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阿绚 ...

  •   我的驸马,是个极温柔的人。

      大寅最年轻的状元郎,世家公子,文武双全,身高八尺,丰神俊朗。

      父皇在世时最疼爱的人是我,一众皇兄都不及我,母妃总说,若我是个男子,这大寅的未来天子定会是我。

      不过,我对父皇那个无数人觊觎的位子没有任何兴趣。

      我只喜欢安国候家里的幼子,高高瘦瘦,白白净净。每回见了我都会害羞的低下头,拘谨的给我让路。

      他拘谨害羞,我便不好直接向他表明心迹。

      蹉跎到我十五岁那年。

      父皇殡天了。

      母妃大约是爱惨了父皇,第二日便追随而去,自缢在了广华宫。

      还有我那方八岁的阿弟,叫一只哈巴狗吓的卧床不起,没几日也去了。

      三皇兄怜我,免我睹物思人,让我从广华宫搬到了咏年殿。

      伺候我的阿嬷说,七公主从前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日后嫁到回鹘,缺衣少食,日子艰难,若心生愤懑,影响了两国邦交,便是大寅的罪人了,理直气壮的将我所有的珠宝首饰迤逦华服都收了起来,不仅餐餐茹素,还减少了屋内炭火用量,美名其曰强身健体。

      她是刚从浣衣局调来的,目光短浅,我不怪她。

      咏年殿只是一座小小的偏殿,在大寅皇宫两千六百多间房屋里毫不起眼,院内小的连一棵树也栽不下,不过我其实一点儿都不难过。

      候府建在皇宫西,安国候每次朝罢出宫都会从离我的咏年殿不远的地方路过。

      安国候是武将,父皇在世时曾立下赫赫战功,是父皇亲封的世袭侯爵,可骑马入宫。马蹄哒哒踩在宫道的青石上,声音穿过宫墙,堪堪入我耳中。

      那马儿膘肥体壮,走路时高昂着头颈,目不斜视,身后的尾巴微微摇晃着,叫人远远就能感受到它的轻松惬意。

      听说,安国候幼子酷爱马。

      他一定时常喂养这匹马,将它养成这般光滑水亮神采奕奕的模样,刷马时或许还会同它说些心里话。

      因为我便是这样,从前广华宫里有只灰蓝色的长毛波斯猫,因为是从奶猫养起来的,又极其通灵性,我十分宠爱它,有什么心事,便只悄悄说给它听。

      它曾是这世上唯一知道我心慕安国候幼子的猫。如今,这秘密便只有我自己知道了。

      之所以是秘密,因为我知道,我嫁不了他。

      从前父皇还在时,我嫁不了。

      如今父皇不在了,我更嫁不了。

      不过,没有关系。

      等去和亲了,我会尽我最大的可能让两国不起战事,这样安国候就不必再上战场了。

      不止他们一家,这大寅的百姓都能安享太平。

      我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学习外邦语言,搜集大寅农商技术,甚至已经着手准备培养一批医者,种些药草,带去传说中疾疟横生的贫瘠苦寒之地。

      可面对能嫁他的机会,我还是自私了。

      十八岁生辰那日,皇兄问我,心中可有属意之人。

      我身份特殊,自知婚姻由不得心。便摇头,说无。

      大寅再好,我始终是要嫁去别处的,回鹘也好,突厥也好。

      皇室公主,鲜少有到我这个年纪还不出嫁的,从前是父皇宠爱,如今是皇兄偏疼。我适时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对于即将到来的和亲,我都准备好了。

      可皇兄沉默了会儿,并未开口提及我想象中任何一个国家。

      他问我,安国候幼子,才高八斗,德才兼备,是京都有名的世家公子,你可有听闻?

      我不知皇兄是何意思。

      安国候忠心耿耿,更是扶持皇兄登基的肱骨之一。可我与皇兄并非一母同胞,甚至,我的母妃在世时,对皇兄并不算好。

      用我去笼络朝臣,显然天方夜谭。自父皇殡天,这满朝文武,早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娶我了。

      我心中忐忑,点了点头。

      皇兄继续道,"他如今供职于翰林书院,还未娶妻,身份配你倒也不低,你若同意,朕便亲自为你们赐婚。父皇走的突然,未来得及安排你的婚事,生前最疼爱你,你若嫁在京都,父皇在天之灵定然欣慰。"

      此事于我,算得上是天上掉馅饼了。我竭力压制住内心的狂喜,平静的抬起头,道,一切任凭皇兄安排。

      他若娶了我,只怕仕途难再登顶。

      可我心中亦有考量。

      安国候育有两子一女,女儿入宫做了贵妃,一双儿子,一文一武。

      候世子同安国候一样魁梧,于领兵打仗一事上颇有天赋,已在军中历练数年,声望渐起,接替安国候在军中的位置指日可待。

      做人臣子的,最怕功高震主,如今边疆不稳,大寅离不开安国候。

      所以前朝的一文一武,必须舍弃一个。

      我想,皇兄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大婚那日

      上完妆,梳头的喜嬷嬷拿一把小银梳,站在我身后,一边梳,一边念祝祷词。

      从前母妃也会替我梳头,只是她梳的并不好,我又爱美,每次都要阿碧姐姐拆了重新梳。

      最后一次,她捧起我的发,调侃道,我们阿绚出降那日,我还要为你梳头,你便是瞧不上,也要顶着我这手艺一整日,等你的驸马亲自来拆呢。

      镜中的人儿白面红唇,我的母妃,若是还在世,能看到我如此装扮就好了。

      喜嬷念得很快。

      礼毕,一方红如烈焰的盖头便落了下来。

      我端坐喜轿内,手中捧着一方小匣子。

      里面装的是我最珍贵的东西,有父皇亲手为我雕刻的平安玉牌,母妃用菩提珠子做的手串,还有阿弟送我的五彩斑斓的孔雀翎,乳嬷给我缝制的小老虎布头鞋,阿碧姐姐做的丝帕,蒙姐姐画的晴川鹦鹉洲彩绘图。

      我在宫中住了近二十年,最后送我出降的也只有这些东西了。

      喜轿出宫换马车

      待我坐稳,外面一声清润嗓音飘进来。

      有个少年,在恭祝我顺遂平安,喜乐安康。

      我掀帘望过去,是一个身着守城侍卫铠甲的少年,微低着头,身形看着有些单薄。

      我并未见过他。

      马车继续往前,热热闹闹的喜乐却给我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是以这样的方式出宫。

      我心中该是喜悦的,我也确实喜悦。

      驸马是我情窦初开就钦慕的人,我要嫁给他了。

      我希望快点见到他。

      却又有点怕见到他,怕他那双原本温柔的眸子盛出怨怼和愤怒来。

      下轿之后,一只手牵了我手中的红绸,稳稳引着我向前。

      透过盖头,我只看到一双用金线绣了鸳鸯的靴子,他的脚很大,比我的要大上两寸的模样,像一只小船,行驶在平缓的河流之中。

      他应是放缓了步调,所以我跟在他身后一点都不吃力。

      礼毕,他将我引进寝殿,塞进我手里一只金蝉,做工机巧,拨弄尾部会发出声音,看起来有些像逗弄小儿的玩具。

      待我坐在床上,他用喜秤揭了我的盖头,嘱咐我饿了可以自己吃些东西,渴了也可以问仆妇要水。

      然后,随友入宴。

      他脸上看不出喜怒,温柔至此,没有生出丝毫不满,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洞房花烛也期待了起来。

      可当夜,他没有来。

      我独自饮了合衾酒,桌上的花生桂圆红枣也一个没落,全吃进了肚子。

      屋里的熏香袅袅,我吃的饱饱的,昏昏欲睡,新房里到处充斥着喜气,我吹了喜烛,窝在温暖的被窝,喜悦到身体都跟着发颤。

      我出了宫,没有离开大寅,而是住在公主府,心里最喜欢的人温柔善良,他和我住在同一个府里。

      我看他看过的书,读他读过的诗词。

      我知道自己十分无趣,也不像京都里的世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或是出口成章,或是玲珑剔透,知晓每个人的喜好,能将家管的井井有条。

      我只能每日不厌其烦的来他的院子,兴致勃勃的同他讲一讲自己今日预备做什么,他可愿同往。

      他会停下翻书的右手,抬眸温柔打量我,然后细心叮嘱,室外风寒,公主莫贪凉减衣。

      其实我每日不过是乘坐马车去外面溜达一圈,看看街头巷尾,感受市井热闹,算不得出行。

      但我会高高兴兴听他的话,回去裹上厚裘,捧上手炉,再来让他瞧一瞧,他说好了,我再出门。

      日子若能一直如此,我便心满意足了。

      在我们成婚的第二个年头,他说喜欢上了旁的女子,语调温柔而坚定。

      淇水之畔栽种一排垂柳,初春时节,柳芽新抽,柳枝随风飘摇,婀娜多情,河畔诸多青年男结伴女出游,或是迎风放纸鸢,或是聚成一堆儿投壶吟诗。

      这两样我都不擅长,但我会用柳枝编花篮,再采些五颜六色的小花装进去,回来带给他,他若接了,我便觉得整个春日的朝气蓬勃都在那篮子里了。

      我捏着手里的花篮,有些不知所措。

      我早上出门时,他多问了我一句,今日何时归。

      我原本是十分欢喜的。

      折了最柔韧的柳枝编出来的花篮,端端正正,比长安街刘阿婆买的还要好看,就连里面装的花儿也馥郁芬芳,是我踏遍淇水河岸,选的最娇嫩的花儿,里面还有他最喜欢的锦葵。

      他即便不愿去淇水之畔感受那里的春意盎然,也一定能从这花篮里感受到万物复苏的蓬勃朝气。

      可他并未看向我手中的花篮一眼。

      他生的原本就俊朗,此时敛了眉目看向他身旁的女子,眸中柔情,同柳昀哥哥看向蒙姐姐的眼光一模一样。

      我顺着他的眼光看过去,那女子,肌肤白如新雪,乌发黑眸,极漂亮。眼波流转,如同我在河畔见到的那些女子一样,含羞带怯,脉脉温情。

      看见我,上前一步,接了我手中的花篮,赞我手巧。

      她笑起来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有几分阿碧姐姐的模样。

      我也很喜欢她。

      大寅律例,公主在,驸马不纳妾。

      但我自知对不住他,当即便想找皇兄通融此事。

      后又想到,皇兄与我虽非一母同胞,可同为皇室,总是要看中皇家颜面的,只怕要对那女子不利。

      我便在公主府另辟了处院子,让人收拾好了,接她住进去。

      公主府很大,若非我有意经过,或许这辈子都能避开她。

      但我总是莫名其妙的走近她的院子。

      有时,他们相伴在桂花树下,轻声私语,有时,一人弹琴一人翩翩起舞,有时,什么也不说,仅仅对坐小酌。

      在她身边,他会嗔会怒,偶尔也会气急败坏的将桌子上的吃食全部打落,也会斥责花匠养坏了她院子里的一株名贵牡丹。

      他会带她在府内放纸鸢,会花费一整日为她描一幅丹青。

      他们之间,我插不进去。

      只要我出现,他们便会毕恭毕敬的起身,朝我行礼,然后静默无话。

      久而久之,我便不爱来打扰他们了。

      很快,他们有了孩儿。

      太医被人领着来禀报我的时候,小心翼翼一头汗水。

      待他走后,我才后知后觉的明白,太医大约是怕我心中不喜,迁怒于他。

      可我是真的很期待公主府能有个孩子。

      我还自私的认为,孩儿生下,能养在我名下。

      我的阿弟从小跟在我身旁,同我学临帖,陪我一起挨母妃的罚,我生病不肯吃药时,还会偷偷的给我递桂花糖……

      我却没有保护好他。

      他死那日,紧紧拉着我的手,叫我阿姐,说他难受。

      我什么都做不了,眼睁睁看着他在我怀里咽了气。

      这个孩儿,我不求他有什么大的出息,只要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就好,我会带他去淇水河畔放纸鸢,等他长大了,若想四处走走,我便陪他一起去,走遍山川河流,尝尽人间百味。

      等他遇上喜欢的姑娘,我便为他们操持婚事,若能尽快生个娃娃,那我们一家就又可以热热闹闹了。

      我拥有的东西不多,已经着手让人整理了,待他出生,便都给他,还亲自缝制了许多小衣,每一件都仔细用水煮了,晾晒之后收进箱柜。

      我像盼望出嫁一样,盼望着他的到来。

      可我终究是妄想了。

      那日,思思面色苍白的捧着肚子跪在我面前,希望我能饶她一命,饶她肚中孩儿一命。

      一个妄想别人孩子的女人,任何的解释都是多余的。

      驸马带走了她。

      是夜,更深露重,他推门进来,带着满身风雪。

      我正在饮酒,屋内酒气熏天,因为犯了胃痛的老毛病,盘腿弓腰斜靠在暖塌旁,头发也未整理,整个人定然是十分邋遢不堪的。

      下意识想要躲起来。

      转念一想,他并不在意我的容颜。

      "思思以后不会住在公主府了。"

      我张了张嘴,想向他解释,可就连我自己都不信。

      我确实想夺走她的孩子。

      我原本以为他会怒气冲冲的冲进来砸了我手中杯盏,再将我狠狠骂一顿。

      可是都没有,他背光而立,神色不明。

      我也不再解释,一杯一杯喝完了一整坛小厨房那边送来的,据说是世上最烈的酒。

      他仍是站在门口,像是第一次认识我一样。

      我知道,在他眼里,我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确实,我嫁给他,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助益,现今还要让他与心爱之人分离,亲生的孩子只能无名无分的长大。

      我摇摇晃晃的起身,一步一步慢慢走到他面前,抬头,借着月光,想看清他脸上的表情。

      剑眉,鼻子很挺,嘴唇微抿。身上没有丝毫文人羸弱之气,居高临下的盯着我。

      我有些透不过气来。

      记得幼时有一年,我私自出宫,甩开侍从,循着香味跑进了一家藕粉铺子,用身上的玉佩换了一袋子藕粉。

      尝了一口不好吃,随手将那藕粉给了路边一个乞丐。

      谁知那乞丐贪得无厌,不仅拿走了我身上所有钱财,还将我绑在乞丐棚里,威胁我,让我给家中人报信,需得千两银子才能放我走,否则就扒了我的衣服,让我在所有人面前赤身裸体。

      我已然落入贼人手中,无法脱逃,不敢表明身份。

      只能虚与委蛇暂时答应,然后借机逃跑。

      可我脚力怎及一群整日在街边打混的乞丐,数次逃跑,数次被抓回去。

      他们不仅将我打的遍体鳞伤,还试图扒了我的衣服,让我当众出丑。

      我奋力挣脱开来,衣衫不整,一头撞在他的马车上,头破血流。

      透过马车帘,我看到他手执书卷,因马车晃动微微皱了眉。

      显然,他并不认识我,而我也无法在那样的情况下吐露身份。

      车夫下车训斥了追我的乞丐,那些乞丐虽不识字,但马车上的图腾无人不识,立即一哄而散。

      纵然头破血流,他那车夫也未曾将我送医,扔了一把铜钱,叫我自去抓药。

      从来,他都没有正眼看过我。

      少时的路上相见,他低头,也不是害羞,是不屑与厌恶。

      夜,静谧,月,柔美。眼前之人,无喜无悲。

      我脱口而出,你给我个孩子吧。

      良久,他转身走了。

      第二日晨起,我头疼欲裂,便随心赖在床上睡了个回笼觉。

      再醒来,外面已经天光大盛,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温暖,刺眼。

      醉酒之后不是很有胃口,早食同午食就合在了一起用。

      我这人没有什么大的追求,便是饮食上讲究了些。

      粥是清粥,佐了八样小菜,样样精致。

      尤其是我最爱的玲珑八宝菜,酸甜适口,极开胃。

      一碗吃罢,意犹未尽。

      索性也没什么事,便是撑一些,院中随处走走罢了。

      我吩咐人又盛了一碗。

      正吃着,驸马走了进来。

      他换了身衣裳,更显劲瘦,俊朗挺拔,仆妇立刻搬了张凳子在我旁边,顺便给他也添了一副碗筷。

      不过是些清粥小菜,只怕他吃不惯,我下意识的想唤人另给他做些。

      见他吃的还算有滋味,我便歇了为他忙碌的心思。

      成亲四载,他从未在我房中用过饭食。

      这一餐,我本就饱了,就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既认定了我苛待思思母子,为何又轻拿轻放,绕了我这个罪魁祸首呢。

      安国候圣眷正浓,而我身无长物,无所依靠,便是在这府中暴毙而亡,皇兄又怎会深究。

      当夜,驸马居然宿在了我的房中。

      我一人独处惯了,身旁陡然多出一人,十分不适,悄悄翻了身,面朝里,盯着床帷上的绣花。

      其实,我也不是非要个孩子不可的。

      听说妇人产子,九死一生,做母亲的谁想将孩子养在旁人身侧呢。

      我只是

      只是,有些孤独了。

      父皇在时,广华宫人来人往,菊阿嬷不仅会给我做桂花糕,晚上还会哄我睡觉,阿碧姐姐陪我踢毽子,蒙姐姐陪我读书,就连母妃,照料阿弟之余,也会陪我放纸鸢。

      我的生活热热闹闹,仿佛每天都有享不完的乐。

      现在她们都不在了。

      生病了,就算不吃药也不会有人念叨。吃饭时,也不会有人往我碗里塞青菜,不读书,也不会有人敲我的手板心。

      我好好吃饭,睡觉不踢被子,天热了也不像从前那样,因为贪凉早早就穿上了纱衣。

      我督促着自己每天写一页字,甚至学会了女工。

      可再也没有人揉揉我的脑袋,夸赞一句,我们阿绚真乖呀。

      "其实你不必这样的。"

      驸马大约没有听清,停箸,疑惑的看向我。

      我却没有勇气再说一遍了。

      只能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再过几日吧。

      我会向皇兄提出与驸马和离,这样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一起,那个孩子会在父母的陪伴下平安健康的长大。

      数日之后,我盛装打扮,离宫四载后第一次入宫。

      宫门的守卫早就换了,不是我出嫁那日,扶过我马车的少年了。

      倒是宫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整,我端坐其中,内心无比平静。

      传话的太监说陛下在广华宫召见我。

      从前母妃的宫殿,原本该修葺一番,供新的嫔妃使用。

      可这里荒芜了很久。

      宫墙遍生裂痕,宫门朱漆斑驳脱落,往日繁华,仿若梦境。

      我推门而入,皇兄立于院中杂草横生之处。

      礼毕,皇兄良久未曾开口。

      我跪在地上,望着他衣袍上绣着的祥云渐渐出了神。

      我出生那日,天降甘霖,解了兖州三年大旱。父皇将我抱在怀中,说我是福星,刚出生便赐我封号福慧公主。

      十岁,母妃设宴庆贺我的生辰,宫中众多嫔妃具携礼而来。

      三皇兄的母妃惠妃自然带着三皇兄和那时与我同岁的九皇子一同赴宴。

      九皇子矮矮胖胖,个头只到我胸前,说话略有些结巴。

      加上宗室,那日来了许多兄弟姐妹,他们都想跟我玩,柳昀哥哥还送了我一只可以学说人话的绿头红嘴的小八哥。

      我其实是不想离开宴会厅的。

      可他软软糯糯的叫我姐姐,拉着我的手,要带我去挖蚯蚓,我便跟他去了。

      后来他溺水而亡,我也确实不记得是怎么回事了。

      我被人救了上来,高烧不止,昏迷数日,醒来之后九皇子已经下葬了,惠妃也被禁足在了飞云殿。

      没过几个月,竟香消玉殒了。

      "你想与驸马和离?"

      我跪拜,道是。

      皇兄冷冷开口,"皇家婚姻,岂容你儿戏?"

      大寅并非没有和离的公主。

      我的大姑姑,安阳大长公主,便是与驸马和离,孀居至今。

      至于从前所想,权利制衡。

      不过是我为了自己的私心找的一个借口。

      即便与我成婚这些年,驸马也没少参政,已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皇兄用人不疑,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那样的关系。

      "你可还记得那里?"

      我回过神,望向皇兄指的方向。

      杂草掩映,我看不太分明。不知道皇兄指的究竟是哪里。

      "我母妃闺名雪至,取洁白无瑕,纯真至善之意,可她死的冤屈至极。"

      我震惊极了,这是我母妃的宫殿,惠妃娘娘怎么可能……

      "九弟因你而死,父皇却不曾责罚你分毫,甚至守在你病床前,责令太医院所有太医,若你出了任何意外,他们全都连罪。"

      "母妃在那里跪了一夜,不过是想让父皇查明真凶,可父皇却认定是我母妃溺杀自己亲儿再嫁祸于你的母妃,心思歹毒,不堪为人母。"

      父皇虽宠爱我母妃,却不是是非不分之人。

      皇兄并未理会我,自顾自说道:"母妃为证清白,以簪刺喉,当场毙命。"

      惠妃娘娘不是病死的么?

      "即便如此,父皇仍然护着你们母女。"

      我的母妃虽非良善纯真之人,可我不信是她杀了九皇子。

      那时阿弟大病初愈,母妃希望借助我的生辰宴一扫广华宫的病气,且宫中有数位皇子,九皇子并不得父皇龙心,母妃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我的生辰宴上动手。

      至于父皇,我当时命在旦夕,或许是他关心则乱,才对惠妃娘娘说了不好听的话。

      当年真相如何,时日久远,早已不可追。

      "我母妃的命,你母妃已经赔给我了,九弟的命,你阿弟也赔给我了,可他们的冤屈无处可诉,近日时常如梦,你便自戕于此,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吧。"

      我缓缓抬头,国事所累,皇兄沧桑了许多。这些年,他把大寅治理的很好。

      母妃与阿弟的死,我也从来知道,并非巧合。

      皇家兄弟之间从来没有真正的亲情,不止我的母妃和阿弟,皇兄登基后,宫中所有的皇子妃嫔,陆陆续续的不是远离京城赶往封地,便是死的死,疯的疯。

      我从前那般受宠,又间接害了九皇子,能活这么久,大约是父皇生前同皇兄做了什么交易。

      可父皇走之前,拉着我的手,让我听皇兄的话,做个安分守己的公主。母妃也让我努力活着,从前得了那般多的宠爱,现今受些委屈也是应当的。

      所以,我即便有所怀疑,也不能以卵击石,辜负了父皇与母妃嘱托。

      成王败寇,便是父皇从前登基,又哪里说得上光明磊落呢。

      或许,我生性就是个懦弱胆小的人。

      如今整个大寅已全然掌握在皇兄手中,驸马对我本就无情,他便是取了我的命也无妨。

      本来就朝不保夕,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活了这多年,真到了这一刻,反倒松了一口气。

      皇兄走后,我从井里打了水,将母妃的寝殿从里到外擦了一遍。

      殿内摆设精致优雅,靠窗立着数面镜子,有一人高的菱形螭龙纹铜镜,也有小巧精致的手持水银镜。

      我坐在母妃生前用来上妆的梳妆台前。

      拂去镜上灰尘,铜镜数年未曾清洗打磨,表面斑斑驳驳,却不妨使用,里面映出一个女子的脸来。

      圆脸杏眼,鼻子小而翘,与当年宠冠六宫的贵妃有三分神似。

      也只有三分了。

      一众兄弟姐妹之中,我长的并不出众,比之我那丰神俊朗的驸马,就更加不登对了。

      但这三分神似,被这斑驳的镜子照出来竟隐约也有些母妃的影子。

      母妃去世之后,我在宫中那几年,学会了掩藏自己,什么事都不去计较。

      若是见到了父皇和母妃,便可以告诉他们,我有听话,一直都在好好的活着。

      他们的阿绚,没有远去和亲,嫁在了大寅京都。

      驸马是个很温柔的人,将我从宫里接出来,给了我一个新家,会提醒我天凉加衣,会关心我的饮食。

      我在公主府过的很逍遥,闲了便去街上转转,买些市井的小玩意。

      周围的人都对我很好,长安街的孙婆婆,每次都给我挑最甜的甄糕,同乐坊的秦掌柜,会给我留奇楠先生最新刊载的话本子,还有教我女工的方如姐姐,公主府里为我打理府内中馈的林管事……

      我学会了编花篮,做小衣,偶尔也可以下厨做上两样小菜。

      现在一点都不挑食了,多苦的汤药都可以一饮而尽,夜里不踢被,这些年,我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阿绚只是太想他们,太想跟他们团聚了。

      原本我应该将院内杂草也除一除的,可惜有心无力,宫殿太大,杂草又盛。

      院中一棵海棠树,树下挂着我的秋千架。架子做的结实,至今还能荡起来。

      我坐在架子上荡了会,十五岁之前,这里是我的乐园。

      我在树下背过书,歇过午觉,跟母妃、菊阿嬷、阿碧姐姐、孟姐姐一起庆贺过中秋,跟春桃、春梨还有一众广华宫里与我年纪相仿的宫女们一起乞巧。

      还有一次,阿弟和我躲猫猫撞到了树上,头上立即起了一个大包,他捂着头,眼里包了泪,委屈巴巴的却不肯哭出声……

      微红的粉末,像是染了胭脂的砂糖。

      父皇走后,再也没有人给过我糖吃了。

      都说穿肠的毒药,毒发之时,五脏六腑似被烈火焚烧般剧痛。

      可我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一口一口往外呕血,猩红温热。

      我不想脏了脸,这样见到他们的时候,阿弟会嘲笑我的。

      可我咽不下,也擦不干净啦。

      意识剥离前,我被一个人抱进了怀里,他身上有淡淡的皂荚清香。

      我其实要的不多,只要我出门的时候,他温柔抬头,嘱咐一句,公主莫贪凉减衣,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去破坏他们。

      思思的孩子,我只是想好好保护他,我没有想过独占他的。

      我很想睁开眼告诉他。

      不要难过。

      我知道,是他把我从宫中接出来的,给了我一个家,我很感激他。

      他终于可以把思思接在身边了,他们的孩子一定能平安健康的长大。

      我感觉到他将我紧紧抱在怀里,紧的让我忘记了止不住往外呕吐的鲜血,他将嘴巴靠在我的耳朵旁,一直在说让我别死,还有温热的泪滴在我脸上,我恍惚觉得,他心里是舍不得我的。

      这一刻真美好呀,大概就是人死前的幻象吧。

      我曾想同他白头偕老,子孙满堂,牙齿都掉光了还能依偎在一起看旭日东升,夕阳西落。

      只是我太想父皇他们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