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谋杀启事 ...

  •   [“她最喜欢的赞美诗是《照亮仁慈之光》。”]

      *

      看完了《谋杀启事》

      实在是太可恶了,《阅读攻略》为什么只给这本两星却给了《弄假成真》三星!

      我上次这样抱怨的时候还是《怪钟疑案》那离谱的半星,但即便如此也是这次的不满情绪更多(大概?),虽然我不会说这本有四星、但三星半、不对,我就要给四星!

      *

      说回故事本身

      《阅读攻略》评价本篇在最有趣的部分在故事开场,随着《消息报》的送达,不同角色依次登场,相较之下谋杀发生得太快而使“取证篇”枯燥无趣

      后半段暂且不作评价,前半段的观点确实深得我心

      整个故事的前几章实在太有趣了!让人根本停不下阅读!各式人物用各种借口跑到小围场“吃瓜”,像复读机一般称赞中央火炉和枯死的花园,只有压轴登场的哈蒙太太直白高调:[“我来得不算太晚吧,谋杀什么时候开始?”]

      我得说,哈蒙太太(和她的牧师丈夫)登场的时候我就立刻喜欢上她了——多么像格里塞尔达?!(当然我认为伦纳德牧师比哈蒙牧师更有趣一些)——而后面也借马普尔小姐最擅长的“想到谁谁谁”承认了这一相似性,并再次进行完美售后:她们有三个孩子!

      哦,阿婆,您真的是cp粉的神!福音!

      至于第一起谋杀案发生之后,即便我前面对《阅读攻略》表示了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中期的叙事确实没有开篇精彩

      但阅读过程中这一体感并不强烈,因为如果把读者身份放在与侦探(马普尔小姐)破案比赛的竞争位置上,消化中篇徐徐展开的信息量来完善案件拼图,我已经习惯从这种阅读模式中获取乐趣,并且由于上帝视角对阿婆的熟悉,在一次次的单方面较量中,我“取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是的,此刻如果有尾巴我一定已经把它翘得老高,只等着宣布:这次又是在解谜篇出来前便推出凶手的大胜利!(起立,鼓掌!)

      我真的觉得我已经掌握了在古典推理小说中“取胜”的关键法宝,老套但永远有用的3W:who why how

      由于案件发生得太快,第一个死者鲁迪·谢尔兹登场时一切还完全摸不着头脑:鲁迪的死谁可以获利?(也就是why)

      之前就吐槽过,阿婆的案件动机没有能离得开遗产也就是钱的(所以《魔手》的情杀我实在是吃了一惊),但拜托,鲁迪的死能给谁遗产?

      这条线出发暂时中断,但案件的调查方向很快往“杀死布莱克洛克小姐”偏移,并迅速出现了即将继承的大量遗产

      随着戈德勒家族的故事登场,故事立刻往阿婆熟悉的“身份诡计”上发展,在科拉多克警督的调查中,似乎谁都可以是另一个谁!且对上了油的门的发现使得how的问题也解决,在场的每一个人(除了哈蒙太太)都可以是凶手X

      ——这里额外提一嘴,虽然我总说文字是最有想象力的叙述方式,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当涉及空间布局和具体手法的时候,没有图片或画面辅助实在让人难以停下来在脑中凝聚具体的案发现场,好在阿婆的谜题一般也不会以“画面”里的细节作为题眼

      “谁是谁”的疑问复杂到让人想起《清洁女工之死》,但本次案件却有致命的不同之处:疑似X原本目标的布莱克洛克小姐

      ……是吧,在这种时候,谁能忍住不玩柯南的梗?你受伤却没死,你就是凶手!

      这么说来,我的制胜法宝除了3W是不是应该还加上柯南?

      设计身份诡计最关键的部分便是可以轻易替代所需要的“陌生”,在这些嫌疑人中,伊斯特布鲁克上校夫妇应该是可以放到最后怀疑的;

      斯韦特纳姆太太和儿子埃德蒙,前者出场太少,后者,拜托,埃德蒙和菲莉帕,我的cp雷达响了!

      欣奇克利夫小姐和穆加特罗伊德小姐,不得不说第一次录证词的时候她们互打的哑谜引人怀疑,但也因此把她们绑到了一条船上,而我们需要的X,要么是年老的索尼娅,要么是年轻的皮普、艾玛(或皮普和艾玛),与两个老小姐的组合不太相符

      帕特里克和茱莉亚,太符合皮普艾玛,反而显得像烟雾弹,他们密谋的不利证词来自多拉,另一方面,此时他们的身份是布莱克洛克小姐的侄亲,无论是真是假,既然他们已经坐稳了这一遗产继承人的身份,反而与谋杀动机矛盾——如果是等到继承遗产再谋杀还差不多

      米琪,好一个鞑靼人!偏门的线索可以说很好地把她排除在X之外了,而她继续登场的作用,我几乎可以猜到是没有证据时最后用来溜凶手的了(她也确实适合这个身份)

      菲莉帕·海默斯太太,排除她的第一个原因是我的cp雷达,第二个原因则是,作为烟雾弹她被解密得太早了,她的相关故事阐明的时候取证篇才发展到一半呢!她的不利证词来自米琪,而这又是阿婆最擅长的双重线索:她确实和一个男人私会,但这个男人不是可怜的鲁迪·谢尔兹,而是当了逃兵的罗纳德·海默斯!一个从战场上逃跑,却为了从铲车下救一个男孩丢失性命的男人,哈利“不会需要为自己有一个父亲而感到羞耻”,我为这个小支线故事怜悯而欣慰(典型的阿婆式温柔)

      多拉邦纳则一开始就不在怀疑名单上,或者说,作为相认的年轻时的同学,她和布莱克洛克小姐之间是没有“陌生”的,也就是说她们必然要放到一组,要么同时怀疑她们两人,要么单独怀疑布莱克洛克小姐

      而毫无疑问,我一开始就怀疑的是布莱克洛克小姐

      如果布莱克洛克小姐不是她现在的身份,那么她可以是谁?

      夏洛特·布莱克洛克

      当这一身份诡计成立,所有的谜题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答案:谋杀鲁迪·谢尔兹的why,停电和开枪手法的how(案发之前布莱克洛克小姐采取了诸如挪动花瓶等许多让帕特里克形容为“意外”的举动),消失的索尼娅照片(莱蒂希亚自然也在上面)

      以及暴露得最明显的,第二场案件,多拉·邦纳之死,美味之死

      可以说,在我脑海中有清晰的对嫌疑人逐一排除思路之前,我的感官先于理智意识到,作为唯一的布莱克洛克小姐的“非陌生人”,如果布莱克洛克小姐是X,那么多拉邦纳小姐必须死去

      在美味之死这一章之前,布莱克洛克小姐和邦纳小姐互相扶持的形象总让我想起《鸽群中的猫》中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和查德威克小姐,尽管这两组形象不相似的地方远比相似的地方多,我却仍然为预感到的结局——一个活着,一个为她死亡——感到悲伤

      所以可以说,阅读美味之死这一章的时候,我几乎是和布莱克洛克小姐一样悲伤而绝望的

      当科拉多克警督像宣布命定结局一般说“多拉邦纳小姐中毒身亡”时,当马普尔小姐代替牧师送去葬礼安排的口信时,当布莱克洛克小姐红着眼眶说“她最喜欢的赞美诗是《照亮仁慈之光》”时,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目光,哽咽了我的咽喉

      仁慈,仁慈

      多么讽刺

      我在这一刻确定这个寻找X的游戏的答案是布莱克洛克小姐,却像指认自己的亲人是凶手般沮丧而痛苦

      后半段的故事不过是接着给这个谜底的骨架填充质感罢了,当然还有很多前后照应的部分,皮普和艾玛真实身份的小反转让人惊喜,穆加特罗伊德小姐的死实在是迅速,让人能感觉到,活在布莱克洛克小姐身体里仁慈的部分在消失

      当她杀死了自己唯一熟悉、怜悯、照顾的伙伴的时候,那个原本善良的夏洛特·布莱克洛克消失了,仅剩不得不一次次扬起屠刀,无法停手的凶手

      *

      结局的大团圆部分不再赘述,这次的主cp虽然明显却不怎么好磕(戏份太少),帕特里克和艾玛的留白处理到还值得品一品

      此外要说还有什么瑕疵的话,大概是马普尔小姐

      自《寓所谜案》以来,除了短篇集《死亡草》中确立了鲜明的老太太形象,其他长篇故事中的马普尔小姐实在难以像波洛那般生动形象

      迫于这个角色的设定,马普尔小姐总是无法直接参与到案件中,而是游离在舞台之外,是不是插进来说几句似是而非的“这让我想起谁谁谁”的暗示,然后在没有证据的时候提出一些好点子溜凶手……

      说实话,过于可有可无了!但仔细想想,就算圣玛丽彼得村在马普尔小姐的举例中像是孕育谋杀的温床,我们也不能真把圣玛丽彼得村变成所有案件发生的舞台呀!所以之后的马普尔系列是不是也只能按这种模式发展呢?如果是这样我确实有些沮丧

      最后,用尾声里新任斯韦特纳姆夫妇预定所有报纸却不独独拒绝《消息报》作为结语吧

      [“胡说,”托特曼太太道,“你肯定没有听清楚。他们当然要《消息报》!人人都订《消息报》,否则他们怎么知道这周围发生了什么?” ]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