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百花齐放到一枝独秀 ...


  •   现在影视剧作品尽管拍摄技术和手法进步巨大,但因剧情发展缺乏逻辑,人物形象单一固化,服化基本统一审美,主演都是流量明星,反而造成了繁荣的假象以及没有选择的尴尬。在被推荐和营销之下受骗上当几次后,我决定干脆不再点开这些新的剧集,无论里面是否有我之前还有好感的职业演员或转型的唱跳歌手。与此同时是很多代表底层观众的吐槽博主,写了很多精准且反话批判的文案,配上形象搞笑的视频,就这么因为连续不断的尴尬剧集,持续输出后也吸收了很多追番的粉丝。别问我为啥也知道,因为我喜欢里面犀利且戏剧的反讽文案。可是最近我发现这些博主一反常态夸奖并宣传部分剧集。这种反操作让我有些疑惑,现在的资本操纵都这么厉害了吗?宣传的剧集大多数依然是短小精悍、投资低回报高、周期短变现能力强的网剧,很可能也是资本投资的对象啊。这样的营销也是煞费苦心了吧,我怎敢不说一个“服”字?

      但我仍然抱着对这些博主的最后信任,选择点开了其中一部网剧《虚颜》。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它一集很短,总集数不多,就算上当也是一个小坑吧。尽管一共18集,一集不过时长10分钟,我还是忍不住快进了几次。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直接看剧情介绍算了,后来发现演员的演技没有太拉垮,便努力发掘它的其他可取之处。情节其实很简单,剧情也没有怎么注水,就是故事线本身经不起推敲。我不禁想到自己中小学时,也曾异想天开创作中长篇小说,有不少写到中间就放弃了。放弃的原因不是自己不够毅力坚持不下去,而是发现情节发展的基础不够扎实,最初设定的逻辑太虚幻,无法自圆其说。而小说后续走向总是环环相扣,如果前面的一环不成立,后面便都是海市蜃楼皆是泡影。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后,我便自知能力和经历有限,根本无法支撑好的文学创作。逻辑本身和人物性格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很多剧本动不动就把诡异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缺陷扯上关系,这本身就很牵强甚至扯蛋。难怪有人吐槽现在的编剧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活,所以创作出的故事便也如同生活在悬浮的真空里。有没有请抢手我不知道,如今一部剧集的绝大部分成本都被流量明星和资本占据,又有多少是留给编剧的呢?没有好收益的前提下,编剧不过是为了糊口写出的故事,又如何能被寄与厚望呢?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虚颜》故事的基础是换脸造成的错位爱情,最终阴差阳错成全了一对有缘人。所以,换脸这个前提设定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后期剧情努力要呈现的重大反转。那么请问,一个小小年纪的女孩如何认识有此等幻术的高人?如何凭一己之力把京城第一美女的高官子女轻易拐骗,又迅速换脸成功取而代之?如何做到这么多年把真正的高官之女囚禁在某处,而不露出任何破绽?就算是玄幻设定,为什么遮遮掩掩不敢花几分钟讲清前尘往事,前因后果?是因为要让剧集紧凑而不注水吗?是因为投资有限,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吗?是因为无法自圆其说让前后逻辑不自相矛盾啊!天啊,现在的短剧集都这么草率吗?再精美的妆容、打光和演技,也经不起内容如此草率的安排啊。如果这些基本问题都没法讲清楚,后面的所有便都是空中楼阁,别提沉浸式追剧了,就是让观众入戏都难啊。更别提让我花钱成为大会员,每周等两集便秘似的播放。还不用等到下周,这周我刚看完,已经记不得故事本体了。

      当然此剧也有不少较之其他剧的不同,我都不能把它全部称之为优点。或许,对于资本和市场是优点,毕竟它把女观众的心理拿捏的死死的。比如男一号无论什么样的巧合和误会,都愿意跟着自己准确的自觉走,坚信女一号无比善良,偶尔的背叛是不得已而为之。之前的绝大多数故事情节里,男一号总是因为一点点莫须有的可能就严重误会女一号,以促成两人虐恋升级,顺理成章把本来几分钟可以讲清楚的事情扩展为又能多拍几集。原来糊弄观众也得不停换策略才行啊,就跟现在很多饭馆按时令出新的套餐一样,食客也会喜新厌旧,需要老板时常推出新的消费概念。可是,无论是总会误会,还是无比相信,这难道是复杂人性里该有的单一脸谱吗?人心难测,人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因而才会有很多蜿蜒曲折的故事线啊。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看电视,总会第一时间问我爸,“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有时我爸会很快回答我“好人”或“坏人”,有时他会思考一会儿告诉我“先是好人后来变坏了”或“是坏人但也有好的时候”。一个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本就是通过复杂的心理来呈现,行为本身已经是最后的一个环节。而且以前的好人和坏人,在演员诠释下从外表装束很难看出,全靠一些小细节传递给观众。《虚颜》里的演员依然外放,但也好过之前一些黑化全靠眼妆,坏事全靠说话来演绎好很多了。可这能被称为好作品吗?这放以前最多勉强及格而已啊。现在的标准和水平已经这么低了吗?还是我贱人就是矫情,小众就该忽视,要求太高了啊。

      再看到被很多好评的观众提到的精良服化道以及感情戏的层层递进,我不禁哑然失笑。服装造型我暂且不提,就问女演员在每部戏里每个人都一样的一字眉依然还在,这就算精良了?我只能一声叹息啊。不得不说男导演深谙东方含蓄式的情感表达,又想对其有细致且充满视觉美感的刻画,所以几场欲说还休欲拒还迎的拍摄占据了十分钟里的好大一部分。可是我的观感是,这就是琼瑶阿姨小说描写的戏剧呈现而已。琼瑶阿姨走过少女时代,太了解适龄女青年的感情心理,她成功把这种市场需求转化为文字,俘获了一代少女。如今的《虚颜》不过将其影视化,换汤不换药,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男权社会里的女性的感情心理需求永远是那一套。但事实是她们真的只是需要这一套,还是通过各种途径被规范教育成只需要这一套呢?如果永远只是这一套,资本和市场就能轻轻松松,只需要换一个外壳,披一件衣裳,又能坐收其利啊。

      四位主演只有一位算是科班出身,演技只能说好过很多转型的偶像演员。请来不怎么出名的他们,又是控制成本预算的一道量房,更是资本试验的一个策略。看来,想在市场里出其不意就得都试一试,你看这不就成了吗?虽然没有大火,也能小小出圈,完全可以不用流量明星啊。只是下一次又该变个什么花样呢?观众也跟食客一样,不能老吃这一道镇店名菜啊。更麻烦的是,食客每天必吃饭,观众则不必每天看剧,他们还可以逛街、打游戏、看直播、玩桌游和旅游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