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回 偶遇 ...

  •   【遇故人不知是故人,作犯科何人乃犯科】

      话说林如海忽然听见外面声响,忙起来查看,外面即回话,道:“父亲安好?”

      原来外面并非别人,而是林如海之女黛玉。黛玉久别故里,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是熟悉可爱,心悦神怡,想起《内经》中“春三月,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之类的话,遂起身出门,在内院四处走走,不知不觉到了厨房院外,又想起在贾府中时常与容平吃饭,总说到食疗养生之道,黛玉不由想着:“父亲微恙,身体欠安,又公事忙碌,我身为子女,虽无能分忧,但送些汤水茶点,也可尽一番心意。”遂吩咐厨娘准备参汤,也不叫丫头动手,自己拿了一个小巧的竹篮,把茶盅放在篮内,又搁一手炉在篮底,既轻巧便利,又不需在意参汤冷却,径往林如海书房来。

      林如海听见女儿声音,忙看向成王,成王点头微笑,仍旧转回屏风后面,进了里间。外面忽然又安静了,脚步停下,似乎举足不定。

      林如海朗声道:“进罢。”

      黛玉才开口道:“父亲若有客人,女儿不敢失礼。”原来刚才的动静,正是黛玉听见父亲书房陌生男子的声音,不由惊乱,碰出声响,这时却是缓过来了。现在父亲却唤他进去,不知方才是不是听岔了。

      林如海道:“无妨。玉儿前来有何事?为父身体已经无恙。”

      黛玉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玉儿”二字是在唤他,原来在荣国府中宝玉也带了一个玉字,众人皆以林姑娘称呼黛玉,宝玉又乐得给他取了个“颦儿”的小字,“玉儿”的小名反倒渐渐淡忘了。如今忽然听见,不由停了一会儿,才道:“女儿来给父亲送参汤。”

      林如海一听,忙道:“快进来。乍暖还寒,春寒尚不曾退,你让丫头送过来就好,何必跑这一趟?”又问:“外面还冷?你没叫丫头婆子跟着,怎好?”

      黛玉道:“女儿身体大好,如今倒是父亲要注意才是。”说着,小心进来,见屋中无旁人,才松了口气,把参汤放下,道:“父亲无事,女儿便回去了。”

      话音才落,里间忽有咳嗽声,黛玉一惊,险些把茶盅摔在桌上,忙看向林如海。林如海无奈,想来黛玉方才已经知道屋里有旁人,若都作不知还好,如今是明着知道了,该如何介绍?幸而黛玉年纪尚小,成王也年岁还不大,倒不必苛于男女大防。

      林如海想着,往里走了两步,看向屏风内。成王正站在窗边,一手抚着胸口,微微皱眉,无奈苦笑。他确实想避开黛玉,不料刚转入屏风,忽觉胸闷,正想开窗透透气,却被东风一吹犯了旧咳,闹出声响。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倘若此时还装作里面无人,未免显得太刻薄了。

      林如海向黛玉道:“这位……是阳公子。”却再无介绍。

      黛玉看向屏风,见后面影影绰绰站着一个人影,身形倒与自己一般高矮,心想对方也是一般年岁,难怪父亲让我在此,无须避讳。只听那人拱手道:“在下姓阳,林姑娘安好。”黛玉福了一礼,也道:“阳哥哥好。”一语未了,忽然粉面微红,才觉自己与对方无亲无故,称呼“公子”也就罢了,怎直呼起“哥哥”来了?莫非在荣国府里多待了几年,哥哥姐姐的成了习惯,一时竟没能改口?

      成王略停片刻,笑道:“初来乍到,也未带什么好物,恰好我才得一方翡翠纹黄石砚,就给林妹妹见礼罢。”

      林如海忙道:“小女年幼,怎敢收此重礼?”黛玉听父亲这话,便知这位阳哥哥所赠的黄石砚乃是罕有的贵重之物,正待婉言,成王已开口说道:“我自有平日用惯的,这东西放着也是蒙尘,倒不如给妹妹,林大人再推拒,我就只好把这件带走,把家常用的送来了。”

      林如海知晓成王身份,他旧用的更是虬龙御赐之物,比起来这方黄石砚倒是不值钱了,林如海只得替女儿道谢,黛玉亦福了一福,便起身告退。外面一时静下,林如海走至里间,成王站在窗前,道:“贾琏之事,林大人还是先派人去打听清楚,莫要慌张出门。我也令人暗中查访。”

      林如海知贾琏之事已是不好,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问道:“若成定局,琏侄儿……”

      成王道:“无须担忧。最多夺了官服,贬为庶民,于他性命倒是无碍。”

      林如海疑惑不已,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是既定的法典,何况如今圣上正要严查官宦世家,又有敌人在暗处步步紧逼,更是难以救出贾琏了。

      成王道:“即便盖棺定论,此非谋逆的大罪,都要等到秋后问斩,八月千秋大寿,必有一道大赦天下的法旨,贾琏性命无碍。你当心自己安危,凡事让管事的出面,不要立于危墙之下。”停了片刻,又道:“那个叫兴儿的小厮到底年轻,没经过大事,唬的慌慌张张,仔细别被他误了事。”

      林如海听罢,虽然仍不免忧心,但到底还是稍安,唤心腹管家林远进来嘱咐一番,命其也去查问马老三之事,又写了一封书信。林远应诺,悄悄去了,此去不提。

      且说黛玉送参汤回来,一路走回屋内,才松了口气,突然又想起在父亲书房遇见的少年,虽然身形看着与宝玉一般年岁,但言谈举止沉稳大气,却不像一派天真混沌,实让人难将他看作顽童,难怪父亲在书房和他谈话,也不知他与我们家有什么关系,是为何事,听声音倒有些亲近。想到这里,黛玉不由又红了脸,忙用帕子掩了,往周围望了一望,见四周无人,黛玉才放下手,倚窗而叹。

      黛玉一边想着,一边看着外面院子里的结了骨朵儿的玉兰花,想到容平曾经打趣说过:“玉兰花蕾又叫辛夷,祛风通窍,辛温解表,与制半夏、胆星、天麻、干姜、川芎合用,治寒痰最佳。”【注1】

      思及此,黛玉忽然想起方才听到的一个名字,倒有些熟悉,容平的丫鬟灵窍几次提过“若言”之名,似乎也是容平的大丫头,黛玉彼时还在疑惑,容平的两个丫头“素心”、“灵窍”俱是以《内经》命名,如是“若言”便罢,如是“弱言”,莫非还有一个叫“幼齐”的吗?当时想问,却因一时素心恼灵窍胡闹,一时自己又在屋后误听密谈,实是不便,到后来却忘了。【注2】

      想了一阵子,黛玉不由好笑,天下人千千万万,同名的绝非凤毛麟角,有什么稀罕?不过是个名字,怎么想出这些事来?自己真是魔怔了。歇了思绪,黛玉在窗边小案边坐下,看见手边笔墨,心神微动,铺展宣纸,研磨提笔,细细勾画,不知不觉描出了一片竹林,正是在贾府时容平屋后所栽,又有半掩衣角,虽无十分相似,到也有几番神.韵。

      黛玉搁下笔,等墨干透,卷起画纸放在书后,才唤小丫头进来收拾笔砚,唤了两声,进来的却是雪雁。黛玉笑道:“除了你,就没旁的人了吗?”

      雪雁道:“姑娘自从回了扬州,都爱和我开玩笑了。要我说,姑娘为什么不留在自家?贾府那边再好,也是别人家,总归不方便的。”

      黛玉叹气,道:“我何尝不知?只愿这一次,不用再去京城了。”黛玉虽然这样说着,心里却十分明白,老太太让琏二表哥送自己回来,定然是还要再接自己过去的。只是黛玉尚不知道,贾琏早上出门,至今未回,并非是为扬州景致吸引,乃是身陷官司,自身难保。

      贾琏被困在知府衙中,虽未入牢笼,却也与囚禁无异。小厮兴儿至今未回,也无踪影,也无音讯,贾琏更是急得五内如焚,焦躁不安,不知等了几世几年,终于见到林家的管事林远送信过来。贾琏拆信看了,知道此事难以挽回,想到金陵甄家零落倾颓的光景,悲从中来,放声大哭,道:“我今日便不得死,也生不如死,要做家中族里的罪人了。只求姑父往京城送封信,让父亲和二叔早早逐了我,省得累及两府,还不如死了干净。”又想起家中的娇妻美妾,自己已经身不可保,何苦落累家眷?索性一封休书,落得干净,正要提笔,却听得林远道:“老爷让琏二爷莫急,若能找到与马老三同在一处的徐泼皮,或有转机。”

      贾琏道:“我如何能知道?他或恐事情不对,早早躲了,或本就是他杀人,卷铺盖走了。这扬州城人海茫茫,来来往往,何异于大海捞针?”

      林远道:“这是琏二爷的无妄之灾,天理昭昭,必不会错勘是非。又有一句话。”遂悄悄附耳道:“此事若非针对贾府,便是针对林家,有位贵客能保此事。琏二爷休要信他人,只等我们的消息。”说完去了。

      此去不提,下回分解。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十回 偶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