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长城夙夜,认祖归宗 ...

  •   天色渐暗。
      在厉燧长的盛情邀请下,一行人决定在烽燧内共用晚膳。燕国的车队在山下歇息,准备在长城山脚下宿夜。
      烽燧一般有十人左右进行守卫,除了燧长之外,有一人专事守望,一人做饭,其余的人作修建、收集柴草(包括点烽火时用的柴草)等工作。除了最上面的观测台,烽燧内部还有储存修建工具、柴草等军事物品的空间,当然也有供士兵休息睡觉和吃饭的地方。
      “公子,燧长说晚膳是上郡当地的特产羊肉汤面和油旋(油旋是一种面粉做的烙饼,层层饼旋儿薄如羽翼,外酥里软,与羊肉汤甚是搭配)。”蒙恬向嬴政汇报。
      “夏姑娘认为可否?”嬴政询问青荷的意见。
      “听凭公子安排,蓝夏都可以。”青荷礼貌回应。
      嬴政向蒙恬点头示意,蒙恬就退下去监督伙食了。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护卫将晚膳送过来了。
      蒙恬向嬴政汇报道:“启禀公子,我已试毒,可安心食用。”
      “好,坐下来一起吃吧。夏姑娘也一起吧。在外面不用太讲究。”嬴政说道。
      于是,两人陪着嬴政一起坐下用膳。
      秦国夏末的天气仍然热热的,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吃起来肯定是要出一些汗了,不过正好适合青荷的寒凉体质,可以排出些寒毒,温暖身子。
      三人安静地用膳。嬴政不说话,蒙恬与青荷也不敢作声。
      青荷一边吃着羊肉汤面,一边将眼神飘向了嬴政。他说他会尽力促成借粮一事,仅仅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吗?师傅命令她设法留在秦国接近嬴政,关键时候更是要刺杀他。她真能做到吗?眼前这个少年郎,对于秦王的身份与责任,他到底有多少抱负?又承受了多少痛苦与无奈?未来秦国与燕国之间,又会如何呢?从燕国出发一路至秦,她的思绪就像冲破牢笼的飞鸟,再也控制不住。回想起从被师傅救起的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似乎就被人设定了固定轨迹,直到在齐国遇到了墨竹。墨竹,他现在安好吗?他会想念她吗?还是已经忘了她?她既希望他永远想着她,又希望他不要再记起她。她该怎么办?她只知道想念他的心从来就没有停过!可如今她已经无能为力了......心头的刺痛感再一次袭来,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夺眶而出划下了脸颊。她该怎么办呢......
      眼泪竟滴落到了汤碗里。青荷忽而感觉不妙,赶紧用袖子擦干眼泪。希望嬴政没有看到这一幕。
      可惜,青荷情绪的变化早已尽收嬴政眼底。毕竟就坐在斜对面,烽燧内的设施又比较简朴,桌子就那么一点儿大。多少滴泪珠滴进了碗里都被嬴政看得清清楚楚。
      “夏姑娘是在担忧燕国百姓吗?”嬴政问道。
      “啊,是的。蓝夏失礼了,请公子恕罪。”青荷心想,幸好,嬴政没有怀疑。
      “明天就启程回咸阳。借粮一事本王定会相助燕国。”嬴政再次安慰青荷。
      “谢王上。”青荷说道。

      是日夜晚,烽燧观测台。
      蒙恬向嬴政汇报:“启禀王上,蓝夏公主已回燕国车队休息。下午臣派去边境打探消息的护卫已经归来。边境守官确认,燕国献礼车队的确是沿着秦赵北部边境入秦的。边境守官已修书快马送至咸阳。若非王上微服来北境视察,估计如今已收到边境守官的书面奏报。另外,臣已派人对下午袭击我们的匈奴人进行了逐一拷问,这些人的确是从秦赵长城的边界处翻越山林闯入的。与蓝夏公主的车队并无交集,应无可疑之处。”
      “好,本王知晓了。蒙恬,你会不会觉得本王太过于多疑?”嬴政原本面向远处的脸突然转过来看向蒙恬,轻轻地问道。
      “王上,臣以为君主必有识人之法,否则无法驾驭这庞大而复杂的朝廷众臣。只要是王上的吩咐,蒙恬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蒙恬作揖,表达自己对嬴政的绝对忠诚。
      “在秦国,我唯一最信任的人就是母后、落雪,还有你。未来,我要你为大秦立下不世之功,大秦的功绩里将会有你蒙恬的名字。”嬴政诉说着自己的抱负。
      “自从王上回到秦国,蒙恬就有幸陪伴在王上左右。若未来,王上需要蒙恬领兵打仗,蒙恬定会不负所托,为王上打下这片前所未有的辽阔疆土。”蒙恬起誓。在他心里,嬴政就是他永远追随的君主,永不改变。
      嬴政再次抬起头,由于站在山峰高处的烽燧之上,今晚的星空似乎离地面特别的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将闪烁的星星摘下来一样。他相信,未来,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终将被纳入大秦的版图,即使道路曲折,他也要完成历代先祖秦王的夙愿,一统七国。

      三日后,咸阳城甘泉宫。
      “启禀太后,嬴姝公主前来拜见太后。”婢女向赵姬汇报道。
      “姝公主?她怎么想起到我这儿来了?”赵姬自言自语道。自打她带着嬴政从赵国回到咸阳,好像就在几次大型典礼上见过姝公主,她与姝公主并无深交往来啊。
      “赶快为哀家梳妆更衣,迎接姝公主。”赵姬从午睡的床榻上起身,打起了精神。
      过了一会儿,太后华丽端庄地走了出来,来到会客的厅殿。嬴姝公主正与墨竹一起品茶,等待着赵姬。
      “姝公主,真是许久未见。今儿个怎么有幸让你特地到我这甘泉宫来了。”赵姬一落座,便客道起来。
      “拜见太后娘娘。”嬴姝与墨竹同时起身向赵姬行礼。
      “免礼免礼。快坐吧。”赵姬继续热情回应。
      “太后,最近几日怎么似乎未见王上呢?政儿他可一切安好?”嬴姝关切地问道。
      “哦,姝公主不用担心。”赵姬看了一下四周的婢女,说道:“你们都退下。”
      “是。”婢女们全部退出了厅殿。
      “政儿最近几天微服去上郡北境了,说是要视察一下长城要塞。”赵姬轻声地向嬴姝解释。
      “微服?这,多危险啊。北境时常有匈奴人出没,万一遇上危险——”嬴姝公主一听嬴政微服去了上郡,一时关心心切,担忧起来。
      “无妨的,有蒙恬贴身保护政儿,还有政儿的二十骑贴身护卫,一定不会有事的。只要消息不泄漏,定不会出事。估摸着,今明两天应该快回来了。”赵姬安慰嬴姝。
      “那就好。可能我年纪大了,听不得这些危险令人担忧的事。是我多虑了。”嬴姝说道。
      “这位是?”赵姬轻轻问道。她早就看到了墨竹,这姝公主可能真的年纪大了,竟然忘了向她介绍。赵姬暗暗想到。
      “这是盛锦之,我的外孙。年幼时随他的双亲去了齐国,如今,真儿不在了,他父亲告知了他身世,于是锦之便来秦国寻我。”嬴姝向赵姬介绍道。
      “原来竟是您的外孙啊。失而复得,可喜可贺。嬴氏宗族中又多了一位年轻俊生。”赵姬开心地夸赞道。
      “锦之,快向太后行礼。”嬴姝提醒墨竹。
      墨竹作揖,双膝下跪,说道:“盛锦之拜见太后。”
      “你看起来比政儿年长,以后你就是政儿的表哥了。不知在齐国这些年,你可有哪些见闻呢?”赵姬问道。
      “回禀太后,锦之曾在稷下学宫拜荀子为师,略通诸子之学,与星相、医理。”墨竹简单介绍自己。
      “好,好,真是不错的孩子。政儿如今尚未亲政,每天下朝之后,都跟着丞相学习为政之道,不如以后你陪政儿一起去听丞相的教学吧。荀子乃旷世大家,正好与吕丞相的学说进行一些探讨。”赵姬突发奇想,觉得有人陪着嬴政一起读书是件好事情。更何况,嬴姝公主这颗宗族中有威望的棋子还是要紧紧抓牢的,毕竟比她更资历深的嬴氏族人已经不多了。
      “锦之遵太后懿旨。”墨竹恭敬回答。哎,一入这咸阳宫,恐再无自由可言。青荷,你在哪里?这一切,我都是为了你啊!墨竹心里顿时涌入万般思念与无奈。
      “太后,启禀太后,丞相派人来传话,说王上已经到了咸阳城门口,即将入宫。丞相已派大小官员前往宫门口迎接王上。丞相请太后速往。”一个婢女急匆匆地前来汇报。
      “知道了。我就说估摸着政儿快回来了,刚说好他就到了。姝公主,不如与我一同去迎接政儿吧,您也许久未见他了。”赵姬微笑着对嬴姝说道。
      “遵太后懿旨。”嬴姝说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