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影子 5 ...


  •   苏受伤了,还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和芬兰打了一场号称‘冬季战争’的一仗。
      就在瓷尝试弄明白两个世界的‘十月革命’的区别时,‘他’说过,‘十月革命’是他的老师拥有自我意识的初始点,和自己眼前的苏,或许有出入,但应该区别不大。
      为什么会去扒苏的身世,因为瓷发现自己一个很奇怪的情感,用‘他’的话说——共情。
      关于苏的事,莫名的在意。
      明明没有经历过,甚至都没见过一面,可能受到‘他’的影响。即使没见过,却也能做到感同身受。具体表象就是对于‘老师’的东西十分在意,甚至怀念,仿佛已经刻进灵魂。
      怎么说呢,感觉这些东西沉淀在最底层,平时察觉不到,甚至想都想不起来,就像读过的一本书,看过的一场电影,轻而易举的抛之脑后。可是一旦有一个东西,足够大或者足够沉,在落入水底的那一刻,激起沉淀的水底的那些东西。
      那么这只是一个开始,无论之后落入水的物体再怎么小,这片水只会越来越浑浊,或许有足够长的时间,才会重新沉淀。
      苏就是那个一切的开始,仿佛脑海里想象的人物,终于具象化。
      瓷扶额,与其说‘瓷’将俄罗斯当做‘老师’替身。还不如说他自己有意识、无意识的把苏当做‘老师’的替身。这个认知让瓷有一种一口老血喷出来的感觉。他需要冷静一下,好好想清楚。
      然后,就在瓷自省的功夫,苏和芬兰打起来,与‘他’所了解的事实相反,芬兰才是那个入侵者,但是结局依然是以苏的惨胜为结局。瓷一时间难以消化两个世界的巨大出入,只能沉默的为苏包扎伤口。
      本就不是同一个人,他到底是在想些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自己脑子有病。不若不是他自己脑子有病,为啥他自己的学生受到欺负不来找自己求助,却选择自己一个人硬刚!
      这是不信任!瓷悲催的想明白了,自己这个老师做的很失败,竟然没有得到学生信任!
      苏,偶尔会发现瓷会透过自己在看些什么?曾经的他教过的学生吗?他不明白,对他来说瓷是一个强大且神秘的人。对他的态度却很柔和,可以说是无视他的弱小,将他视为平等的大国。
      苏也问过其他瓷教过的学生,瓷沉默了很久,最后只是说“被我吞了。”虽然轻描淡写的让自己心惊,语气中却充满无法忽略的悲凉。
      就像现在的瓷,明明都要气到冒烟了,却还是不问一句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这是尊重自己的选择。
      “瓷,你有时候透过我在看什么?”看着瓷将他摆在最前边的酒精换成刺激性更为柔和的碘伏,苏抿了抿唇。
      瓷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看什么?看一个没见过,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人?这种直球,特别有助于看清事实。
      瓷一边缠绷带,一边斟酌用词。“大概是我想象中的人,一个存在于‘朋友’的话语中,我的想象的一个人?”
      这个回答,让苏一愣,没有完全明白的瓷的意思。什么叫想象中的人?
      “我有一知交好友,不过你应该见不到。‘他’有一位老师,一个对‘他’来说十分重要的人,那个老师占据了‘他’人生绝大多数的第一次。当然,那个老师不可能完美的,但是在那个老师死后,一切都逐渐趋于完美。曾经对老师的抱怨在‘他’的言语趋于怀念,对‘他’的好,无限的被放大。”
      苏,大约有些懂了。瓷,将对那位老师的憧憬,可能放到了自己身上。这种感觉有点好笑,一个活在他人语言之中,瓷想象中的人,拿来和自己作比较。从侧面来说,瓷对自己的期望值,是不是有点过于高?

      然后一些碎碎念,看文可以不用带脑子,但咱还是要说,我的文案从设定之初就非常不合理且违背历史,请不要当真!不要当真!
      然后和我一起了解一下真正的‘冬季之战’如下(咱百度的):
      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
      自立国以来,苏联一直对与芬兰相接的国境存有异议,认为过于威胁到第二大城列宁格勒的安危,且芬兰在独立过程中与德国关系密切,苏联视其将可能成为德国入侵本国的帮凶,于是持续以谈判、威胁或尝试颠覆芬兰政府的方式来解决其边界问题,必要时直接通过军事行动并吞芬兰,重回以往俄属芬兰的地位。
      芬兰方面则力保独立之成果,视苏联为唯一的假想敌,持续以外交手段来避免战争。1930年代,苏芬之间的几次谈判皆无结果,苏联决心武装入侵芬兰。19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以此为借口对芬宣战,在两国边境发动全线进攻。国际联盟将苏联的行动视为非法侵略,于12月14日将该国除名。
      冬季战争中,苏联投入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国家声誉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也未达到原先征服芬兰全境的目标。芬兰则不仅保有了主权,还赢得了国际声望。苏联此战中的表现也令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对发动侵略苏联的企图更具信心,并开始着手联系芬兰加入其计划,最终引爆了1941年6月底的"继续战争",芬兰同德国出兵夺回冬季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