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继承 ...

  •   小悠:“大姑,您之前说,楚国在边远地区未设县,有一种可能是边远地区进一步被分封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什么叫‘进一步分封?”
      大姑:“诸侯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
      小悠:“啊?诸侯把自己的土地再切一块给别人吗?”
      大姑:“是的!”
      小悠:“子男之国本来就只有‘方五十里’,之前算过,比现在最小的行政村还小,公侯之国也才‘方百里’!还切一块,那能切多少出来,这块地该怎么称呼呢?比子男之国还小,那叫什么‘之国’呢?”
      大姑:“不再称‘国’了,而是称为‘家’,一‘家’之主也不称为‘诸侯’,而是卿大夫。”
      小悠:“啊?‘家’呀?不称为‘国’我可以理解,八成是觉得地盘太小,不配称‘国’!但为什么是‘家’呢?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家’,是从这演变过来的吗?”
      大姑:“不清楚!‘家’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而到周代,‘家’字可能就已经是多义字了。因为《康熙字典》中,关于‘家’字,有如下释义:
      ‘《诗-周南》:宜其室家。注:家谓一门之内。
      又妇谓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又一夫受田百亩曰夫家。《周礼-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又大夫之邑曰家,仕于大夫者曰家臣。《左传-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
      小悠:“啊?《康熙字典》这里提到,‘又一夫受田百亩曰夫家’——大姑,难道一个卿大夫只能得到一百亩的封地吗?
      之前说到过,《礼记卷三-王制》中记载:‘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而《礼记-王制》记载:‘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为田九万亩。方百里者,为方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万亿亩。’
      如果卿大夫是一百亩,则一里地能封九个卿大夫,然后楚国50里,就可以封50×9=450个卿大夫。
      这样看来,楚国的卿大夫有点像大白菜一样,满大街都是!”
      大姑:“这里的‘夫家’应该跟卿大夫之‘家’不是同一个意思。”
      小悠:“那卿大夫能得到多大的地盘呢?”
      大姑:“具体会封赐多大的土地,我暂时没有找到类似于‘公侯伯子男’那样的明确记载。但根据我们之前的计算,应该也不会太大,毕竟‘公侯之国’和‘子男之国’自己拥有的土地也不大,再从其中分割出来的土地也就有限。
      就算卿大夫的土地是一百亩,楚国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卿大夫,毕竟周天子有自己直管的地,楚国国君就不要自己留点地吗?”
      小悠:“是哦!得留点,就留一半吧,那还有200来个,也多呀!”
      大姑:“我觉得不太可能是一百亩吧!毕竟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
      小悠:“井田制?”
      大姑:“这是相传为古代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一个面积为九百亩的正方形耕地称为‘一井’,然后将它均分为9个小正方形,每一个小正方形,称为‘一田’,甲骨文中的‘田’字也是由此而来。
      你动动手,拿铅笔画一个大正方形,然后将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九个小方形。然后再将大正方形的四边给擦掉,看,是不是像一个‘井’字?”
      小悠:“还真是!”
      大姑:“形如‘井’字,故名‘井田’。一井分为9田,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
      小悠:“一井九百亩,分九田,也就是一田正好一百亩?”
      大姑:“是的!”
      小悠:“所以按照‘井田制’,一个贵族所拥有的土地,理论上必须是以900亩为一个基本单位,900亩为一里,也就是一个卿大夫的土地最小会有一里,总面积必然是一里的整数倍。
      而楚国才五十里,全部封给卿大夫,也只能有50个,但不能全部封呀!全分给别人了,楚国国君吃什么?所以最多不超过50个,这一下子卿大夫的含金量上来了。”
      大姑:“这含金量还可以再提高。因为卿大夫并不是分封制的最后一级,他之下还有‘士’。”
      小悠:“那‘士’还能再分封吗?”
      大姑:“不能了!‘士’为贵族中的最低阶层。”
      小悠:“所以,先秦时期,贵族大致划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共四级。那‘士’能得到多大的封地呢?”
      大姑:“能得到一定数量的‘食田’,具体多少,也不清楚。”
      小悠:“我觉得,既然叫‘食田’,那最小应该能得到一田,也就是一百亩了,但他既然是贵族,那这一百亩肯定就是公田了,所以得有八田耕户来为他耕作,否则他就不是贵族,而是普通耕户了。这样说来,一个‘士’最少能有一里,那比‘士’高一级的卿大夫少说也得有二里地。如此算来,五十里的楚国,就算全部分给大夫,也只有25个大夫,但楚国国君也得有自己的地,所以这大夫能有一打,即12个就已经很多了——这大夫虽然地不多,但在楚国国内,地位不算差了!
      但是大姑,我们现在的人有一句话常挂嘴边:‘这年头,谁会嫌钱多呢?’——在先秦时期,这土地就是硬通货呀!就是钱呀!周天子分封还可以理解,毕竟像楚国这样偏远的地方,如果不派人去,谁会主动交租。现在派个人(楚国国君)去管,隔一段时间还能给自己上点贡,虽然少点,但总比没有好。
      但是公侯伯子男这些国家,最大也才一百里地,又不是很多,为什么要把钱,不对,是土地,分给别人呢?难道是因为他们道德高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大姑:“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小悠:“大姑,你能严肃点吗?”
      大姑:“好的!严肃!分封制‘以建立封国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周朝的领土,加强了周天子的权威,促进了地方自治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此外,分封制还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周朝的文化得到了传播和传承,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学术和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小悠:“大姑,你这答案好‘官方’啊!”
      大姑:“百度来的答案,我照着读的!”
      小悠:“大姑,你就不能有点自己的思考吗?你怎么可以‘人云亦云’呢?我对你太失望了!”
      大姑:“那你自己的思考呢?”
      小悠:“我不是说了吗?道德高尚!”
      大姑:“我不也说了吗?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小悠:“大姑,再次请你严肃一点!我是真想不到别的可能了!”
      大姑:“百度的答案你不满意吗?”
      小悠:“太抽象了,有点跟历史发展相割裂的感觉!怎么说呢?我的意思是,这个结论有点像现在人常说的‘上帝视角’,是事后的总结!而我想知道的是,当时为什么会产生‘分封制’?
      比如‘郡县制’,是因为‘分封制’导致了地方割据及混战的弊病,才促使人们去设计并实行‘郡县制’——这是一个出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逻辑!
      那导致‘分封制’产生的逻辑是什么呢?哪怕是‘天神降谕’,那也是一种逻辑呀!如果只是道德,我觉得它太弱了!一两个人或许可能,但‘分封’作为一种制度,是要在整个西周范围内实行的,‘道德’这个逻辑明显就站不住脚了!”
      大姑:“小悠!看来你认真思考了!”
      小悠:“嗯!”
      大姑:“既然你这么有诚意,那接下来我就严肃地说一下我个人的推测——但请注意,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测,虽然严肃,但不严谨!”
      小悠:“大姑,你这么强调是推测,是因为你的想法不太主流吧?”
      大姑:“是的!虽然我依据的是主流的资料,但是切入点不太一样,怕挨骂——毕竟因为《女诫》一书,我挨的骂已经够多了!‘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难道要因为‘言论不当’再跌倒一次吗?多丢脸呐!”
      小悠:“哦!对!免责声明来一份:‘班昭女士所说的话,仅代表班昭女士个人观点,与本文挂名作者无关!’”
      大姑:“嗯?”
      小悠:“不对!我不是这个意思,大姑,我重新发一份免责声明:‘姑侄闲谈,非学术讨论,既不严谨,也不科学,如有不妥之处,请忽视!’”
      大姑:“这还差不多!”
      小悠:“大姑,免战牌已经挂好了,可以开始说了吗?”
      大姑:“好!还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的‘规则’吗?”
      小悠:“记得!我们最后一致认为‘规则’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为什么不直接叫‘方法’呢?”
      大姑:“我觉得,‘规则’之所以不称为‘方法’,可能是因为规则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反复多次出现的。”
      小悠:“哦!就像我们常说的,‘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在这里,就是‘方法’日久就成‘规则’!”
      大姑:“嗯!可以这么理解!”
      小悠:“大姑,您的意思是不是,分封制和郡县制一样,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反复多次使用,所以成了一种‘规则’呢?”
      大姑:“是的!”
      小悠:“郡县制这个‘规则’要解决的问题是‘地方割据及混战’,那分封制这个‘规则’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大姑:“这里分封应该要分为三个层次来讨论,一是周初的分封,二是周朝中期的分封,三则是周朝后期分封。”
      小悠:“初期的分封,跟中、后期分封不一样吗?为什么要分开来说呢?”
      大姑:“周初的时候,天下初定,地广人稀。”
      小悠:“哦!那个时候是扩张为主,而且周天子有足够的地方扩张,是僧少粥多。但诸侯国内的分封呢?那个时候诸侯国不大呀?这样说来,周初的分封是不是还要再细分为两类呢?一类是周天子的分封,一类是诸侯国的分封。”
      大姑:“我觉得不需要!因为当时诸侯国内部的分封,可能跟周天子的分封并无太大区别。因为,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前一句话的意思是:西周时,一个人用耜和犁耕作,所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不超过十亩。
      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战国时,一个家庭(包括五口人)可以耕种一百亩土地。”
      小悠:“周初一个人只能耕十亩,田太多了也耕不过来,所以那个时候,一里九百亩,则需要90个人,就算是只有五十里的小国,也需要4500人,而这4500人都是壮丁,按照‘一夫挟五口’,则是两万多人。而当时楚国国君从京都迁过去的,是不可能带这么多人,所以那个时候,楚国有很多边远的田地没人耕种,于是即使是子男之国,也可以实行分封,以鼓励民众到边远地区去开荒。”
      大姑:“嗯!”
      小悠:“那到了战国时代,也就是东周时期,为什么‘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呢?”
      大姑:“生产力发展了,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小悠:“哦!原来一家五口人,只有十亩地的收成,到了战国时,就有了百亩地的收成,收入翻了十倍!”
      大姑:“伴随着收入的增长,是人口的增加。”
      小悠:“人均耕地面积在增长,总人口也在增长,那对于耕地的需求,则是成倍的增长。”
      大姑:“嗯!所以我认为,最起码到了战国时代,那时的分封与周初的分封,虽然都是分封,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将周代的分封,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类。”
      小悠:“初期就是‘西周分封’,后期就是‘东周分封’吧?”
      大姑:“嗯!”
      小悠:“‘西周分封’我可以理解,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而到东周时地已经不够分了呀!‘东周分封’还分什么呢?——哦!我知道了!所以东周时大家开始互相抢,所以这个时代又名‘春秋战国’!”
      大姑:“嗯!抢地盘,这确实是东周战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悠:“那‘中期’呢?”
      大姑:“是指‘西周分封’即土地饱和时,到东周战乱起,两者之间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在这时,周天子也好,诸侯国君也罢,仍在实行分封,但却是在没有新增耕地面积下实行的。”
      小悠:“也就是在现有的土地上进行腾挪。”
      大姑:“嗯!”
      小悠:“‘中期分封’的时候,土地增长已经受限了。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停滞——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被高增长所掩盖的问题集中爆发了,是什么问题呢?”
      大姑:“问题可能不只一个,但我们这里只讨论‘分封制’所面对的问题。”
      小悠:“明白!是什么问题呢?”
      大姑:“这我们需要先看一下,这个‘分封制’体系下的‘卿大夫、士’这些贵族,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分封,本义是指古代君主把土地、爵位分别赐给王子、宗室、功臣等。到了‘中期分封’,没有战争,功臣几乎没有,所以主要是王子和宗室。那是什么样的王子和宗室能得到分封呢?
      在这里,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宗法制’!”
      小悠:“宗法制?百度百科说:‘宗法制亦称宗法制度,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王朝’。
      这项制度是‘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其特点是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资料还说,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诸侯也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
      大姑:“嗯!其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资料上说,中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小悠:“西周一开始就确立宗法制了!所以分封制这一设计,实际上在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的?”
      大姑:“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但因为前期可开垦面积较多,后期又能抢地盘,所以这一功用不是特别明显,而放在中期,这一作用就突显了。”
      小悠:“明白,前、后期都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虽然发展的原因不一样,但只有‘中期’是经济停滞期,矛盾才会突显出来。但我不明白,‘分封制是为了解决继承问题’这一观点有什么可被攻击的吗?大姑,你之前让我发免责声明,是不是有点小心过头了呀?”
      大姑:“哦!你以为我要说的是‘分封制是为了解决继承问题’吗?”
      小悠:“不是吗?”
      大姑:“当然不是!这只是序幕,接下来,正片才刚刚开始!”
      小悠:“扯了这么久,才只是序幕?”
      大姑:“正片戏份不长!我保证!”
      小悠:“那请快点进入正片吧!”
      大姑:“好的!小悠,我问你,从继承的角度来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是什么?”
      小悠:“郡县制跟继承没有关系吧?”
      大姑:“对!郡县制的进步就在于,权力不能继承,对吗?”
      小悠:“是的!”
      大姑:“在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但是该任命谁呢?”
      小悠:“我知道,您这里是这问‘选拔官员的制度’!”
      大姑:“不错!”
      小悠:“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大概经历了如下时期: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和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其中,‘世卿世禄’制是西周宗法制的产物,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下,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军功爵制,启于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受到战国时各国青睐,伴随至秦国灭亡。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征辟指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因给负责察举和征辟的官吏在执行中留下较大的徇私舞弊空间,至东汉末年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现象。
      九品中正制从家世、道德、才能等维度品第人物,将人才分为九等的评议结果上交至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与察举和征辟一样,存在较大的徇私舞弊空间,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后来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科举就不用说了,中国人都知道。”
      大姑:“所以,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体系的发展,主要发展脉络是一个逐渐剥离血缘家世背景的影响,转向注重个人能力的过程,对吗?”
      小悠:“是的!”
      大姑:“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的对决中,最后郡县制的胜出,正是源于郡县制对于‘权力继承’的剥离程度优于分封制,可以这么说吗?”
      小悠:“嗯!是的!”
      大姑:“换句话说,一个制度,越是能避免权力被继承,就越是具有优越性,对吗?”
      小悠:“是的!”
      大姑:“这才是我要真正要表达的观点。”
      小悠:“可这个观点还是没有什么‘雷点’呀!我还是看不出为什么要挂免责声明呀?”
      大姑:“官员选拔的本质是什么?”
      小悠:“本质?本质就是选拔官员呀?还有什么本质?”
      大姑:“我觉得,官员选拔制度的本质,是评价体系,是评价一个人,能不能胜任官员,以及评价一群候选人中,谁优谁劣!”
      小悠:“哦!是的!可以这么看!”
      大姑:“既然是评价体系,那就必然存在一个评判标准,以用于衡量‘优’与‘劣’!因此,选官制度进步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排除血缘背景对于‘标准’的干扰问题。”
      小悠:“嗯!”
      大姑:“接下来,就是我进一步要说的,你前段时间不是一直抱怨,现在的流行歌曲排行榜,非常无趣吗?”
      小悠:“大姑,您说话真含蓄,我说的是‘无趣’吗?我说那是一坨狗……”
      大姑:“小悠,不许说脏话!”
      小悠:“哦!好的!我是斯文人!‘无趣’!对,我当时用的就是这个形容词!呵呵!”
      大姑:“流行歌曲排行榜,其实也是一种评价结果!你觉得这个排行榜不好,说明这个排行榜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序上被干扰了!如果大多数人都说不好,那么这个‘标准’就像不合理的‘规则’一样,有必要被打破。
      话说回来,‘标准’无处不在,并不只存在于选官任官中,但同样的,‘干扰’也是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制度设计,都要致力于最大程度地排除‘干扰’,这是我要进一步表达的观点。”
      小悠:“我赞同!可这还是没必要挂免责声明呀!”
      大姑:“有些话,我本不想说的,但你一再相逼,我就说了!我听闻现在有一种东西叫‘学区房’,是吗?”
      小悠:“哎呀!大姑,今天天气真好!打雷闪电就不好了!咱们还是刷刷剧吧!”
      大姑:“是你不要我说的哦!”
      小悠:“是的!是我强烈要求的!热情邀请您跟我一起刷剧!”
      大姑:“既然你这么热情,那我就勉为其难答应了!”
      小悠:“太好了!刷剧去喽——还好我反应过来了,差点就要挨雷劈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