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府里有一位女先生,是老太太在世时请来的,先生夫家也姓杨,原是京城的大户人家,可惜命运不济,夫君早逝,又没留下个子嗣,夫家嫌她克夫,容不下她。

      杨先生在闺阁之时便有才名,又与老太太有些渊源,老太太便请她来成国公府里做了女先生。平日里教些女红针线和诗词之类的,老太太去世,课便停了下来,杨先生却一直留在府里,

      因有着师徒之名,又是同姓,杨熙时常也爱去她那里说话,在先生那里,倒是能得到片刻的自在。

      离着国公爷休沐也只有三日了,府里的二少爷请了几日假,从书院回来了,沈莹一月未见二哥,早早的就去了德馨院等着,杨熙无事,带着针线,便来了先生这里。

      杨先生与杨熙说重新上课的事:“太太昨日叫了我去,说待老太太法会过后,便开始上课。”

      杨熙点点头,这也是应当的,女先生十分难得,何况是杨先生这样由真才实学又的,这也是太太将她留下的缘故。

      “可还是跟以前一样?”她问道。

      以前是两个姑娘上午要去老太太那儿请安,陪老太太说说话儿,下午才去上课。

      先生摇了摇头:“太太说了,姑娘们都大了,该学的都要学起来,不能再跟以往一样松散,以后上午学女四书和诗词,下午学女红。”

      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们,不仅要会家常事物,还要有文采,否则嫁了人之后,岂不是与夫君连话都说不上几句。若是夫君不在意还罢了,如若碰上那等喜爱红袖添香的,这堂堂正正的嫡妻正房,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夫君宠爱那整日吟诗作对的。

      杨熙如今十四岁了,离及只有一年时间,这个年纪的姑娘,好些人家已经慢慢地相看起了,看好了,再留个一两年的,便能成亲了。

      太太也没说她将来是怎么个章程,这结亲讲究门第,一个自幼失怙的孤女,真正的高门大户是看不上的,就连继室都不行,继室也是正房,便是比不上原配,也需得找个父母双全的人家。

      除非杨熙愿意嫁给庶出的,或是与人为妾,或许还有些机会。

      与人为妾,莫说杨熙不愿,便是她愿意,张氏也不可能同意,没得坏了沈家的名声,叫沈莹跟着受累。

      别人可不会想到她是杨家的人,只会说国公夫人教出来的姑娘竟是个自甘下贱的。

      张氏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她的孩子们,杨熙吃过一次教训,便将这事儿记得牢牢地,不论是想干什么,都要多思量思量,此事是否会对沈莹不利。

      以京城里婚嫁之事的行情,将来张氏给她相看的人家,不是京城里的小官之子,便是她祖父那样,外来的年轻举子了。

      于张氏而言,给一个孤女找一门这样的亲事,那是谁也说不出什么的。便是杨熙父母皆在,能找到的也是这样的人家。

      可这样的人家多半是看着国公府的门第来的。

      想要靠上国公府,杨熙就是那现成的捷径。她都能想到娶了自己的好处,无非是国公夫人亲自抚养长大的姑娘,又是父母俱亡无家可归的,既能搭上国公府,又不至于被辖制。

      张氏打算得很好,然而杨熙却不愿意。

      她早已过够了身不由己的,无权无势任人磋磨的日子。所以,她要不能嫁一个没有半点权势,反倒要靠她来巴上国公府的人家。

      她要的是能让她不再低人一等的高位,是不用她卑躬屈膝去讨来的尊严。这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杨凌。

      杨凌像极祖父杨闻在学业上的天赋,若是以后考上了进士,只怕也会像祖父的仕途一样坎坷。

      杨熙欣慰于此,也忌惮非常,祖父因为人微言轻,得罪了权宦,才回了江阳,也才有了后面杨家的家破人亡。那时要不是祖母是沈家的女儿,只怕祖父就不是被罢官了,恐怕连性命也要丢掉。

      另一则,官场上的事,杨熙虽不甚清楚,但若是无人帮扶,一个寒门的进士,不知熬到哪年哪月,才能熬出头。国公府的情分并不稳当,杨凌真正能依靠的,也只有杨熙了。

      而杨熙能做的,便是耗上一切,也要给他一门显赫的姻亲。

      说她心大也好,异想天开也好,杨熙并不在乎,嫁入高门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法子,能使自己和弟弟早日过上好日子。

      杨熙也知道,这事儿肯定没那么容易,这最大的阻力,就是在张氏这里。

      她要嫁进高门,走得必然不是寻常相看的路子,要如何瞒着张氏,才是最大的问题。

      *

      杨熙在先生房里待了一下午,给弟弟做了春衫,先生也绣了新的花样子,两人说说笑笑,倒也能打发时间。

      到了休沐这日,杨熙和沈莹二人,早早来到德馨院,国公爷昨夜宿在前院书房,倒是不担心姑娘们撞见了什么。

      照例先请了安,张氏揽过女儿:“昨儿太妃娘娘使人来说,今日也要去大安寺上香。”

      沈莹惊喜道:“太妃娘娘去,那穆哥哥岂不是也要同去?”

      “这我可不知道了,恒王殿下的行踪,我哪里敢去打听,”张氏笑道。

      恒王府太妃娘娘与张氏即是表姊妹,在闺中时又是要好的姐妹,感情匪浅,即便嫁人后也没断了交情,常常相互走动。两家主母交好,国公府与王府自然也多了来往。

      张氏虽说不知道,沈莹心里却明了穆哥哥多半是要去的,恒王府的主子只有王爷和太妃而已,他一向孝顺太妃,今日又是休沐,焉有不陪着母亲同去之理。是以,她大安寺之行更加了几分期待。

      过了片刻,大奶奶邱氏也来请安。

      邱氏乃是忠诚伯府的嫡长女,弘正十四年春嫁入沈家,新婚不久,老太太便去了。上个月刚出了孝期,邱氏便怀了身孕,太太喜得立刻免了她晨昏定省,只叫她好生养胎。

      邱氏进门三年才有身孕,虽说这其中有孝期的缘故,但女人家没孩子总是没底气,如今怀了,她总算松了口气,每日里只在院子里走走,并不常出来。今日也是因为一家人都要去大安寺,这才来德馨院送送婆母小姑。

      太太交代好邱氏府中事宜,前头便来了人:“回太太,车马已备好,老爷叫奴婢来请太太与姑娘们。”

      张氏领着沈莹与杨熙,带着丫鬟婆子,前呼后拥的一群人就出门去了。

      因是老太太的法会,女眷们都不敢穿的太过艳丽,连要见心上人的沈莹都没敢穿前儿才做好的新衣裳,只穿着孝期里做的素色衣裳。

      到了外门。该请安的都请完了安,女眷们才各自登车。

      国公爷带着两位少爷骑马,太太带着丫鬟独乘一辆车,沈莹跟杨熙同乘一车,跟在太太车后面。

      今儿沈莹带的红玉,杨熙带的素月,绿蜡倒是想来,还难得的服侍了杨熙半日,偏杨熙只作没看见,带了素月就走。

      *

      大安寺在城外西山之上,前朝时是皇家寺院,到了本朝,皇太后笃信佛法,时不时会请慧明大师到宫里讲经,京中的贵妇人们为讨太后欢心,也常来此做法会,加之民间信众甚多,大安寺虽已无皇家之名,但比前朝之鼎盛也差不了多少。

      成国公府是提前使了人定好了法会,大安寺今日也清了场,是以寺里并无寻常香客,只有沈家众人及恒王府太妃一干人等。

      国公爷和两位少爷先去处理法会的事宜,知客僧引着女眷们去了后堂。

      后堂中,太妃娘娘已经先到了。

      见张氏进来,便笑道:“我还说你们先到呢,快来坐下咱们说说话儿。”丫鬟们将张氏让到太妃身边。

      张氏也笑:“我们府里人多,便拖沓了些,比不得娘娘自在轻省,嫣嫣,还不去给娘娘请安”

      沈莹和杨熙上前给太妃请安,太妃叫起:“真是女大十八变,才多半年不见嫣嫣,就长成个大姑娘了。”

      两家关系亲近,沈莹是自小被太妃看着长大的,太妃面前,便如同自家长辈一般,并不拘束:“太妃娘娘是许久没见我了才觉得我变了,母亲昨儿还说我长不大呢。”

      一片小女儿的娇态,令太妃打心眼儿里喜爱,将她揽在怀里细细的看了一番,笑道:“别听你母亲的,她那是唬你呢,咱们嫣嫣长得比全京城的姑娘都好看了。”

      沈莹羞道:“娘娘也笑我......”挣扎着要从太妃怀里出来。

      太妃揽得更紧了:“瞧瞧这是哪家的姑娘这样标志,不如跟了我回家罢。”

      “那感情好,我早就不想要这皮猴儿了,太妃行行好,赶紧带她走吧。”张氏这话一说,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母亲与太妃合起伙来调侃自己,偏屋里的丫鬟婆子没一个帮她说句话的,沈莹既羞且恼,偏生不知如何是好,便转移话题问太妃:“穆哥哥可来了?”

      “哟,惦记着那个不成器的呢,嫣嫣放心,若是你愿意跟着我走,你穆哥哥便亲自来接你......”

      也只有太妃这当娘才敢这样说恒王殿下了,屋里众人更是笑的一发不可收拾。

      沈莹自幼便跟着穆哥哥,还曾说过要跟着赵穆回家,只是如今大了,不可再如往日那般。
      可长辈们们偏要常常将此事拿出来说几遍,只为看看两个孩子的窘态。

      沈莹无法,只把头埋在太妃怀里不肯出来。

      还是太妃知晓姑娘也是要脸面的,才止住了笑,转而说起了杨熙:“熙儿也长成大姑娘了。”

      “劳太妃惦记,”杨熙躬身回话。

      进门以后,除了请安再没做别的事,一直站在张氏身侧,面容恬静,别人笑她也就笑,别人不笑了,她就只把自己当根好看的木头桩子。

      太妃温和道:“不用如此拘礼,你们年轻姑娘家,还是像嫣嫣这般活泼的好。”

      太妃娘娘姿容出众,未出阁时乃是京城里数得着的美人儿,更难得的是明明身份高贵,却从不以势压人,端的是温柔可亲。

      杨熙心中敬她,却不敢如沈莹一般肆意,在太妃面前,也一贯是少言寡语的。

      “嫣嫣至真至纯,世间难得。”

      太妃颔首:“这倒是,满京城的姑娘,也就咱们嫣嫣当得起这四个字。”

      “快别夸她了,就现在这般都管不住她了,你们再夸得狠了,她就该上天了,”张氏心中赞同杨熙这话,嘴上的谦虚还是该有的。她看向太妃:“要我说啊,还是熙儿这般稳重知礼的好。”

      “都好都好,稳重有稳重的好,活泼有活泼的好,说到底,还是你的功劳,两个姑娘都是难得的好姑娘,”太妃自己生了个性子硬的跟石头一样的儿子,便深羡张氏生了个娇娇软软的小女儿。

      张氏谦道:“当不得娘娘的赞,唯愿这两个孩子将来过得顺畅罢了。”

      “定会如你所愿,”太妃拍拍她的手,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位长辈终于不再说些羞人的话,沈莹的小脑袋才肯伸出来听着她们说话。

      犹豫半晌,还是忍不住问了:“穆哥哥究竟来了没有呀......”

      这般地执着,太妃好悬没再笑出声:“来了来了,在前头跟慧明大师说话呢,估摸着也快过来了。”

      张氏睨了女儿一眼:“不害臊。”沈莹吐了吐舌头,又被太妃搂着好一番亲近。

      太妃与张氏也有许久没见面了,自是相谈甚欢,又有沈莹这个小开心果儿时不时的插些俏皮话,逗得众人开怀,连杨熙也能接上一两句话。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 5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