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上香 ...

  •   绞尽脑汁的于氏做好两份糕点,这次,阿兰说什么也不肯再去,借口受了风,头疼,浑身疼,埋在被衾里,连饭都不吃了。

      于氏只好亲自送去。

      三房的乔氏本就和蔼,不仅收下,还回赠了礼品。

      五房的田氏称病没有出现,派贴身嬷嬷应付一二,不冷不热,最后还是收了。

      回到院子的于氏喝了好大一壶茶,又激动好半天才想起后罩房里躺着的女儿。

      匆匆进了阿兰闺房,人从衾中挖出,先探额头,和自己差不多,再察面色,除了眼下泛青,再无其他不妥。

      一时气极,狠拍被衾两下,“抽哪门子邪风,平白装起病来。”

      头发蓬乱,神情萎靡的阿兰,头埋在胸口,不敢看阿娘,也不肯认错。

      母女俩就这样对峙着。

      门外传来三元小心翼翼的声音,“二夫人,三夫人院里来人了。”

      于氏起身整理衣裙,压低声音对着床上的鹌鹑,“还不快起来。”

      来人是三夫人院里的灵壁,说,后日十五,三夫人要去虚宁寺进香,不知二夫人得不得空。

      于氏赶紧应承,三夫人主动示好,哪有不应的道理。

      送走灵璧,又来了双禧,身后还跟着个背着医箱的老郎中。

      双禧给于氏行礼,“二夫人,这是圣杏医馆的吴郎中,听说兰小姐受风头疼,来为小姐诊脉。”

      于氏面上笑着,内里莫名惶恐,阿兰装病也就这两日的事,二爷那边怎么知道,此事容不得细想,当下先对付过去再说。

      吴郎中仔细号了脉,开出方子,双禧引着人走了,临走告诉于氏,稍后会把药送来。

      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

      今日的事,透着古怪,于氏隐隐不安,她要巴结三房五房不假,但过犹不及,有些事,她万万不敢想,一想就脊背发凉。

      阿兰今夏及笄,是时候为她谋划出路,这洪家是不能再待了。

      三日后,于氏带着阿兰七巧和三夫人一起去了虚宁寺。

      阿兰是第一次来虚宁寺。

      都说虚宁寺有求必应,是化州一带最灵验的寺庙。

      不知真假,恰逢十五,人是真的多,马车只能到山脚,所有人都必须下车步行上山。

      春分刚过,寒气褪尽,正是春暖花开之时。

      喝了几天补药,又连续步行登山,阿兰走得汗湿,鹅蛋脸上飞着两团红云,本是个爱动的性子,憋在床上几天,今天终于爽利了。

      进了庙,跟着于氏磕头上香添油,忙得晕头转向,做完这些,于氏又随同三夫人去找方丈问道。

      禅房在半山腰,离主殿有段距离,穿过一条山居小径,是一处僻静的院落。

      阿兰什么都听不懂,身子腾云驾雾就要入梦,和七巧耳语几句,退出房间。

      山林幽鸣,风过叶动,阿兰背着手在禅院里溜达。

      转来转去,绕到了禅房背后的伙房。

      一个小沙弥把一捆柴扔在地上。

      阿兰左右打量,慢慢靠近,最后趴在墙边,悄悄向房内张望。

      忙着生火的小沙弥发觉有人,装作看不见,一直忙着自己的事情,每天都有这样好奇心重的小施主,早已习惯。

      “顺安……”

      小沙弥身体僵直。

      “顺安,你是顺安吗?”

      阿兰再喊,她只看到沙弥的侧脸,毕竟日子太久远,她不太确定。

      沙弥回头,迎着光,看不清楚来人,只觑着眼,半响,才费力地张开嘴唇,声音细小如蚊吟,“你是谁?”

      “我是阿兰,罗秀才家的阿兰。”

      小沙弥缓缓起身,走出伙房,额头满是细汗,脸上身上沾着烧火擦灰的痕迹,他拍了拍手上的草木灰,定定地看着阿兰。

      “我叫明海,不叫顺安了。”

      “明海……”阿兰重复一遍,“好听,这个名字好听。”

      “这是法号。”

      “你怎么在这儿,王大娘呢?”

      阿兰有一堆问题,看到顺安,她就想起老鸦巷的童年,那会儿很苦很穷很快乐。

      小沙弥死水一般的眼中泛起涟漪。

      “祖母死了。”

      他努力回忆,翻找过往,“你们搬走后没多久,祖母就死了。”

      祖母死了,他流落街头,被老方丈捡回虚宁寺,成了如今的明海。

      明海平复下来,往事太遥远,远得像上辈子,眼前的阿兰,锦衣玉食,一眼便知过得很好。

      “回吧,施主。”

      话音未落,步履徐徐,转身返回伙房,嘴里念念有词,像是经文,又像是其他。

      “顺安,我以后可以来看你吗?”

      明海只顾生火添柴,对阿兰的话再无回应。

      “我会来看你的。”

      留下一句话,阿兰一步一回头的走远。

      **

      从虚宁寺回来,于氏安排阿兰抄写经文。

      为病弱的大爷洪瑀祈福。

      洪瑀年已十九,距离大限越来越近。

      洪老夫人自去年就闭门不出,整日在佛堂诵经。

      三夫人每日吃斋礼佛,唯图老天开眼,多留他几年,而远在南安任知府的三老爷留心民瘼,为官清正,有心却无力照拂病弱的独子。

      于氏与三夫人乔氏走动愈来愈频繁,起先,于氏存着巴结的心思,接触一多,却是真心实意喜欢乔氏。

      乔氏是官夫人,娘家背景相比傲气的五夫人,丝毫不弱,待人一贯亲善谦和,是洪家几房口碑最好的主母。

      好人没好报,那么多年只得一子,还行将就木。

      被命运磋磨过的于氏,十分同情乔氏。

      抄经,祈福变成了二房院子一件重要的事情。

      难得回家一趟的二老爷见于氏阿兰埋头抄经,不置一词,私下提点于氏,莫太张扬,五房才是洪家主心骨。

      “阿兰年已及笄,有那闲心,不若多相看人家。”

      二老爷只是回来取钱,钱到手,歇了一夜,又消失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二老爷的提点不无道理,寻常女子这个年纪都订下婚事,阿兰不能再耽误。

      可娘家没人,原来的夫家也绝了户,阿兰的婚事求不上洪家。

      上哪里去找合适的人家。

      于氏想起原来的街坊邻居,都是些破落人家,阿兰在洪家待这么些年,再嫁去寻常人家,恐怕不合适。

      可不嫁寻常人家,稍微有点官职的富户哪里看得上没有母家帮衬的阿兰。

      想来想去,还得去求三夫人。

      三夫人是个爽快人,二夫人拜托的事情一口应下,没几日,就物色到几个人选。

      一个是乔家远房亲戚,年十九,前年中秀才,父亲在县衙做主簿,父母双全,家境殷实。

      一个是娘家侄儿,年纪偏大,年二十五,在南安府衙任检校,是个鳏夫,有一幼子,还有一老母,是乔氏的长姐。

      最后一个是乔家故旧,家中三子,年十五,身无功名,商户出身,家境是三个里面最好的。

      乔氏把情况一一细说,优势劣势毫无保留,让二夫人回去仔细斟酌。

      于氏考量几日,觉得第一个最适合,遂与三夫人商量,待清明过后安排两个孩子相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