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安济坊连环案--深夜的喜宴 2 ...


  •   “哎呀,都说了,官府根本就不想管,”海妹给了夕瑶一个你咋还不明白的眼神,“还是喜鹊妈自己给的解释,说恐怕衣裳是被河水冲掉了,然后可能尸首飘到了附近谁家,人家觉得害怕或者晦气,就装在麻袋里丢出来了呗。”

      “这......”夕瑶有些不理解,自家孩子不明不白死了,家里大人居然是这个态度。

      “哎,你是不知道,这小喜鹊啊,从小就惨。她娘前头生了两个都是闺女,转手就送人了,眼瞅着第三个还是闺女,怕再送人,名声不太好听,这才把她留了下来。这孩子打小就懂事,人还没有灶台高呢,就会惦着小板凳给一家人做饭了。平日里家里里里外外的家事都是她做,就这样,她娘还一口一个赔钱货地叫她。”

      “她娘,就不想给自己女儿讨个公道?”

      “公道,公道值几个钱?”,海妹说起来十分不屑。

      同样是生女儿的,自家的囡囡虽说也谈不上锦衣玉食,但是温饱总是无虞,家里大人也总是盼着孩子将来过得好。可喜鹊妈仿佛就不是亲妈。一丁点儿大的孩子,就要操持一家人的家务,动辄打骂还没饭吃。多少次,都是自家囡囡看不过去,给喜鹊姐姐塞点红薯大饼的。

      “也不知道她爹娘的心是什么长的,成日里只知道宝贝一个儿子。在咱们这儿,重男轻女多少各家都有一些,可也没见有亲生爹娘心偏成这样的。六岁的儿子养得和小肥猪一般,十三岁的女儿却如同豆苗。”

      海妹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温水,一口灌下,气仿佛还不消,“你是不知道。在咱们这里啊,冥婚是有说法的,说是这女孩子被家里人配了出去,下一世,也是要被婆家欺负的。所以不到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没有父母会干这事儿。而且,配冥婚的女娃子,得是非枉死的才行呢。不然带着怨气下葬,下一世也难投好胎,是要被街坊邻居议论的。所以喜鹊妈才火急火燎地要去销案,非说孩子是意外溺水而亡。”

      “哎”,两人异口同声叹出一口气。

      “那小喜鹊的尸身如今是在自己的家坟里还是已经迁到男方家坟里去了?”

      “都不是呢,”说起来,海妹的火气又要上来了。“按说啊,孩子去了,总是要接回家停两天的,也让家里人都再看上最后一眼。可喜鹊他们家倒是好笑,非说接回来不吉利,这会儿还丢在义庄呢,得等风水先生算好日子,再抬去男方家坟下葬。要我说啊,她们就是心虚,也知道自己孩子走得蹊跷,偏钻在钱眼儿里了,死活要赚这昧良心的钱。”

      说了一阵子话,两人都无比唏嘘。但是别人家的事儿,也不好插手。只能背后吐槽一番,然后各自回屋了。

      夕瑶回到屋里,听到窗外敲更的声音,刚刚过了丑正。

      时候还在,她躺回床上,盖上被子,睡意却不多。同样是做母亲的,看到一个花一样年纪的女孩儿,最后落得这样结果,心里总是沉重。听说,杭州城里,已经不是第一个女孩子出事了,也不知另外几个,后面案子查清了吗?

      就这样脑子里思索着,人也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

      再醒来,是被窗外的水声和船老大汇船的吆喝声吵醒的。

      夕瑶下床穿戴好,走到自家后院的埠头上。太阳已经出来了,透过竹篱笆往外看,这个胜利河和红建河的交汇处甚是热闹。来往的大多是一人撑的小船,船上放满了一箩筐一箩筐的菜蔬和鱼肉。夕瑶看过舆图,知道大部分的这里的小船是要摇去卖鱼桥河道下摆摊的。

      她走回主屋,洗漱完毕,看着爹爹的屋子里也有动静了,想着刚好,可以做早饭了。

      此地的早饭可比不上老宅了,只能有什么做什么。

      升起灶火先煮上粥,夕瑶麻利地去前院小“菜地”里掐了几根菜苗,边下手还边开玩笑,“对不住啦,实在是没吃的了,就不等你们长大了。”

      借着顺手的功夫,把菜苗洗了切碎,加上一个鸡蛋、面粉和少许盐巴,和成面糊糊,然后在锅子上刷上底油,沿着锅边薄薄淋上面糊,再翻个身,一个香喷喷的麦糊烧就做好了。

      等唐老爷洗漱完毕,刚好四个麦糊烧加上一锅稀饭做好上桌。

      父女俩正吃着饭,聊起昨夜诡异的喜宴,还不等唐老爷唏嘘,就听到门外有清脆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又是囡囡。她抱着一个陶壶站在门外,奶声奶气地说:“我阿娘早上做的豆浆,让我给你们送来,”说着,把双手把陶壶递了过来。

      夕瑶接下壶,正想问,身后已经传来唐父带笑的声音,“是囡囡啊,你早饭吃过了吗?”

      “吃过了,”囡囡大声应着,却没有走的意思,像小狗狗一般,用鼻子嗅了嗅。

      夕瑶看看身上,反应过来,估计是麦糊烧的味道。

      她牵起囡囡的手,“囡囡,我们正好在吃早饭呢,你要不也一起吃一点。”

      小家伙顺从地跟着她进屋,坐在圆凳上,眼睛就没有离开过桌上的碟子。

      夕瑶去厨房拿了一副干净的碗筷,摆在她面前,又夹了个麦糊烧放在她的碗里,“吃吧”。

      囡囡没伸手,依旧坐着。

      “怎么了?这麦糊烧刚煎好,热腾腾的,很好吃。”

      “阿娘说,我只能送豆浆,不能吃你家的东西,”小家伙吸了吸鼻子,眼睛圆溜溜地看着碗里的东西,让夕瑶不禁想起了昨日夜里趴在她胸口的小狸奴,顿时心软得一塌糊涂。

      “你阿娘说得对,对于不是很熟悉的人,不能随便吃人家东西,”夕瑶摸着囡囡头上扎的辫子,温柔地对她笑笑,“但是我们算是熟人了对不对?我和阿爹昨天也去你家吃饭了啊。更何况啊,我们俩本来也吃不完这么多,这要是放到下午,可能就坏了,那就可惜了。你来了,正好帮我们一个忙。”

      “囡囡,你阿娘是不是也和你说过,不能浪费食物啊。”唐父也觉得隔壁的这对母女过得艰难,眼瞅着孩子想吃点,自然要帮夕瑶助攻。

      “嗯,阿娘说,粮食是辛苦种出来的,不能浪费。”囡囡想了想,拿起碗筷,“那我就帮个忙。”说着就沿着麦糊烧焦脆的边缘咬下一大口,“真好吃!”

      吃过早饭,小囡囡也回家了。

      夕瑶收拾完桌上的碗筷,回过身问,“爹爹,咱们今日怎么安排?”

      唐父倒是毫不犹豫,“我想着先去看看安济坊,摸一摸他们目前是个什么状况。”

      “好,不过......咱们怎么进去呢?装病吗?那大夫一诊脉不就露馅儿吗?”夕瑶有点犹豫,然后抬头看着自家老爹正看傻瓜一样地看着自己,突然领悟过来。对哦,自家爹爹可是官至太医院院判,要是连个安济坊的大夫都忽悠不了,那才说不过去呢。更何况,换个角度想,要是真的被拆穿,那只能说明安济坊的大夫的确医术高明,对当地的百姓来说,也是好事。

      安济坊距离霞湾巷不远,日常走过去也就是两炷香的时间。当然啦,做戏要做全套,对于“生病”的唐老爷来说,自然要更久一些。

      等父女俩走到,发现门口已经排了不少人,远远望去,只见到门口有个巨大的箱子,挨个进去的人,正在往里头放钱。

      他们两排在队伍的末端,夕瑶和队伍前面的人打听道,“阿婶儿,这安济坊不是朝廷拨款给穷苦百姓免费看病的吗?为何进去还要放钱啊?”

      排在前面的阿婶从面容看四十出头,许是日子操劳,两鬓已经早早斑白,腰板也有些伛偻。她一双疲惫的眼睛看着夕瑶,问道,“你们是刚搬来的吧。”

      “是啊,刚刚搬来,这不,爹爹身子不舒服,听说附近有安济坊,我就陪着他来了。”

      “怪不得。”她伸手指了指前面的箱子道,“那个是功德箱,是求平安的。”

      “功德箱?寺庙的那种吗?怎么会放在这里呢?”夕瑶小声嘀咕。

      那阿婶有点哭笑不得,“你这姑娘一看就实诚啊。你想,孝敬大夫和孝敬菩萨,哪个更能保佑你平安呢?”

      “......”夕瑶无法反驳,回头望向唐父,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果然如此”。

      随着队伍往前走,唐父和夕瑶也轮到了功德箱前。夕瑶学着前面阿婶儿的样子,从荷包里摸出早就备好的20个铜钱,放入功德箱内,然后拿上箱子边上的细竹牌往里走。

      跨过门槛,绕过一个宽阔的照壁,眼前就是一个小花园。从花园的格局上,依稀还能见到当年宰相府的辉煌,只是维护实在有限,名贵花草都已经没有了,只留下几个参天的老树记录者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事情。

      时间有限,后面还有排着队的病患,唐父和夕瑶也不敢多耽搁,匆匆一瞥就往里头的医馆去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