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完美主义者(2) ...

  •   程潇深吸一口气,点开了放映模式,说出了那句重复到几乎可以条件反射的开场白。由于紧张,一不小心就说快了,快到有些嘴瓢。程潇心里一阵尴尬,提醒自己,放慢速度,把握好节奏,同时开始调整呼吸。
      其实呼吸缓解紧张的原因很简单。所谓紧张,是一种应激反应,就跟动物遇到危险时的反应一样,所以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等一系列生理现象,是为逃跑或者搏斗做准备。而调整呼吸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从而达到减缓心率,放松肌肉等目的。当然调整后呼吸的深度和速度都要注意,否则可能出现头晕等症状。
      程潇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跟着呼吸节奏放慢了语速,一颗跳得七上八下的心慢慢沉淀下来。接下来的几句话都很顺利。由于开始节奏把握得好,造成了镇定的假象,接下来的演出变得容易了一些。
      一天工作完成,程潇回到家,终于不用再受幻灯片的煎熬,愉快地点开了互助小组的群。见程潇上线,大沙热情地打招呼:“报告做完了吗?怎么样?”
      “还成吧。”程潇回忆起来,看到了无数的小遗憾,但到底平稳做完了,没出大岔子,总体算是差强人意。
      欢子发了个撒花的表情:“值得庆祝!”
      “哈哈,还好,很多地方都还可以改进。”程潇看着屏幕洒出来的那一片五彩斑斓,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何况,报告做得也不是尽如人意。
      “对自己不要那么苛刻嘛,”欢子说:“有进步就值得高兴。”
      程潇被一语点醒,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完美主义又出来作祟了。
      她凡事总想尽善尽美,然而这世上哪有完美的事,总有那么一丢丢遗憾让她难以释怀,以至于否定了自己全部的努力。她其实明白世事无完美,所以在开始做每件事的时候才会那么焦虑,甚至消极。毕竟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这点体现在社交上更甚。人都是有自由意志的主体,这大大增加了结果的不可控性,使得程潇更加焦虑。
      可是,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如果世事都按照人的计划发展,那生活该有多完满,多无聊。
      也许,正是这些不确定性,让生活有了追求的价值。
      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太容易故步自封。打破壁垒,会让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也会让自己融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程潇正有一搭没一搭地想着,忽然看到欢子说:“准备怎么奖励一下自己?”
      程潇愣了一下。奖励?程潇从来没想过奖励,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不被惩罚。
      也许,是时候换个思维方式了。
      可是奖励什么?
      吃的?平时想吃什么,随时就买了。用的?好像也没有什么需要的。玩的?玩什么呢?程潇为自己匮乏的想象力感到惭愧的同时,一个念头倏忽而过,程潇没能抓住。
      奖励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程潇的工作,总是以数据清理与数据提取为主,繁琐而无聊。程潇在接受了新一轮任务之后,终于忍无可忍,开始写代码。明明是计算机能做的工作,浪费人力做什么。
      经过两天的奋战,程潇终于完成了一个可以自动提取与筛选数据的程序,人在此基础上只需要做简单的检查和验证就可以了。而且将过程自动化可以避免人为错误的产生,提高数据质量。程潇写完这个程序,拿自己需要处理的数据库进行了一番验证,觉得效果不错。
      不过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平时需要整理一两天的数据已经清理完毕。程潇得意了片刻,叹了口气,写这个程序也用了两天时间,其实没省什么时间。
      程潇想了想,觉得这个写了两天的程序就用这么一两次有点不值,于是上传到了技术部的服务器上,这样以后有人需要做类似工作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用了。上传之后,怕大家看不明白她的代码,特地又加了很多标注,二次上传。
      程序上传没多久,高云峰的窗口跳了出来。
      “那个程序是你写的?”
      程潇心一沉,回复道:“有问题?”
      “没有,就是想跟你说一声,很好用,哈哈。”
      程潇盯着那行字,愣了会儿神,半晌,舒了口气。
      她知道,她的完美主义总是让她把焦点放在缺憾上面,总觉得是有问题的。也许,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她的思维方式上。
      她总在关注负面信息,所以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其实对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中很常见的一个环节就是改变认知习惯。所以很多治疗师会让社交焦虑的人写日记,记录每天在社交中自己的预设和最终的结果,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的很多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很多认知与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
      认知方式的转变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很多时候,也需要一个契机,而程潇很幸运地迎来了这样一个契机。
      程序上传之后大受欢迎,毕竟没人喜欢做繁杂的数据清理工作,有了程潇这个程序,大家就可以把精力放在更有技术挑战的问题上了。之前没人做,纯粹是因为部门分工与人员流动问题,而现在有了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用?
      因为这个程序,技术部有更多的人注意到了程潇的存在。程潇没出息地暗地开心了好几天。
      没过多久,技术部承接了个新项目,由于部门对程潇代码的认可,其中一个子项目给了程潇负责。程潇一面对组织的信任感动不已,一面又有些诚惶诚恐。一个项目的设计除了扎实的基本功,最重要的还是经验,毕竟,想要保证效率,就要知道如何优化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的优化不像化简函数一样,画个卡诺图算算就行,很大程度还是依附于对可行性的掌控,而可行性这件事,在理论不足的情况下是经验取向的。
      而作为一个新人,程潇最缺的就是经验这玩意。
      真正开始研究项目的时候,程潇又乐了。原来她负责的这部分跟她的毕业论文思路很像。程潇忽然有了种当年考数学的感觉,数学里最好解的就是这种题,换汤不换药,套个公式就行。
      当然,需要实际操作的项目与注重理论讨论的论文还是有区别的,毕竟论文关注的是理论的完备性,而实际操作注重的是效率,有时候为了效率可以适当牺牲理论的精确性。而且,作为一个子项目,要考虑与其他项目的整合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
      自从接手了这个项目,程潇逐渐感受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她清楚自己能负责这个子项目,不是因为自己多厉害,纯粹因为技术部是新组部门,人手不是那么够。然而毕竟是能独当一面的人了,这个指派给了程潇一次机会,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工作起来,程潇的完美主义就显示出优点来,她所负责的部分,永远是结果最精准的那个部分,也是代码写得最漂亮,标注最详尽的部分。于是,她的代码成为了技术部这个项目的模板,甚至在很多相似任务上被直接套用,只需要调整变量,改几个参数就完了。
      代码被当做模板来用,这给了程潇很大的自信。
      这种自信虽然不是显性,却体现在方方面面,一个自信的人面对世界时是积极与平和的。而这样的人是具有吸引力的。
      程潇恰巧在此时遇到了刘洪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完美主义者(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