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张从富赶在难民前跑到家里,告诉了张家夫人的难民事情,张夫人吩咐仆人在张家门口清理空地,搭建大棚,建立炉子,熬制大米粥,做馒头。

      难民来到张家大棚时,大锅里正在冒着浓浓的白烟,一股米香味迎面扑鼻。身强力壮的难民争先过来,张从富和仆人急忙维持秩序,让他们先聚拢在大棚下,燃起篝火,烤火取暖,物资一人一人分发,送米粥,送衣服,送毯子,送鞋子,忙忙碌碌,井然有序。

      张老爷和赵师爷是最后一刻才来到大棚。

      难民除了衣食不足,还患上两种疾病,一是风寒,二是冻疮。

      前往张家的短短的路,难民走了非常艰难,很多都是光脚走路。他们的脚都冻成黑色,硬梆梆,好像死物。

      赵师爷是梅花拳传人,当然学过医道,比一般的郎中都强很多。他经常在村外传道,遇见无数的穷人,他们缺药缺郎中。赵师爷能看出他们患那种病,但是“药”如何得到?

      有钱可以买药,穷人没钱,赵师爷一年到头兜里只有几个碎银子晃荡,哪有钱买药。赵师爷只能给穷人一些偏方,什么锅底灰,无根水,耗子尿,黄金酒等等,或者念经打坐,早晚练内功。穷人也知道赵师爷就是穷人,给我们免费诊治,给我偏方,让我们感觉到慢慢变好就足够了。现在张老爷已经请来了郎中,用的也是本草纲目的规定用药,赵师爷可以施展最拿手的东西,推血过宫,气功按摩。

      赵师爷正在观察难民的脚,忽然衣袖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张从富。张从富道:“有人找你。”伸出手指。赵师爷顺着手指方向,看到一个老难民坐在长凳上,身后站着几个小难民。赵师爷清晰记着老难民曾经给我求过情,说了一句话。

      救命之恩,以涌泉相报,赵师爷赶紧上前,对老难民说:“感谢老汉,要不是你给我求情,我恐怕难逃一劫。”

      老难民笑道:“俺说话跟不说话没啥区别,你运气好,将军大人饶了你一命。将军震慑四周,只有你敢说话,还触逆将军大人,胆子大得很,俺们对你挑大拇指,说你是真侠士。”

      赵师爷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老难民道:“不用太过谦虚,俺听张家小孩说,你是梅花拳传人,会功夫。当时骑士上前挥鞭劈下,真得吓我一大跳,你有功夫,为何不挡住,或躲开,却一动不动,好像冒死进谏,将军大人最终把俺们留下来,俺们都受你的恩德。”

      赵师爷道:“我本来就是穷人,看到你们的样子,于心不忍,当然拼死直言不讳。”

      老难民道:“哎呀,俺们都佩服你,要不然俺们就在回到山东的路上,要么饿死,要么冻死。”

      赵师爷看老难民说话有点吞吞吐吐,道:“老汉,我说话从来不绕弯子,你有话直说。”

      老难民道:“哎,实不相瞒,俺真有句话要说。哎,俺是山东人氏,在张秋拉纤的。这几年,山东一直干旱,闹饥荒,俺们都没有粮食,等着朝廷的赈灾口粮,整整三个月,没有看到口粮踪影,每天吃野菜树皮,四周山上的草都抓没了。俺只好北上去逃难,大家伙都听俺的,跟着俺一起走。没想到朝廷派下清兵把俺们都团团围住,像俺们是土匪似的。俺们一路北上,到了直隶境内。哎,天寒地冻,忍饥挨饿,俺也迷路了,来到此地,又被保长驱赶,又被邻村的推来推去,这是让俺们死在此地吗?”

      赵师爷听着这些话,眼珠子都冒出火来。

      老难民继续说道:“俺走错路,大家伙跟着俺迷路,俺该死,但是身后的小孩们可不该死。”

      他拉来一个小孩,身上披着破烂衣服,光脚踩在雪地上,正是张从富曾经提过那个孩子。他说道:“他是最小的一个,跟着俺拉纤。他的身世可怜,幼年时,他爹被财主豪强害死,母亲带他等三兄弟回到娘家住。饭桌上,多了三只要吃饭的嘴,又没有赚钱的本事,娘家人也瞧不起他们,经常骂人,俗话说的好,‘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小难民负气,八岁时便离家出走。他的年纪太小,长得却眉眼清秀,早就被那些‘皮条客’看中了,介绍给豪绅财主,他只能逆来顺受。俺可看不惯,把他抢回来,跟着俺拉纤。嘿嘿,俺和汪老财打了几架。”

      忽然一阵咳嗽,脸上通红,好一会儿才说道:“小孩慢慢长大后,也没力气。拉纤拉最细的,搬货搬最轻的,还要讨好那些管事的头目,勉强生活。现在闹饥荒,他跟着俺去逃难。哎,赵师爷,俺求你。俺们被清兵盯住,四周都是清兵,怕俺们逃跑,如果押解到山东,一半人都活不了,俺想让小孩们活下去,逃离此地。”

      老难民的目光凶狠,像刀锋一般,直直落在赵师爷的脸上。

      赵师爷满腔热血,不假思索点点头,郑重答应了。

      老难民开心笑了,那个小难民却不开心,摇摇头道:“不,我要跟着你走。”

      老难民一个耳光打过去,怒道:“你是谁,俺又是谁,滚一边去。以后你就跟着赵师爷走,赵师爷说东,你就走东,赵师爷说西,你就走西。”

      小难民没滚,就站在老难民的面前,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老难民忽然笑了一声,对赵师爷说道:“他就是这样脾气,很倔很固执。他跟着俺跑到平乡县,鞋走丢了,光脚走到此地。”

      赵师爷道:“嗯,他们的脚都冻上了,要诊治才行。”

      赵师爷吩咐张从富去拿些毛毯和鞋,然后让小难民坐在凳子上。

      很多难民已经患上冻疮,导致败血病,如果不截肢,就是死亡。小难民的双脚也冻得铁青色,里面的血液仍然能流动。

      小难民不想坐,但是怕老难民的耳光,勉强坐下,双眼一直盯着赵师爷,像是野狗看到肉似的,时不时就一口咬住了赵师爷的脖子。赵师爷当然没有看到小难民的敌意,他正在仔细观察小难民的两脚,开始揉搓。

      渐渐地,觉到两脚越来越热,皮肤泛起红色,还有一阵阵麻痒。小难民愤怒道:“你,你干什么?”

      赵师爷道:“我在救你的脚。如果再冻了一天,你的脚恐怕要截肢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运气于手,双手越来越热,一手按着孩子的脚下的涌泉穴,一手按着脚背,缓慢揉搓。

      小难民知道赵师爷在按摩活捋脚里的血管,对自己好,就忍着。渐渐地,脚上的麻痒变成剧痛,小难民一声不吭。这时,张从富跑过来。他不知道赵师爷在做什么,静静等待。

      只见双脚被揉搓后,变得通红,赵师爷才停手。张从富惊喜道:“师傅,你把他的双脚救活了。”赵师爷微笑,接过张从富手中的棉鞋,亲自给小难民换上,然后救治其他难民。

      “师傅……”小难民也听到了这句话,尽管受的赵师爷大恩,一脸委屈看着老难民。

      张从富瞧着小难民可怜,心想:“我找一些吃的给他。”

      现在粥铺已经被难民挤满了,争抢粥和馒头。张从富抢来一碗白粥,交给小难民。小难民不说话,也不推辞,端过碗,径直倒到嘴里。

      白粥滚烫,但是小难民似乎毫无感觉,咕咚咕咚喝了下去,张从富感觉胃都疼了。喝到一半的时候,手一歪,碗摔在地上,只听“啪嚓”一声,摔裂了。张从富蹙眉,心疼碗和白米粥。

      贫穷农民能吃到白面馒头的时候只能在过年,或者过节,只有少数的地主和财主才可以一日三顿。张老爷心善,花了大价钱从村里收购白面白米,做了白粥和馒头给难民,让难民的身体快快好起来,哪能这般浪费。

      张从富把碗块和洒掉的大米粥收拾干净,又给了小难民一个馒头。可是小难民吃了一半,就扔在地上。张家虽然有地、有钱、但经常帮助别人,慷慨解囊,家里没有太多的钱,能吃到白面馒头的时候并不多。

      张从富看到沾到无数灰尘的馒头,又被难民抢到手,美滋滋的吃掉,更加心疼和生气,心想:“他一定是故意的,但是为什么?”

      村里人知道有难民来了,纷纷出去,站在周围看热闹,有人捐助衣服食物,或者出力帮忙。一个史家的仆人挤进大棚,径直找到了赵师爷,说了几句话,带赵师爷离开大棚。

      这一幕被张老爷看见了。他找来老仆人,打听一下,得知赵师爷去史家。他心想:“赵师爷和史保长不熟,一向没有交情,史保长为何要邀请赵师爷?我听说格图恳将军在史家暂坐,格图恳是大人物,赵师爷是小人物,只怕赵师爷有难。”

      张老爷对格图恳拿捏不准,立刻让张从富请义塾的老秀才过来。

      老秀才腿脚不好,便在此村过年,他的儿子儿媳孙子都过来,一家团圆。

      一会儿,张从富带老秀才来到大棚下,张老爷把赵师爷的事情告诉了老秀才。他们担心赵师爷的安危,二人商量一下,急匆匆往史家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