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day 9
      人对金钱的欲望总是无穷的。
      最近一直致力于找一个合适的兼职,写小说是爱好,不算兼职。
      这段时间,做过PPT,代写过论文,当过好几家的网编,也给无数平台投过稿。
      我依旧一无所有。
      做PPT这个活需要机遇,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接到单。
      写论文又是一个耗时巨大的任务,能不做还是别做。
      网编,我现在依旧是网编,审了无数篇稿子,一分钱没拿到。觉得有无数文章写的不错,天煞的主编全都杀了。现在邮箱界面一多半的都是标了“杀”的邮件,看着满屏的不过稿我内心甚至有些愧疚。
      后来我也开始投稿。曾经我喜好晋江的文风,长佩也很喜欢,风格偏向于这种。每每想要投稿,收稿要求全都是知乎风格。我既写不出第一人称,也写不出快节奏。我一度放弃很多网站。但生活的压迫使我屈服,第一次写知乎风格的时候感觉也还挺简单的,不要想太多,不要太多的逻辑,勉强能够把文章顺下去,看的时候不让读者觉得有明显的逻辑bug即可。
      不说信心满满,但多少是放松的。我一连投了二十多家平台,我不知道这些网编不过稿是否回复。仅就回复的状态而言,基本全都被杀了,仅有的两个过稿的,也只是纯分成的模式。
      有几个网编给了原因:同质化、没噱头、风格不合等等等等。那些我说给别人的话,在某一天重新返回给了我。
      我开始质疑自己的写作能力。
      说实在的,我从小到大最引以为傲的是我的写作,被打击最大的也是写作。
      我的作文从来不是被表扬的那些,不论什么类型的作文。
      我的小说也比不得身边的好友,我当然羡慕嫉妒恨,但我更遗憾更自卑。
      我好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然而虽然我的文笔如此一般,剧情如此枯燥,我依然把我笔下的每一篇文字视若珍宝。
      我渴望着某天他们被人看见,被人认可。
      我做着春秋大梦,喝着西北风。

      明天是学校的春招,错过了秋招的我,要去春招试试运气。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想法。
      虽然想着要去备考,但总觉得,如果考不上又不去实习不去招聘,以后怎么弄?又没考上,又没工作,要不准备一下考研?
      我未必是很有信心,我只是过于担忧,所以总想着全面推进,最终全线溃败。
      但我就是这么焦心。
      我害怕,却还做不出改变。

      这几天听备考的课,感觉人都要傻了。
      一节课两个半小时我以为是极限,居然还有一节课三个小时四十分钟的……
      老师,他不累吗????
      高强度的持久的数学输入,真的不会崩溃吗???

      昨天去了车管所。
      改我的考试类型。
      去的时候其实很害怕,我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说是社恐,其实归根结底我还是自卑内向。
      早早地起来,打车,进门问服务人员。
      但我没想到这么顺畅。
      他们都很温柔也很耐心。
      回校的时候定位错了大门,司机轻车熟路地给我送回去。
      坐进教室的那一刻,感觉也不过如此。
      是的,那一刻我才真的放下心来。
      我看了眼时间,还不到九点半。
      也许很多事情,我们总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等到实际发生的时候,你发现也不过如此。
      我们如此强大。

      day 10
      去参加了毕业生的春招。
      到的比较早,那时候很多展位还没有布置好,招聘人员或是咨询人员大多都是无所事事。
      我们同样无所事事,也充满新奇。顺着编号最后的展位一个个往前看,大概是因为尚且不算是有太多的紧张吧,我们会新奇地看每个展位的名字,会惊呼抑或是窃窃私语。
      路过某个机构时被拦了下来,领了一本公考的资料书,还有一本银行单位的资料书,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收获。
      等我们转完半个场地时,人已经很多了,狭窄的过道容纳了太多追逐的步伐,我们踮起脚尖小心翼翼。
      偶尔会被热心的招聘人员——即便我深知他们未必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热心,会被他们拦下,热情地了解或是咨询,他们甚至会顺手帮你树立起信心。
      其实我们主要是来了解岗位需求和面试的。
      我们的专业优势不大,许多来学校招聘的企业都没有我们专业对口的岗位。
      也旁观了一些面试,现场太嘈杂,面试的声音又小,只能勉强模糊地听到一些。我来之前想过是否要尝试着投递一两份简历,但最终还是没有。真的站在这些展位面前时,我才发现,我依旧是恐惧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又有多少人在这里迷失了步伐。
      路过一家电商企业时,我们在一旁小声地交流。那家的海报看起来似乎不太正规,但毕竟是能够进入春招的企业。临走时我们同行的朋友被叫住,大概是她的形象真的很好。
      我们乐不可支,她慌不择路。
      后来我们逛的累了。
      在场地的边缘坐下,面前是一排展位。
      大概是这样的氛围默然而又严肃,很难不让人觉得我们是在沉默地准备些什么。有一个女生路过,问我们是否是在排队准备面试。我茫然,否认道,并不是,我们只是在休息。
      很难形容那位女生那一刻的神色,她高高地站立着,歪着头,斜翘着一边嘴角,半翻着白眼笑了一下。
      诚然,那一刻我的心情大概是想要冲上去揍她一拳的。
      我似乎在她的笑容里读出了蔑视和嘲意。
      女生很快离开了。
      然而我坐在原地,左右觉得不舒坦。
      我想,我当时很应该说,不是面试,我们已经拿到了offer,只是在这里欣赏一下。
      但我又诚然地被女生的笑容刺了一下。
      我想是我对自己恼羞成怒了,因为我确实怯不敢前。
      这是昨天的事情了。

      今天上午去听了一场汇报演讲,虽然时间确实漫长,但是不可谓收获不多。
      只是昨夜熬了太久,今早早起,有些没有精神。

      下午的时候我们照例上伦理学,今天我们面对的是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个版本。我们今天看的这个似乎并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电车难题。
      题目是这样的,我驾驶着火车,刹车失灵了。正常行驶的轨道上有五个正在作业的工人,如果继续开下去,我势必会撞死这五个人。而这里有一个岔道,可以转向去另一条轨道,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正在作业的人。请问,这时的你会怎么选择?
      我选择了继续向前开。
      我当然知道不论怎么选我都将面临一生的愧疚与自责。
      彼时的我是这样回复的。
      按照我的工作要求,我本就是要向前的,尊重规则。且,正在使用中的轨道为什么会安排工人作业?这本就是外界安排的不合理之处。再者,当我选择转向牺牲一个人的生命来“拯救”另外五个人的生命时,我是在亲手选择结束一个人的生命,这不论是否属于蓄意杀人的范围,我不认为我有权利替这一个人决定牺牲他的生命拯救别人,同样的,我没有权力选择结束任何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将选择交给规则。再者,选择转向的人似乎很多都认为救五个人的价值远大于一个人;但生命无价,每个人的价值都不可衡量的,我如何判定一个人的价值,从什么角度?经济、社会、学识?再者,在我看来,在一条未处于工作状态的轨道作业的既然有一个人,那么就可能有更多的人,我全然未知前方到底有多少人在等着我。
      所以,交给规则。
      其实我们现在的假设,并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我们没有面临当时那样危急的场景,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会选择什么样的答案,直觉会带给我们什么。
      这个问题一旦深入思考,其实就是矛盾的。
      我相信,大概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过五个人远大于一个人的想法。老师问,如果是五个普通人和一个你深爱的明星呢?如果是五个普通人和你的家人呢?
      再者,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和五个你喜欢的明星?或是一个科学家和五个囚犯?又或是一个普通人和你的五个家人?
      笃定了选择的你,是否有过动摇?
      在动摇的那一刻,或是坚守之后,回过头来,我恍然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观。

      至于为什么说这或许不算是一个严谨的电车难题呢?
      这五个——这六个人,难道,就不知道从轨道上下来吗?

      百度百科上有一个比较好的版本: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这时候,我们又面临着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情形。
      在工人作业的电车难题中,这六个人都是自行(姑且在没有任何背景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将他认定为自行)到轨道上作业的,这其中五个人选择到正在工作中的轨道作业;于我而言,那单独的一个人是极其无辜的。
      而在这个疯子版本中,这六个人都是非自愿的,于我而言,他们都是无辜的。

      但不论做了何种选择,都请感谢在这种情况下勇敢做出选择的自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