业到经济领域的,比方说宏观经济的创始人凯恩斯。也的确有物理学家兼职搞金融的,比方说担任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提出金本位,并且还参与了著名投机事件“南海泡沫”的近代物理之父牛顿爵士。但是,那都是欧洲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人怎么可能。。。。。。

      审稿员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是论文中提出的几个新型模型和方法又确实具有开创性并且非常有价值,论文的文字和逻辑也无懈可击,如果拒绝这样的稿件确实太可惜了。

      纠结万分的审稿员最后干脆给李懋写了一封非常委婉的邮件,一则表示稿件质量hen,另一方面则把自己的疑问告诉李懋,并且询问她的资料。

      面对审稿员的质疑,李懋有些生气,但并没有发怒。种族歧视在西方属于不能说的忌讳,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敢做。

      上一世留学的时候,李懋也碰到过。于是,凡是那些家伙认为中国人做不到的事情,她都做到并且做好了。

      当他们闭嘴之后,李懋明白了,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中,你没有做到之前,他们是永远不会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西方人不相信的事情多了去了,他们不相信中国人可以研制出原子弹,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制造出人造卫星,不相信中国可以打败联合国军,不相信中国人能够获得奥运冠军,不相信中国人能够搞好经济,不相信中国能自己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这些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做不到的事情,中国人全部都做到了。

      面对质疑,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做给他看,然后让一切的悲愤和抑郁都变成历史。

      李懋给审稿员回信简单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并表示如果对方存有疑问的话,可以不录用她的稿件,她会再投给其它刊物。

      最后,审稿员还是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些稿件。开头的坚冰打破后,之后的发展就顺利很多,李懋之后的稿件没有再遇到什么刁难,不过李懋还是选择分别投给了不同期刊。

      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之后,李懋当初发表的论文被广泛引用,俨然一副欣欣升起的大牛模样,这让当初质疑李懋的刊物大感庆幸,幸亏当初没有拒绝录用。但是也有点后悔,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的话,或许后面的稿件就全投他这儿了。

      作为预测亚洲金融风暴的第一人,李懋的意见毫无疑问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一些新闻媒体从期刊那儿拿到了李懋的资料后,就找上门来,或者是希望采访她对这场金融风暴看法的,也有邀请她做节目嘉宾的。

      当时李懋正在加州理工攻读硕士学位,这就大大方便了这些西方媒体。每天都有记者找上门,简直弄的人不堪其扰,最后还是学校出面才解决。

      把事情弄到学校里,李懋觉得也挺尴尬的,因为她心里多少觉得经济金融的level要比物理低不少。

      这一方面是受《生活大爆炸》里Dr. Sheldon Cooper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李懋的周围只有那些物理实在搞不下去的家伙才转战华尔街,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在华尔街风起云涌的大鳄能玩得转物理。

      李懋自付还算是个有前途的潜在物理学家,现在和那些连科研民工都当不了的失败者扯上关系,感觉就像是被一众天资卓越的同学发现了黑历史一样。

      这些都是李懋自己的小心眼。

      不少同学开玩笑说,李懋这是给物理学家恢复名声了。

      话说当年的牛顿爵士就是因为错误投资了南海公司,这个金融史上和荷兰郁金香齐名的著名的泡沫,而被说是即使是最厉害的物理学家也不一定玩得转金融。如今,李懋成功预测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也算是给物理学家正名了。

      同学们的玩笑话让李懋感觉好多了。

      自从进入加州理工,李懋一直感觉压力很大。

      很多人都认为12岁就开始攻读物理硕士的她是天才,但是李懋知道自己不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她成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良好的自控能力和专注度。

      李懋一直相信凭借这两点,即使自己在智力上比那些天才们略逊一筹,也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追赶上来。

      但是,当她进入加州理工,正面对上那些天才人物时,李懋才知道这种智力上的优势所带来的压力有多大。

      他们那闪烁的灵感,敏锐的洞察力,都让李懋深感羡慕和畏惧的。她羡慕他们的才华,又畏惧自己不能在这个充斥着如此多天才的领域存活下去。

      李懋也会在某个瞬间想到放弃,但是每当她注视着那幅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时,她所有的犹疑都会消失。

      最广阔的空间,最微小的粒子。

      这种震撼人心灵的魅力,李懋无法放弃。于是李懋只能考虑放弃其他事情,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物理上面。

      1998年长野冬奥会结束之后,就退役。李懋是这样计划的。

      但是当李懋获得中国第一枚冬奥会金牌,也是亚洲第一枚花样滑冰金牌后,体育总局的领导却找她谈话,希望她重新考虑一下退役的事情。

      “小懋啊,奥运会结束雨露就正式退役了,咱们整个滑冰队女单项目上现在能依靠的也就只有你了。梦瑶的水平你知道,她能滑进自由滑就不错了。你今年要是不参加世锦赛,咱们明年的世锦赛就只有一个参赛名额了。

      于丽萍和白晓慧明年也该升成年组了,正是最涨经验的时候,你现在要是退了,她们俩就没什么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了。

      我就是希望你能够多滑两年,等咱们国内的这批小将们成长起来,你再退,你看可不可以。我知道我这个要求可能有点过分,但是咱们国家队现在是真断档了。”

      如果是命令的话,李懋可能置之不理。但是当总局的领导打起感情牌,谈起了国家荣誉,刚刚还站在领奖台上身披国旗,唱着国歌的李懋怎么也没有办法拒绝。

      计划做的事情没做成,计划外的事情又找上门。

      李懋刚回国,就有人民银行的一位王处长找她谈话,同行的还有一名香港特区政府的代表。

      冬奥会的热热闹闹影响不了金融风暴的如火如荼,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庆祝胜利的时候,国际炒家们也在欢呼着自己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整个市场上谁都知道香港就是国际炒家们的下一块肉。

      王处长希望李懋能够利用自己现在的声望,在西方主要媒体上发表一些不看好此次做空港元行动的文章。

      李懋真心觉得这种时候玩盘外招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这就像是打架。在打起来之前,冲对方吼两嗓子,亮亮肌肉来,可能还能恐吓恐吓对方。这都打的脸红目赤,就等着最后操刀子切肉了,再玩这种盘外招就太晚了。

      但是对方的态度很坚决,

      “我们会帮你安排几家西方主要媒体的版面,希望你尽快写出文章来。”

      李懋估摸了一下对方背后的人,还是答应了。

      李懋唯一能自我安慰的就是当年她的硕士论文是将整个亚洲金融风暴从头到尾,包括它后续的影响全部都给分析了一遍。当年她的硕士论文以二十万字勇冠全校,被导师开玩笑称作“改改都能出书了”。

      如今,她只要从中摘出一部分,修改修改就可以交差了。事实上,李懋之前的论文也都是这样弄出来的。

      既然答应了别人,李懋弄得还是挺上心的。除了王处长安排的几个媒体,李懋自己还往《经济学人》上投了几篇文章。

      趁着香港问题正火,《经济学人》的编辑和李懋打了个电话,问她是否可以在《经济学人》上开个专栏,有文章都发表到这上面。

      在《经济学人》上开专栏!?

      李懋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觉得这爽度简直和她的文章被《science》录用一样。李懋虽然很想立刻就点头答应,但是她好歹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只回复说要考虑一下。

      在和王处长联系过后,李懋才给了《经济学人》肯定的答复。

      ——————————————————————————

      就像李懋之前想的那样,都他妈的要高/潮了,谁还听你说什么“不想做”、“没兴趣”、“不要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懋是中国人并不是什么隐秘。冬奥会上她披着五星红旗拿着金牌的照片都印在报纸上了,谁都知道她是中国人。所以无论李懋说什么,那些国际投机客们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北京和港府也知道这一点。但问题是港府下不定决心直接干预市场,北京既不能直接命令港府,又不能撸袖子自己亲自上,也只能这样隔空喊话,希望学诸葛亮来个空城计,把一干司马懿吓在城外。

      但既然北京和港府没胆量学诸葛亮一般“预备下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所有的隔空喊话反倒令国际资本相信港府是“会叫的狗不咬人”。

      李懋一本正经预测港府可能干预市场的文章,最后不但没有吓退国际投机客,反倒让他们坚定了行动的决心。李懋的预测同样没有帮助港府避免干预市场,反倒加速了的他们决断。

      到最后,李懋的隔空喊话变成了对空喊话,港府和国际投机客打的火热,谁有功夫理她啊。

      好吧,你们开心就好。李懋也就撤退不再关心战局了。

      出于曾经的情谊,在得到港府打算干预市场的消息后,李懋还是给詹姆斯.怀特打了个电话,透了个风声给他。

      不过很可惜,詹姆斯显然和其他国际投机客一样,认为李懋是收了港府钱的“五毛”,把她的信息当作是港府的烟雾弹。

      詹姆斯在香港工作了五年多,他十分清楚香港那些自由主义的信徒们将“政府不干预市场”简直是当作上帝亲手写下的十诫来看待,那些香港人认为政府的不干预是香港繁荣的基石,并且洋洋得意的将“自由市场”当作勋章挂在脑门上。

      港府会救市?,

      詹姆斯觉得不太可能。

      第二天,当看到□□宣布将动用外汇储备救市时,詹姆斯只觉得脑袋炸了。

      自由主义者严厉批评港府的政府干预行动;投机客们也大骂□□是个伪自由主义者,他尽然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也为自己背叛了信仰痛哭流涕,但是他的泪水显然无法弥补投机客们账户上的亏空。

      詹姆斯是骂的最凶的人之一,因为他破产了。不过好在当初他听了李懋的建议,选择了较低的杠杆,这才让他避免成为维多利亚港里的一具浮尸。

      走头无路的詹姆斯正打算灰溜溜的回老家时,却突然接到了李懋的一个电话,

      “我打算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你担任董事总经理(MD),来不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第六个成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