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生自何来 死往何处 ...

  •   世界必经“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共计八十个小劫,合而为一“大劫”。佛经上所说“三大劫”者,即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大劫。
      劫就是时间。本来时间不存在,但因为在众生份上,产生分别心,才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才有这个劫。
      在我们现在这地球的前一个地球,劫名“庄严劫”。在庄严劫的住劫二十个小劫中,有千佛出世,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
      现在地球住的劫叫“贤劫”,在此贤劫的住劫二十个小劫中,亦有千佛出世,现在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佛。而到第五尊佛,名为弥勒佛,今人称呼“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既叫“当来”,就是将来,现在他还未成佛。
      未来的劫名为“星宿劫”,此未来大劫之住劫二十个小劫中,亦有千佛出世。等到将来星宿劫的地球坏了,又会产生新的地球。

      佛法分为大乘和小乘。小乘圣者不求成佛,但求入于涅盘,涅盘的境界,从本质上说,大小乘是一样的,不过小乘入于涅盘之后便安住于涅盘了,不再度众生了。所谓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罗汉,果是果位。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二果罗汉叫斯陀洹,这都是梵文译音。三果罗汉叫阿那含。四果罗汉叫阿罗汉。罗汉不一定是出家人,无论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罗汉。不过佛在世的时候,证得罗汉果的,出家人比较多。

      【话说再来人】
      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预流果,断了五个见惑,但是,根本思惑还没有解脱,因为余习未断,所以要七还人间。余情是剩余下来的情感,断不了的,还是要七还人间才能了。如果七还人间时,不晓得再进修,还是会后退的。
      修到了预流果的人,死后不到这个地球上来了,而升天去了。在天上的一辈子,比我们地球上长得多,天上的生命结束了再来做人,这一种人称为再来人。当然再来人不晓得是男人还是女人,是漂亮或不漂亮,是大富贵或者是穷苦,都不一定的,这个帐很难算,电脑也算不清。他们是来世间受报的,因为有些帐没有还,要来还帐,七还人间,生了死,死了生。
      所以,依我看来,社会上很多都是再来人,当然在座之中也许很多,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须陀洹再来人间,就是还债,自己也不知道。假使自己能够知道,就已经不是初果罗汉了,一下就超过去了。
      【不来行吗】
      到了二果斯陀洹,是一还果了,思惑的根根拔出来一点,死后再来一次世间,把所有的债务清了,可以到另外清净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暂时请假,还非究竟。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还果,不回到人世间来了,直接从天上证四果入涅盘。佛经上说,他们涅盘的时候有几句话:「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梵行已立,我生已尽,清净修行的,不一定得道啊!天人清净境界的修行,已经建立得到了。所作已办,欠债还钱,债务都没有了。不受后有,不再来了。有些经典上用四个字形容,「长揖世间」,向人世间作个揖,大家再见,不再来了,这个叫不还果,三果罗汉。有许多朋友学佛修道说人生好苦啊!想这一辈子修成功了,不再来。有那么容易吗?不再来要修到三果罗汉才行,才能长揖世间。要到四果阿罗汉的果位,才算在这个世间成就。
      阿罗汉是译音,阿是无的意思,阿罗汉就是无生,永远没有烦恼,没有魔障,心中之贼拔去了,此心永远清净光明,这是阿罗汉果。这四个罗汉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
      【三界的天人】
      初果、二果罗汉死后不来,就暂时升天去了,升的不是色`界天,而是欲`界天。我们中国人讲的三十三天,是欲`界天的一个中心而已。这一层天的中心并没有离开日月系统;所谓欲`界是指生命由男女情`爱结合而延续的。不但人是如此,任何的生物都是由两`性`雌`雄的关系而来,因为有爱有欲,所以称为欲`界。欲`界里的天人地位比我们高,譬如普通民间拜神拜仙啊,称所拜的神、仙是菩萨,这些都是欲`界天天神的境界。初果罗汉死后往生,是上不了色`界天的,只是升到欲`界天而已;因为他只断了一部分的情,而且这个情是压下去的,欲的根未尽,所以仍在欲`界天。
      有些人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是天人中的人,他的情绪与一般人不一样,他一无所好,或者只喜欢种种花啦!爬爬山啦!对人世间的一切很淡泊。他对人世间虽淡泊,但对于山水花鸟还留情,所以还是欲`界,只是他已经升华多了。
      到了三果,才能够升到色`界天,色`界天的最高处「大自在天」,佛经中又叫「有顶天」,好像天顶有盖一样。佛经中说,假使从有顶天丢一块石头,佛说要十二万亿年才能到我们这个地方。换句话说,欲`界天还在这个银河系统,色`界天已经超出银河系统了。
      再上层是无色`界天,那就难爬了,大阿罗汉可以到。大阿罗汉差别很大,譬如须菩提、阿难、迦叶尊者,有时也称大阿罗汉。严格讲起来,释迦牟尼佛也是大阿罗汉,不过,他这个大阿罗汉就大了,大到叫如来了,所以到达大阿罗汉的境界很难很难。
      【迦叶起舞毕陵慢心】
      得了初果罗汉,对于六根六尘不是不动心,只能说入流而已。
      迦叶尊者定力之高是有名的,与太太两人同修,约好假结婚,房间里一个柱子为界,各住一边,有夫妇之名,无夫妇之实,后来带着太太一同出家。像他这样高定力的人,却当天乐鸣空时,习气深处贪爱音乐的根本发起了,他一边闭着眼盘腿打坐,一边不自觉地打拍子,摇了起来,坐在那里跳舞。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维摩经》上所讲,余习未断。所以《维摩经》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来,落在大阿罗汉身上就粘住了,落到大菩萨身上,粘不住就掉下来了。维摩居士说,一切大阿罗汉,八十八结使断了,但余习未断,剩余那个根根的一点习惯还没有断,这就叫余习未断。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佛的弟子毕陵伽婆蹉,他已经是罗汉了,功夫很高又有神通。据佛经上说,有一天他要过河,那河的管辖权属于一个女河神,毕陵伽婆蹉站在河边,两手一比,叫道:丫头,你把那个水断了,我要过去。女河神没办法,功力不及他,只好把水断了让他过去。事后这个女河神就来向佛告状,说你的大弟子还骂人!脾气那么大,骂我丫头。佛就笑了,把他找来对他说:过河用神通是犯戒的!犯戒还不说,你还公然骂她。毕陵伽婆蹉说:佛啊!这很冤枉,丫头,你讲,我骂过你吗?女河神说,佛啊,你看,当着你的面还骂我。毕陵伽婆蹉说:你怎么搞的丫头,我实在没有骂你。佛对女河神说:你不要见怪,他五百世生婆罗门家,骂人骂惯了,结习未断,所以这一生得了哮喘,果报还没完呢!
      所以说,得了初果罗汉,对于六根六尘不是不动心,只能说入流而已,可是心念之流还没有空,等于石头压着草,碰到某种环境,还是会爆发的。关于这方面,有许多资料记载,譬如苏东坡,以及很多人,都是大修行人转生来的,但是转一转生,他就忘记了。
      二果罗汉,只有一次回转人间,名义上讲再来一次,等于没有来。什么道理呢?有许多人生死到了,过去的业债已经完了,有时候来入胎一下,在胎儿阶段就流`产了,就完了,这一生债算是还够了。这是真的啊!讲的很实在,听起来好像死无对证。有许多人眼父母的因缘很好,但是时间很短,缘也完了,他也不须要再来,你应该替他高兴,他是已经成就了的人,只不过欠你这么一点亲情之债。但是你也欠他眼泪啊!你也为他伤心哭这么一场,帐也完了,就可以了啦!这是二果斯陀含。这是不还果,这一生过完就结束了,是三果了。
      三果罗汉就高了,说不来人间,也不一定,他还是来,因为他已经无生死可了,来也不怕,只是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
      我自己这些年没有到处跑,所以也没有听到什么;年轻在大陆时到处跑,听了许多奇事。譬如我有一个四川朋友,他就告诉我记得三生的事情,他是很有名的一个名人,学问好,文章好,当然他也不轻易讲这种事。到了三果的再来人,有时候他明知而不说,因为他生死可以来去自由。有些人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迷,出胎那一刹那迷掉了,各种情况不同,都是因为三果罗汉定力程度的差别而产生的结果。
      讲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来人世间这个欲`界了,实际上来不来呢?还是要来;就是到了四果阿罗汉,也不是绝对的不来。大阿罗汉一定八万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毁,毁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则已,一出定怎么办?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脱,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还是要回向大乘,由小乘的声闻,向这个大乘,才能真正成就。

      -----------摘自南怀瑾所著《金刚经说什么》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断气后毋需历经中阴阶段,刹那间往生极乐。升天及下地狱者亦等同此速。生前未闻佛法,然奉行十善,乐善好施,为世间之大善人,百年之后,亦得瞬间投生天堂。生前作奸犯科,烧杀掳掠,瞋恨恚怨,强取豪夺,此等极恶之徒,命终直入地狱。至于贪念重者则堕鬼道。
      中阴又称「中蕴身」、「中蕴有」、亦称「中阴有」、「中阴身」。藏文「中阴」意为「一情境结束」与「另一情境展开」间之过渡时期。断气、甫亡谓「死有」,来世投胎(即转世)时曰「生有」。据《俱舍论》卷十所载,死亡瞬间至来生出世之刹那(即投胎、入母胎内),其中间时段称「中有」。因仅意识存在,并无实质肉`体,乃由意识作主宰,幻化而来,非父精母血孕育所成,故称意生身、意成身或化生身。此时,四大之聚合恰与死时相反,与贪瞋痴相关之思想伴随而来,风、火、水、地亦相继到来。

      ●善恶未判的中阴身
      此意生身与《华严经》提及佛十大身中之意生身大不相同。佛陀证得清净法身,故其意生身乃随愿所生,随其清净之愿力(至十方世界度众)而生。众生之意生身乃意识所成之身,形成元素为业力。彼已摆脱色`身束缚,远较生前自在。初往生时,灵魂甫脱离肉`体,其舒适不可言喻。此时神识往上飘浮,于己色`身历历可见。故人亡故后,会流连于棺椁或病榻旁,观看自己色`身。此时善恶尚在对判,业力未形成,故极其自由。因其极轻灵、敏锐,故觉知力为生前七倍,且具他心通,可阅读他人之心识。此段时间长短不等,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
      据经云,中阴身速度犹胜光速,于一念顷即可投生他方世界。在业力尚未形成前,可神通自在,随心所欲至向往之处,可穿墙走壁,纵山河大地亦不为所障。极具活动力,其移动方向则取决于过去之业力、习气。透过观想,希求之物立时现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全系唯心所造。
      自肉`体脱离而出之某种主体(神识),能对外界有所感应,并能自由自在移动至各处。多数体验者脱离肉`体时,欲由某处移至另一处,中间并无移动过程,只须动念,即可于瞬间抵达。即令有移动过程,亦可任意穿越墙壁及紧闭之门窗,乃至穿越他人色`身。
      众生于生死迷茫,轮回六道之中,无论其为胎生、卵生抑或湿生、化生,皆由身、口、意之善恶业所感得。行善感召至善道、为恶感召至恶道,业果如是,非何人所主宰。业即因果之总和,因果相续不断,致有六道轮回。由此得知,众生之意生身为无明、业力及因果之综合,唯因暂时摆脱色`法之束缚,故得此神通自在。身历此境,自不愿受色`身之羁锁。

      ●欲`界中阴之形体
      欲`界中阴,高约二尺,似五、六岁之幼童,且诸根明利。纵生前为残障或痼疾,中阴身时,则完美无缺,故祭拜时,亡者必然知悉。人甫断气,即具天眼,多远皆可得见。故一上香,魂魄随至。若非如此,民间所谓牵亡魂(召引亡魂),又何由牵之?死前何以会昏迷?此乃因神识为肉`体牵制,而感痛苦、昏迷。中阴身近似脑部神经系统,若神识脱离色`身,神经系统之作用全失。此际即无所谓「昏迷」。昏迷仅适用于生前。若断气,神识脱离色`身,何人前来探视均一目了然。如手术时不治,亡者于手术台即可知谁在身旁。神识飘浮于天花板上,俟遗体运出,亦尾随而去。

      ●菩萨之方便中阴形体
      证悟菩萨果或有修有证者,其中阴身系方便说,此乃欲救度中阴众生而示现,形貌为一壮年,身量高大。因智慧高超,身形圆满,绽放光明。菩萨欲入胎时,光明照耀百千俱胝之四大部洲,为智慧愿力身,不同于凡夫之无明业力身。

      ●色`界中阴之形体
      色`界中阴身,完满如本有,具惭愧心,与衣俱生(一出生即着有衣衫)。人出生时皆赤`裸其身,天人出生,衣物已然具足,且视其福报大小,衣物优劣互异。中有身形质极微细,非同类不能得见,须频率相同方可得见。有修得极清净之天眼者(如人间修得定功者),亦可得见天人,以其频率相同故。

      ●中阴身之饮食
      欲`界中,有食极微细香气之众生,谓「乾闼婆」。意生身亦专食香味以滋养其身(因其有意识,故仍须饮食)。子孙祭祖时焚香,即此用意。起乩、拜神皆焚香,即因鬼神乃触气而饱,香为其饮食。父母亡故后焚香祭祀,其所食非所供之饭,乃是食供品及香之气味。焚香亦有等级区分,较无福报者食恶香,纵好香现前,亦无福消受;福报深厚者食好香。若焚好香可感得善神食用,点恶香多感得鬼道众生前来。

      ●六道中阴之形色
      中阴身时常希求,觅其出世因缘,寻查来世当生之处,故又称「求生」,且因其为本有坏后,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故称为「起」,寿命短者仅刹那之间耳!欲`界、色`界众生方有中阴身。六道众生之中阴身各不相同。据《大宝积经》所载,地狱之中阴形貌丑陋,面如焦炭。畜生之中阴似烟,无固定形状,其生前即无定性、无意志力或因愚痴,故感得此。饿鬼之中阴形色如水,视其福报而有清浊之别。人天之中阴形如金色。色`界(天界)之中有其色鲜白,以其具禅定功夫,心不混浊,故通体透明。至于无色`界之中阴身,非凡夫所能了解。例如佛入涅盘时,无色`界众生亦哭泣,泪洒雨下,其中阴身系微细四大,非人间所能见。
      中阴身之有情,或有于神识脱离时,即见自身为双手双脚,或为四脚,甚或多脚、无脚等情形。何以故?此因中阴现前时,视亡者所造之业,决定投生之处。此际虽未投胎,已可见自身之变化。因来世由业所感,故其形量及所到之处与本有之形貌相似。如欲投胎为虎,于中阴身时,即可发现自身有四只脚。简言之,断气后,中阴身脱离色身,其形状已大致固定。欲投胎至何道,其形貌已形成,自然朝其共业及父母之因缘而去。
      中阴身业力强、速度快,具最疾之业通。其本具定力、神通力、意志力、愿力及威德力,然一旦决定投胎之处,此五力旋即消失。以其随念而走,起何念即投胎何处,故念念应注意自己起心动念。念清净之佛国土,即转生莲花内。生死关头最为紧要,遇善缘则生善道;遇恶缘则堕恶道。故阳世眷属,当设大供,供养三宝,仗三宝之威光以资神识,往生善道,或转读世尊所说经典、持念佛名,仗佛力令亡者离诸恶道。

      ●中阴身之寿命
      中阴身之寿命,每七日为一周期,亦即中阴身每七日内皆有可能转世一次。故每七日需为亡者诵经、做七或拜忏、念佛,以增亡者之福,期令投生善处。若亡者善根深厚,或可藉念佛功德得度,往生极乐世界。然所谓七日一周期之寿命,亦为一概略数字,非必定如是。有断气后三、四日即转世,然亦不乏逾经月未投胎者。七七四十九日后尚未投胎,倘未藉任何善根之力,则会沦为鬼道。民间有「牵亡魂」之习俗,若已亡故三年五载,仍可牵出亡魂,即表此人已落入鬼道。因中阴寿长至多四十九日,于此期间未转世即化为鬼,极难超生。以其属另一道,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态,欲由此模式转换为另一模式,殊属不易。故应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内,积极做种种功德。然此为亡羊补牢之作法,若欲正本清源,实应于平日即早作准备,精勤不懈,行善布施。莫俟往生后由子孙代做,所得利益相去甚远。
      死往何处
      死亡并非意味全盘毁灭,乃为另一生命之肇始。人亡故后,随三种力量而去。
      1、随业而去:随所造善恶业中最重者投生。业即为一种造作,具因果之连锁性。商有商业,工有工业,行善有善业,为恶有恶业,故古德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具真知灼见之智者,应及时行善、用功,求往生极乐。既知命终将随业而去,当于一切造作皆善加用心,因造作即形成吾人之业。
      2、随念而去:意即随起心动念而去。举例言之:一人每日瞋恚愤怒,此发怒之力量(念头)胜过其他,以瞋心将化作火,此人临命终极易堕地狱。若贪念重,执着子孙、财产,临命终强者先牵,何种念头最强,即顺该念头去投胎。当知,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头。若不识此,虽拜佛、礼忏、作早晚课,却未在修正念头上下手,念头始终于原地打转,未能宽恕他人,芝麻小事即被束缚,虽终日念佛,然闲来即道人长短,徒重形式,未掌握修行要旨。如实修行者即无诤,非但与众生无诤,其内在亦无抗拒。是以于起心动念应特加警惕。
      3、随习气而去:习气极难断。初始,我人制造习气,日积月累,我人遂为习气所控制。就物理学上而言,即为「惯性作用」。投胎时,多随平生最重之习气,相引至同类环境。若持名念佛,积习日久,弥留之际,佛号自然脱口而出。
      生命若属断灭,因果观念必荡然无存。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等乱象势将层出不穷,后果不堪设想。幸而生命有连续性,方可遏彼邪风。正因其为连续性,故应正视「死亡」问题,对临终至投胎之注意事项,应列为生命中极紧要之功课。印光大师曾云:「平日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足证临终处理至为紧要。可叹世间众生未谙此,往往草率行之,或沿袭旧习,妄自施为。如断气即送进冰库,或仓促为亡者更衣等错误处理方式。
      中阴历程
      人于气绝命终后,神识脱离色`身,尚在昏沈恍惚之境,约三、四日,犹不知己身已亡。待见亲属为己设供祭拜,方觉察与亲友已成隔世。此时业力形成之烈风,骤然吹起,中阴唯有任其摆布。强大光焰伴随雷电巨响,令中阴心胆俱裂。无数食人夜叉、野兽紧追不舍,凄厉哀号不绝于耳,又复狂风暴雨、山崩海啸,中阴惊惶失措,四处逃窜,又被追逼至深不可测,象征自身累劫贪瞋痴之白、黑、红三座悬崖绝壁。此情此景系亡者业力所感,生前行善,感得乐境;生前为恶,感得苦境。故生前所作所为,所思所虑,影响至剧。所现景象,象征前世习性,暴风雨表贪欲,烈风表瞋恚,黑暗表无明,喧扰表冲突之情绪与习性之结合。然究其实,乃无明所投射,其性本空。中阴既非血肉之躯,乃微薄四大和合之身,本质亦空,空何能坏空?是以毋需恐惧,当保持正念。中阴因历诸苦,急欲觅色`身栖止。此时,五方佛界交替放射耀眼灿烂之蓝光、清净白光、黄光、红色宝焰妙光及强烈绿光,奈因业力,中阴反畏惧不前。六凡道之劣光亦倏忽显现,天道之微白光,人道之浅黄光,阿修罗道之淡绿光,地狱道之黑烟,饿鬼道之淡红光,畜生道之浅蓝光,因其柔和暗淡,中阴业力应感何道,彼道之光即愈显而易见,遂投生于彼,此即其来世父母行`淫`之光。
      于濒死体验中,见佛见仙者有之,见阎王鬼怪者亦不乏其人,足见各人死后所至之处,非同一世界。库布勒.罗丝认为:「濒死患者所体验者非死后世界,乃是自生至死之移动过程。就物理学而言,所谓“存在”,必以客观、普遍为原则,然就心灵世界而言,存在毋须此二要件,但凡由主体所创造者,乃是一种主观之存在,故其所谓之“现实”,亦为主观之见解。濒死体验之现实性,乃体验者自行创造,是以其内容亦因人而异,自是理所当然。」
      科学家认为:「假设死后世界确实存在,则此世界恐非一单一、单调之世界,而是与现实世界相同,充满多样性之世界。」是以中阴身所历之境,实为自己业力所感,即可由此得证。
      中阴身之前二十一日,亡者于生前之记忆仍极鲜明,故为其做功德最能获益。此后业力形成,较难超度。据云,中阴身每七日皆需重历死亡时心境,安详而逝者,重现安详心境,反之亦然。众多中阴身聚集于男女交`媾`处,寻求有业缘之父母投胎,其中或有一中阴身遂其所愿,余者则绝望而死。然此死生,乃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非世俗之生死。
      因亟欲投胎,中阴身必择看似安全之处奔赴,然因迷惑,辄视善生处为恶生处,视恶生处为善生处,或闻迷人歌声、亲人呼唤,终被诱至三恶道。中阴身为业风吹至父母交`媾`处,以宿世业缘,遂生强烈执着。若喜爱母亲,对父亲欲取而代之,则转生为男众,反之,则转生为女众。或问:「试管婴儿未见父母交`媾,何以投胎?」殊不知,精血和合,即可牵引神识去投生。

      ●六道中阴行进方向
      中阴以其善恶业力所致,可感受行进方式为上升、下降或水平飘移。若生天界,中阴身头朝上直飞。如生前向往美国,中阴身会以平行方式,横向飞越高山大海,瞬间投生至美国。投胎至畜生,则如禽鸟,向前直视。投胎至地狱,恰与天界相反,为头朝下,犹似潜水。

      ●投胎各道所见景象
      若见天界宫殿,天神持天衣伎乐来迎,则转生天界;若见鸿雁成群,嬉游湖上,即生东胜神洲;若见雌雄牛马于湖边啮草,即生西牛贺洲;若见宫室辉煌,即生南赡部洲;若见湖边有树木、牲畜,即生北俱卢洲;若投生人趣尊贵之家,则见豪宅华厦、美妙园林;若托生于下贱之家,则置身竹草丛生之处,耳闻种种纷乱威逼之声;若见丰茂树林,及相对旋转之火轮,即投生阿修罗道;若见山石穴窟、深洞或鸟巢,投生于畜生道;若见寸草不生之荒漠、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则托生于饿鬼道;若闻悲凄歌声,身不由主被驱入昏暗处,但见黑、白屋宇杂列,中阴身感烈火焚烧,则投生热狱,若觉寒冰酷冷,则投生寒狱。
      前已述及,中阴身可随心所欲,穿墙走壁,念头所到,无所不至。唯佛之金刚座,及母体之子宫无法穿过。前者为佛证悟之处,后者表再度轮回之入口,一旦投生,中阴身阶段即告结束。
      关于「夺胎」
      高僧大德有「夺胎」现象,其本具福报,可免受胎狱之苦。在孕母怀胎八、九个月时,神识进入胎内,赶走原先之神识。例如:皇后怀孕,无福报者之神识虽投胎为太子,然此色`身系暂时借用,若遇一有福报者,此人即会夺走前者之神识。亦即二者之神识作一转换,如此,后来者即不必受胎狱之苦。古有前例,高僧大德修持至能知来世投胎何处时,便可以夺胎方式转世。人在母胎里,须承受种种痛苦,因高僧福报大,毋须经历胎狱之苦,只须将彼神识取代,即可投胎。故高僧断气后数日,即可马上出世,此谓之「夺胎」。简而言之,母亲自怀胎至婴儿出世,其间虽为同一色`身,然神识却时有变化,未必为同一神识。自来祈求菩萨加被,而得感应者不胜枚举,已怀孕者不妨多持诵《普门品》、《地藏经》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