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母亲 ...

  •   母亲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依山傍水,富庶美丽。
      母亲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兄妹十一人,准确地说是十二人,但是其中的一个舅舅因为小时候生病去世了。
      姥姥姥爷精明能干,他们有着各种致富方法。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山无偿地给山民提供着丰富的物资,也养育了母亲一家。姥姥采山货换取粮食,姥爷折柳条编筐换取食物,还可以上山打各种野味偶尔改善伙食。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养育了母亲和她的兄弟姐们。
      母亲从小虽不是锦衣玉食,却也衣食无忧,但是她却并不是备受宠爱的小公主,因为母亲的家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姥姥姥爷的思想上。
      姥爷是一个思想很传统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刻板。他重男轻女的思想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儿女在家里的地位不同,即使是家里的食物分配都要以儿子为先。他不让家里的女儿们抛头露面,更不用说上学了。他认为女人就应该顺从男人,在家伺候好公婆丈夫就可以了,读不读书,识不识字又有什么关系,所以母亲的姐姐们都是文盲,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姥姥则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妇女,有着传统的“三从四德”思想。她从不忤逆反抗姥爷的决定,孝养公婆,辛勤劳作,洗衣做饭,照顾儿女,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有任何怨言。
      母亲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学会了数数、识字。她读书的意愿特别强烈,但她知道姥爷不会同意她读书,所以母亲只能偷偷地翻看大舅舅的课本。
      大舅舅很喜欢这个妹妹,会时常讲学校的趣事,教母亲自己学的算数和课文。
      姥姥看着这个女儿,心里都是心疼,她不想母亲像她一样永远窝在这个小山村,想让她出去看看大山那边的世界。于是姥姥第一次忤逆了姥爷,甚至不惜用生命相威胁,要求姥爷同意送母亲去读书。正是姥姥的决绝,为母亲,也为在母亲之后出生的两个姨妈争取到了和舅舅们同样的读书权利。
      母亲九岁才读一年级,虽然姥爷同意送母亲读书,但是要等小母亲两岁的舅舅一起,就这样九岁的母亲如愿和七岁的舅舅一起上学了。
      姥姥家距离学校有十几里山路,骑车往返需要一个多小时,母亲每日中午都要往返一趟吃午饭,因为姥爷只给舅舅吃午饭的钱,而母亲想要吃饭就只能赶回家。这样母亲经常迟到,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后来母亲干脆不吃午饭了,时间久了便经常胃痛。姥姥看着心疼,却也不敢违背姥爷的意思,于是每天偷偷给母亲塞两个玉米贴饼子,即使冬天又干又硬,母亲依旧很满足,至少她不用饿肚子了。
      母亲学习也很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一路读到了高中。反观舅舅小学毕业因为成绩不好也无心读书,便辍学了。
      姥姥对母亲寄予了厚望,姥爷对母亲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也许让姥爷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母亲也用实际行动对姥爷的“女子不如男”的思想给予了最有力的回击。
      母亲的高中时光是在她的姨妈家度过的,也就是我的姨姥姥家。
      姨姥姥家虽然也住在农村,却也远比姥姥家的小山村里教学质量好很多,于是母亲开始了在姨姥姥家的读书之路。也就是在这一年,母亲认识了邻居家一个小伙子——我的父亲,这一年母亲十九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