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灯火阑珊(1) ...

  •   到底是关乎一州百姓安危,这次朝廷终于一改往日能拖就拖的作风,迅速选出了几个有经验的将领,请出了虎符,带着一队精骑从上京开拔,一路南下。
      而先赶到的李逢舒等人好像成了笑话一般,卡在淮扬城里不上不下。
      先前孙传芳费尽力气运来的用于安抚难民的粮食似乎没了用武之地,赣南城外被那群占山为王的山匪紧紧把守着,一旦察觉官服的人靠近,就毫不留情的抓起来一并投入大牢。
      孙传芳面上着急,提议要不干脆就讲这些粮食送给二皇子李逸兰充作军粮,这样也算卖了李逸兰一个人情,以后陛下要是再想敲打孙家的话,李逸兰至少也能帮着说上几句好话。
      可是他的提议很快的被其他两人否定了,赣南之乱看起来是由那群山匪引起的,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因水患而流离失所的难民。
      这些难民之所以投靠山匪,并非是因为他们本心向恶,而是实在是走投无路,想着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博出一条活路。
      所以解决这件事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又或者说,想完美地解决这件事,并不能只靠军队,更重要的是安抚住剩下那些难民。
      对山匪来说,他们的底气是此时得了难民的心,所以有了足够的人数,生出了跟朝廷叫板的心思;对李逢舒等人来说,他们手里最大的筹码就是那批粮食。
      若是用的好,足以改变民心所向,不战而屈人之兵。要是真的轻而易举将这批粮草拱手让人,即使江靖答应,李逢舒也不会松口。
      若是那难民知道了原本要送给他们的粮食却被转手送给了那些要来对付他们的军队,恐怕事态会变得更加不好控制。
      可前提是,他们能将这批粮食送到那些难民的手上。
      先开始他们尝试过在夜深的时候偷偷地将粮食运到赣南,安抚住一部分的难民,可是这个计划很快就泡汤了。
      一是若是运送的粮食太多,很快就会暴露,到时候注定吃不了兜着走;可若运的少了,不仅不能安抚住难民,反而可能会因为粮食分配不均而引发骚乱,得不偿失。二是先前派去打探消息的探子回禀,赣南城外十里之内都都山匪站岗,摆明了是不让哪怕是一个朝廷的人靠近。
      既然他们进不去,那就让他们出来好了。若是赣南周边的几个州县能安置赣南、江州的难民,接下来的事情都会好办很多。
      可是,各州长官又不是没脑子的烂好人,难民进城是否会跟原住民发生冲突,又从哪里拿出这笔安置难民的银子?
      紧急时刻,谁都不想接下这块烫手山芋,毕竟谁都不知道到最后是被这山芋烫脱了皮还是能借着这块山芋饱食一顿。
      尽管不想承认,在这一刻,李逢舒终于体会到了世人追逐的权力的滋味。
      孙家失宠,江靖空有一世美名但不喜别人逢迎,而自己是所有皇子中被忽略的那个,永远都只能沦为他人的陪衬。
      若在这的是太子李鸿,或是二皇子李逸兰,未必没有说服各州长官打开城门的权势。
      这边商议了半个上午也没能拿出一个满意的方案,而朝廷的军队的脚步却不会因此而停留,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而另一边,陈露白以旧友的身份向杨槐递了拜贴。
      陈露白好像还是先前的那副模样,眉头轻轻蹙着,唇抿成一条直线,像是总有人惹他不快。见到杨槐的那一刻,他的眉终于舒展开了些,嘴角扬起一个笑:“杨大人,好久不见。”
      杨槐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道歉的模样太过严肃认真,让人不禁产生一种他是不是不太聪明的感觉。
      倒不是真的不聪明,只是这人形式说话循规蹈矩,又不怎么爱说话,瞧着古板的很,快赶上那些食古不化的老头子了。
      “陈大人,好久不见。”
      客客气气的,语气里带着一点笑,就像旧友重逢,而他们也确实好久不见。
      桌上摆着两碟简单的糕点,其中一碟糕点块块规矩地摆在碟里,外表晶莹剔透,散发着阵阵香味。
      两人客套地聊了些家常,陈露白说的少,大部分是在听,在杨槐说起一些趣事的时候,下意识地拿起了桌上的糕点送进了嘴里。
      方一入口,就感觉到一股醇厚的米香在唇舌间蔓延了开来,那块糕点也像水一般,融化在了齿间,唯有一股淡淡的甜和清雅的花香,在咽下之后留了下来。
      他眼睛亮了亮,真心夸赞道:“这道点心做的不错,不知叫什么名字?”
      “杨槐哥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女学下学的时间了,小亓从外头走了进来,最后在正厅发现了正在会客的杨槐,眼尖的瞥见了桌上的俩碟糕点,然后目光才落在了场上的另一个人。
      那人似乎也没想到突然有人进来,方才脸上那抹残余的笑意还没褪去,眼睛也亮亮的,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个很爱笑也很温柔的人。
      小亓的第一反应是“好看”,然后才想起了今日学堂里已啬夫人教过的一句诗。
      “看花东上陌,惊动洛阳人。”
      她这么想着,却不小心将心中所思所想轻轻念了出来。
      “什么?”陈露白只看到了她一直站在屋檐下看向自己这边,但又实在是没听清她方才讲了什么,于是望向她又问了一遍。
      空气似乎都微微发热了起来,小亓难得被这一眼看的有些脸热,反省自己刚刚是不是太过冒失了。她伸手搅了搅胸前垂下的辫子,又觉得这样不够大方,看上去太小家子气,到最后有些手足无措了起来。
      见她迟迟没有回答,陈露白也不恼,看向杨槐问道:“方才听见她叫你哥哥,怎么在上京的时候没听说过你有这么一个妹妹?”
      不知为何,听见他这么问,小亓突然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哈哈,她呀?”杨槐招了招手,示意小亓过来,“是我在淮扬城遇见的,后来认作了妹妹。”又指了指桌上的那碟糕点:“这个叫方糕,喜欢就多吃些,要不然下次可就吃不到了。”
      没提怎么认识的,又没说为什么要认作妹妹,那就说明这里面的故事必然不会那么动听。
      陈露白没问,只是点点头,客气地夸赞了一句:“不错。”
      算算年岁,陈露白要比杨槐小上一些,五月初才办了及冠礼,家族中特意请了一位颇有清名的大儒为他主持冠礼,并取字。
      取字为度寒。
      小亓坐在旁边,安安静静地吃糕点,吃到第三块的时候,一只手按住了她,她抬首就对上了杨槐很轻的一丝笑:“不可贪多,你昨日已经吃了很多甜食了,在这么吃下去对牙不好。”
      “小女娘都吃喜欢甜食,娇娇这是这样。”陈露白似乎是想起了那个名叫“娇娇”的人,脸上的笑意更加明显,整个人看着变得更加温柔了,“偶尔多吃些也不妨事,况且杨兄不也说了,下次就吃不到了?”
      一派其乐融融。
      小亓更加确信这是个温柔的人。
      倒不是说杨槐不好,虽然他平日里待人总是言笑晏晏,但多日相处下来,才发现这只是他的个人习惯。他习惯了照顾别人情绪,习惯了将其他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像是天生如此,更想是后天养出来的。
      而他真实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小亓还没完全发现,但她心里知道肯定不是他表现的这样。
      杨槐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低声对小亓道:“今日有课业吗?”
      小亓就知道,这是“不好”的意思了。
      好吧好吧。
      小亓站了起来,对杨槐道:“那我走了。”想起杨槐似乎还没介绍眼前这位到底是谁,她对陈露白眨了眨眼睛,问:“你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亓。”
      “陈露白。”陈露白看着小亓,这般说道。
      ……
      晚饭是一起用的,因为多了个人的缘故,府上的厨子特意多做了几道菜,三个人围坐在桌子边,共享桌上的五道菜肴。
      陈露白有“食不言,寝不语”的家训,吃饭的时候话很少,杨槐也习惯了,就连惯常活泼的小亓都安静了下来。
      一顿饭安安静静的吃完,天就已经快黑了。陈露白看着宣慰使府上的灯笼次第亮起,不过里头的烛火朦胧,看上去不如其他人家里的亮堂。
      仔细一看才发现灯笼里头的烛芯很短,燃起的火苗也只有豆大一点,不稳地摇晃着,让人担心里面的烛火随时会灭。
      陈露白一愣,不带任何恶意地说:“杨兄府上倒是节俭。”
      “嗐,哪跟哪啊。”杨槐一听就乐了,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道,“小亓的眼睛看不得太亮的光,所以府上的灯笼都不是太亮。”
      “不知道还以为是杨大人没钱了所以连府上的灯笼都舍不得点。”突然,又一道声音插了进来,李逢舒迎面走来,看上去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见过七皇子殿下。”陈露白听说了李逢舒暂住宣慰使府的消息,此时见到他并不惊讶,只是没想到他说的话这般不客气,不由又蹙了蹙眉,替杨槐解释道,“是因为……”
      他的话有一次被打断,李逢舒随意的看了他一眼:“陈大人此时再不回去,恐怕路上就不好走了,我看杨大人府上好像也没有空余的厢房给你住了。”
      他本就没有留宿的打算,要不然也不会在门口遇见李逢舒,被他这么一说,陈露白只好忍下心中不快,匆匆接过下人递过来的灯笼,跟杨槐道了个别就离开了。
      在别人讲话的时候出言打断,这本就不是君子所为。
      “殿下,又有谁惹你不开心了,非要到我这来撒气?”杨槐看到李逢舒一脸不快的模样,失笑道,“这可不像你平日里的样子啊。”
      “关你什么事。”李逢舒一视同仁,丝毫没有嘴下留情,“还是快去关心关心你的小童养媳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灯火阑珊(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