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1.

      “能写一下吗?”一个声音把他从烂柯人中拉回来。
      江淮碧回神,看见一个男生正拿着张同学录冲他微笑。
      江淮碧摇摇头,没有拿。
      不想再和任何人有联系了。
      那男生有些失望,但仍然没放弃:“全班都写了,就剩下你了……”
      江淮碧依旧没有拿,周围有人说:“那人真有病,别人都这么给了还不写。”
      还有人附和着:“我看他是心里有病,成天躲在角落里,肯定是什么心理问题。”
      “对对对,心里有病,成绩再好也是白搭。”
      人类好奇怪哦,为什么一旦有一个人说了就会有更多的人去跟着说呢?哪怕是错话也说。是觉得人多力量大,还是只是单纯的没主见?
      江淮碧不知道,也并不想知道。想了想,接过同学录,拿起笔来写。
      那张同学录写得很简单,联系方式只写了一个手机号,留言只写了四个字:好聚好散。再无别的。
      别人笑江淮碧是“冷血动物”,笑那个男生是“大愚若智”。男生苦笑,江淮碧不理。

      2.

      时间再次向前走,一去不复返,再无回路。6月7号8号的高考,江淮碧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觉得是人生中应该有的,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也曾把心思全部投入其中,过了再也没什么可后悔,可遗憾的了。
      坐上去往考场的大巴车里面,考生神情紧张,江淮碧不解,感觉自己非同常人。
      一路上气氛极其安静,周围只能听见风声,往日里喧闹的行人与聒噪的车辆都不见了,他也终于体会到所有东西都在为自己前途而让路的滋味了。
      生日快到了,他想。
      许个愿吧,希望自己高考一举夺魁。

      那日没有下雨,却来了场人工降雨,清洗了街道,一尘不染。
      在室内的小雨声中,他完成了高考,为自己的学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那年暑假,他开始写作,在网上注册了作者号。想起个笔名,又不知道要起什么,尝试找灵感,可灵感它不来。
      不来就算了,他也不找了。无奈之下,他以自己的本名做了笔名,创作了《安宁》。

      江淮碧考上了北京的大学。8月29号早,他告别了姥姥,买了车票,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临走前,姥姥依依不舍,一面告别,一面让他常回家看看。

      《安宁》写了六个月,直到2005年春天才得以完成。里面以他自己的故事为背景,写下了三十八篇散文,每个故事背后都各有各的辛酸,社会现象一一出现,真实却又不缺想象。
      他在《安宁》中写道:“你相信吗,世界上一定会有另一个你,以你最想要的方式,好好活着。”
      他眼中的安宁,就是现在的安定。

      2005年冬,一出版社联系上了江淮碧,想让《安宁》实体书出版。江淮碧点头答应,签下了合同。
      2006年夏,《安宁》实体问世,轰动一时。人们纷纷去书店买下,随时随地看上几眼,几乎人手一本。

      《安宁》完结以后,江淮碧也没闲着,又创作了《祖先》和《入骨》。在大学里他时常抱着手机,灵感一来便做下记录。没课时,他常在宿舍里,坐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半天,不吃也不喝。
      2006年冬天,江淮碧注册了微博,发布了第1条动态:努力。

      《生与活》创作完成,《祖先》出版,喜从天降,是双喜。江淮碧高兴坏了,回了趟上海,见了姥姥。
      姥姥大喜,做了一桌子的菜,一面吃饭,一面念叨着:“好事啊,好事。”

      3.

      2007年初,《入骨》和《生与活》同时出版,占据了各大网站的热搜榜前10。什么吃瓜啊,明星啊的热度都比不上。
      从刚注册微博到现在,虽然只发布了一条动态,但粉丝数已过万,在网上小有名气。
      半个月后,他闲来无事,拍了段小视频。
      “大家好,我是网络作家江淮碧,”他对着镜头说,“现有出版作品《安宁》《祖先》《生与活》和《入骨》,感谢大家的支持,很高兴能认识大家。”双手合十,微笑,鞠躬,表示感谢。
      停止录像,保存,发布,操作十分熟练。
      发布后,网友评论及鼓励与支持,江淮碧因长相再次登上热搜。
      江淮碧笑笑,摇头,没有说话。

      2007年2月,江淮碧接到了一通电话:“你好,请问是江淮碧先生吗?”
      “是的,我是。”他回答说,“请问你是……”
      “太好了,”电话那头说,“我是一个节目的主持人,您的《入骨》被您的粉丝评为‘最佳杂事集’,网友们称您的作品为‘人间杂事集’,其中《入骨》荣获2006年文学成就奖!我希望您能来一下现场。”
      江淮碧激动不已,忘记了当时自己说了什么,只是记得自己答应了。

      4.

      那个周末,江淮碧去了趟天津,那里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很美。比上海自己家的园子还要美。

      台上主持人说着:“接下来这一位人物可以说是一匹黑马了,不久前他又出版了两部作品——让我们掌声欢迎新晋黑马江淮碧。”
      “哇!——”
      台下一阵尖叫。
      江淮碧出场,点头笑笑。
      主持人递给他一支笔,让他签名,他并没有特意设计过什么签名,当时就随手一签,没想到竟成了经典。
      未来5月他的那次签售会,签的,就是那次他在典礼上的签名。

      主持人问他,创作灵感从哪里来,他说,来自生活。
      简简单单的问题,简简单单的回答,一切都是简简单单的。
      风吹过,吹到了台上,吹起了他的刘海,吹飞了他的思绪。

      主持人从塔下抽了一位粉丝,请她回答问题。主持人问,令你最难忘的一句话是什么?
      她回答说,“人性入骨,你若洗清罪恶,便是神明。”
      主持人点头问其原因,她说,“当时第一次看,结果没看懂,又多读了几遍,也是似懂非懂,于是便记住了。”
      主持人问江淮碧,江淮碧解释说:“‘人性’一词本就不好理解是无形的,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我只是把我所想的写出来了而已。”

      接近尾声,他无声退场,回了北京之后都在电脑桌前,研究“人性”。他把故事与人性相结合,塑造了一群“坏人”,各有各的罪恶。
      2008年8月坏人诞生,《人像万千》出世,错误在江淮碧笔下逐步扩大,慢慢形成一个巨大的深渊,跳进去了,便解脱了。如此,才会有了不公与妥协。

      5.

      “咦?江淮碧怎么还写上人性了?”
      “啧啧啧,这写都是什么玩意儿?”
      “江淮碧变了。”
      “这号不是被盗了吧?”
      “……”

      《人像万千》发布不到一个月,网上的言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友态度与之前大相径庭。
      是意料之外还是意料之中?无人知晓。
      网友对江淮碧的关注度与期待值大不如前,之后便无人问津。
      星星迷了路,躲进了云层里。之后,天空一片黑暗,再无光芒。

      6.

      江淮碧在这样无人问津的日子里,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仍笔耕不缀,随时记录生活。在没灵感时,抓住身边的小事,写下一篇又一篇的随笔小散文,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那几天,他去参加了一个小节目。节目中,他说了《人像万千》的创作灵感与自己的主观感受一语惊人:
      “人类本就是罪恶的,使一些人不犯罪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害怕,而不是因为有心。人类本身是带着罪的,一尘不染的是净土。”
      主持人当场惊呆,观众也很是无语。
      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旁人不解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不知是不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走向低谷,陷入人生的滑铁卢。

      7.

      那天,江淮碧再次上了热搜——那是他第一个负面热搜。
      江淮碧见怪不怪,认为那是他成功必须要有的,没放在心上,生活依旧快活。
      后来网上的言论越来越不友好了,网友开始谩骂了,媒体开始炒作了,用他的话来说,是人性的罪恶开始显露了。

      窗外盛开了一朵粉红色的云,是晚霞,红的耀眼染红了窗户里的人。
      江淮碧又在发呆了。
      他太出神了,并没有在意那殷红似火的晚霞。
      他呆了很久没在想什么,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如同雕塑一般,一动不动。
      风从一扇门吹进屋子,又从另一扇窗户吹出,吹过了田野,吹灭了满山的姹紫嫣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