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7、第 107 章 ...

  •   太妃给小家伙取的小名儿,叫元哥儿,元有始之意,又同圆,恒王府人丁单薄,太妃娘娘希望从元哥儿开始,府里能兴旺团圆,大名本该赵穆取,但元哥儿出生第二天,宫里就来了圣旨,陛下亲自赐名,元哥儿大名叫赵煐。

      元哥儿在肚子里那叫一个乖巧,然而那都是假象,生出来之后大家才知道什么叫磨人,一般的新生儿渴了饿了拉了才嚎,元哥儿可不一般,白天嚎夜里嚎,刚开始没睁眼就干嚎,后来睁开了眼睛,伺候的人就惨了,看见人要嚎,看不见也要嚎,饿了嚎,吃饱了还要嚎,两个奶娘,两个嬷嬷,四个大丫头,硬是顾不来他一个人,也幸好他一天醒着的时候不多,不然还不知要怎么闹腾呢。

      头两天元哥儿安置在杨熙坐月子的屋里,怕吵着杨熙坐月子,太妃便说把孩子抱到岫云院里去,出了月子再抱回来,杨熙却舍不得,硬是给留下了,辛苦是辛苦点儿,但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一时一刻都离不得眼睛。杨熙下不得床,元哥儿醒了就要闹,非得要人抱着走才舒服,丫头们轮着抱了小半个月,人人都练出了一手好劲。

      赵穆本是睡正房的,母子俩都在厢房,他也跟着搬过来了,就在杨熙的隔壁。生下来那天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不爽。没别的原因,只一个,媳妇儿心里只有孩子了。

      “把他抱到我屋里去。”

      李嬷嬷看看殿下,又看看王妃。

      杨熙逗弄着儿子,头也不抬道:“抱你屋里去做什么,他吵的很,耽误你休息,”别人家里都是儿不嫌母丑,杨熙这儿是母不嫌儿闹腾,听的久了,当娘的已经能从嚎哭声里听出他高兴还是不高兴来。

      赵穆伸手拨了拨元哥儿的耳朵,“不妨事,我不怕吵,别叫他吵着你了。”

      元哥儿被他爹弄的不舒服,立刻嚎了一嗓子。杨熙赶紧往背上轻轻拍了几下,见元哥儿不嚎了才抬起头看着赵穆,嗔道:“你弄他做什么,好容易才消停了一会子。”

      赵穆揪了一把她的脸,满脸写着不爽快:“终于肯看我一眼了。”

      杨熙打开他的手,扭捏道:“别闹......”

      其实她不是忘了赵穆,而是......说来有些难以启齿,坐月子不能沾水,每日崔嬷嬷只给擦擦脸,还不给擦身上,一身的味儿她自己都闻不下去,更不想叫赵穆闻见。故意忽略他,就是想让他回屋,别老呆在这儿。

      趁杨熙不备,赵穆抱起元哥儿递给李嬷嬷:“带他出去走走。”

      李嬷嬷接过来就往外去了。

      “哎......小心着点儿,别吹着风,”杨熙还没说完,被赵穆一口咬在唇上:

      “那臭小子就喜欢出去。”

      杨熙想推开却推不动,又急又羞道:“什么臭小子,叫母亲听见了,我看你怎么说。”

      赵穆抓住她的手按在胸前,双臂绕到杨熙背后将她整个人圈在怀里:“母亲在我也说。”

      杨熙挣扎了半天挣不开,无奈问道:“殿下就不觉得难闻么?”

      赵穆疑惑的看着她:“什么难闻?”

      他的模样不似作假,杨熙把后面的话吞了回去,赵穆都不嫌弃,她纠结什么。

      洗三宴没大办,只请了亲近的人家来,满月宴是太妃一手操办的,宗室勋贵,只要是有来往的人家,一个也没漏。

      杨熙穿着一身大红色十六幅湘裙,簪着赤金五羽凤簪,怀里抱着同样的大红福包元哥儿,听了一耳朵的吉祥话。

      宴席刚要开始,沈莹带着廖氏齐谚梅氏,四位皇子妃同时来了恒王府。

      沈莹小小年纪,竟把皇长子妃的架势摆的十足,高贵又随和,当了好些年皇子妃的廖氏都压不住她,齐谚和梅氏倒像是关系很好的样子,一直跟梅氏说话,有皇子妃在,在场的妇人们自然上去请安的请安,拉关系的拉关系,杨熙身边儿一下空了大半,只有齐谚拉着梅氏过来。

      “先前一直没顾得上来看你,你别生气。”

      杨熙笑道:“嫂嫂分不得身,我哪儿能生气呢,”昭和宫动荡,别的宫里也不得清净,承庆宫想借机挑事,含元宫自然也要防着。

      齐谚拉过梅氏,给杨熙介绍道:“四弟妹,你见过的,正好她也闲着没事儿,大嫂一说,咱们就来了。”

      杨熙抱着元哥儿福了一礼:“四皇子妃安,”她只见过梅氏一面,还是在太后那儿,她和太妃去请安,还没走进殿里就听见有人在哭,进门儿时梅氏刚好出来,两方打了招呼就算了。

      梅氏还了半礼:“堂嫂不用客气,这是元哥儿罢,长得真好,”说着拿出了一块儿金锁放在元哥儿襁褓里。

      “还有我的,”齐谚给的是福字纹金项圈,送满月礼,不外乎这些东西,只有一个人例外,张珂张二姑娘。

      张珂喜欢画画,也喜欢给杨熙送画,这回送了一张金童玉女图,这幅画儿并非张珂以往淡雅的风格,而是选了鲜亮明艳的色彩,圆润的勾勒出十分可爱的金童玉女,看着喜气洋洋。

      “多谢珂妹妹了,”杨熙喜滋滋的把画收起来,张珂从未画过这种画,她这回是捡着宝了。

      张珂与沈莹不愧是嫡亲的表姐妹,一个送金童玉女图,一个就送了真的金童玉女,沈莹当了皇长子妃,出手越发大方,赤金和和田白玉打的巴掌大的童子童女,一拿出来就镇住了所有人。

      和她比起来,廖氏的吉祥如意玉佩就显得很敷衍了,廖氏也很不自在,没想到沈莹对仇人都这样舍得,这一局是她大意了。

      四位皇子妃身份尊贵,又分属不同阵营,皇长子妃与二皇子妃一直暗中较量,但都还顾着脸面,满月酒还算顺利。

      杨熙命人单独收拾一间库房出来,专门收拾元哥儿的东西。

      太妃最喜欢张珂送的那张画儿,拿在手里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是个好兆头,金童玉女,儿女双全,咱们恒王府里旁的都不缺,最想要的就是这个了。”

      赵穆嘴上虽不说,但是任谁都看得出来,他最中意的也是这幅画,太妃只说让杨熙挂在苍澜院里,赵穆则是直接把画挂在床里侧。

      杨熙无语极了,这人前几天还跟她说这一两年不要孩子了,等元哥儿长大几岁再说,她先头还不乐意呢,后来又想着,等到元哥儿稍微懂事些也好,两个孩子隔得太近容易闹矛盾。当然杨熙不知道赵穆的本意不是这个,可是这会儿赵穆又把画挂上了,怎么看怎么像要食言啊。

      久违的亲密之后,赵穆揽着杨熙,一边给她揉腰一边道:“先前是我考虑不周,万事随缘,缘分到了,咱们也不能往外推。”臭小子虽然不可爱,但一个像杨熙一样的乖女儿,恒王殿下还是很想要的。

      杨熙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哪有心思听他说话,闭着眼睛随口道:“嗯嗯,殿下决定就好......”

      “这是你说的,”赵穆瞬间化身成饿狼,将小白羊扑倒在身下蹂躏。

      杨熙还没来得及反抗,就彻底失去了神志。

      元哥儿的满月酒之后就是张珂出阁的日子,杨熙抱着元哥儿去了,看着张珂披上嫁衣,带上花冠,笑靥如花。

      裴谨言等了十几年,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

      张裴两家喜结连理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昭和宫侧妃徐氏失宠,等大家再想起来时,徐媗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那个孩子也被抱到佩兰殿里,由嫡母教养。

      杨熙笑了笑,看来沈莹是真的长大了。

      不止如此,元哥儿半岁的时候,也就是弘正二十一年八月,威远候府世子夫人应氏觐见皇后,告威远侯府家风不正,叔嫂通奸,其后三日,威远候世子孟追与寡嫂的风流韵事传遍了整个京城,御史台闻风而动,弹劾孟追父子的奏折如雪花般堆上弘正帝的案头。

      威远候当朝自辩,却被人问起孩子的长相,那个孩子的脸就是最好的证据,加上元氏奶嬷嬷的证词,威远候无可辩驳。

      按本朝律法,孟追流放西南边陲,元氏杖责一百,威远候府夺爵,并削去威远候官职,贬为庶人。看似元氏的罪责比孟追更轻,但杖责之时需要脱去衣物,一百杖之后,即使元氏侥幸活命,也没有脸面苟活于世。

      威远侯府是赵检的外家,也是二皇子党最大的依仗,二皇子一党上下奔走,无奈应氏是铁了心要弄死孟追和元氏,应尚书门生无数,且都是文人,文人最痛恨的便是孟追这样不尊礼法,不知廉耻的外戚兼勋贵,几十杆笔不停歇的上折子,又有人趁机浑水摸鱼,这把火险些烧到赵检身上,无法,赵检只得弃车保帅。

      经此一役,威远侯覆灭,二皇子党元气大损。

      弘正帝似乎觉得还不过瘾,定了威远侯府的罪之后,紧接着连下数道诏书。

      “册封皇长子赵桓为皇太子,次子赵检为顺王,三子赵槿为齐王,四子赵栯为诚郡王。”

      齐谚笑的打叠:“哈哈哈......赵检矫时慢物,赵栯道貌岸然,陛下选的这封号可真是,笑死我了......”

      杨熙递给她一盏茶:“喝一口缓缓,这都快一个月了,还没笑够呢?”

      齐谚接过茶,一边摆手:“不够不够,哪儿能够呢,这事儿我得笑一辈子,不,下辈子还要笑,”笑到这两个封号都没了为止。

      杨熙叹口气,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册封,京城里又是一阵暗流涌动,站错队的忙着改弦易辙,顽固不化的想方设法添乱闹事,妄图做最后的挣扎,宫里也不消停,威远候府倒台,贤妃自请降罪,陛下念在多年的情分上只罚了半年禁足,淑妃宫里还好,儿子得了亲王爵位,她多活几年,说不定还能跟儿子团聚呢。高位妃嫔安静了,底下的人也不敢在这关头闹出什么来,但宫里还是不太平,因为皇后娘娘她抖起来了。

      姜皇后当了二十一年皇后,早几年虽然心眼儿小了些,但还是个谨慎的人,这几年随着赵桓得势,她越来越张狂,如今赵桓成了皇太子,她更是没了顾忌,隔一天召见一次姜家女眷,还想把年仅十三岁的侄孙女送到昭和宫里去。若非赵桓严词拒绝,只怕人已经到了沈莹面前了。

      “那小人得志的样儿,你是没看到,眼下还有太后娘娘压着,等到了哪一日,她头上再没了人,不知还要如何呢,”齐谚嘲讽道:“前儿礼部拟了册封大典的折子,陛下都点头了,她非说不行,硬是要改,气得陛下摔了茶杯,撂下一句‘你觉得不合适这大典就不办了’才把她降住,叫我说,有这么个脑子不顶用的,迟早还得闹出乱子来。”

      赵桓也是倒霉,辛辛苦苦这么些年,眼看胜利在望,却被亲娘整的里外不是人。

      “礼部和内务府也不容易,一个皇太子,两个亲王,一个郡王,册封仪式,冠服,还要修整东宫和王府,她还跟着裹乱,要是我,我直接告病,让她自个儿想法子去,”齐谚对皇后是一肚子怨言,倘若人家真的没弄好也就罢了,可这分明就是她故意挑刺,以为自己儿子成了皇太子就为所欲为,也不想想,从古至今,被废的皇太子还少吗。

      杨熙看她说的口干舌燥,连忙又给她倒茶:“礼部忙着皇太子的事,你们出宫的日子是不是得往后延一延?”

      齐谚重重的放下茶盏,断然摆手:“不可能,我跟赵槿商量好了,咱不是那等穷讲究的人,随便弄一座闲置的宅子,改一改能住就行,赵槿已经去求陛下了,我估摸着,最多一个月,我就能出来跟你们玩儿啦。”

      “那我在这里先恭喜嫂嫂了,”杨熙剥了个橘子,分给齐谚一半,佯作随意道:“那你跟三哥,现在......怎么样了?”

      齐谚把橘子喂到嘴里,不甚在意道:“什么怎么样了?”

      “三哥封号齐王......”

      以汝之姓,冠吾之号,齐王府的子孙后代将会永远铭记齐谚。

      齐谚的姓氏,赵槿在陛下面前跪了两个时辰才求来的,这样都不算表明心意的话,杨熙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更感人的了,不知是不是有了孩子的的缘故,杨熙内心变得柔软不少,而且赵槿的倒霉样儿实在让她有点不忍。

      齐谚大手一挥,刷刷刷剥了三个橘子,一个给杨熙,一个自己吃,还有一个打算带回去给大妞儿,大妞儿是刘侧妃生的长女,今年一岁了,特别可爱,见着齐谚就笑,见着赵槿就哭。

      “凑合着过呗,还能和离咋的?”

      “哐!”的一声,苍澜院的大门被大力踹开,赵槿黑着脸站在门口,恶狠狠的磨着牙:“齐莽夫,老子要跟你和离!”说完,转身就走,齐谚赶紧追上去,一边陪着笑脸儿,一边把手里的橘子给他:“我跟弟妹说着玩儿的,顺口了,顺口了,你别当真,吃个橘子好不好,特别甜......”

      两个人闹着闹着就没影儿了。

      杨熙看向赵穆,担忧道:“不会出事儿罢?”

      赵穆拿起杨熙没吃完的橘子:“不用理他们,阿凌写信回来了不曾?”

      杨凌一个月前回了蜀中准备县试,素月夫妻俩跟着去的,赵穆也派了人跟着。素月是四月里嫁人的,出阁那天杨熙哭了一个晚上,赵穆一晚上都陪着她,不停的安慰她,那一个晚上,寡言了二十多年的恒王殿下把小半辈子积攒的话都说完了,搞得杨熙哭到后来都不知道是伤心,还是想听他说话了。

      “写了,今儿才到的,信里说已经到了江阳,找到了舅舅家......”

      十月初一,皇太子册封大典,后三日,皇太子妃册封仪式。

      弘正三十一年七月,帝崩,同月,皇太子继位,改年号为嘉兴。

      这一年,恒王府四公子将将满一岁,至于四公子他爹盼了一辈子的女儿,那就真的是盼了一辈子。

      ——全文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7章 第 107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