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6g)
      【用法】上五味,微火煮取,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煎服法)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证治机理】本证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中风者,乃外受风寒,但以风邪为主。风邪外感,风性疏泄,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不能固护营阴,致令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恶风、发热、汗出;肺合皮毛,其经脉还循胃口,邪气袭表,肺胃失和,肺系不利,胃失和降,则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俱为风邪袭表之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即祛邪调正兼顾为治。
      【方解】方中桂枝辛温,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寒,为君药。芍药酸甘而凉,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为臣药。桂枝、芍药等量配伍,既营卫同治,邪正兼顾,相辅相成;又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生姜、大枣相配,补脾和胃,化气生津,益营助卫,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益营,功兼佐使之用。药虽五味,但配伍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营卫同治,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故柯琴誉其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区分“病汗”与“药汗”:
      “病汗”:性凉,持续时间长,局部汗出,耗损营阴(伤正气)。
      “药汗”:性温,持续时间短,全身微微汗出,解肌发表(祛邪气)。
      【运用】本方既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之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法之代表方。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服用本方需“适寒温”“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重感。同时“温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微似有汗”,是肺胃之气已和,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故云“益佳”。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或不效,再服;以及禁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等均为服解表剂应该注意之通则。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