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北地流民 ...

  •   先前浮春拿着从侍卫那里听到的消息说时,陈慕安对大雪、流民、抢粮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前世的她高高在上,始终是在国家的最高端伫立,也如同所有的贵族一般,对百姓民生并不了解,就算摄政,所有民间事件也不过是变成一些冷冰冰的文字记录在奏疏上,并不能真正触动她的心弦。
      而现在,这漫山遍野的积雪,这大雪造成的影响,她终于从道路难行开始亲眼见证。
      阿兰提上来一罐八珍鸡汤,一掀盖子,就有浓浓的香味顺着热气飘出来。鸡肉已经炖的软烂,轻轻拿竹箸一拨软嫩的皮就会和细滑的肉分离,旁边侧卧着几朵菌菇,汤上浮着亮晶晶的油珠儿。
      陈慕安因暴雪一事忧心,只喝了一小碗就摆手让阿兰撤下。
      又让浮春传召来行人令王鸿,命他这几天要仔细侍卫和婢仆们的食宿供应,体谅他们寒日辛苦,尤其要多熬煮一些热汤为他们暖暖身子,不要吝啬食材,又说雪路难行,便收了仪仗。
      说是熬煮热汤,这冰天雪地,也只是多煮一些热水让底下人喝了暖暖。其实冰雪覆盖了整座山,那些枯枝都是湿的,完全点不着,生不了火。
      好在从冯翊郡出来时,因北地郡传来雪灾一说,雷太守及送亲团很是补了一些薪柴,就防着这种情况呢。
      陈慕安的要求不算大事,又有利于整支队伍的行进,王鸿这个主还是能做的,就应下了。
      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热水,可也有那么几次是真加了食物药材在里面,好增加侍卫们的体力和抵御寒气的能力。
      侍卫和婢仆们时不时的能喝上点热汤,肠胃暖了,身子也暖了,甚至觉得路上的寒风都减轻了两分。知道这汤是公主心疼他们,特意加的,这下连心都暖了。
      哎,公主真是又善良又懂礼,能护送公主一路,他们如今倒都有些心甘情愿了。
      队伍停停进进的向着北地郡靠近,多日后,忽有一支黄甲军队自北地郡方向过来。
      侍卫们不由得一紧张,摆出了警戒的架势,卫衡骑着乌骓,守在厌翟车外,王鸿等人纷纷探头查看。
      那队伍在不远处停下,又出来个身骑白马的将军,手持调令,扬声喊是北地郡守军,特意前来迎接公主仪驾。
      然后他独身一人过来,下马在车架外拜见了陈慕安。
      王鸿和李正使等人从后面走来,先和将军互相拜见,话题一转就问出心中疑惑:“为何离城尚远就派人前来迎接。”
      他们又一看后面肃然整齐的军队,心中略有些发颤,又问:“为何是派一支军队前来迎驾。”
      那将军年近四十,面庞坚硬,虽太守出门前切切叮咛要说话委婉些,可他还是直直的将实情说出:“近日北地郡多有流民,恐其害,故太守特派我来护送诸位进城。”
      李正使副使等人听了,纷纷向他道谢:“哎呀,竟有此事,若不是赵将军前来,恐有大患啊!真是多谢将军了!”
      卫衡看到车窗内陈慕安的眉头更加紧皱,不动声色的驱马靠近了些,又轻声道:“我会保护好你的。”
      陈慕安摇头,回应道:“我担忧城内百姓,如此暴雪,不知伤亡几何。”
      卫衡默然,王鸿在侧旁听见,颇有些讶异的看了陈慕安一眼。
      话不多叙,赵将军将他带来的黄甲兵穿插在整个队伍中,又护住公主所在的厌翟车左右两翼,做完这些,这大队人马就沿着黄甲军清扫出来的官路快速前行。
      太阳落山前,队伍刚好抵达了北地郡城池,远远地,人们就看到城墙根下有人影在晃动。
      走近了就发现都是些身穿破衣烂袄灰头土面的百姓,人数颇多,正扎堆卧在墙根下,几个人合盖一条脏兮兮的棉被,身旁放着裂了口的陶碗,有的甚至只是大块儿的陶片。
      看他们的样子,应当就是赵将军口中的“流民。”
      看到车队过来,后面有如此一长串的辎重,有不少流民站了起来。不怀好意的远远围着车队打转,不动声色的靠近着。
      赵将军大喝一声,卫兵们立起尖枪,枪尖朝外,流民们后退了几步,这般方平安无事的进了城。
      陈慕安将所有一切看在眼中,又想起刚刚有个流民直勾勾的盯着她,那眼神活像饿狼见了肥肉,就觉得身体一阵一阵的发寒。
      进了城池,流民倒是少了很多,有几个稀稀落落的施粥棚架子设于市场口之类的地方。
      北地郡在华朝算是比较偏远的郡,素日也没有亮丽风光,历代皇帝出巡都是去东部鲁地齐地,几乎没有停在北地郡过,也就不存在什么行宫。
      北地郡刘咸太守早已命当地大族官员献上别苑府邸供公主暂住,晚上也按例召开了接风宴,席间山珍海味自不必提。
      陈慕安让浮春青芜随侍出席,又私下派阿兰阿珍出去打听雪灾一事。
      晚宴散场,陈慕安回了落榻府邸,一路上看园中梅花尽绽,屋内陈列尽皆名品,心中就有几分思量。
      阿珍阿兰过来,汇报今晚探听所得。
      她俩从小就在镖局中长大,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都是见识过的,自身又是女儿身,就容易让人卸下防备,套出那些侍女的话轻而易举。
      阿兰说:“前段时间就下了场大雪,压塌了不少民居,那时候百姓伤亡倒是不大,刘太守也做了安置,腾出一些院子让没了房子的百姓住进去。不过受灾的人多,住不下,有些就只能流落在外。”
      阿珍气呼呼的接话:“太守也下令开放了一些粮仓,施了粥棚,不过他们说那米汤有时候清的能照见人影嘞!粮铺的米价也上涨了几倍,有些百姓就闹了起来,闹着闹着,就有人索性抢粮了。”
      阿兰道:“那些抢粮的人已经被抓起来,剩下的人也老实了许多。总之那些百姓勉强也还能活着。但是麻绳专挑细处断,最近几日,这北方郡内,又降了一场大雪,受灾人就多上许多。”
      陈慕安问:“城内的人自然城内处置,城外那些流民是怎么回事?”
      阿珍抢着答:“殿下,这大城跟前儿,总有些零碎村落的,他们在那地方,屋舍自然被雪一压就塌,他们也无处可去,就近奔到这北方郡城,可惜他们没有城内户籍,就被拦在城外啦!”
      “既拦在城外这么多日,如何存活?”陈慕安又问。
      阿兰答道:“刘太守下令,允流民进城在固定位置领些粥米。”
      刘太守的应对是照着旧例,按例算不上有大过处,只是一郡太守,百姓父母官,竟不能积极应对这次雪灾,真是……这便是最大的错处了!
      那些流民进城,虽是刘太守好心,但今日看来,既已有军队防备,想必之前已经与城内爆发过冲突,若安排不好,恐怕还会生乱。
      陈慕安趁夜写了一封信让阿兰发给裴逸,叫他来此时一路小心。
      又预写了一封信,待明日清晨见过刘太守后再发出。然后命浮春取来嫁妆单,与青芜清点出一些金银珠宝备用。
      浮春知道公主为人,知晓让她清点嫁妆是要做什么,颇为心疼,劝道:“您是公主,这些是您的嫁妆!这雪灾,应该让这些当官儿的,让朝廷负责!您若是可怜他们,拿出一些来都算是善事,何苦要拿这么多!”
      自迎夏走后,陈慕安提了青芜上位,浮春便沉默了很多,不似往日活泼,也甚少在她面前开口说话了。现下还是没能忍住,怀着好心劝告于她。
      冲着浮春的好心,陈慕安也不介意教教她如何做事。
      陈慕安露出一个笑安抚浮春:“傻浮春,吾既是公主,就有照看天下万民之责,看着他们受难,如何袖手旁观。”又叮嘱她,“银钱乃身外之物,没了还会再有,可百姓们的性命却是等不得的。”
      浮春点头。她也出身平民百姓家,不是不知道一场雪灾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只是她更敬爱公主,希望公主能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第二日天蒙蒙亮,陈慕安就已梳洗打扮好,穿着公主朝服,去了太守府衙。
      刘太守被陈慕安这匆匆来访搞得一惊,连忙出了府衙迎接。
      陈慕安一边向衙内走,一边与刘太守询问雪灾流民之事。
      刘太守有些为难,悄言一句:“公主恐不宜参与朝政之事。”
      陈慕安看他一眼,轻笑:“吾身为皇室公主,关怀天下万民何错之有?便是前朝女性干政,稳定社稷的也大有人在。不过刘太守你放心,这次,吾只是想为百姓出些钱与力罢了,政策还得刘太守你来拿主意。”
      既然陈慕安给了台阶,刘太守也不好不下,就算公主不能干政,现下在这北地郡,公主品阶就是能压他一头,虽然没他有实权,到底是翻脸了不好,倒不如和和气气坐下来商量,公主又说要出钱抚民,也是好事一桩。
      这般想着,刘太守就请陈慕安上座。
      二人刚刚坐定,就有小吏来禀,又有数位大人来访,马车已停在门外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北地流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