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11月观影记录 ...

  •   《致命女人》其实是十月底看的

      45、电视剧《致命女人》第一季
      说好的少看剧多看电影,结果还是看了一部又一部剧……
      这部挺好的,有当年《绝望主妇》的味道。作为普通观众,不讨论剪辑、镜头等专业评价的话,我个人感觉这部剧有些过誉了,大概应该是8.4分左右的水平。三个年代的故事通过一栋房子联系起来,最精彩的还是最后一集三条线汇入同一空间的设计,很具有冲击性。译名感觉不太贴合内容,所幸英文片名很好认,也非常简洁直白地概括了故事内容。从大数据来看,女性犯罪的绝大部分起因是感情问题,这部剧根据不同年代的背景设计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女主角,虽然都是“情杀”,但动机和故事并不重复,也是设计得很精巧的。最喜欢的还是贝斯·安那条线,女主是个传统类型的家庭主妇,在女权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虽然不像她的邻居那样高调争取自己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但是却不由自主受到丈夫的情人——那个自由自在、心怀梦想并决不允许任何因素阻碍自己事业发展的姑娘——的吸引,实际上也是女主朦胧地出现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很妙的是,女主最后并没有戏剧性地在杀害丈夫后变成一个女强人(这与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她的性格不符),而是自由自在地享受自己的生活。我想人生活在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应该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任何一类思想潮流而必须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我爱咋地咋地,只要不违法犯罪,你管不着”。

      46、《兵临城下》
      8.2分。因为太忙了,每次只能吃午饭的那十分钟看看电影,所以看这部电影居然看了两个多星期……不过终于看完了!虽然不太想讨论意识形态的问题,但看了《切尔诺贝利》和《兵临城下》之后,还是感觉有一定程度的抹黑……不过也只代表个人说这么一句啦。
      本来是冲着裘德洛的颜去看的,结果发现女主更美哈哈哈。故事节奏适中,最精彩的部分集中在最后二十分钟吧,丹尼洛夫的形象也是在最后这二十分钟真正立起来的(不过后来我发现我在腾讯看的好像是删减版……难怪有的转场很生硬。而且尽管丹尼洛夫在这之前因嫉妒而开始陷害瓦西里,但这一段造成的后果也完全没拍出来,估计是被删减了。真是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啊),向小英雄的母亲撒谎说小英雄叛变了这个情节设计得很妙,母亲因此反而为孩子松一口气的设计更妙,最后她带着塔尼亚离开时留下一张给儿子的便条,是全片唯一一处让我落泪的地方。所以尽管被删减了,也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问题,但人物塑造的确很细腻。
      战场方面的服化道不太好评价,一方面是我不专业,另一方面可能我看过的战争类电影在这个部分都做得很好,所以对比之下倒不太出彩了。总而言之,还是很不错的。

      47、《海上钢琴师》
      9.0分。天啊,还能在电影院看到这么经典的电影真是太感动了!
      看完之后再网上找影评,发现有人嫌节奏温吞,只能说口味不一样吧。我一直认为好故事不一定就是节奏快的故事,快节奏的好故事只是好故事的一种而已。只要故事节奏合理,是慢是快都能成为好故事,《海上钢琴师》就属于节奏较慢的那一种,对我而言虽然节奏慢,但毫无尿点。尤其惊人的是,那么长一段时间的“钢琴决斗”情节居然都不让人觉得无聊!把音乐表演和情节发展结合得非常好,这是很多音乐类电影做不到的,而又最关键的一点。
      由于看这部电影前不久刚好看完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最后一部,所以总觉得1900和莉拉有微妙的相似之处,不过他更纯粹一些。
      其实整个故事从意象上来说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故事的方式很类似,且同样与广阔神秘的海洋挂钩,但又不像后者那样完全弱化故事的情节性,只通过意象讲故事。所以两相比较我更喜欢《海上钢琴师》。
      人最终还是离不开孕育自身的土壤,不论这土壤是家庭、民族、时代还是命运。

      48、《冰雪奇缘2》
      7.3分。跟第一部比起来的确不太行,主要是支撑故事的主线太弱了,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所有难关也几乎不像是难关,只是为了集齐四大元素……哪怕是安娜在黑暗中觉醒那一段,也只是一首歌就找回了能量。加上歌曲整体质量不如上一部,愈发导致歌的存在感强过情节,会让人有一种歌太多了的感觉。胜在画面美,以及两姐妹的衣服非常好看,艾莎的新发型也美呆了!
      人物塑造方面不如第一部,这也是因为故事主线并不能辅助人物塑造吧。我回想第一部,感觉其实艾莎的形象相对于安娜来说是比较单薄的,不过从排斥自我到接受自我(《Let it go》)那段很出彩,又有魔法加成且美,所以人气似乎比安娜要高?但是不论是从性格的坚韧度还是情感的稳定度来看,安娜都更具有人格魅力——虽无魔法,却比魔法更有力。很可惜这一点在第二部也没有特别突出了。

      49、电视剧《南方与北方》
      2004年的英剧,虽然是老片子但质量真的很不错!男女主的颜一开始我都不太吃,后期越看越顺眼,不过最终男主深情时颜值反倒好似下降了,巅峰时刻是在他坐在工人的小孩身边教孩子读“animal”那一刻,帅到让人怦然心动。这说明什么?说明人格魅力才是王道啊,可以自动让观众戴上滤镜!
      被称作工业时代的《傲慢与偏见》,有点道理。女主性格比较强势,但是对工业城市的偏见的确很深,在工人与工厂主的斗争问题上她的主张是正确的(可以在协商沟通中谋求一条共赢的道路),可做法确实比较暧昧不明,也显得较为鲁莽冲动、天真和想当然,这也和她原先的生活方式有关。相较之下,女主父亲的做法则更为稳妥,他不是像女主一开始那样两方都质疑、两方都得罪,而是更温和地了解双方,寻求对每一方合理性的理解。不得不说,父亲果然还是更有阅历的。不过工厂主中间也只有男主这样的资本家比较有良心,毕竟也是工人出身且本性不坏、又有原则,不然要让工人和工厂主之间达成和解真的相当困难。工人中的代表希金斯和工厂主桑顿之间最终达成合作的那一段真是令人热泪盈眶啊!全剧最爱的情节没有之一。

      50、《罗小黑战记》
      8.0分。在闺蜜的安利下补的,惊喜!画面很美,细节好评,情节不是特别出彩但也不错,人物塑造在动画类电影里也很不错!而且这里的哪吒我很喜欢,一个出场自带bgm的哪吒哈哈哈哈,好社会,一出场就让人忍不住尖叫23333
      风息的观点让我联想到格林德沃,这样一想的话妖精就像巫师,人类的立场则像麻瓜,而无限这样的人就是麻瓜出身的巫师吧(会馆就是相当于魔法部的存在了)。倒不是说借鉴什么的,毕竟很多故事都是这样多方对立、共存的设计,让人感慨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战争都永无止息罢了。和平弥足珍贵。
      设定很多,后期才有些暧昧地交代出来,让没看过前面剧集的观众一开始有点懵,而且前面的剧情节奏比较温吞,我找不着主线差点没看下去……都是因为小黑太招人疼了才坚持看到后面精彩的展开。影片开头小黑的家园被破坏,他在树林里奋力地跳来跳去的样子让我瞬间泪目,联想到最近在微博上看到的视频:考拉在发生山火的森林里爬行。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因战火和别的外力原因而失去家园,永远是最令人痛心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人类无力,动物更加无力。不过小黑选择流浪、寻找新的家园而不是报复那些没伤害他的人类,从这里就能看出他和风息的不同了。小黑真是个善良的孩子。
      p.s.让我真正掉下眼泪的是地铁战斗那一段!地铁里的人类小女孩看到小黑被拦腰抱着,就提醒“小哥哥这样会不舒服”,然后小女孩的爸爸和地铁中其他大人也警觉起来,关心小黑是不是被人贩子拐了的孩子,这种善意真是让人哇哇大哭!后来小黑用妖怪形态护住小女孩和小女孩的爸爸,小女孩最后对小黑说“谢谢你”那里也是让人哇哇大哭!孩子实际上最能通过纷乱繁杂的现象看清善恶的本质,能在人类世界偶遇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对于小黑来说也是非常幸运的事了。

      51、音乐剧《摇滚红与黑》
      第一次看音乐剧,还是蛮惊喜的~现场气氛很嗨,最后返场时都忍不住跟着尖叫起来,哈哈哈,很愉快的一次体验。剧作本身的改编算是去繁就简吧,重在表现阶级差异和于连突破阶级的尝试,对人物的塑造算不上好。原著中最精彩的是心理描写,也是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而剧作中更多结合音乐和舞台表演来塑造人物,力量远不如文字和心理剖析来得强,因此我看完觉得夫人的魅力几乎完全没有表现出来,于连的复杂也没有特别清晰,倒是玛蒂尔达还不错,也可能是我有滤镜吧,在原著中我就更喜欢玛蒂尔达。但是这也是剧作的特点吧,永远不可能像文字那样具有更广泛的表达力,所以不应在这方面苛求。不与原著对比的话,故事还是很完整的,情节也流畅,不会因为重歌舞而轻情节。另外音乐很棒!虽然我妈不太喜欢摇滚,但我是只要好听都会喜欢的。最终收了三首歌,也是因为找到的那几首没有现场版那么有激情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11月观影记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