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二回 离城 ...

  •   【四更末黠鼠断火烛,平旦初快马远江都】

      话说徐泼皮说了犯人,衙门画了小像,发下缉捕文书,贾琏自是无事,杨知府亲送出门,林府的轿子接了,一路无话。

      回至府上,跨了火盆,焚香沐浴,贾琏才松了口气,心里一块巨石终于轻轻落下,真是千钧一发,死里逃生,也不知此事是因何而起,多亏姑父派人找来徐泼皮,有幸救出一条生路,不然纵是有百张口也说不清了。

      待到贾琏收拾妥当,天已半昏,林如海摆了家宴,亲手执盏,为贾琏洗尘,贾琏忙起身还礼,让道:“多亏姑父相救,侄儿才得出囹圄,如何当得起姑父敬酒?”

      林如海叹道:“若非因我,琏侄儿怎会遇这无妄之灾?”

      贾琏一惊,忙道:“姑父这话是何意?”

      林如海便把半年前遭人毒手之事说了,道:“我只以为此命不久,唤玉儿回来交代后事,虽然侥幸得人相救,焉知日后?毒虫不测,小人难防,明枪暗箭,实乃严峻。上付我扬州盐政,不得有失。你只当不知此事,早些回京城才好,小女也托付老太太了。”

      贾琏听罢,惊的一身冷汗,缓了好一会,才道:“姑父留在扬州,官位如何,性命怎办?”

      林如海默然不语,贾琏拍案道:“他们岂敢!”

      林如海叹道:“苏扬远离京都,官宦士族勾结成网,早有占地为王之势,有什么不敢的?”

      贾琏怒道:“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了!”又停了片刻,小声问道:“金陵甄家莫非也是因此事而起?”

      林如海摆手,道:“勿要多言。”

      贾琏垂首坐下,低头长叹,久久不语,一时无话,兴罢而归。

      那知到了深夜,已交三鼓,残月当空,转眼更阑人静,万籁无声,偶有深巷犬吠,微闻鼠啮作索,忽一人大呼,“走水了!”深宅听的不甚清楚,但黛玉自来浅眠,推被醒来,扶窗往外看了一看,睡在外面的丫头雪雁听到声响,起来问道:“姑娘是要喝水?”

      黛玉摇头道:“外面何事吵闹?”

      雪雁道:“这是巷子外面的事了,与我们不相干的。”说着,拿着外衣给黛玉披了,把窗子略略推起了些,东南角上一片红光,深夜黑天里甚是明亮。黛玉忙往后退了一步,抚着心口道:“前面莫不是走水了?”

      雪雁道:“左右不会是我们家,一会子就下去了,姑娘要是不放心,明早让婆子们问问去?”

      黛玉合掌念了句佛,走到檐下等了会儿,火光未灭,反而越发亮堂,黑烟冲天,隐约可闻曳屋许许,许多人似乎在前面跑,闹闹腾腾,黛玉脸色一变,道:“这般亮堂,别是家里……”一语未了,外面的婆子已经跑过来了,急匆匆说了声,“姑娘安好。”又跑到后面喊人,黛玉唬得心惊胆战,雪雁忙拉着婆子道:“你这婆子,快和姑娘说清楚,别唬着姑娘了!”

      婆子忙道:“祖宗,快别拉着我,喊人要紧,咱家前院着了!”

      雪雁吓得连忙松了手,婆子已经跑远了,雪雁急的跺脚,道:“这婆子……”转头看了眼黛玉,脚也不跺了,连声道:“姑娘别急,家里一向妥当,不会有事。”

      黛玉扶着雪雁,眼中蓄泪,却不敢垂下。黛玉心知雪雁不过是在安慰自己,回家数日,黛玉早已熟悉故园,东南前院正是父亲书房之处,这冲天火光,若是……

      想到此,黛玉手脚发冷,心底发寒,握着雪雁的手,死死的咳嗽了几声,雪雁急的忙来拍背,黛玉伏着栏杆喘息半晌,一面推人,道:“你快去前面问问,正经是那里走水?”

      丫头婆子们都被喊到前面去了,雪雁不敢留姑娘一个人,黛玉偏又推着他快去,不然就要自己往前院去了,雪雁急的乱转,一咬牙道:“姑娘在这等着,我去去就来。”说罢,匆匆跑了。

      黛玉扶着廊上的柱子,缓缓倚在栏杆上,轻轻抽气,方才一时情急,急火攻心,现在却是受不住了。

      此时尚是早春,晚风寒凉,黛玉穿的又单薄,在外面站了片刻,寒气透体,却心下担忧,不敢回屋,愣愣的望着前院,只见前面匆匆走来一人,却不是雪雁,身形颇有些高,黛玉以为是前院的男人,正要回避,又欲问问前院情况,正踌躇不定,前面那人走至灯笼下面,黛玉才看清他穿着衣裙,原来是个女人,却看着面生。

      黛玉举步问道:“你是从前面过来的?前院如何了?”

      女人却不答话,反而问道:“你是林姑娘?还请跟我来。”

      黛玉退了一步,避开女人,问道:“你是什么人?你不是我们家的,为什么要我跟着你?”

      女人略略福了个礼,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印,角上缺了一点,在黛玉面前晃了晃,又收了回去,道:“林大人差我过来的。”

      黛玉认得这方小印,正是父亲的私印,小时候他还拿着玩过,那个小小的缺角就是当年幼时淘气,磕碰掉的。见到父亲私印,黛玉才放下心来,道:“父亲可还安好?”

      女人道:“安好,姑娘现在能走了?”

      黛玉道:“雪雁去了前院,还没回来,能否再等上一等?”

      女人道:“事急,我们先走。”

      黛玉听了,一面跟上,道:“父亲是有要事?竟如此着急。”

      女人点点头,带着黛玉出了院子,往角门去,黛玉朝周围看了看,竟无一人,丫头小厮们都在前面泼水扑火,黛玉留了个心眼,走慢了两步,女人忽然转身过来,抱起黛玉,往上一窜,直直越过墙头,落到外面街上了。

      黛玉一惊,正要喊出来,忽然看见角落里停了一架马车,一只手掀开帘子,道:“玉儿来了?长姑娘辛苦了。”黛玉听到声音,终于信了那个女人言语,原来正是林如海和贾琏在车里等待。

      黛玉上了马车,赶马的一扬鞭,正巧晨光微露,城门方开,马头一转,吱吱悠悠出城而去。

      扬州城内如何混乱,暂且不提,只说马车出了城门,直上大路,向南一转,也不知去往何方,黛玉低头坐着,隔案推来一件簇新的狐裘斗篷,黛玉才发现车内还有一张小帘,里面却有旁人,只听那人道:“料峭春寒,林妹妹当注意身体。”黛玉听了,才知这是前一日在父亲书房里险些撞见的阳哥哥,先谢了前日的见礼,又要婉拒,里面却道:“一件斗篷值不了多少,林妹妹身体要紧。”

      林如海拱手谢过,黛玉这才道了谢,抖开斗篷,里面暖香微醺,似乎是一直在手炉上捂着,暖气一裹,周身寒意驱散,黛玉不由轻轻打了个喷嚏。里面又轻敲了两下厢壁,朝外面嘱咐了一句,外面应声去了,不多时,先前那位长姑娘告罪进来,手里竟不知从何处拿来的食盒,里面几盅小碗,又有一碟子点心,道:“林大人、贾大人、林姑娘,请用些姜汤去寒。”说罢,又退了出去。

      姜汤尚热,黛玉捧起小盅,把盖子掀起,微微抿了一口,却没有生姜辛辣之味,反而有丝丝甜香,黛玉忽然想起在贾府时素心也曾煮过姜汤,既能以红糖掩盖生姜辛辣,又能取生姜温肺止咳、红糖温胃和中之功效,倒似一样的滋味。

      里面成王靠着厢壁,低声和外面说话,黛玉隐约听到长明二字,却是方才女人的名字,又听见外面车夫唤作天辰,黛玉又想起弱言之名,“明”与“敏”同音,《内经》开篇便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弱言、长明、天辰恰是第二、四、五句首位两字,黛玉不由疑惑,怎这位阳哥哥与容姐姐都喜用内经取名?这倒是凑巧了。【注1】

      一路车马辚辚,到了日中,打尖歇下,黛玉扶着长明,踩着脚凳下来,原来到了一户农院,天辰递过一角银子,主人家殷勤出来,就要杀鸡宰羊,林如海忙摆了手,只说随意几样就好,那家农人农妇应了,不多时,升起炊烟,袅袅娜娜,林头浮云流水,黛玉忽然想起稼轩词里有“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之句,又有“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黛玉自幼长在闺中,从不曾见过这般景致,倒别有一番风情。若非此时匆匆赶路,又系着家里突然走的水,正茫然不知原委,倒可在此游玩片刻,消解情怀了。【注2】

      成王在车内道:“春秋多佳日,倒宜登高赋诗,林妹妹若有兴致,让长明陪你附近走走,左右食饭还有一会儿。”【注3】

      黛玉低头道:“怎好烦劳。我也有些累了,静静坐着看一看就好。”

      成王道:“也好,林妹妹歇一歇,只这半日车马,我们还坐船,水路要安稳许多。”

      黛玉点头答应,此去不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第十二回 离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