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第 36 章 ...

  •   “三哥哥穿白最为好看。”苏伊笑着道。

      这京中有三大世家,京中顾家,京中汪家。

      在一树紫藤花下,他看着前方轻声道:“佛家信奉转世轮回之说,是以在浴佛节这日,传说在浴佛节这日将煮食的青豆给见到的人,下辈子便还能再遇见,因豆儿圆圆,谐音似缘。”“那是不是三哥哥给我一颗,我再给三哥哥一颗豆子,我们便结下下世姻缘了。”“也许吧,”他道:“幼安,伸出手来。”我郑重的摊开小手,圆润的玉镯映衬着白皙圆润的手腕,顾幼逸抬起手来,将一颗小小的青豆放在女孩的手心,我抬眼看他,咯咯笑了。“我吃了这青豆,三哥哥便人得我了,约好了哦,三哥哥,下辈子我们还要再见。”“约好了。”“不许三哥哥到时不理我,认不出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少年一袭白衣,秀发被玉珏轻束起,微侧收看我,那秀发被风扬起,趁着那双清纯而波光潋滟的眼睛。

      我将青豆含在嘴里,轻轻咽下。

      我抬头看天,看云,“我今年没有熬制,等到明年,送给三哥哥吧,我亲手熬得。”

      他轻轻一笑,道:“说好了喔。”

      我弯眉道:“好。”

      相传这青豆,要赠与之人一声一口阿弥陀佛先捡豆,然后在煮食,废了不少心呢。

      怎曾想,再见,已是隔世。

      “老窦,你去派婆子挑拣豆子,熬豆治豆。”这出发之前几日,府中便早早准备开来。我在祖母房中小几前描摹字帖,老祖母和张妈妈,刘二家的等聊天,吩咐到底下坐着的一个窦氏道。“是,老夫人。”那窦氏领旨去了。

      “你们这些小辈,要抄写一卷《地藏经》,抄写的时候要诚心诚意,而后让高僧点,供养在寺中。”

      “咱们府里在白马寺供养的长明灯香火钱可是给了,”“回老祖宗的话,今岁的已经给了”汪老太君想了想道:“再给添两千两香油钱。”

      “是,祖母。孙儿这便去办。”二哥退下。

      今岁已经到斋月,这府中一应衣食供应,从简,老祖宗茹素已经有两个月,开府库放粮,去施粥。“这事儿就交给幼时你去办吧。”

      我道:“老祖母,清欢能不能去施粥。”“老祖母,幼灵也想帮姐姐。”“也好,清欢,幼灵,你就给幼时当个副手,不要给幼时添麻烦。”“哎,那么好玩的事怎么能不叫上我,祖母,我也要去。”“你瞎凑什么热闹。”“祖母不能偏心,您都让幼安和幼灵去了。”“我也要去。”“好祖母,好祖母,祖母太好了。”“真是拿你们没办法。”这顾幼时笑道:“你们几个小不点想来凑热闹,可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施粥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要来参加了,就不许半途退出,谁退出谁就是小王八,贴个小王八在脸上一个时辰,

      第二,既然来了,便不能白来,我一来要管施粥,二来还要管你们这些小不点,便要添点什么,便每个人凑个份子,出些银子。幼筠,你尤其多出些。”“为,为什么?”顾幼时弯腰弹了一下她的额头,“你这个小女霸王,比谁都调皮。”顾幼筠一时不慎,棋差一招,被打了额头去,抬起小手捂着额头一脸震惊和脸红:“哼,哼,三姐姐惯会欺负我。”“哈哈哈。”顾幼时笑得很开怀。

      其他几个小不点到一半,便失了兴致,只觉枯燥无聊,坐都坐不住了,我陪着一起施粥直到中午,顾幼灵施到一半,也撑不下去了,一扭头看见一旁的顾幼安,“来,给。”冰雕玉琢的女童正端了手里的粥给底下的妇人,笑容宴宴,一咬牙,逼着自己硬撑下去,也学了她,脸上带上笑意。“真是一对只有天上有的活玉女啊。”

      她不是很理解,做这种活,会讨的老祖宗的欢心,留下一个良善的名声,她自然是要做,光是给人递粥她便已经分身乏术了,可她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若是论起来,这些孩子中我就服幼灵和幼安,别的一早就撑不下去,现在脸上还贴着王八,只有她俩一直撑到最后,啊,幼筠也很好。”

      “开,开玩笑!我才不要被贴王八!”

      “这孩子。”王夫人无奈的摇摇头,咋咋呼呼的,哪里有个小姐的样子。

      “小姐,您赶紧睡吧。”“不急,等我抄写完这一卷经卷。”我轻声道:“你们若困了,便先去睡吧,留下悯枝陪我就好。”我看一眼窗外,竹声潇潇:“夜深了,我也害怕。”玉翅,欢颜看着坐在小窗前的女儿,彼时她身穿一身家居的窄袖襦裙,夜深渐寒,还是倒春之时,悯枝给她添上一件折枝外衫,一袭漆黑秀发下,一双弯眉下一双好看的眼睛,轻声细语的强调,端的是大家的闺秀,不禁感叹自家小姐还真是温柔啊。

      小姐惯爱把玩的一颗貔貅镇纸,放在抄写佛经的宣纸之上,雪白的宣纸在

      烛光有些跳动,悯枝拿银针挑了一下灯芯,而后罩上罩子,

      “那个丫头吗,看着清纯仁善,实际上满脑子的世故。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五小姐。”我身穿一件披风,抬眼看眼前的这个丫鬟,添香,她的秀发宛若鸦鬓,身脚细长,垂眉低首。“嗯。”我轻轻应下,往前走了几步,擦肩而过。“那个添香是”“回小姐的话,乃是大少爷房中的丫鬟。”“”“听闻原本乃是大家的小姐,后来家中犯了事,府中女眷皆被冲放为官婢,”

      顾府要开仓施粥,四月初三在这府外贴了,四月初八,这顾府后门外,这身着短打的顾府下人一早便搭建起了粥棚,前来吃粥的乞丐,流浪的相互通传,已然有一些早早在这顾府后门等候。“一切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小姐,都打点妥当了。”我在园中,带着丫鬟婆子便和顾幼时一起去,这家中家丁端着那熬好的粥,粥取得都是上好的米,煮出来泛着圆润光滑的色泽,香气扑鼻。

      “都别”

      “这施粥从早上五点便起来一直到中午,一点也不娇气,没有喊一声累,分明还是这么小小的年纪,还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呢。”这小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施与受,有施才有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双手摊在,给我烤艾灸,

      “”

      “顾小姐,活菩萨。”

      正是法华经讲的时节,

      蛇庙

      蛇庙

      蛇庙(5张)

      庙宇通常让人精神怡然,可要进马来西亚的“青龙庙”,确实要有点胆量。

      青龙庙位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是一座供奉宋朝老中医“清水祖师爷”的小庙。令人惊异的是,庙内的神龛、香案、烛台、梁柱上,到处是青黑花纹相间的野生毒蛇,且都没拔毒牙。虽说景象可怕,但毒蛇们白天在庙里睡觉,晚上出来觅食,与游人们倒也相安无事,而信徒们都相信,这是神灵感化的结蛇庙

      “嘁,鬼知道我为什么招这些个东西。”

      围棋道场棋圣道场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我穿着一件斗篷,头戴钗环,绕过巷道,走到一处庭院。

      “针织,碧玺十串。”便听见三姐姐的园中,原来是三姐姐管家,这窗外听窗的一众丫鬟婆子皆垂眉低首,听她示下。

      三姐姐眼见已到提亲的年龄,这老祖母带着她学管家,

      被王妃收为义女

      浴佛节之期渐近,祖母将我们一众小辈叫到

      窗外紫藤花一骨碌从屋顶悬垂进来,我抄好了手中的法华经,在笔山上搁下小狼毫,等着墨水晾干,

      捧出来拿去供养。

      “清欢近日身上带有香气。”

      接天蔽日的紫藤花下,花香难耐,我站在

      法华十讲的地界外,我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他手中敲击着折扇轻轻道,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第一次遭到了破坏。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

      祖师墓

      祖师墓(2张)

      0年),以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的各地联军,对洛阳形成了半包围的阵势。为防止人民逃回,他便把洛阳城周围二百里以内的房屋全部烧光,白马寺被烧荡殆尽。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即位于许昌。在东汉洛阳废墟之上,重新营建洛阳宫,即包括重建白马寺。再从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有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佛律”的记载,足证白马寺在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之后已经恢复。

      西晋永安元年(公元304年),司马颙部将张方攻入洛阳,烧杀虏掠,在长期的战乱兵火中,白马寺再一次遭受严重破坏。

      经过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乱”,洛阳城又一次残遭破坏。在迁都邺城之后,洛阳仅余寺四百二十一所,其中,尚有白马寺。大约在“永熙之乱”中,白马寺虽难于幸免,但还是残存下来了。直到清代,在白马寺大殿左侧,还保存一座“白马寺造像幢”,幢有五十余尊佛像,上下左右俱有题名。另在解放前,白马寺曾出土一尊巨大的玉石弥勒菩萨坐像,身高2.16米,系一件极可宝贵的北魏造像佳作。惜已散失海外,至今仍保存在美国一家博物馆中。

      唐武周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则天敕修白马寺,这是白马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对东都洛阳的破坏甚为严重。白马寺当亦然。“安史之乱”以后的白马寺,还保存着一些唐代或唐代以前的断碑。

      唐代末年,洛阳长时期陷入战乱兵火。白马寺再次遭受战乱的破坏。

      到了宋代,采取适当保护佛教的政策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敕修白马寺。

      明代初年,以禅宗中的临济宗最流行。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太祖朱元璋敕修白马寺;景泰年间,明政府曾规定各地寺观产业限制为六十亩。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身为朝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总督东厂之职的黄锦,又一次大规模整修白马寺。由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石碑,保存了关于此次重修的详细资料。此次重修,大体上奠定了今日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在白马寺沿革史上意义重大。据解放后地面实测,白马寺总面积为四万平方米左右,这和明代重修时占地六十二亩的记载基本相合。

      明代末年,洛阳又遭战乱破坏。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立佛殿(接引殿)被焚烧;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复被重建。接引殿是寺内现存规模最小,重建最晚的一重大殿。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曾重修清凉台之毗卢

      慧闻者,齐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佛法广播于江北。

      放生池的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放生鱼的池子,更重要的他是一种激发众生慈悲心的手段。将鱼或者鸟放生,在古时候是善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心愿。而现代人生活在城市中,被功名困扰,没有心思去考虑这些事情了,也更加冷漠了。

      对女子演说佛法的往往是尼姑,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十四回就写了薛姑子宣讲因果的细节。薛姑子五十多岁,“会讲说《金刚科仪》、各样因果宝卷,成月说不了!专在大人家行走,要便接了去,十朝半月不放出来。”看来很受大家女子的欢迎。

      不过,那时我念及尚小,并无小字,是谁给我起的小字呢。

      顾幼宛在荡秋千,“有办法整治她。”“咱们玩秋千吧。”“你们去给助力。”

      “你说这是什么事儿。”

      “这东西放在这里,是留给老爷吃的,谁吃了。”顾幼珊道:“回母亲,是幼安妹妹吃的。”汪氏听见没说话,顾幼珊便上前给她添茶:“”

      这两个妯娌并排向老太太园中走,碧纱橱内,

      “你和她比什么,左不过一个表姑娘,还能拿乔了。”

      顾幼安的境况还真让人担心,她一个表姑娘,在这顾家,能依靠的之有老夫人,

      眼见的便是汪老太太的六十大寿,

      番外篇

      旷了家学去街上玩的顾五,赌了钱,赢了,施舍给路边的乞丐,“谢谢爷,爷好人有好报。”这钱要放下,“劳烦问一下,这京中哪里有正开得合欢树啊”

      少年轻轻一笑,道:“清欢。”顾幼安的脚步停住,

      为什么,事到如今,您却会成为纵横朝野的权臣,奸臣贼子,

      “我要这全城的合欢。”所有禁军出动,这满城的六月雪,纷纷扬扬,少年一袭白衣,身披貂皮鹤氅,取出腰间长剑,轻狂而城府,

      他在一片六月雪中轻垂手,

      十年

      “幼安。”他轻声道,轻轻将头靠在她的肩头呢喃。“幼安。”他轻声唤道,像个孩子一般。

      纵使如今,你的眼睛还是如十年前一般澄澈。

      “天下只有一人”“我没事,我什么事也没有,我只是想我的清欢了。”

      “纵使十年不见清欢,少爷不曾清欢。再见清欢,怎会放走清欢。”

      虽然三少爷比小姐大,但有时候却感觉是小姐照顾三少爷呢。

      是这样吗,我看那二人是互相照顾呢。

      怎么说呢,像兄妹,却又像朋友吧。

      顾幼安道:“三哥哥,现下是上家学的时候吧。”

      “谢谢三哥哥,作为奖励,水晶鲜奶冻就给三哥哥吃吧。”

      “三哥哥,”顾幼安抬眼看着眼前高个儿的少年,拽了拽他的衣袖,道:“幼安不喜欢合欢花了,三哥哥不要再为幼安采了。”

      “《本经》有载,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若是有人赠你合欢花,意味着,他祝愿你解开心郁,欢乐无忧。”

      合欢

      清李渔“萱草解忧,合欢去忿,皆益人情性之物,无地不宜种之。……凡见此花者,无不解愠成欢,破涕为笑,是萱草可以不树,而合欢则不可不栽。”合欢花的小叶朝展暮合,

      古时夫妻争吵,言归于好之后,共饮合欢花沏的茶。人们也常常将合欢花赠送给发生争吵的夫妻,或将合欢花放置在他们的枕下,祝愿他们和睦幸福,生活更加美满。朋友之间如发生误会,也可互赠合欢花,寓意消怨合好。[9]

      “飞花令因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起,”

      六月雪,根、茎、叶均可入药。淡、微辛,性凉。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止咳化痰。用于急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咬伤,脾

      取三至五钱,鲜白马骨一至二两,水煎,治咽喉炎,偏头痛,目赤肿痛。

      顾幼辞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这种种的鬼实际是丑化人间的各种败类,如酒徒、好色者、大烟鬼等

      四月初八这一天,民间广为禁屠、放生。《良乡县志》载:

      “四月八日浴佛,禁屠宰一日。”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是日西湖作放生会,舟揖甚盛,略如春时小舟,竞买龟鱼螺蚌放生。”

      放生的做法系由佛教经典中之戒杀生食肉而来。相传为后秦鸿摩罗什所译的《梵网经》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诸男皆父,诸女皆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如见世人杀生,应予救护,解其苦难,于是便有“放生”。放生就是赎取被捕之鱼、鸟等禽畜,再放回大自然,为此而举行的法会,称为“放生会”。可见禁屠与放生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是佛教的产物。

      佛教的这一做法,正好与中国古人的“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的想法相合,于是为民间百姓所接受。自东汉起,西佛东来,到了南朝,便有“断肉”之说。梁武帝下诏严禁杀生,废止宗庙供献牺牲之制。隋代僧人在天台山时,曾为了制止临海居民捕鱼杀生为业,到处宣讲佛经,并自舍身衣,劝其改行;募捐修筑放生池。此为放生会之滥筋。

      唐时江南遍置放生池。至宋真宗天禧之年(公元1017年),皇帝下令各地重修放生池。三年后西湖修放生池,定于四月八日举行放生会,为天子祝圣。至此,放生与忠君相结合。苏轼对此有文相记:

      “天禧中,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自是以来,每岁四月八日郡人数万,会于湖上,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皆西北向,稽首仰祝千万岁。”《乞开西湖状》

      这一风俗至清代不衰。清顾禄《清嘉录》载:

      “居人持斋礼忏,结众为放生会。或小舟买龟、鱼、螺、坪,口诵《拄生咒》放之,竟日不绝。”

      这里的“往生”便是来世的极乐世界。但来放生的人并不都是虔诚的善男信女,更多的倒是□□浪子,将放生会闹得一塌胡涂。清人柴桑在(燕京杂记》中写道:

      “南城悯忠寺,岁之四月八日,为放生大会,牵商妇女,显官妻妾,凝妆艳服,蜂屯蚁集,轻薄少年,如作狭那之游,车击毅,人摩肩。寺僧守门,进者,索钱二百,否则拒之。于是品绿题红,息交履错,遗珠落翠,粉荡脂流,招提阑若,竟似漆洧溪上矣。寺僧又于妇女所携之小儿女,各与一扑满,诱他带回满载,令明年赴会输之,以是一日间获金至数千。其谓放生大会者,仅买数雀放之,实贝寸一无所观……”

      这真是有其名而无其实!来者仅作“狭邪之游”,为猎艳而来。而僧人一门心思赚钱,特别在孩子身上打主意。卖给孩子的那个“扑满”便是今日所说的“攒钱罐”。仅此一项,便可“获金至数千”。本来放生这种活动就是摆摆样子做给人看的,何必认真呢。明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有一则笑话,可供回味:

      “北使李谐至,梁武帝与游历。偶至放生处,帝问:

      ‘彼国亦放生否?’谙曰:‘不取,亦不放。’帝渐之。”

      梁武帝之所以“惭之”,因为他猛然醒悟过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既有今日,可见当初不是好人。所以大可不必傲然问谐:“你们国家有这种放生池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