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委屈 ...


  •   受不光是受恩,也不仅仅是授予,亦指承受侮辱。与现在的年轻人受委屈后立刻本能的反弹不同,古代武士失去面子时,有时亦不能当下拔刀斩杀对方。不得已而受侮辱,这种受侮辱是比受恩更难。而且,是在被冤枉的情况下。

      历史上开国之人皆是体露金风,大英雄是贵气喜气他都有,而常不免也有衣食之忧,比如朱元璋,就是从民间来。他与当代的志士们自然闻风相悦,而亦必定受到小人的侮辱。他是把自己放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感知历史的气运,会不由得也感知幸运。

      屈原遭放逐,王昭君出塞,昭君虽是一画工毛延寿所为,其实也是众人的意思。这样想来,就算是爱玲姐姐,这都是天的意思,因为要如此才成全了历史,成全《小团圆》。因为如果不这样,就不给英雄美人以最高表现的机会。像苏东坡也是如此,他是被调黄州,惠州与海南岛,他的文章才像一枝开满了花的枝丫。而且超过了世俗的成败,超越了人世的恩仇。世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人们对于孔子,对于苏格拉底,都是如此。世人对于刘邦,也是让他常常打败仗,要这样才觉得亲。对于韩信,也是让他受辱,乃至功成后被吕后所杀,要这样才是世人觉得与他亲。所以刘邦与韩信打得了天下,那天下也是亲的。

      孔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那是事后的态度,问题在于平日受侮,当时的心情,能无怨无悔吗?佛经里有个忍辱仙人,现实中有忍者神龟。

      九先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柳宗元的好友王叔文因与东宫太子有关系,顺宗皇帝一即位就被任命为宰相,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八人也都官居要职,这个梦得就是《陋室铭》的作者,由于当时唐朝已走向衰弱,他们期望君臣同心来挽回时势与天命,果断地夺取宦官的兵权,禁止宦官在宫内买卖,减轻百姓的负担,召回被宦官废了的前朝名相陆贽,起用忠直之士阳城为谏官,重归清明与威严。宦官们愤恨之余用毒药毒哑皇帝,迫使他让位于年幼的太子,下一个皇帝即位之日,王叔文与柳宗元即遭贬逐,王叔文不久被处死,柳宗元先后被贬为南方的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宦官的权势卷土重来,当时史官的记载与文化人的舆论一致对王叔文一党柳宗元等口诛笔伐,韩愈亦是其中一人。

      柳宗元只有被动承受世人的非难,毫无辩解的余地。即便如此,他仍以文章万古留名。及至后世,苏东坡敬佩地说,“柳宗元的诗婉丽纯正,在韩愈之上。”但连苏东坡亦在寄给某人的信上评论柳宗元为“肆无忌惮的小人”。唯范仲淹一人,重新查阅史实,称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是正直的。范仲淹不愧为诗人且又是大政治家。

      世上人公认为柳宗元最难得的朋友韩愈,在文章上虽是泰斗,可政治目光非常短浅,因一度被贬官,乃至怀恨这是王叔文一党对自己不友好所致。韩愈爱惜柳宗元才华的影响,又同情柳宗元的遭遇,傲然劝谏柳宗元亲近佛教,最后还为柳宗元庙作碑文,但他在另外的《宪宗朝实录》将柳宗元的名字列入王叔文一党,并毫不客气地攻击其为“阴险小人”。神庙碑中有这样一句“中原之人道君是非”,韩愈自身即是中原之人。韩愈是人所公认的同时也自认是儒家大师,他且被公认是柳宗元的最大知己。

      柳宗元给韩愈的回信,看了非常感慨。他对韩愈表达了适当的感谢,但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他四十九岁在柳州刺史任上临终时,对柳州百姓留下遗言,“若吾死而为神,可建庙以祭我”,对自己一生的庄严与清明怀有一种自信。柳宗元的是非历经千年犹难定论,那不是也很好吗?

      先生因人尽皆知的关系,比王叔文一党的柳宗元更是被动地遭受世人的非难。在被动中反省自身,懂得人事真实,天道悠悠,他为宫田氏的《柳州罗池庙参拜记》题书:

      人谋竟不敌天意。

      惟有南荒水石知。

      今日好风来远客。

      是非已尽读韩碑。

      承受侮辱之身谦虚而不卑屈,这即“受”亦是“空”,天涯亡命荡子亦不失心,佛祖都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皆有佛性,自己才是自己的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