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 41 章 ...

  •   午后果然下起了鹅毛大雪,连武拎着几条肉,排骨和一大篮猪骨来了,“嫂子,给。我娘让你们明天去吃杀猪饭,让仲启,仲平他们两家也去。”阿桐接过来,连声道了谢,“连武,家里出了些事,明天只怕不能去了。帮我谢谢赵叔赵婶!”

      连武有些吃惊,小艾拉了他说:“我回去跟你说。嫂子,我们先回去了。”拉着连武就走了。阿桐归置好肉和骨头,黄狗在一旁猛摇尾巴,阿桐笑着说:“前天还吃了一顿黄鼠狼肉的,这会儿又想吃骨头了?好,今晚就炖。”说着取出一条筒骨,敲断了放入砂锅炖上了,炖一会儿再加海带,淡菜和豆腐,就是一锅好汤了。

      蒸好地瓜饭,炖上骨头汤,阿桐回到堂屋里,启明还在睡,这一觉可真长!院门开了,阿桐还以为是仲和他们回来了,却听到赵婶的声音“阿桐!”阿桐忙迎了出去,赵婶进了堂屋来,“你们小叔的事怎么也不早告诉我们?病的很重吗?银钱够不够?不够我们那里有。”

      阿桐很感动,“现在还够,要真不够再问您借。”三副药就要二十两,自家人的钱够不够,阿桐也真没底。“听说你们小婶在照顾他?”赵婶问道,见阿桐点头,叹了口气又说,“不容易啊!明晚你们要是来不了,也别做饭了,我做好了拿给你们,很多菜今天都备好了,明天不做就浪费了。”

      阿桐听她这么说,十分过意不去,“我去和二婶说说,要不我们过去,小婶他们只怕去不了。”赵婶点头,“那当然好!到时候给她们把饭送过去。”赵婶拍了拍阿桐的手,出门回去了。阿桐目送着她的背影在大雪中渐渐走远了,忽然屋里传来启明叫娘的声音,忙应了一声回屋去了。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大夫又来了两次,换了两回药,一回比一回贵,到了后来竟然要老参吊命,一副药两三片老参就要十两银子,不光那百两银子花了,阿全留给安安的二十两银子也花了,王氏又贴了自己的积蓄,可是阿全仍旧昏迷着,没有任何起色。大年夜,王氏让安安也去二嫂那里过年了,自己坐在阿全床前念经,听着阿全的动静。

      屋外传来了爆竹声,过年了!王氏心中一动,睁开眼见到阿全正看着自己,脸上带着纯真喜悦的笑容,隐隐她仿佛见到了新婚之夜,他掀开自己的红头盖,对着自己笑的模样。“心莲!过年了!”阿全轻轻的说,挣扎着想要坐起来。王氏忙扶他起身,让他靠在枕头上半躺着。窗外传来声声爆竹,还有隐隐的大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阿全微笑着看着王氏,握住她的手,“到新年了...”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手忽的垂了下去,眼睛也慢慢的合上了。

      王氏含着泪摸了摸他的鼻息,阿全已经走了。王氏把他放平在床上,坐在床前默默的看着他,阿全,但愿你去了个好去处,有个好归宿。

      小叔出殡那天,天阴沉沉的,不过直到众人下了山,雪才下了起来。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安安更是哭的哽咽。小婶没有哭,反而劝解大家说:“缘聚缘散,一场善终就是大幸了。若因此让亲人们太过悲痛,反而是罪过了。”仲平也没有哭,阿桐却宁愿他哭出来,这孩子太自苦了。

      小婶和仲平当天就回了镇上,第二日,仲和也跟着秦师父去了永安城,安安留下来陪着阿桐,也给爹守守灵。阿桐对这里拜祭的风俗不懂,都是二婶准备好东西,带安安去她爹坟上祭拜。小艾和红梅也常来家坐坐,和安安说说话,有大家关心着,安安渐渐恢复了平常。

      永安城里,仲和拎着阿桐让他带给楚夫人和林管事的东西到了楚府角门上,让人通报了不久,林管事出了门来,见到他很高兴,“木兄弟,阿桐好吗?”仲和见他还记的自己也很高兴,“林管事,我们都好!”林管事领他进门去见夫人,边走边聊,听说他们已经有了个儿子,更是高兴。

      “夫人现在都住在佛堂。”林管事把仲和带到了佛堂,佛堂外围着的正是当初仲连带着仲和砌的墙。仲和到了佛堂外,楚夫人正跪在佛像前念着经,两人静静的在外等候。等到楚夫人念完经起身,林管事带着仲和上前,“老夫人,阿桐的当家来了。”

      楚夫人回过身来,惊喜的看着仲和,“你们都好吗?阿桐可好?”仲和点点头,“都好。”把家里的情况又说了一遍,“这是阿桐亲手晒的干货,要我带过来给您尝尝。”楚夫人高兴的让林管事接了过来,连声说道:“谢谢她有心了!”又问了些家常,到了楚夫人抄经的时间才让仲和回去了。

      “你来的还真巧,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搬到京城去了。”从楚夫人那里出来,林管事对仲和说,“大少爷京城那边生意做的好,要我们举家搬过去,这里的老宅就只留些人看着了。”林管事把仲和领到一处院落,“你等我一下。”他进屋去了一会儿,出来时手里拿了个大包袱,“这是夫人备好了要给阿桐的,还麻烦你带回去交给她。”若不是仲和这会儿来了,自己怎么把东西给阿桐还真是个事呢,只知道他们住在离灵江码头几里地的一个渔村里。

      仲和接过包袱道了谢,告别了林管事回去了,他是向秦师父告了假出来的,还得回去赶工。虽然师父说他出师了,他却很明白,自己还有好多东西不懂,许多要学的。

      正月十五,阿桐和安安带着启明到了二婶家过节,今年这个年过的不像往年那么喜庆,到了元宵节二婶就想过的隆重些。阿桐一早包了芝麻汤圆和鲜肉汤圆,送到赵婶,戚婶和二婶家里。仲启还在打磨仲和交给他的文房物件,他们三人,二子凿胚,仲和雕,仲启打磨,比以前仲和一个人做快了许多,一个月能做出三四套,每个人都能分上几百铜钱。

      二婶和红梅已经做好了饭菜,一家人入了坐,和和乐乐的吃起了饭,忽然院里传来仲连的声音,“二婶!”仲连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仲启把他迎了进来。仲连见到他们,对二婶抱歉道:“二婶,我才知道小叔的事,一找到船就赶回来了。小叔怎样了?”

      仲连一说,安安的眼眶又红了,二婶说:“仲连坐下吃饭吧,你小叔已经走了,明天让仲启带你去坟上祭拜。”仲连愣住了,居然真的就走了!大年二十去柳三娘铺里给他们拜年,才得知小叔身染重病,回乡去了。说是不想拖累柳三娘所以跟她合离了,但他后来打听到当时小叔已经昏迷不醒,哪可能在合离书上摁手印?都是柳三娘自己的主意罢了。想起旁人提起柳三娘那隐晦的眼神和言语中的暗示,她以前的男人好像也是这样死的,所以她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小叔这样死在她那里,否则她克夫的名声就坐实了。

      想到当初是自己为了生意怂恿小叔跟柳三娘好上了,结果不但害了小婶他们,最后还害了小叔的一条性命!仲连后背直冒冷汗,只能拼命为自己开脱,小叔本就对柳三娘动了心思,就是自己不撮合,早晚也逃不出她的手掌心。可面对忧伤的安安和家人,仲连根本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

      二婶和红梅精心准备的一顿饭,结果仍是草草收了场,阿桐颇觉过意不去,饭后陪她们聊了好一会儿才带着安安,启明回去了。仲连第二天就匆匆走了,说是生意忙碌,只留了一堆礼物和封给安安,仲平,和启明的红包。安安开了红包,里面居然装了二十两银子的银票,把她吓了一跳,阿桐却若有所思。

      仲连站在船头看着茫茫的江面,忽然觉的有些意兴阑珊,从前汲汲营营只为多挣上些银子,什么都肯干,现在他不觉有些迷茫,或许是因为小叔的死,或许只是因为自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难道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了?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可是自己却再没有开心满足的感觉,甚至还不如从前在小渔村里跟仲和他们捞上一网鱼开心。仲连忽然觉的自己就像推磨的驴子,眼前被挂了一把鲜草,就被这把鲜草引着不停的拉着磨,一圈又一圈,总是忙忙碌碌,但其实只是在不停的绕圈。

      身后的这一船货是他押上全副家当购置的,都是京城里最好卖的,等到了京城卖了这批货,自己也就能和那些南货商人平起平坐了,也能在京城里占上一席之地了,这一直是他的愿望,可是现在不知为什么,就是这个也不能让他高兴了。仲连看着江水,脑中一片空白,忽然听到有人呼喊:“不好了,潮水来了!”仲连抬眼看去,汹涌的潮水排山倒海的向他们的船压来,仲连被潮水打落江中时,脑中却想着,没想到江上也有这么高的潮水。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