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三十四章 千秋之功 ...

  •   豪格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道:“启禀父皇,我昨天听退回来的士兵们说,宁远之所以在我数万大军进攻下能维持到现在,除了有城头的大炮,明军之中还有妖人助战,能够在百丈之外取人性命!我军几次攻上城头,都因此而功败垂成。”
      努尔哈赤望着他,冷哼一声道:“这是那些懦弱的士兵编造出来的谎话,没想到你身为旗主,竟会相信这种鬼话!”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知罪。”豪格无奈,只得退到一旁。
      这时,镶蓝旗旗主阿敏匆忙来到努尔哈赤马前下跪禀报:“启禀皇上,末将刚刚收到快报,一直龟缩在皮岛的明军将领毛文龙,趁我大军出征后方兵力空虚,于昨日出兵偷袭攻占了镇江堡。守将萨图阿及八百守军战死。”
      诸将闻言,全都吃了一惊。
      多尔衮上前一步道:“镇江堡是我们的重镇。儿臣恳请率领本部人马收复失地,把毛文龙的头提来献与父皇!”
      努尔哈赤略一思忖,摆手道:“临阵对敌,不可分心。待我们拿下宁远,再做计较!”
      涌上宁远城头的后金军已多达五六十人,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采,似乎自己已经成为统率兵马威风凛凛的将军。
      吴襄带领百余名士兵杀了过来,和他们混战起来。但明军疲惫已极,且多已负伤,再也无力消灭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越来越多的敌军涌上城头。
      正当吴襄焦急万分,无计可施的时候,他忽然看到先是一道道红光在眼前闪过,继而面前的后金军士兵身上标起了一道道血泉,随即纷纷惨叫着倒地毙命。
      杨帆大步跑了过来,边跑边把激光束准确的射在八旗兵勇们的心窝上。
      吴襄虽然早就听说杨帆等人身怀异术,但是当他亲眼看到仅凭杨帆一人,一眨眼功夫就歼灭了大半如狼似虎的敌兵,仍然感到惊奇万分。
      然而他还来不及高兴,就慌忙大叫道:“杨公子,小心!”
      一柄快刀正斩向杨帆的脖颈,巴图鲁的刀。
      杨帆惊觉后慌忙向后躲避,刀尖几乎贴着他的下巴划过。巴图鲁身形如风似电,不给杨帆任何喘息的时间,一连攻出三刀。杨帆只得用镭射枪架住他的钢刀。
      巴图鲁飞起一脚正中杨帆小腹,把他踢得横飞出去,半晌爬不起来。杨帆手中的武器也脱了手。
      巴图鲁抢步上前,正要一刀了结杨帆的性命,忽然听到身侧传来一声震人心魄的虎吼,一股凌厉刚猛的风声接踵而至。
      巴图鲁急忙转身,用手中钢刀格挡来袭的攻势。
      “当!”的一声脆响,火花四射,巴图鲁被震得倒退五六步,手臂一阵酸麻。来袭之人也被震得倒退两步。
      一员小将正手擎大刀,对他怒目而视。正是吴三桂。
      吴三桂和巴图鲁缠斗在一起。
      吴三桂是武将,擅长马战。而巴图鲁则擅长步战。他的刀法轻灵诡异,神出鬼没,把吴三桂渐渐逼到了墙角。
      巴图鲁嘴角浮现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就在他觉得胜券在握的时候,他忽然感到胸口一热,紧接着一道血柱喷涌而出,伴随着撕心裂肺的痛楚。
      他脚下一个趔趄,把身体勉强靠在墙头上。
      蒋默和约翰赶了过来。
      吴三桂顿时松了一口气。他抡起大刀,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巴图鲁砍去,一刀把他剁成了两半。
      城头的后金军很快被消灭干净。
      “我们还能再坚持一个时辰么?”望着仍在疯狂冲杀的敌军,吴三桂沮丧地问。
      蒋默也把目光投向了城外。突然,他惊奇的“咦”了一声,似乎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
      “袁大哥,我今天送份厚礼给你!”蒋默喃喃自语,一边将镭射枪瞄准前方的目标,扣动了扳机。
      一道笔直的红光,越过万千的士兵,消失在旷野远处。
      努尔哈赤见到八旗子弟蜂拥涌上城头,以为胜券在握,暗暗松了一口气。但是他没有高兴多久,却发现那些好不容易爬上城墙的士兵不知何故纷纷倒毙。他正感到大惑不解,猛然间感到胸口一阵剧烈的刺痛感传来,随后一股殷红的血柱喷出老远。他在马上只觉两眼发黑,一阵天旋地转,最终无力的跌了下来。
      “父皇!”几位皇子见状大惊失色,匆忙奔过来,扶住了努尔哈赤的身子。
      蒋默嘴角浮上了一丝难以掩饰的笑意,他又在乱军中搜寻其它目标,想要再除去几个八旗军的亲王贝勒。不久,他把镭射枪的准星锁定在皇太极身上。
      他正要扣动扳机,一只羽箭从城下迎面射来,深深钉进他的胸口。
      蒋默惨叫一声,仰面栽倒。
      后金大帐中,努尔哈赤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他的几个儿子跪在床边痛哭不止。
      努尔哈赤在弥留之际,勉力挣扎像是有话要说。皇太极等人会意,连忙把头凑过来。
      “明朝气数未尽,十年内不要再行征伐。”
      言罢,努尔哈赤咽下最后一口气,溘然长逝。
      “我这就率人攻占宁远,杀尽城中汉人,为父皇报仇!”豪格悲愤的说。他霍得站起身,转身欲走出营帐。
      “王弟,不要这么冲动!”皇太极严厉的制止了他,“父皇说的对,我们应该立刻休兵班师回朝,在关外厉兵秣马,待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推倒大明朝廷。不要为了小小的宁远,再消耗我们更多的国力。”

      宁远一战,守城明军两万人战死了十之七八,侥幸活下来的,也多已负伤。除去巡防和放哨的兵卒,大多数都聚集在城中的营房之中。满桂、祖大寿等人正在营中四处走动,查看战后士兵们的伤情。
      突然,一张令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面孔,出现在人群中。
      监军太监刘应坤。
      刘监军正和颜悦色的在军营中走来走去,不时对受伤的士兵嘘寒问暖。
      “他怎么会在这里?他不是早就走了么?”祖大寿皱起了眉头。
      吴襄压低声音说:“他本来想走,可是出了城门走了不远就遇到四处剽掠的八旗兵马,只好又退了回来。听说这几天,他天天在家烧香拜佛,大门都没敢出。”
      “各位将士们,兄弟们,大家血战多日,着实辛苦了。此战全凭下官和袁大人力主守城,率合城兵马和后金贼军以死相拼,方才保住了宁远,把努尔哈赤挡在了大明的门外。”刘应坤站在士兵们中间高声说,“你们放心,此次大胜下官定会据实上奏朝廷,为有功的将士加官进爵!”
      “无耻小人,哼!”祖大寿不屑地骂了一句,离开了兵营。
      袁崇焕和杨帆并肩在宁远城上慢慢走着。目力所及,尽是残砖断瓦,和散落的兵器。已经熄灭但仍然冒着屡屡青烟的焦木,在无声的诉说着刚刚过去的战斗是何等的惨烈。
      “袁大哥,蒋默现在怎么样了?”
      “放心,他没有伤在要害,经过军中医师诊治,现在已无大碍,正在我的帅府里修养。”
      袁崇焕感叹道,“多亏他的适时一击,一举铲除敌酋努尔哈赤,才使得贼兵退却。宁远也才得以保全。”
      “经此一战,恐怕后金的军队不敢再轻易进犯大明的城关了。”杨帆说,“袁大哥,我想我们是时候回京城了。”
      袁崇焕点点头说,“兄弟但去无妨。有你们留下的大炮矗立在城头,我足以应付后金的贼人了。不过你那位色目兄弟,跟我说过他想留在军中,不和你们一起回京了。”
      城外,战死的士卒和战马充斥着整个原野,他们的身上渐渐盖了一层薄薄的雪,成为旷野中一处处凸起的团块。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袁崇焕久久地望着城外,吟诵着古人的诗句。

      一月后。
      监军太监刘应坤带领卫队三百人,策马徐徐走进了京城的承天门。蒋默、杨帆二人也走在队伍之中。
      他们进城后,受到京城十几万百姓的夹道欢迎。刘应坤的一张脸笑成了一朵花,频频向百姓们挥手致意。
      “刘大人,你去面见皇帝就行了。我们先行告退了。”杨帆说。
      刘应坤忙道:“二位且慢。你们乃是为宁远之战出了大力之人,有大功于朝廷。魏公公特意交代,请两位,尤其是蒋默公子务必上殿接受皇帝封赏。”
      蒋默和杨帆面面相觑,不知道魏忠贤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军出征前,他们还是他眼中的妖孽,欲除之而后快;怎的才过了大半年光景,一场大战过后,他会突然换了一幅面孔呢?
      “既然如此,就让蒋默去吧。我对朝廷的封赏没有兴趣。”杨帆说完,不再理会刘应坤,径自离开了。
      杨帆快马加鞭,向公主府飞驰而去。他有一肚子的话想跟公主好好聊聊,他觉得要把心中想说的话说完,至少需要三天三夜。
      当他最终站在寿宁公主面前时,却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杨大哥,你回来了!”公主惊喜地跑过来,一头扑进杨帆怀里。
      杨帆轻抚着她的脸说,“公主,你瘦了。”
      公主撅着嘴像是要哭出来,“我一直都给你写信,却从来不见回信。但是,我还是每天都在写。杨大哥,我怕我一天不写的话,你会把我忘了。”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这是我今天写的信,还没来得及派人送出去。”
      杨帆接过信封,放在嘴唇上亲了一下,然后把它揣进怀里。
      “那些信,我都看过了。”杨帆拉住寿宁公主的手说,“我先去见过你娘,然后再把你想知道的我这几个月来经历的一切都原原本本告诉你。”

      第二天,朝会。
      蒋默换好了朝服,侯在殿外。听到皇帝召见的旨意后,他在刘应坤的带领下,走进了金銮殿。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应坤来到殿上,立刻倒身下跪,叩拜皇帝。
      蒋默学着他的样子,跪在殿上叩拜皇帝。
      “两位爱卿,快快平身!”天启皇帝笑逐颜开,抬手示意二人起身。
      “前番努尔哈赤率二十万大军来犯,被我宁远将士迎头痛击。宁远大捷,毙敌五万,还一举除去了朕的心头巨患老贼努尔哈赤。爱卿等劳苦功高,实乃我大明的股肱之臣。传旨,封赏有功的将士和臣工。”
      皇帝的近身太监随即来到殿前,宣读早已拟好的圣旨。
      “诏曰:文王以仁德而惠万民,太祖以武威而定四方。朕承继祖业,诚惶诚恐,日夜奋勉,内修仁德,外昭武威。幸得先皇疪佑,使得群贤盈朝,匡扶天下,如朕肱股。宁远之战,实赖众卿呕心沥血,精诚团结,奋忠勇志,方得大胜。如今贼兵溃退,敌酋授首,即行论功行赏。”
      “东厂提领兼掌印太监魏忠贤,心系国事,日理万机,忧劳成疾,当居首功。特加封一品光禄寺大夫,赏银万两,黄金三千两。”
      “老奴叩谢万岁爷隆恩!”魏忠贤满脸堆笑,跪地谢恩。
      “监军刘应坤,调度有方,指挥得当,坐守孤城而临危不乱,一举击溃贼军,使得关河宁定,国土不失,朕心甚慰。加封刘应坤为从三品兵部佥事,赏银五千两。”
      “奴才刘应坤谢主隆恩!”刘应坤两眼放光,重重地叩头谢恩。
      接下来,按照旨意,魏忠贤的一干党羽崔呈秀、魏大中、魏广巍、顾秉歉、孙云鹤、田尔耕等等不下数十人相继得到封赏。
      “军前校尉蒋默,为大军铸就‘神威大将军’火炮,杀敌无算。并亲自操作火炮击毙敌酋努尔哈赤,成就万世不朽之殊勋。特加封蒋默为正二品骁骑大将军,留任兵部,参与军机之事。并赏银三千两,赐宅第一座。”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纷纷对蒋默投来惊奇艳羡的目光。要知道,蒋默被加封的官职,已经超越了殿上的大多数人。从一个济济无名的下级军官,一下子跃升为朝中二品大员,可谓一步登天,这是自从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
      “谢主隆恩!”蒋默叩首道。
      “宁远的军士,与敌血战多日,伤亡甚众,更有受伤致残者千余。此皆忠心护国勇猛之士,乃是大明之柱石。着令兵部对宁远将士论功行赏,户部对伤残亡者赐银安抚,以慰其心。另赐宁远守军御酒五万坛,肉十万斤,彪炳其功。”
      “宁远主将袁崇焕,暮气沉沉,不思进取。既已挫敌狂锋,致贼兵溃散,却未率军出城掩杀,将后金贼众一举剿灭。坐失良机,致其逃遁,遗祸大矣。是故不予封赏,降职留用。钦此。”
      蒋默诧异的抬起头,看到不远处魏忠贤正满脸笑意的瞥向自己。
      圣旨宣读完毕,天启皇帝就退朝了。
      皇帝走后,文武百官纷纷围拢在刘应坤、蒋默的身边,用最华美的辞藻,表达着自己的敬意。
      魏忠贤缓缓走到蒋默身边,吩咐围在他身边的大臣退下。然后,他满面春风的对蒋默说:“哎呀呀,真没想到,公子今日蒙受皇恩,竟能一跃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今后我等同殿称臣,互为袍泽。你可要在心中时时铭记皇上的隆恩呀。”
      孙云鹤在一旁又道:“蒋大人,你要明白,是魏公公在皇上面前据实禀报宁远战况,大力赞颂你的功绩,你才有今日的荣光。现今皇上已把朝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魏公公打理。若不是因为今天高兴,他是不上朝的。所以,你为朝廷尽忠,就应该尽心尽力在魏公公手下效力。”
      对魏忠贤,蒋默发自内心的感到厌恶。若不是袁崇焕及时搭救,他还险些死在他的爪牙手下。
      但是,蒋默很清楚,孙承宗、杨涟、左光斗、周顺昌等忠正的大臣已然不在,此时的魏忠贤,已是权倾朝野、一言九鼎,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他觉得,这个人,他不能得罪。
      “这位大人说的是,蒋某记下了。”
      魏忠贤闻言,顿时微笑着连连点头。
      “袁崇焕在呈给兵部的奏章中说,蒋兄弟是用火炮将努尔哈赤打死的。可下官却听说,当时努尔哈赤远在距宁远城五六里开外,以火炮的射程和准头,是根本难以做到这一点的。我想,蒋兄弟必有千丈外隔空杀人的利器吧?”太仆寺卿崔呈秀瞟了一眼刘应坤问道。
      蒋默这才明白,阉党不惜高官厚禄拉拢自己为的是什么。
      蒋默从容地一笑,“这位大人,实不相瞒,击杀努尔哈赤只是我略施小计做到的。如此微末伎俩,实在不值一提。”
      蒋默随后对魏忠贤拱手道:“下官日后必定一心一意,效忠朝廷,万死不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