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公主献礼,一生伴秦 ...

  •   咸阳宫门口。
      迎接秦王的队伍已经左右排开。站在群臣最前面的正是秦国丞相吕不韦。赵姬、华阳太后(秦庄襄王的养母,庄襄王是嬴政的已故生父)、夏太后(秦庄襄王的生母,嬴政的亲生祖母)、嬴姝公主分别站在迎接队伍的最中间。
      不一会儿,远远就看到嬴政与蒙恬一行人骑马由远及近,马蹄声逐渐清晰。然而,后面似乎还跟着一个车队,目测有百来号人,宫女、侍卫整齐行进中。赵姬眯着眼睛想看清楚车队的情况,好像举着的旗帜上绣着“燕”字。燕?赵姬有些疑惑,难道是燕国的献礼公主吗?为什么会和政儿一起出现在宫门口。
      嬴政骑马来到赵姬等人前面,利落下了马。其余人也整齐下马,向太后等人作揖行礼。
      “政儿总算回来了。这几日在上郡可还顺利?”赵姬笑着询问嬴政。
      “回禀母后,一切顺利。母后,政儿在上郡遇见了燕国蓝夏公主,便与她一道回了咸阳。公主长途跋涉来到此地,不如先安排公主休息,明日便举行献礼大典可好?”嬴政询问赵姬。
      “明日?急是急了些,不过母后最近正好询问过司天监,说明后几日均是黄道吉日。那就依政儿吧,明日举行献礼大典。”赵姬答应嬴政。
      “多谢母后。”嬴政面露喜色。
      不一会儿,青荷也下了马车。缓步走到赵姬等人面前。
      “燕国蓝夏公主拜见大秦王上、太后、华阳太后、夏太后及各位尊长。”青荷双膝下跪,作揖行礼。怎么除了三位太后之外,还有一位年长妇人?师傅给她的情报知识里好像没有提到啊。青荷心里有点打鼓。
      “公主免礼。快快请起。”赵姬说道。
      “多谢太后。”青荷被身旁的婢女扶起身子。
      “今晚公主就住在宫内的莲心苑吧。明日一早,举行献礼大典。”赵姬说道。
      “遵太后懿旨。”青荷作揖。

      是日夜晚,咸阳宫甘泉宫内。
      “明日燕国公主若提出借粮一事,丞相认为应如何回应?”赵姬向吕不韦问道。
      “启禀太后,臣认为,借粮于燕国对秦国并无助益。”吕不韦依然坚持自己的原有观点。
      “仲父,政儿认为,秦国既接受了燕国的献礼,理应回馈对方。更何况,燕国本就处苦寒之地,若此时不相助燕王喜,恐燕国内乱生变,若再被赵国、齐国等伺机攻伐,岂不反而不利于大秦?”嬴政据理力争。
      “大王所言极是。然,臣担心的是秦国的根基。如今,泾水渠(即现代所称的“郑国渠”)开建已三年有余,耗费上万劳工,按照郑国当初的设计,泾水渠修成通水可能还要近十年。关中平原本就多旱少雨,这上万劳工的口粮已是干渠所在县官最为要紧的头等大事。若再拨出部分存粮借予燕国,一旦关中平原出现旱情,岂不要危及大秦?”吕不韦依然不肯松口。
      “这,丞相,难道没有缓解之道吗?”赵姬问道。
      “仲父,大秦不止关中平原。如今蜀地都江堰早已建成,蜀地水患平息,连连丰年,存粮早已翻倍。况且,关中平原旱灾之说也只是猜测,如今尚且风调雨顺,官仓充盈。借粮于燕国,利大于弊也。”嬴政坚持道。
      吕不韦看着嬴政脸上坚持的表情,再看了看赵姬,低头思考了片刻,继续说道:“若王上坚持,臣便不再反对。不过,燕国既说是借,那就要有借有还。让燕国还粮已无可能,那就让燕国出五千劳工至秦,助大秦修建泾水渠。”吕不韦不愧是商人出身,等价交换的道理他可是一点也没有忘记。
      “此建议甚好。政儿,如此一来,也可以说服朝中反对借粮的声音。”赵姬认为吕不韦的建议可行。
      “政儿赞同,明日就由丞相主持献礼大典,并宣布借粮的诏书。”嬴政说道。
      “遵大王旨。臣告退。”吕不韦退了出去。
      婢女端上了太医调配的凉茶。
      “政儿,此次去上郡听闻遇见了匈奴人。可有受伤?这是我让太医特制的凉茶,有消热解毒的作用。喝一点吧。”赵姬关切地说道。
      “回禀母后,政儿无碍。”嬴政说完喝了一口凉茶。
      “政儿,这蓝夏公主是怎么回事?母后看得出来,你对这位燕国公主似乎不一般啊。”赵姬反应敏锐,似乎已经觉察了些异样。
      “遇见匈奴人之时,是她救了我。”嬴政解释道。
      “原来如此。母后明了了。政儿,母后只是想提醒你,你已是秦王。万不可为了儿女私情误了社稷。”赵姬提醒道。
      “政儿明白。”嬴政眼神半垂,语气低沉。

      翌日上午,献礼大典正式举行。
      当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夏末的阳光已不再炙热难耐,微微的凉风吹来了关中平原山林水泽的自然气息。瞬间,竟感觉如梦似幻。
      青荷天没亮就起身沐浴,换上了燕国最隆重的礼服,化上了最华丽明艳的妆容。如今,她正坐在礼车上,等候献礼时辰的到来。
      秦国的大小官员已在秦王殿前的台阶两侧上整齐安立许久。
      青荷透过车上华丽的帘幔、眯着眼望向湛蓝的天空,阳光的角度已接近巳时。吉时即将到来。
      “王上驾到——”
      只见嬴政身着秦王礼服,缓缓走上秦王殿的台阶。两侧官员整齐跪地行大礼。
      走到台阶的最上面,嬴政站定、回过身,语气沉稳地说道:“免礼。”
      台阶下的官员缓缓起身。
      嬴政身旁的位置早已站着赵姬与吕不韦。
      “献礼启。”吕不韦说道。
      台阶下广场两侧的司乐队伍开始演奏音乐。秦人尚简亦尚武,崇尚的音乐也充满浑厚辽阔的气质。
      “公主,该献礼了。”婢女在礼车外面提醒青荷。
      “好。”青荷起身,在婢女的扶携下走下礼车。
      青荷双手捧起白玉做的托盘,托盘上正放着青绿色的扶龙玉。
      一阵清风徐徐吹来,拂动了青荷额前的发丝。青蓝色的眼影、粉艳的朱唇、腮上的红晕,与蓝色的礼服相得益彰(燕国尚蓝,蓝色是燕国的吉色)。
      青荷手捧扶龙玉,缓步走上秦王殿的台阶。
      两侧的秦国官员都在看着这位美丽的燕国公主。她的身材纤细却挺拔有力,面容娇美却明媚可爱,双眸闪耀却又含蓄深情。风吹动了她的蓝色外氅,上面的荷叶花纹竟栩栩如生般似风中摇曳。就这样,青荷一步一步走向台阶上的秦王嬴政。
      嬴政目不转睛地看着青荷一步步向他走来。他的眼神深沉而又柔和。终于,她来到了他的面前。
      青荷双膝跪地,手捧扶龙玉至眉眼上方,略低头,说道:
      “天行常健,地势酝坤。
      民与天地,自然偕行。
      天有意示,玉有扶龙。
      万世华夏,民生泱泱。
      今之燕蓝,祈愿上苍。
      护佑燕民,万世硕丰。
      献之扶龙,龙行云祥。
      敬告上苍,诚心愿求。”
      青荷真挚的嗓音比演奏的音乐还要动听,也许,天地之神真地听见了她的祈求。
      吕不韦上前接过了扶龙玉。说道:
      “秦氏之民,历代勤恳。
      君臣同心,施善治法。
      今之世事,坚忍偕行。
      愿天庇佑,护我秦民。”
      “献礼毕。”吕不韦宣布道。
      接着,所有人往大殿内走去。

      青荷既是燕国公主,也是燕王喜的使臣。因此,她被安排坐在太后赵姬侧下方的位置。
      早朝开始。
      青荷起身走到中间的位置,双手作揖、双膝跪地,对嬴政行了大礼。接着,她说道:“启禀秦王陛下,燕王一向敬重秦国,遂以扶龙玉赠秦。如今燕地极寒,农耕受灾,燕民流离,蓝夏代燕王祈求大秦王上,借粮于燕。燕王将感念于心,世代与秦交好。”
      嬴政看着台阶下的青荷,冷漠犀利的眼神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丞相,将孤与太后之决议告知蓝夏公主。”嬴政对吕不韦说道。
      “臣遵旨。”吕不韦说道:“秦王陛下体恤燕王苦心,同情燕国百姓,愿借六千石基础粮,分四次,两年为期,借于燕,望燕能度过此次灾劫。不过,大秦亦有一请求。”
      青荷说道:“请丞相明言。”
      吕不韦继续说道:“如今秦正兴修泾水渠,望燕能派五千壮丁协助大秦修建此渠。直至渠成,五千燕民方能归燕。蓝夏公主,您意下如何?”
      青荷思考了片刻,说道:“蓝夏感谢大秦王上与太后对燕国的相助之情。蓝夏即刻快马传书于燕王,等候燕王示意。容蓝夏先行告退。”
      青荷作揖,转身走向台阶,欲退出大殿。她现在需要马上修书给师傅。
      “慢。”嬴政突然说道。
      “王上,可还有旨意?”吕不韦轻轻询问嬴政。
      嬴政慢慢站起身,缓步走下王座。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位年少秦王。
      青荷也转过了身。
      嬴政来到了青荷面前,一边看着青荷,一边说道:“请告之燕王,本王欲留蓝夏公主永留咸阳,一生伴秦。”
      青荷瞬间抬头,睁大了震惊的双眼看向嬴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