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灵彩寺里小和尚 ...

  •   洗州灵彩寺,宣国七十二年一月九日,冬。
      裴湛踏过朱漆斑驳脱落的门槛,踏进这一座寺庙。

      正殿雄伟壮大,他摸了摸正殿的山墙,又抬头望了望那铅灰天空下无边寂寥的鸱尾,终究是没有忍心。

      他叹了一口气,自语到:“如果连你也留不下,那也太可惜了。”

      说罢,他转向了另外一座佛殿,文殊殿,不久前刚刚建好。
      分柴垛,浇烈酒,点燃。

      熊熊火焰腾然跃起,火舌一点点舔舐这座建筑。他知道,在哪里点燃,火烧得更旺。

      他双手合十,“我裴湛,以身为愿,若有来生,愿世间建筑珍宝不再付之一炬。”

      清澈的男声,伴随着木构建筑在火中燃烧的噼啪声,渐渐淡去。

      他神色含着一抹悲戚,带着放弃世间的决绝,义无反顾地踏入那火海中。

      火焰跳动了一下,将裴湛卷得更深。

      “那天呀,没有风,那位先生踏入火中不久,天上就下起了雪,”老师傅在一座偏殿给一沙弥讲故事,顺手丢了一块木头进了炉子里,发出噼啪的声响。

      小沙弥歪头问到:“那师傅为什么不救火呢?”
      “等我提着水桶回来的时候呀,那火已经灭了,只剩下一地残垣,半棵树。因为啊,下了一场大雪。”

      黑色的木烬,白色的雪,茫茫然白雪覆盖了大地,遮掩了一切。

      “那为什么会下雪呢?”小沙弥追问。

      “大概是因为那位先生不忍伤害别的建筑吧。”老师傅神色和蔼,一双眼睛清润平和,蕴含智慧,他抬头望了望天空,又是和那年一样的雪。

      雪花不大,纷纷扬扬,悠悠然然地落在地上,老师傅仁爱地摸了摸小沙弥的头,“乖孩子,你在这里等一位姐姐,将这个故事讲给她听。”

      说罢,便平静地闭上双眼,圆寂了。

      小和尚明白,师傅刚刚那一瞬,已然窥得了天命。

      -

      2017年秋,老和尚去世后三年。
      门槛是木质的,上面的漆色早已经斑驳,历经了风雨的沧桑,时间的刀一层层刮掉了那木质台阶本来的颜色,一种灰败的暗红浮在门槛的表面,一如眼前这座佛寺。

      寺史无可考。

      这座古老的寺庙,今日,只有楼见语一个访客,寺院有一棵古松,形状很是奇怪,不是正常的三角形,而是呈现了一个“了”字的形状,令人不由得好奇。

      她站在寺庙中,天上下起了丝丝扬扬的细雨,铅灰的天空,落着灰的“了”型树,佛寺将她和古松完美地容纳在这一方不大不小的空间里。

      她就这么站在雨里,不撑伞,抬头仰望着这棵树。

      寺里还有个修行的小师傅,看见一个姑娘站在雨里,他急急忙忙冒雨赶过来,撑开一把黑色的小伞,伞面只能勉勉强强覆盖伞骨,他颇有些拮据地说:“姑娘,这是寺里唯一的一把伞,质量不太好,你先将就着用。”将伞递给她,转身就往雨里走去。

      楼见语突然叫住了他,“小师傅,你可知道这树为什么长成这样?”

      小师傅回过头来,合十手掌,念声阿弥陀佛,在雨里,他的肩头微微有些湿,站在离姑娘不远不近的地方,他说:“我听师傅说,这树本来不是这样的,当年修这座寺的时候,它还是所有小松树里最健壮的一棵。”他指了指树冠往下的部位,“施主你看,这里是不是缺点什么?”

      少女沉默不语,在思考,“这里好像是缺了什么。”楼见语答道。

      小师傅点点头,“这里原本是有另一座佛殿的,叫文殊殿,只是被烧毁了。”他长长地叹息一声,像是追忆起了自己的师傅,一时间有些沉默。

      雨水的潮气泛上来,雨势也有加大的趋势,楼见语不好意思独撑一把伞,似乎是看出了她的难处,僧人说,“我们先去大殿避避雨。”

      其实大殿没有几步,绕过那棵古松,穿过一片小树林,便到了。

      雨下得正大,楼见语顾不得从外细细端详,只是踏进了大殿,一映入眼帘的,便是宝相庄严的阿弥陀佛像,左右并立各两位胁侍,旁边一侧则是观音菩萨和降魔释迦,高约七八米,令人看了心生敬意。

      梁下还有唐代人的题字,只是天色昏暗,影影绰绰,看不甚清楚。

      小师傅不知从哪里拽出两个蒲团,递给楼见语一个,示意她坐下。外面虽然下着雨,殿里却还算干爽,古代建筑一般都有阶基将建筑物抬高,因而隔绝了地底渗人的潮气。

      但是总归是比不上暖气的,大殿还是有些湿冷。

      “寺里也没有更好的东西了,大殿也不能生火,”小师傅搓了搓手,哈了一口气,让自己稍微暖和一点,对着楼见语,还是十分歉疚的模样。

      “没关系的,我是来这里看看,倒是给你添了不少麻烦,只是我没想到,这里的条件竟然这样艰苦。”

      小师傅摇摇头,并不以为意,“师傅经常告诉我,修行,在最艰苦的地方,往往容易修出正心,只有清心守本,才能不为繁华红尘所迷失。”

      他缓缓站起来,对着殿中佛像完完整整地行了一个礼,然后说到:“佛祖在上,师傅在上,我终于等到那位姑娘,将师傅当年讲的故事转述给她。”

      故事就是那么个故事。没有多扑朔迷离。
      但传说总是比真相更丰富多彩。

      我们从传说讲起。

      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若要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建筑也是如此。

      随着炮火洞开的国门,不仅迎来了大批军事上的入侵者,还有文化上的。

      因为国家的落后,人们便有一种矫枉过正的心态,认为外来的什么都是好的,旧的什么都是坏的。好的需要学习,坏的都需要摒弃。

      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建筑瑰宝,多数毁于战火。

      于是,为了挽留这些上千年智慧的结晶,凝固的历史。不少建筑大家,前仆后继,英勇无畏地斗争着。

      裴湛,是其中之一。

      全国各地的古建筑,都留下过他的脚印,但是他独独偏爱洗州的灵彩寺,每年都要去一趟。

      其实早先没有什么大问题。他的名气不大,但是随着他研究的深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一旦出了名,就有很多麻烦事。

      于是,洗州灵彩寺成了要点。

      裴湛本人英俊潇洒,好似芝兰玉树。

      就有人说,每隔一段时间,历史上便会出一个裴姓的建筑大师。

      怕是他祖上是建筑世家。

      还有更为离谱的,因为他容颜常年不改,有人猜测他可能是长生不老。

      而他能长生,秘密就在偏远的灵彩寺里。

      听到这里,楼见语笑了一下,“哪有人能长生不老。”

      小师傅却不以为意,“大堇皇帝当年可是派了好些人去寻长生药。我觉得有可能真的有。”

      楼见语笑而不语,催促他继续讲。

      后面简单了,别有用心的人怎么会放弃这个想法,后来就想掘地灵彩寺。

      再后来,人们发现裴湛死在了文殊殿。

      人既然死了,谣言不攻自破,灵彩寺免于一劫。

      可是,当时坊间还留着一种说法,裴湛本是可以长生的,只是选择了死去。

      听完这个故事,楼见语觉得疑窦重重,但是她都没管,似乎想到了什么,她追问小和尚,“那些裴姓建筑大师,都在哪几个朝代?”

      小师傅挠挠头,说只记得有堇朝,魏朝,再就是宣国那位,最近也出了一个裴姓的建筑家。

      楼见语点点头,这与她查到的资料不谋而合,而且最近的确出了一名叫做裴入声的建筑师,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有人能找得到他。他的作品别具一格,西方的手法,中国的灵魂,跟一味奉西方杂志上新建筑为圭臬的建筑大有不同。

      楼见语讶然于小师傅连这个都知道。

      小师傅却笑了笑,“本来是个秘密,”他双手合十,念声阿弥陀佛,继续说,“一年前,有位裴姓施主来上香,我也偶尔去山下,他们说他是位建筑师。还有人传,他就是裴湛的后代。”

      楼见语有些焦急地问:“你有他的联系方式吗?微信?”

      小师傅歉意地笑了笑,“我没有微信。”

      希望落空,她眼里的光一寸寸暗下来,又是一趟无功而返。

      她站起身,因为跪坐太久,腿有些麻,身子晃了一晃,她扶住了身旁的一根木柱。

      一声低沉的,苍老的呼吸声传入她耳中,如同傍晚远山的松涛阵阵,又如千年古井,被一石惊起波澜,发出微不可查的回响。

      楼见语的眼泪就这么留了下来。

      “施主,你怎么哭了?”
      “没事。”她只是任凭眼泪刷刷直流,脸上却带着笑。

      楼见语从小到大,只因为一种情况流泪,那就是她碰到了那个人的建筑。能听到建筑的呼吸,则是她与那栋建筑有所牵连。

      那个人是谁,她也不知道,但是答案或许就在这位裴姓建筑师身上。

      也许是因为有了希望,她又不死心,问了一遍,“小师傅,你没有这位裴施主,别的消息了吗?”

      小师傅想了想,说“听村里人说,他似乎会在山下村子里会住一段时间,说是采什么风。你不如去山下找找,兴许他还在。”

      楼见语向小师傅道了谢,“小师傅法号?”

      小师傅道,“释然。”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