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う…ウ…u ...

  •   *上章复习*
      请在下列字符中,找到 i 的平假名和片假名①:
      け り ソ い ン ハ こ メ ルイ し リ

      这些看起来都好像啊,一两笔居然能变出这么多花样。好在我记得口诀“以前的人都被劈成了两半”,轻松找到答案:“是这个、还有这个。”

      AI:
      回答正确。奖励“い”的部分用法:
      ——「いい」可以表示肯定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否定的意思。(需要通过语气或手势来判断)
      ——「いい、いい、いい」连续多个“いい”,表示否定。

      “老师,我已经学了两个字母了,那这俩可以组单词吗?”每次只能说“あ”很尴尬呀,快来点能用的吧,拜托拜托。

      AI:
      同学,我们想到一起去了呢。
      ——あ和い组合在一起意思很多,下面就列举一些。
      比如名词:
      「愛」:爱,爱情;友爱,恩爱。爱好,热爱;爱戴。
      「相」:互相。
      「藍」:<植>蓼蓝。靛青,蓝靛。蓝色。
      「アイ」:eye,眼,眼睛。眼力。

      “いい、いい、いい,慢点慢点,记不住啦。”我才学了俩拼音啊啊啊。

      AI:
      别急,只是举个例子,现在不用记忆啦。

      不用记啊,那我的耐心可就回来了,甚至主动编了句口诀:“蓝眼睛相爱了,好简单,我用一句话就把四个词包括进去了呢。”老师快夸我!

      AI:
      同学真棒,老师为你点赞!
      以“あい”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日语也是有多音字的。
      日语的多音字和中文一样,发音相同,写法、意义不同。但和我们的拼音每个都是固定发音不同,50音图有3个假名(“へ”、“を”、“ほ”),在不同的句子里,会发不同的音。

      上面的例子中,发音为“あい”的可能是:愛、相、藍、アイ。
      如果是发音为“あう”的单词,可能是:合う、逢う、会う、遭う。也就是“合、逢、会、遭”在这里都发音为“あ”。
      发音为“あ”的汉字本身,也可能有其他发音。

      我这样解释同学可以理解吗?

      晕了晕了,真是好绕啊。但我是不会承认我理解不了的!我盯着上面这段话,使劲儿想,使劲儿想。
      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妙的点子,连忙显摆:“老师,我用一个比喻就理解了。比喻就是:
      50音图里的每个音都是1个女孩,然后这个女孩有好多件衣服,每件衣服适合不同场合穿。比如上面例子里的‘あ’,‘合、逢、会、遭’,就是4件不同的衣服。不论哪件衣服,只要穿在‘あ’的身上,就发音为‘あ’(a)。”

      我越想越觉得妙极了:“50音的女孩们都住在一起,她们的衣柜也是共享的,所以有的衣服不止一个女孩穿。汉字是衣服,假名是女孩。所以日语里一些被很多女孩(假名)穿过的衣服(汉字)就成了多音字。老师觉得有道理吗?”

      AI:
      有趣有趣,同学很有创造力啊,老师向你学习。
      只是,老师还有两点小小的疑问。
      第一是,有的假名不止一个发音。比如“へ”、“を”和“ほ”,这要怎么解释呢?
      第二是,日语中的汉字,并不是每一个都是单音节的。比如上上面例子中的“愛、相、藍”,就是多音节的,这又要怎么解释呢?

      我刚刚根本没想那么多!
      这样一来,比喻就不成立了,伤心啊,好在我机智,很快想出了弥补的办法:“的确,刚刚的比喻不对。但是,倒过来就非常合适了!就是女孩是衣柜,衣柜才是女孩。”

      AI:
      “女孩是衣柜,衣柜才是女孩。”的意思我不太明白,同学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不是挺清楚的吗?我挠头,只好解释道:“就是说,把50音图的每一个假名都比喻成一件衣服,每一个汉字都比喻成一个女孩。
      比如,‘あ’是一件长袍,上面的‘合、逢、会、遭’是4个女孩。这4个女孩都只穿了一件长袍‘あ’,于是发音为a。
      身上只穿了一件的女孩,就发单音节。身上穿了好几件的女孩,就发多音节。比如“愛、相、藍”这3个女孩,除了长袍‘あ’,还穿了马甲‘い’,于是都发音为‘あい’。

      女孩们(汉字)的衣服都是从共享衣柜(50音图)里拿的,所以穿衣(发音)的选择都被限制在了共享衣柜(50音图)里。
      在不同场合,有些女孩(汉字)会穿不同的衣服(假名),她们就是多音字。这样解释,老师明白了吗?”

      哦,漏了第一个疑问,我继续解释:“老师提到有三个假名不止一个发音,道理就像衣服不止一种穿法。一条丝巾,可以系脖子上,也可以绑头发上;一条围巾,可以绑脖子上,也可以当披肩……发音不同,代表用途不同。但本质上,还是一条丝巾和围巾。假名发音不同就是因为用途不同。”

      AI:
      Bravo!太精彩了,为你鼓掌!(鼓掌音效)
      老师现在还有最后的一点小疑问,嗯,也可以忽略啦。我们开始学新课吧……

      “あ,别。有疑问请立刻告诉我啊。”老师别跟我玩欲擒故纵,我一定会上钩的呜呜。一想到我的完美比喻还有漏洞,就浑身难受。

      AI:
      好吧,我的疑问是这样的。在日语中,并不是只使用汉字,而是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混用的。如果日语中的汉字是女孩,假名是衣服,这种混用的现象要怎么解释呢?

      大意了,不过这也难不倒我啦:“老师,你知道阿飘吗?这些在句子里使用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就是被阿飘附身了。
      在我的比喻里,这些阿飘(假名),或者叫它们式神吧,和人(汉字)一起,组成了句子。就像《美女与野兽》里那些被施了魔法的家具们:茶壶太太、衣柜婶婶、鸡毛掸子……虽然没有人形,却是活的,舞会的时候还能一起跳舞呢。”

      AI:
      哈哈哈,同学的比喻真是越来越有趣了呢!
      好啦,我们来学新课吧。同学还记得吗,就是上一课最后说到的“物物而不物语”的“う”(物),说来也巧,刚刚举例的“あう”就用到了呢。

      第3课.う…ウ…u

      第1节课,我们用“あ”提出了时间的概念,第2节课,我们用“い”分离了灵魂与肉身。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有了肉身,不得不找个栖居之地。就连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也得在水帘洞安家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う,就与房子相关。

      “う”源自“宇”,发音接近“屋”,本义就是屋檐。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我轻轻哼起了《千里之外》②。

      AI听我哼了一会儿,继续说道:
      “う”源自“宇”,不是宇宙的宇,而是琼楼玉宇、屋宇的宇。u的片假名“ウ”和宝盖头“宀”(音“棉”)很像:“ウ 宀”。
      区别有两点:
      1.ウ右边的最后一笔拉得很长,从短撇变成长撇;
      2.ウ最上的是一个短竖,宀最上则是一点

      抓大放小,第二点这种细节咱们忽略。只看第一点,那要怎么记忆呢?
      日本古人写汉字的和我们中国古人一样,每排字都是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写。平假名源自草书,因此有连笔的现象。当写最后一笔的时候,其实想着下一个字的第一笔。所以最后一笔常常拖泥带水的,“ウ”从“宀”的短撇变成长撇就可以理解了。

      “老师,这样我看到“ウ”,总觉得它没有写完哎。而且这个写汉字的原理有点太笼统了。有没有再简单、再具体点的记忆方法呢?”

      AI:
      再简单啊,这样,我教你一句万能公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日本东边是什么呢?是海呀。
      海风从东吹来,按照万能公式,海风从右来,那屋顶自然要迎着海风吹来的方向造。就跟刮大风时要逆风打伞的原理一样,“宀”一下子就被吹跑了,“ウ”就没那么容易被吹走了③。

      “好吧,片假名的‘ウ’我记住了,可平假名的‘う’怎么会是屋檐呢?‘う’下半部分看起来弯弯的,一点都不像屋顶。”

      AI:
      同学有没有想过,最早的屋顶长什么样呢?或者说,最早的人住在哪里呢?

      “最早的人啊,穴居人吗……あ,我懂了!最早的屋子就是山洞啊,怪不得屋顶(う)弯弯的。”

      AI:
      不止最早的人,就连现在的人,在幻想中也喜欢住在洞里呢。比如东方修仙类的小说,主角们所住的洞府,不也是洞吗?
      仙人们采集天材地宝,先民们采集野菜水果;仙人们猎取魔兽,先民们捕猎野兽;仙人们炼器炼丹,先民们制造工具用火来烹饪……大多数网络文学里的东方仙人,其实和原始人也没什么区别。甚至,原始人比有些动不动毁天灭地的“修真者们”还要更文明团结一些呢。

      “ああ,老师你不要随意拓展啊,请直接告诉我口诀吧。”完了完了,以后无法直视那些白衣白袍仙气飘飘的古装神仙了。

      AI:
      好的呢,口诀就是:“屋顶要迎着海风吹来的方向”

      ***

      屋顶不是迎着海风,而是直接掉海里去了吧。
      是谁的房子塌了,是我的啊。我好端端的古装神仙,全员变成毛茸茸的原始人了,哭。
      不行,我得做点功课,下一课好好为难一下AI老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う…ウ…u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