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宋冰7 ...

  •   冬季,乡下经常大雪冻断电线,导致停电。快的话两三天能检修好,慢的话,半个月都不一定能来电。

      今年的除夕夜没有电灯,家家户户用蜡烛照明,屋内暖意融融,屋外暴雪纷飞,一家人吃年夜饭的画面映照在玻璃上,橙黄光芒穿过窗外凝结的冰花,一面窗隔开两个世界。

      除夕夜要守岁,当地习俗,要守到半夜十二点,过了十二点才能睡觉。

      饭后,四个孩子扎堆玩游戏,三个大人围坐炕桌前,面前一盘瓜子花生饼干糖果。

      刘小妹和宋雨妮闲话家常,宋冰无聊的玩蜡烛。

      宋雨妮突然提起:“明天大年初一,去不去那边拜年?”

      “那边”,指的是宋庆平那边。

      刘小妹沉了脸色,没接话。

      宋雨妮看一眼弟弟:“去年我去了,妈没过去,那边收了礼,没留我吃饭。今年我就不去了。你在家,你不去给爸拜年,村里人肯定说你。”

      宋冰稍作考虑:“明天过去走一趟。”

      宋雨妮:“礼呢?怎么送?”

      宋冰:“随便捡两样,一斤糖,一瓶酒。”

      这礼普普通通,作为儿子给老子的拜年礼太轻了。宋雨妮听了,没什么意见,可是:“传出去了,村里人会说你。”

      宋冰:“随他们说去。我的态度就是这个态度,谁要多管闲事的,先把分家的事给我一个公道再说。”

      刘小妹沉着脸:“谁有意见,我可有话跟他说道。”祖辈下来,谁家分家都没有宋庆平这么分的,他不占理。

      弟弟顶得住事,老娘也有主意,宋雨妮顾忌村里人眼光,也没那么顾忌了。目光瞧见一旁玩闹的孩子们,宋雨妮:“玮玮呢?带他去么?”

      宋冰:“不带。”

      刘小妹叮嘱儿子:“明天你早点回来。那边不一定留你吃饭,就是留了,你也别在那边吃,家里不缺那一口饭!”

      宋冰:“我打个转就回来。”

      时间在一家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唠嗑儿中流走,不知不觉,午夜十二点来临。

      刘小妹掐准了时间,出门放鞭炮,宋雨妮把四个孩子喊过来洗手,待会儿吃饺子。宋冰闭上眼睛,“看”着脑海中准时出现的抽奖画面,心随意动,选中一个锦囊——没有出乎意料,宋冰抽中了一颗小回春丸。

      房屋外面传来或近或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狗叫声,宋冰吞下药丸,穿上鞋子走到屋外,外面一片漆黑中雪花纷扬,鞭炮震声如雷,火光闪烁,硝烟弥漫,碎红翻飞,新的一年在震耳欲聋的热闹中到来。

      “新年好!”

      “新年好!”

      “新年好!”

      “来吃饺子了。”

      “吃完饺子今年交好运。新的一年圆圆满满,平平安安!”

      “哦~~吃饺子咯!”

      ……

      正月初一,小孩子挨家挨户拜年。

      一大早,一家人吃过饺子后,刘小妹把花生瓜子饼干糖粒抓了满满一大盘,宋丹丹三姐妹穿上兜儿最大的衣服,手拉着手出门和小伙伴们汇合。宋玮玮太小,外面雪地上走不动路,今年不参与这项活动,留在家里。

      刘小妹和宋雨妮留在堂屋等着招待跑年的小孩,宋冰今儿懒洋洋的,犯困,吃过早饭强打起精神出门一趟,不到十分钟就回来了。上午再没宋冰什么事儿,他抱了宋玮玮回屋睡觉。

      初二,外嫁女回娘家。刘小妹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娘家哥哥向来窝囊,家里大小事都由嫂嫂当家,刘小妹和嫂嫂有怨,已经十多年不登哥嫂家的门了。这一天,一家人待在家里,哪儿都没去。

      宋冰犯困的时候睡觉,闲着没事儿的时候继续画草图,宅基地的规划草图画好了还有养鹅场。

      初三到十四,亲戚之间拜年。

      宋冰宋雨妮为代表,去同姓辈分高、关系近的亲戚家中拜年,刘小妹带四个孩子留在家里,接待来家里拜年的人。拜过五家同姓亲戚的年,初七去给大队长拜年。宋冰还没退伍时,每年探亲假回来,都要提上礼物去这六户人家走一趟,送礼给同姓长辈,是彰显他的存在感,他不在队里,可也不能容许别人欺负他妈,他妈是有他在背后撑腰的。送礼给大队长,是因为大队长管理二队,虽然权力微小,好歹也算个“官”,他要给大队长这个面子,也希望大队长看他的面子,在他不在家时,如果他妈受到什么不公正对待,大队长能帮他妈说几句话。

      人情往来这种事,宋冰清楚得很,只看他愿不愿意去做而已。

      初八初九初十去几个姨妈家拜年。

      十一,姨妈家的表哥们拖家带口来给刘小妹拜年。

      年在你来我往中度过,十五,元宵,各家各户团圆吃饺子。

      过了年就要考虑盖房子的事了,饭桌上,刘小妹问儿子:“你准备请哪些人帮忙?”农村人盖房子,一般不花钱请人,都是请邻里亲朋帮忙,这是人情往来的一部分,请了谁帮忙,未来别人盖房子,也要去给别人帮忙。

      宋冰对此早有打算:“我有十来个战友会来帮忙,再请一队专业的施工队,按照我的图纸来建。”

      刘小妹问:“不请队里人了?”

      宋冰:“自愿来帮忙的我也不会赶,以后还回去就是。”

      刘小妹看一眼儿子,眉头不自觉的微微皱起,她儿子从小就不合群,同辈人年龄差距大,没有要好的,同龄人中也没有亲近的,她担心:“不去请的话,可能没几个人主动来。”

      对此宋冰的回答是:“不缺人干活。”

      宋冰在村里没有要好的人,他小时候不爱跟无知的小孩子们耍,整天不是在探索生存环境就是在思考人生,长大后,十六岁离开乡村去探索世界,十八岁参军入伍,在这个村子里,宋冰就像一匹独狼,谁都融入不了他的世界。

      宋冰的态度让刘小妹忧心:“你没几个亲近的人,以后遇到要人相帮的事情可怎么办。”

      宋冰平静而自信:“我求不到别人头上去。”这是基于实力与能力的强大自信,他办不到的事情,这个村子里没有人能办到。

      刘小妹:“不能这么说。这乡里乡亲,平日大事小事,总有要倚仗别人的地方,农村跟城里不一样的,你不能把城里生活的处事方式用在农村来……”

      宋冰不想听她说教:“吃饭吃饭,饺子要凉了。”

      元宵节后,这个年算过完了。宋冰的房屋设计图已经画好,院子的规划也定下,基本不会再改动了。准备做养鹅场的十八亩荒地,要等开春后再确定最终规划,目前只有五六版草稿。

      正月三十、三十一,村小学报名,二月初一,正式开学。

      立春后,地上的雪还没有融化的迹象。这里是大陆北部的平州,春季来的较迟,但与更北部的北州相比,北州至今仍是隆冬。

      二月二十二,地气开始回暖,扒开地面厚厚的雪层,能看到从泥土中冒头的点点青翠,无声的宣告春天即将到来。从二月二十六开始,陆陆续续有宋冰的战友从天南地北远道而来,宋冰开车去接人。

      第二次来宋冰老家的赵好兵从风尘仆仆的客运汽车上下来,背着一个大旅行包,牵着一条大黑犬。

      宋冰瞧瞧精神不振的大黑犬,问了:“咋还带了条军犬来?”

      赵好兵把旅行包解下来往三轮车斗里放,一边答:“孟营长不知道打哪儿晓得你要建房子,找训犬营要的一条淘汰的犬,托我带过来给你,说是给你建房子的贺礼。”

      宋冰看着贴赵好兵裤腿蹲坐的犬,不太信:“瞧着纪律挺好啊,咋就淘汰了?”

      赵好兵咧嘴一笑:“嗨,说是拒食训练总不过关。”

      过了两天,有三个战友结伴而来,都是头一次来这儿的,宋冰接了人回来,其中一位战友替不能来的伙伴捎了东西来:“老蒋转业到地方不久,抽不出空儿来帮忙,托我带了贺礼过来。”

      蒋瑞英托人带来的也是一条犬,一条退役的警犬。他和留在军队发展的孟营长可谓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三月初三,宋冰去县城找的施工队进场,按照宋冰的设计图开始平整土地、打地基。

      施工队进村的当天,吸引了不少人围观,阳坡村没有进村大路,挖掘机、装载工具工人和建材的卡车是绕了一个大圈从另一边林外荒地进村的,宋冰另给了一笔不小的油费。

      当天下午宋庆平又来找宋冰了,这架势眼瞅着就是花大钱才能有的,老头儿不信宋冰手里没钱能舍得这样花。宋冰忙着跟施工队长沟通图纸,没空理他。

      机器数倍优于人力,在工具齐全的专业施工队伍和十几位战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努力下,施工进度一日千里。

      宅基地里要挖地窖、造地下室,打地基,建房子,都是精细活儿。养鹅场只用整地、砌围墙基座、上防兽网,在原本水洼子基础上加深加大,水洼子挖成大水塘子,四面各挖一条渠,最精细的就是造那三栋厂房,两栋是鹅棚,一栋是饲料仓库,红砖墙钢房梁加金属瓦顶的造型,进深八米,开间十五米。

      半个多月后,养鹅场竣工,几个在城里工作,请假来帮宋冰建房子的战友假日到期,不得不向向宋冰辞行。宋冰开车送他们到县汽车站,临上车了,几个大小伙儿还依依不舍:

      “宋队,那我上车了噢。”

      “队长,我走了。”

      “队长,下次有事再打我电话。”

      “走了啊。”

      宋冰跟他们挥手:“去吧去吧,一路顺风。”

      宋冰打电话叫的有十二个,实际上来的有十八个战友,家里睡不下,不得已安排了六个人到七公家借宿。七公家的宋清,跟宋冰是兄弟辈,因为宋冰常年到七公家走动,宋清算是队里和宋冰来往最多的年轻人,这次宋冰建房子没请队里人,宋清是唯一一个主动来帮忙的。

      三月下旬养鹅场竣工,四月底,房子竣工。

      房子竣工的那一天,刘小妹喜气洋洋,兜里揣着瓜子糖果去串门,邀请亲近的人家过几天来吃上梁酒。

      ——上梁酒是以前建房子到最后一步,上房梁的那一天,要请亲朋邻里吃酒,现在的房子已经不用房梁了,但是这个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房子建成,不赶时间的战友,宋冰留他们吃了上梁酒再走,大伙儿辛苦两个月,宋冰决定亲自下厨犒劳他们。

      一听这话,一群战友顿时兴高采烈,打算这两天走的也改了主意,不走了:

      “烧鸡!宋队做的烧鸡是一绝啊!”

      “烧鸡烤鸭炖大鹅!”

      “必须得烧鸡!宋队,咱们十几号人,一人两只不嫌少,一人三只不嫌多啊!”

      “炖大鹅!上次来队长家,队长做的炖大鹅可美味了!”

      “上次那瓦罐鸡也不错。据说是南边的做法。”

      “队长,你自己说的亲自下厨,你可得满足我们所有人的胃啊!”

      “放心吧,兄弟们,上梁酒嘛,宋队肯定管饱的。宋队你说是不是?”

      “哈哈哈哈哈,对对对——”

      一双双写满馋意的眼睛盯着宋冰,就差当着他的面流口水了,可见有多么怀念宋冰的手艺,期待几天后的大餐。

      宋冰笑骂:“一群饭桶。放心,管饱。”

      话音刚落,一群人“哦~~”的欢呼出声,开心热闹的跟小孩子过年一样。

      王一鸣在欢呼雀跃的同伴中感慨:“想当年,宋队还没当上队长,有一次借炊事班的厨房开小灶打牙祭,遇上巡营的方连长,差点被调到团部去当炊事员!”

      同样知晓往事的赵好兵点头:“可不是,好在老营长硬气,咱们尖兵营可不是任人拿捏的。”

      宋冰在院子里吆喝:“杀鸡的,宰鹅的,拔毛的,自个儿分派任务啊!”

      “来啦来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6章 宋冰7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