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海棠宴 ...

  •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已经快到汾阳宫前。杨韵仪停下脚步,说道:“前面就是汾阳宫了,就送到这里吧,今日多谢郎君相送。”

      夜幕下汾阳宫,庄重而肃穆,显出一番悠远的意味。李世民朝前方看了看,又转头看向身旁杨韵仪,顿了一顿,说道:“慢走。”

      杨韵仪便慢慢的向前走着,一步、两步、三步......还是走到了大门,在进门前,她忍不住回头想看看李世民的背影,没想到一回首,却发现李世民还牵着马站在原地,安静地目送她走远。

      她朝他嫣然一笑,招了招手,算是别过。

      雁门郡驿馆。

      李渊已经准备齐整,坐在茶几边的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两个沉香木制成的圆球,正在凝神思考着什么。

      这时,家仆来报,禀道:“郎君,二郎回来了。”李渊应了一声,让家仆唤李世民进屋。

      李世民风尘仆仆地敲门进屋,问道:“阿耶,我们什么时候出发?”但见厢房里气氛沉静,父亲正在凝神思索,便转头将门合上,等待父亲发话。

      “你坐,我有话跟你说。”李渊抬头看了看儿子,停下把玩手中的圆球,和蔼地说。

      他对这个嫡次子一向宠爱。这孩子无论是性格和还是长相,都酷似他已经逝去的爱妻窦氏,一样的外向开朗,有勇有谋。妻子在世时,也是最为喜欢和疼爱这个儿子。这次来雁门述职,李渊并未带嫡长子建成和嫡四子元吉,而是只带了嫡次子世民,一来是想让李世民见见世面,结交同在朝中的贵族子弟;二来是他预料到杨广此次召集诸多郡守来雁门述职,应是对河东的官职有所调动,此次述职之后,他打算带李世民一起去新地赴任,为将来的筹谋做准备。长子建成年岁更长,性格更像自己,沉稳谨慎,在老家照顾家人,安顿后方,正合适。

      李世民坐到茶几另一侧的太师椅上,一手放在茶几上,好奇地等待父亲开口。

      “世民,你觉得此次皇上宴请北地各郡守和其他朝中老臣,有什么用意?”李渊有些期待得看向李世民,不疾不徐地问道。

      李世民知道父亲是在考验他对时局的看法,而这个问题,他平时已思考良久,当即便答道:“我朝虽一统天下,但自汉末割据以来,历经三国、魏晋、南北两朝,天下分裂已有三百余年,距先帝建立大隋,虽已有三十四年,国家虽形式一统,但几百年的隔阂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先帝不冒进,不贪功,以百年大计放眼量,与民休息、积蓄国力,从官制、赋税和教化等各处入手,团结各部,巩固大隋之根基,成效斐然。”他声音洪亮,眼神中流露出对先帝杨坚的敬佩之情。然后话锋一转,说道:“如今皇上急功冒进、大修运河,沟通南北;东征高丽,扩张国土;对背面的突厥人,想踏平又不敢轻举妄动。如今都城实际已在江南,北方就成了皇上的心腹大患。他已三次北巡,此次述职,定因为他想重新部署北境,调换官员,以免大臣扎根、威胁皇权。”言语中隐隐露出气愤之意。

      李渊向李世民投去赞赏的目光,得意地捋着自己的胡子,笑道:“我儿聪慧,老夫甚慰!”然后又循循善诱道:“明天的海堂宴,皇上八成是要下旨了,到时风云际会,朝中各人,必是各怀心思;你可观察在场各位的言行举止,以作他论。而我们,却要谨言慎行。皇上猜忌心重,对我一直有忌惮。”说完便眯起眼睛思考了起来。

      李世民道:“儿子明白。”

      李渊又朝他肯定地笑了笑。

      汾阳宫玉宸殿。

      杨广坐在龙椅上,轻轻晃动着白玉瓷的酒杯,注视着座下的各位大臣。

      他冕冠上垂着金丝串连的珠玉,微微地摇晃生辉;冕服上绣着日月星辰的章纹,隐隐地璀璨夺目。

      肩挑日月,背负星辰,所谓一国之主,不过如此。

      身为帝王,他是天下最尊贵的人,也是世间难得的美人。

      只见他眉宇轩昂,神目如电;鼻梁高挺,薄唇紧闭;面部如刀削砍斧,棱角分明,周身散发出丝丝的风流醉意和逼人寒意。

      萧后坐在他身旁,头戴鎏金十二花树凤冠,身穿蓝底金边凰纹翟衣,眼眸温婉沉静,面容饱满丰润,气质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春日洋洋,花开似锦,杨广特将宴会设在汾阳宫海棠园内的玉宸殿中。这处海棠园是在北周武帝的远郊别墅的基础上修缮而来的,园林以花草为主题,广植海棠、辅之以桃李梨杏等各色果树,春夏一到,粉白翩翩,落花连连,好不美丽。

      此时午宴才刚刚开始,各位被宴请的臣子都已落座,他们暗自思忖着、打量着,等待皇帝的发话。殿内金碧辉煌,温暖宜人,但也不禁让人产生一丝凉感。

      玉宸殿使用精细的方砖铺地,光亮硬滑,几透人影,大殿上方装有团龙纹样的平棋天花,正中央是一个八角藻井,层层渐收,向上拱起,最内层的圆井中间雕有盘龙,口含宝珠,张牙舞爪,藻井通体贴金,华贵无比。

      殿内整齐地摆放着数张紫檀木桌椅,前来参宴的嫔妃公主、亲信朝臣,还有奉旨前来的地方大员,星罗棋布地坐在每张食桌的靠背椅上,食桌上摆着刚上的蒙顶贡茶,各式点心和新鲜果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张食桌上都有的海棠酥,它是以海棠花揉入面粉,做成海棠的形状的一种点心,正契合了这海棠宴的主题。

      李渊坐在皇帝主座下左首,李世民坐在他旁边。李渊一脸慈善,看不出什么情绪,而一旁的李世民则是第一次见杨广,对这个事事都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天子不免有些好奇,他面上还保持着贵公子的做派,余光却不时地扫向正尊位置的杨广。

      时候差不多了,杨广稍稍正了下身子,开口道:“朕近日北巡至雁门,感皇天之泽厚、祖先之护佑,才有我大隋之欣欣向荣;但转念又想到北方之寒苦、群臣之辛劳,便一时兴起,邀诸爱卿来此共饮美酒佳酿,共襄盛宴,此酒淡雅香醇,此花潇洒飘逸,今日真乃良辰好景,朕此番北巡,虽舟马劳顿,但看我朝河山大好,却也甚慰,朕先饮了,诸位尽兴。”说着,便仰头喝下杯中酒,然后随意地将酒杯放在一侧的桌子上。

      皇上意思已到,宫人们便育乐起奏,展揭宴幕,侍女们也端着金银琉璃等器物盛放的热膳,鱼贯而入。

      坐席上的雁门太守刘武周起身,双手举杯道:“皇上不辞辛劳北巡,乃是万民之福,臣等虽在北寒之地,却不觉辛苦,为陛下分忧,本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本分。臣身为雁门太守,深感陛下之恩德,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说完,豪气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并把杯口朝下以示一滴不剩。其他宾客也纷纷起身敬酒。

      杨广似是并没注意到刘武周的话,自顾自地品尝着美酒,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嫌弃。

      杨广道:“西晋潘岳曾作《海棠赋》,潘岳赞‘海棠有梅花之姿,兼桃花之色,风流潇洒、不艳不俗,携风凌尘、袅袅娉婷。’海棠虽美,但孤芳难赏,倘若无人爱海棠,也不会有海棠之盛名,而爱海棠之人,也必如海棠一般花姿潇洒、不拘凡尘。此园乃北周武帝所建,可见武帝对海棠之爱慕,而潘岳亦是姿仪俊美、才华如江,可见武帝与潘岳之同。”

      此时,右骁卫将军宇文化及见机起身敬道::“今日陛下在海棠园赏花,想必与武帝、潘岳乃是同道中人,我等虽俗,也能感怀一二。”他一番话说的玲珑剔透,顺顺当当,杨广极为受用,他微闭着眼睛,边听便微微点头,似是在默念《海棠赋》。宇文化及话毕,杨广睁开眼,一挑眉,道:“赏。”宇文化及一脸喜色,道:“谢陛下。”

      刘武周愤愤地看着宇文化及,面色冷硬,拿起前方桌子上的葡萄,囫囵吞了下去。

      杨广接着又道:“武帝仅历时五年就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你对武帝,有何见解?”

      宇文化及眼珠一转,心下想到,武帝灭北齐,欲南下灭陈,一统天下,但无奈英年早逝,新皇年幼,被先帝杨坚架空,杨坚得以把持朝政、建功立业,若是赞扬武帝,岂不是打大隋的脸?于是连忙道:“北周一小国也,不足与大隋相提并列;武帝虽英,但时也命也,大志有余而时间不足,不如我朝奉天时之命,一统南北。”说着,不仅开始有洋洋得意之色。

      杨广却并不领情,有些不悦地开口道:“大志有余?”

      此时,江都丞王世充起身敬道:“武帝灭齐,以五年之力建百世之功,华夏一统,实以武帝为始。今虽海内归一,但根基未稳,陛下继位以来,所做作为皆以百年为计,实乃泽被后世之举,陛下与武帝,皆是华夏之英雄人物,吾等能跟随陛下建功立业,见证如此胜事,乃平生之幸。”他说地不疾不徐,眼睛望着杨广,一派恭敬从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海棠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