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你再不来就不用来了 ...


  •   她在一面从突厥王帐抢来的铜镜前,换上了一套突厥贵妇的衣服。除了没有那复杂的头饰,穿上突厥女人衣服的她,宛如一个在漠南草原上策马扬鞭的游牧少女。

      她轻轻扬起马鞭,外面的杀喊声逐渐停歇,突厥人又走了,明天还会再来,天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她百无聊赖,在桌台前写起了字。她端庄地一笔一划写着: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不知为何,她写这幅字时,脑海中浮现的脸竟然不是以前她魂牵梦绕的宇文成都,而是男主那张讨厌、狡猾的脸。

      最近她梦到宇文成都的次数越来越少,梦到男主的次数却越来越多,而且每次都不是什么好梦。不是梦到他满身是血,就是梦见他大婚,穿着大红的婚服。

      “他死哪儿去了,他和谁结婚了,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呀!他死了最好,难道是我太恨他了?可是为什么梦见他死了我会被吓醒呢?”她喃喃自语道。

      她又轻轻哼唱起歌来,还是那一句:“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此时的帝都长安被如雪片般的战报所震动,凉国公长孙晟率军与突厥激战于渔阳。长孙晟在千里松林以东出师不利,被困守营垒,紧急向渔阳求援。起初,从漠南草原传来的战报符合所有人的预期,先是交战,继而被围,然后粮草被劫。这一切仿佛是四年多前李家出兵的重演。长安的贵族们期待着接下来全军覆没的噩耗,因为一个强大的世家即将倒下,皇权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然而,他们收到的却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报:突厥王庭遭铁勒骑兵偷袭,铁勒骑兵还紧急救援了长孙晟,将其急需的粮草送入了西凉军大营,同时突厥贵人的家眷也遭劫掠。突厥转而猛攻长孙晟的营帐。

      此时,北境的数个大家族眉头紧皱,如此拖延下去,局势将会愈发严峻。若长孙家和突厥一同灭亡,北境家族的未来便岌岌可危。突厥若亡,他们亦无用武之地。皇权的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呢?连强大的李家和长孙家都轻易倒下,他们这些家族将失去庇护,直接面临皇权的威胁。原本想看热闹的心态,瞬间被无尽的恐慌所取代。

      不能再让情况恶化了,这场战争必须停止!众多世家开始奔走呼喊。救援凉国公刻不容缓,“凉国公乃国之柱石,绝不能有失”的呼声日益高涨。朝堂之上,御史与尚书等高官纷纷上书,恳请即刻出兵漠南救援西凉军。地方的行军大总管和都护等高官更是呈上血泪奏折,似乎国家危在旦夕。

      然而,所有的奏折皆被皇帝压下,朝廷的多项工程并未停歇,皇帝也没有停止的打算,仿佛这场战争并不存在。但皇帝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唐国公李安民此刻如坐火山口,他却表现得十分平静,每日依旧听曲看戏,于酒楼歌肆等地消遣,做着符合其身份的事。他如今贵为国公,若过度忧国忧民,似乎有失身份。毕竟,作为一个青年纨绔,不纨绔又怎能让人放心呢?

      然而,只有他的几个亲信内史知晓,他已然焦急万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李安民对其铁杆心腹刘文静说道:“这长孙郡主啊!可真会惹事!”

      “她这是在逼您,要么救她一起死,或者可以这么说,要是您不去救她,等皇帝救了她,您也难逃一死!”刘文静为主公分析道。“我们上次征战损失兵力七万,更重要的是,我们失去了晋阳和九原的绝对控制权,朝廷军在这两个地方的兵力比我们强大。倘若突厥被剿灭,那么朝廷下达撤藩命令可能不用一年,到那时,您就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厉害啊,借我四千兵竟能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早知道,我宁愿长孙家灭亡,也不希望突厥被灭啊!”男主不由得想起在自家窗台与他道别时的女孩,自己真的希望她死吗?

      “当务之急,是要将突厥和长孙家分开,他们任何一方灭亡对我们都没有好处!”男主的大脑在飞速运转着,等等,突厥不等于步离,步离也不等于突厥。我需要的是突厥人尚存,至于突厥可汗是谁,与我何干?

      “把九原的突厥妇孺送回去也无济于事了,重要的贵族子弟都已被带走,况且把那些女人送回去,突厥人会更加痛恨长孙家,现在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只有出兵震慑住突厥人,再将突厥吉利王子送回去,才能控制住突厥,不让他们继续发疯。”男主的心腹补充道。

      男主突然想到了什么,“去见赵王,问问他想不想要这份惊天的功绩。”

      一个心腹内史问道:“您打算出兵攻打突厥?”

      “没错!若是让渔阳的军队出兵,那突厥就完蛋了!必须抢在皇上之前动手,让突厥降服。”

      “我可背不起这锅,那就找背得起的人来背。”男主在心中默默想着,然后转身朝大门走去。

      数日不见突厥人的踪影,天气也愈发寒冷。一队队西凉军到树林附近砍伐了大量木材,用马车和牛车将木头拖运回营地。有些木头直接在营地里制成炉子,烧成木炭后再运回营地。

      在长孙妘的营帐内,摆放着一个火炉,炉内的炭火正熊熊燃烧,炉上烧着热水,营帐内温暖如春。然而,偌大的帐篷里只有她一个人,所有事情都得她亲自动手。她要洗衣、铺床、打水,甚至还要缝补衣服。在外面,她一直穿着西凉军制式的军装。在这个全是男人的军营里,她每天除了看军报和巡查外,几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她不禁埋怨起男主来:“李安民,你这个混蛋,怎么还不来!你到底会不会做事啊,你再不来,这里的突厥人就要死绝了!”

      突然,一个亲卫在门口禀报:“郡主,主帅请您到中军大帐议事。”

      长孙妘随口应道:“好!”接着,她提起装满衣服的桶子,走出帐外,将桶递给亲卫,“帮我把衣服拧干晾一下,谢谢啦。”亲卫接过长孙妘手上的桶子,回应道:“诺!”

      长孙妘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看亲卫,问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亲卫欣喜地回应道:“卑职苏震南,很荣幸为郡主服务!”

      长孙妘点点头,说道:“好名字,好好干,保你有个前程!”然后转身朝中军大帐走去。

      长孙妘走进营帐时,发现长孙军的所有郎将都聚集在此,众人满脸愁容,她不禁心中一惊。大伯端坐于主帅台上,面色更为凝重。

      “主帅!”长孙妘单膝跪地,行了一个军礼。大伯摆了摆手,示意她起身。随后,大伯对身旁的一位将领说道:“薛将军,你来把情况说明一下。”

      所有人都看向大伯身边的薛将军,将军开口道:“最近三天,我营地里陆陆续续有士兵上吐下泻,似乎是感染风寒的样子,全身无力抽搐,后来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我才知道发生瘟疫了,所以急忙向主帅禀报!”

      长孙妘忧心忡忡地说道:“百日风,这是漠南草原上常见的疫病,只要处理得当,不怎么死人,但是一个月内难以下床。”

      长孙清说道:“那把患了疫病的军士集中到后营隔离开来如何?”

      长孙妘摆了摆手:“有用,但用处不大。我们被困在这里,缺医少药,这疫病传染极快,虽不见得人人都会感染,但军中大半将士恐怕难以幸免。”

      这时,阵阵牛角号声传来,突厥人又来了。大伯随即下令:“武威、安定二军准备迎敌,其他营立刻排查,发现有症状的军士马上送至后营安置。散了吧!”

      “得令!”营中将士拱手行礼,转身出营。长孙妘转身也准备离开,却被大伯叫住了:“妘儿,无忌留下,其他人做自己的事去吧。”

      三个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忧虑。大伯叹了口气:“天意啊,妘儿,无忌要是真的走不了,你们不要管我,带着弟弟突围出去。”

      无忌喊了一声:“父亲!”

      长孙妘则平静地对大伯行了个军礼:“诺!主帅,我去铁勒营地,今晚出营地发动对突厥人的夜袭,请主帅同意!烧了突厥人的粮草,也可以拖延几日。”

      “你不行,让景德去!”长孙晟当机立断拒绝。

      “大伯,铁勒骑兵是我带进来的,其他人指挥不了,让我去吧,我不会有事的。”长孙妘请求道。

      长孙晟想了想,回应道:“好,但万事小心!”

      夜黑风高,长孙妘身着游牧服饰,带领着三千铁勒骑兵如鬼魅般潜入突厥人的营地。铁勒人和突厥人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外貌和服饰相差无几,这让长孙妘和她的士兵们能够轻松地混入其中。

      趁着突厥人放松休息的时候,长孙妘一声令下,三千铁勒骑兵瞬间跃起,他们手持利刃,如疾风般冲杀而入。营地内顿时火光冲天,杀声四起。

      长孙妘身先士卒,剑法如电,突厥人在惊愕中纷纷倒下。而其他铁勒骑兵则趁机放火,将突厥人的粮草付之一炬。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整个夜空。

      在混乱中,长孙妘纵马驰骋,驱赶突厥人的牛羊。受惊的牛羊四处逃窜,突厥人的营地陷入一片混乱。

      他们在突厥人反应过来之前,迅速跑进了离突厥人有一定距离的树林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长孙妘对身边的铁勒酋长仆固怀义说道:“仆固大哥,谢谢你们,但到这里就可以了,你们回阴山吧!兄弟们都辛苦了。”她翻身下马,向身后的铁勒士兵们行了个礼。

      仆固怀义十分错愕,他对长孙妘说道:“我们不走,我们打突厥并非为了您。我们铁勒诸部世世代代受突厥欺压,从未像今天这样痛快地杀过突厥人。就算我们全部战死,也绝不后悔!”

      长孙妘望着眼前与她一同出生入死的铁勒骑兵们,说道:“仆固怀义,你还记得收留你们的唐国公李安民是如何给你下命令的吗?他让你们一切听我的,你们来的时候也答应了我。我让你们走,接下来的战争与你们无关了,走!这不是我的请求,这是我的命令,难道我长孙妘指挥不动你们了吗?”

      十二个部族的首领向长孙妘行了一个草原礼,拔野古部首领郑重地对长孙妘说道:“长孙郡主,您是我遇到过的对我们最好的中原贵人,愿长生天保佑您,希望还有机会与您再见!”然后转身骑上马离去。

      仆固怀义似乎想到了什么,在临走前问长孙妘:“您还有什么话想对唐国公说吗?”长孙妘用油纸擦了擦沾着血的佩刀,回答道:“没什么好说的,说了也没用。你们快点走吧,回阴山保护好你们的家人。如果能活着回来,我会把晋阳的铜山送给你们。”

      长孙妘独自骑马返回营地,天气逐渐变冷,突厥人也慌乱了一段时间,连续数天都没有出现。然而,营地里长孙家的士兵生病的人数却越来越多,其中一大半士兵都被安置在后营。由于缺乏医疗资源和药品,士兵的死亡情况也陆续发生。

      长孙妘的弟弟麟儿也生病倒下了,已经昏迷了大半天。长孙妘将弟弟安置在自己的营帐内,然后手忙脚乱地照顾他。她不可能把弟弟丢在伤兵营里不管。

      突厥人再次回来了,他们骑着马,气势磅礴地猛攻着营地。军议也变得越来越繁忙,最后伯父也病倒了。清儿、无忌等几个兄弟共同分担着伯父的事务。看样子,长孙军即将面临覆灭。不过,剩下的士兵们多数都很坦然,他们作为世代相传的府兵,已经看多了生死离别。整个长孙军的氛围显得紧张而严肃,长孙妘日夜不停地巡视着营地。

      “也许明天这里就要被攻破了,无忌、景德、清儿,我预留了两千多人给你们,突围走吧!”长孙妘坐在中军营帐空着的主帅座旁说道。

      “你来时问我们凭什么丢下你来这里打仗,今天我倒要反问你,凭什么你要丢下我们?我们是累赘吗?还是你根本看不起我们?”脾气最急躁的长孙清反问长孙妘,无忌和景德的脸色也很难看。

      “伯父下了军令,让我们都突围,麟儿走不了,我作为姐姐,必须留下来。爹娘把他托付给了我,我不能走,难道你们要违抗军令吗?”

      无忌站起身来,他冷漠地说了一句:“没什么好说的,明日出营死战。”然后转身离开了大帐。清儿和景德也跟着他的步伐,走出了大帐。长孙妘望着他们的背影,静静地坐在帐中,冷冽的北风撕扯着中军帐,发出呼呼的声响。营地内的篝火摇曳,映红了长孙妘的脸庞。

      清晨,草原被浓雾所笼罩,一万五千名长孙家士兵安静地列阵在营地前,紧张的气氛如同拉紧的弓弦,仿佛一碰就会断开。

      草原上一片寂静,只有晨风的呼啸声和兵器的轻微碰撞声,打破了这片宁静。

      朝霞染红了天空,映照出他们的身影,更增添了几分悲壮。他们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是数倍于他们的突厥人,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也许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然而,他们几乎没有丝毫畏惧。他们生来就是府兵,从小学习列阵、结队和刀枪剑技,耳濡目染的都是金戈铁马的英雄故事。他们的父祖都曾在战场上洒下热血,此刻,他们甚至渴望自己能够战死沙场。

      在呼呼的北风中,排头的队正带头唱起那首他们唱过无数次的西凉战歌,所有人一起跟着唱,声音开始有些嘈杂,慢慢地旋律变得整齐,慢慢地一万多人的声音如同一个人在歌唱。这声音响彻整个草原,震撼着天地。

      西风烈烈兮战旗扬,
      战歌嘹亮兮传八荒
      壮士赳赳兮赴沙场。
      箭矢如雨兮射天狼,
      杀气冲天兮敌胆寒
      金戈铁马兮踏边疆。
      烽火连天兮燃穹苍,
      黄沙漫天兮日无光,
      生何可恋兮死无殇。
      英名不朽兮永传扬。
      青山巍巍兮草黄黄
      江河滔滔兮水茫茫,
      松柏郁郁兮立山岗
      白雪皑皑兮覆北疆
      忠魂赫赫兮佑家邦
      我西州男儿虽死无憾
      英灵昭昭兮千秋长

      黑压压的突厥大军从远处骑马而来,他们连续战斗了数月,早已疲惫不堪。原本的 30 万部众已经折损了十余万,他们心中只剩下对长孙军的仇恨,已经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只是本能地想要消灭眼前的敌人。

      步离可汗听到了对面长孙家的战歌声,他问旁边的突厥官员唱的是什么。所有突厥官员面面相觑,一名突厥卫士回答可汗道:“那是西凉战歌,我以前在西部草原听过,歌词是这样的,青青的山峦,黄黄的草地,白白的雪,滔滔的江水。请将我埋葬在家乡那高耸树木林立的山岗上,让我的灵魂守护我的亲人和家乡。”

      突厥侍卫说完,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可汗凝视着对面的军阵,感慨地说了一句:“悲壮呀凉州军!悲壮呀长孙家,真是好男儿!”

      可汗挥动手臂,各部的首领们骑着马,迅速从可汗身边分散开来。他们驱马回到各自的队伍中,开始整顿军队。

      突厥骑兵逐渐慢下来,停在原地调整队列。一列列的骑兵方阵整齐地排列着,十七八万突厥骑兵人数众多,规模宏大,从前面一直延伸到远处,仿佛排列到了天的尽头。战马的嘶鸣声和人们嘈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威压。

      突厥骑兵并未莽撞地一拥而上,其两翼的骑兵开始疾驰,脱离主阵,绕行至长孙家军的左右两侧。长孙家军阵的正面和侧面,密集排布着层层拒马。

      突厥人再次展开骑射,游牧骑兵高喊着怪异的口号,骑于骏马之上弯弓射箭。一箭接着一箭,后续无数箭矢如蝗群般铺天盖地地扑向长孙家。

      西凉士兵手持盾牌,身着厚甲,顽强地抵御着突厥人的箭雨。突厥人的攻击效果有限,只有少数零星的将士不幸倒下。

      长孙军阵的弓箭手们在战友的掩护下,张弓搭箭,予以还击。他们听从将军的号令,一波波箭雨如流星般射向两翼的突厥骑兵。

      中原的硬弓威力强大,对游牧骑兵造成了有效的杀伤。每一轮齐射都能让一大片游牧骑兵倒下,几轮射击过后,两翼留下了满地的尸体,不断有突厥骑兵中箭落马。

      可汗观察着战场上的情形,意识到在野战弓箭对射中无法取得优势。他挥了挥手,下达命令让轻骑兵们撤回。身边的传令士兵们迅速跑到阵前,突厥阵前响起一声声低沉而高亢的牛角号声。

      阵前的旗手挥舞着旗帜,突厥轻骑兵们听到后方传来的牛角号声,立即掉转马头,向后方撤退。

      咚咚咚,突厥阵营中的战鼓声骤然响起。前方阵列的骑兵纷纷下马,拿起长矛,在骑兵阵前组成了一队队整齐的步兵方阵。在军官的号令下,他们踏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长孙家的军阵逼近。

      长孙家的军阵中,箭雨如蝗般不断射出,密密麻麻地飞向突厥人。一个又一个的突厥士兵中箭倒下,但他们身后的人立刻补上了空缺。

      此时,突厥军中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草原民歌,歌声雄浑激昂,回荡在战场之上。

      骏马在草原上奔腾驰骋,
      我的目光追随你的身影。
      岁月流转,时光匆匆,
      我的心永远为你守候。
      繁星点点,照亮夜空,
      我对着明月许下心愿。
      无论风雨如何,我都不放弃,
      等待你回到我身旁。
      草原的花开满了山坡,
      我采下最美的那一朵。
      将它送给你,我的爱人,

      突厥人仅身着简易皮甲,手持单薄木盾。长孙家军阵的箭雨,如雨点般有节奏地一轮轮射向突厥人。突厥人接连不断地倒下,而后面的人源源不断地填补空位。他们跨过同伴的尸首,踩踏着被鲜血染红的草地,缓慢且坚定地前行。突厥人冒着箭雨艰难跋涉,他们的歌声从未停歇。有的士兵身中数箭,倒在地上,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嘴里仍吟唱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